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溥仪被驱逐出宫以后,“传国玉玺”交往何处了?

溥仪被驱逐出宫以后,“传国玉玺”交往何处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453 更新时间:2023/12/7 7:06:29

溥仪退位之后,仍旧生活在紫禁城中,但是偌大的皇城,早已今非昔比!昔日的金碧辉煌与今日的杂草丛生形成鲜明的对比。年轻的溥仪,生活在故宫久了,自然不会太安分,他开始与张勋,康有为等人串联,常常密谋复辟,尽管难以成事,仍旧生出不少是非。1924年,冯系的国民军,开始驱逐废帝溥仪,紫禁城成了故宫博物院。

其实,在溥仪长大之后,以前优待清室的政策已经开始漏洞百出,需要重新审时度势加以改动。溥仪已经不是那个几岁的小孩子,紫禁城虽然破败,但是影响力还是有的!在复辟的闹剧出现,以及倒卖文物的事件屡见不鲜之后,曾有监管人员向民国政府提议,按照优待清室的条款,把溥仪等人迁至颐和园,把故宫腾出来,一来清室依旧有优待,而且颐和园以前也是皇家园林,不会委屈溥仪;二来故宫腾出来,在人们心中就是皇宫里不再有皇帝,民国才能更加名正言顺。

然而,这个提议遭到了拒绝。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当时的高官厚禄者,虽然是民国元勋,却也是清朝的旧官,他们受过皇帝的恩典,自然怀念旧恩!于是,溥仪得以在冯玉祥驱逐他之前,继续住在紫禁城。

1924年,冯玉祥驱逐溥仪,在把驻扎在景山的一千多名士兵缴械之后,溥仪最终同意迁出。接下来,溥仪众人迁到了醇王府,也就是溥仪父亲的家,溥仪也算是回家了!

在溥仪出发的时候,清点文物的官员找到他,问他传国玉玺的下落。毕竟传国玉玺是国宝,能够找回来功德无量啊!溥仪听到后,很干脆的回答说,他把玉玺放在交泰殿里了,让他们自己去翻找。其实,溥仪所说的玉玺并不是官员问的传国玉玺,而是他自己的皇帝玉玺。

后来事情弄清楚了,溥仪笑着对官员说,你说的传国玉玺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嬴政打造的传国玉玺他也没见过,而且清朝其他皇帝也没见过,虽然善后的官员们很吃惊,但是也没有为难溥仪,也许他说的是实话,毕竟两千多年了,真正的传国玉玺实在难以流传到今天。

借此机会,小史官简单说一下传国玉玺的历史。《韩非子》记载,楚人卞和在今天的湖北南漳发现一块玉,这块玉有很多故事。起初,卞和献玉差点丢了性命,后来出名后,一代名相张仪被诬陷偷玉,受辱离开楚国去了魏国,后来到了秦国,并且用计打败楚国。再后来,秦昭王“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壁”,将相和的故事就出自这里,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

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灭赵国,取得和氏璧,统一天下之后,在上面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传国玉玺乃成!公元前207年,沛公驻军灞上,秦子婴投降,传国玉玺归汉!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找太后取传国玉玺,太后怒而掷,破其一角,后来能工巧匠用黄金补上。

后来王莽兵败如山倒,玉玺传到更始帝刘玄手里,再后来刘盆子失败,传国玉玺到了汉光武帝刘秀的手里。汉灵帝年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传国玉玺在乱局中失踪。董卓作乱,孙坚偶然获得传国玉玺,后来袁术夺得玉玺,袁术死后,传国玉玺归曹操,后汉献帝禅位,传国玉玺归曹魏。晋武帝故伎重演,传国玉玺归司马家。

接下来,历经南北朝,传国玉玺一直传到隋文帝杨坚手里,隋朝灭亡后,传国玉玺被萧皇后带入漠北,贞观年间,李靖讨伐突厥,传国玉玺归唐太宗。唐末天下大乱,后唐末帝国破家亡之时,怀抱传国玉玺自焚,从此传国玉玺失踪!

后来传国玉玺也出现过几次,但是真假难辨!历史的车轮向前走,不知道真正的传国玉玺现在静静地深埋在哪一片土地之下!

我是颍州小史官,喜欢文史野趣的朋友别忘记右上角关注哦!

溥仪被驱逐出宫后,他的“传国玉玺”公章由北洋政府接管,私章自己保管。准确的说溥仪是没有传国玉玺的,因为玉玺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失踪了。溥仪只有代表皇帝的天子行玺,是皇室自己刻的,每个皇帝都有好几个私玺。

正统的传国玉玺是秦始皇用和氏璧制成的玉玺,由李斯命人在上面刻有八个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是天下王朝正统的像征。秦亡后,子婴将传国玉玺交给刘邦,而项羽从刘邦手上夺走了玉玺,垓下之战后刘邦重新夺回玉玺,成为汉朝的皇帝印章。王莽篡汉时,王太后将玉玺摔在地上,碰坏了一个角,王莽命人用黄金镶之,这是金镶玉的最早来源。

汉献帝失国后,传国玉玺被曹魏得到,司马氏篡魏后,晋朝得到玉玺。其后五胡乱华,十六国纷争,南北朝并立,玉玺反复流转各国。最终隋朝统一了天下,玉玺归隋朝所有,李唐王朝建立后,隋朝萧皇后携玉玺北上漠北,投突厥国。李世民为了传国玉玺,命人将萧皇后接回长安,好生安置,从此玉玺又复归唐朝。唐朝末年的五代十国相互纷争,最终后唐皇帝李从珂在后晋石敬塘攻击皇宫时,将玉玺与自己一起投火自焚,从此传国玉玺不复再现。

宋、元、明、清的皇帝自然是没有传国玉玺的,他们就自己用上好材料刻玉玺作为传国之器。每个皇帝都刻有不少自己的玉玺,据说乾隆皇帝就有25块玉玺。因此溥仪的玉玺并不是国宝,大部分被北洋政府收公了,少部分他自己带着品鉴。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北魏共有多少位皇帝?北魏皇帝列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皇帝列表宣武皇帝拓跋圭,庙号太祖,在位时间386年409年明元皇帝拓跋嗣,庙号太宗,在位时间409年423年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世祖,在位时间424年452年南安隐王拓跋余,庙号熹祖,在位时间452年景穆皇帝拓跋晃,庙号恭宗,在位时间452年文成皇帝拓跋浚,庙号高宗,在位时间452年465年献文

  •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传国玉玺?如今还在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相传公园689年楚国人卞和自荆山上得到一块玉石,前后敬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并被以欺君之罪先后斩断左右脚,卞和抱玉痛哭,瞎了双眼,血泪浇灌了玉石,后来的楚文王得知此玉是珍宝,经过打磨雕逐,以卞和之名命为和氏碧。几经辗转,落入秦王之手。秦王命著名工匠孙寿雕刻。张牙舞爪盘踞的螭龙(一种吉祥的神兽)。孙寿的

  • 中国的传国玉玺可能还存在吗,可能存在于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传国玉玺象征着皇帝身份和权威。秦始皇统一大国后,下令镌造一枚皇帝玉玺,当做“皇权神”的信物,而且,传说传国玉是用著名的“和氏璧”制成的。从此,历代帝王都将其当成权力的重要象征,拥有它也就可以一统天下。楚威王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昭阳的将领消灭了越国,立下战功,楚威王一高兴,就把和氏璧赏给了他。后来,昭阳

  • 北魏是如何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北魏的最后一任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分裂的根源在于孝文帝汉化改革和维持鲜卑旧俗的保守势力之间的分歧矛盾事实上自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推行汉化改革以来这一矛盾就一直存在,只是孝文帝时代北魏皇室的力量还很强大,足以暂时压制掩盖这一矛盾。北魏为防备北方的柔然侵犯边塞曾沿着边境设置了怀朔(内蒙古固阳)、武川(内蒙古武川)、抚冥(内蒙古四子王旗

  • 和氏璧是个环状的,为什么能做成玉玺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和氏璧的传说,大家可能都是从“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知道的,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郸的故事。但是关于和氏璧的记载最早见于《韩非子》:说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加上传说和氏璧被秦始皇制成了玉玺,所以和氏璧广为人知。可是据史料记载

  • 北魏开国皇帝是不是精神失常?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拓跋,鲜卑族,史称道武帝。原为代国国王拓跋什翼犍之孙,后国家为前秦所灭。公元386年,拓跋趁前秦内乱,重兴代国,当年四月又自称魏王,定都在今天的山西大同东北的平城。398年,拓跋将国号正式定为魏。北魏的建立,一直到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长达百余年的十六国分割局面。据有关期刊文

  •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几个女皇帝?她们都是那个朝代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位、北魏殇帝-元姑娘,但是在继位当天就被废黜。第二位、唐朝的武则天共有三个,分别是北魏殇帝,文佳皇帝,圣神皇帝。1、北魏殇帝北魏殇帝史称“元姑娘”(528年2月12日?),女,鲜卑人,中国北魏皇室成员,生于北魏首都洛阳,真名不详,姓元氏(本姓拓跋氏),是北魏孝明帝元诩与宫嫔胡氏的女儿,也是孝明帝

  • 北魏王朝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孝文帝不彻底的汉化改革造成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让北魏走向灭亡,而雌雄双煞胡太后和尔朱荣是北魏亡国祸首。历史,总是幽默的。自道武帝拓跋起,子贵母死,己成魏王朝不可变更更的祖制。唯有胡太后诞下肃宗明皇帝元诩后,侥幸逃过被杀的命运,最终国权在手,号令天下。而恰恰在她身上,发生了魏王朝列祖列宗最担心,一直设

  • 北魏孝文帝真的有李欢这个名字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魏孝文帝指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李欢是电视剧中朔造的人物,其原型是孝文帝元宏。历史上没有李欢这样一个皇帝,电视剧《拐个皇帝回现代》中的李欢是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原型塑造的,关于拓跋宏简介如下: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南北朝时期

  • 大清皇帝玉玺有几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大清25颗玉玺清朝皇帝的印章有两种,一种是皇帝处理政务发号施令所用,比如皇帝之玺。还有一种是闲章,就是皇帝吟诗作画,赏赐大臣用的,比如“丛云”。一般玉制为多。秦始皇的传国玉玺至今没有下落。传国玉玺,是秦始皇是用神奇的和氏壁镌刻的。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