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万安是谁?为什么说他改变了“阁老”的意思?

万安是谁?为什么说他改变了“阁老”的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134 更新时间:2023/12/19 5:38:52

成化后期,京城流传着一句俗语叫“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就是说,这时候当政的大臣们如同纸糊的木偶,光占着位置,啥事都做不了。

阁老是明代对大学士的尊称。一般来说,入阁的大臣有三位。在成化五年之前,内阁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地方,那时的内阁大学士是商辂、彭时。这三位都是当时受人尊敬的贤臣,大明帝国在他们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前行进。但是,成化朝这种良好的局面很快就结束了。一切都源自于万安进入内阁以后。

万安,四川眉州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土,他书读得很好,考科举轻而易举就高中了。成化五年(1479),万安担任大学士,进了内阁。万安入阁后,不理政务,但却成功地做成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他充分地使用了自己的姓氏资源,竟然万贵妃拉上了亲戚。当时,万贵妃独冠后宫,万安通过宦官给万贵妃捎话,说自己是子侄辈,万贵妃也自愧没有门阀家世,对自己的出身很自卑,听说有万安这么个亲戚很高兴。万贵妃的弟弟万通是锦衣卫指挥,以同族身份多次走访万安。万通的妻子氏有一次问她的母亲:“原来家贫时,曾把妹妹送给别人,现在她在哪?”她母亲说:“好像是四川万编修家。万通于是到万安家核实,发现万安的妾就是王氏的妹妹,这回好了,两家来往更密切了。万通的妻子王氏落籍在宫禁,可以自由出入,万安于是对宫内情况了如指掌。自己的地位也就更加巩固了。

有了这样的便利条件,加上万安人又长得很漂亮,外表又宽善,连皇帝对他也很信任了。但不幸的是,这位阁老实在是没什么治国才能,因此落下了不少笑话。

标签: 万安

更多文章

  • 宦官王振是怎么一步步掌权的?掌权后纷纷认他为“干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振

    王振自阉入宫,本来就是想接近国家权力的最高峰,他不惜低声下气,好不容易当上了司礼太监,在一个时期内,他真有点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很快,张太后对他的严厉管制,使他不得不收敛自己,当然,他改变了策略,把精力转移到了讨好皇室和大臣上面。正统初年,张太后曾带着小皇帝到北京功德寺后宫拜访,还在那里住了三天。王振

  • 王守仁心学的产生背景,王守仁为何被贬至贵州?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守仁心学

    12岁那年,王守仁对读书的目的提出了质疑,这是难能可贵的。在此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他一直在思考,在探索,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达到圣贤的境界呢?弘治二年,18岁的王守仁离开江西回了老家余姚,在做途中,他认识了一个书生。交谈中,他提出了:“怎样才能成为圣贤呢?“这位书生思考了一番,说出了四个字:“

  • 明朝时期澳门是怎么被占领的?利玛窦是谁,对中国有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利玛窦

    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殖民者贿赂明朝海运副使汪柏,在澳门定居。但这些殖民者的最终目的是占领澳门。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私自扩充居住地,建筑炮台,强行租占。而那时,嘉靖帝迷恋道术,朝政腐败,所以澳门就被葡萄牙侵略者租占了。澳门成为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中国的租借地后,也成为亚欧交通的商埠,成为欧洲耶

  • 杨涟、左光斗弹劾魏忠贤最终被杀,当时魏忠贤权利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涟,魏忠贤

    杨涟的官职是左刷都御史,是一个十分正直刚毅的人。他早就对魏阉党深怀不满,作为一名国家官员,他热切盼望明朝能重振朝纲,国泰民安。但现在魏忠贤他们把特着权力,乱国乱民,怎么能不令人心焦呢?左光斗是杨涟的好友,两人脾气相投,性格相近。左光斗很支持好友上书皇帝揭露魏忠贤的罪行,两人都决定宁死也要上书。这份奏

  • 明朝大太监魏忠贤竟然是因为躲债才进宫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忠贤

    明慕宋年幼继位,只有16岁,还连字都不认识,是个文盲,根本就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这时就出了个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坏太监魏忠贤,他无恶不作,搅得朝廷、民间一片混乱,明朝统治更加黑黑暗了。这个魏忠贤可不像名字所叫的那样既忠又贤,恰恰相反,他年轻时就是一个大无赖,偷鸡摸狗,吃喝嫖赌,无恶不作。有一次,他赌

  • 李贽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离经叛道”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贽

    贽是晚明思想界最耀眼的明星。他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即便在饥寒交迫的时候,他也从未低下高昂的头。他那惊世之语,骇世之举,无不在沉闷的思想界,激起波澜。他悖于传统,锋芒毕露;他桀骜难驯,激昂高亢。不为自由生.宁为自由死,这是他给自己的人生信念。万历三十年(1602)的一天,囚居在北京皇城监狱里的李贽,叫来

  • 李贽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何执意要辞官?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贽

    万历五年,51岁的李贽出任云南姚安知府。这实在不是个美差,姚安地处偏僻,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没人愿意到那里任职。但这没有影响到李贽在那里做个好官。他迅速摸清民情,采用无为而治的方式,从不扩大事态,对民族上层人士,以礼待之。他还在姚安府门和自家的门上亲手书写了两副对联。李贽在姚安知府任上3年,成绩卓然

  • 鄂尔泰是怎么得到雍正帝的欢心的?清朝土司是什么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鄂尔泰,雍正

    雍正帝虽然然残酷多疑,但确实是一位治国之君。雍正帝很少有人与他在一起,批阅奏折累了,唯一的消遣,就是吟诗作赋。他有一首诗,把自己描写得十分形象逼真:对酒吟诗花劝洒,花前得句自推敲。九重之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可见,雍正帝真正是孤家寡人。实际上,他也有朋友,其中之一就是张廷玉。张廷玉为人忠厚,文才

  • 有力批判“程朱陆王”的思想家——戴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戴震

    清代统治的初期,对任何反抗清政府统治的言行都加以严厉的镇压。同时对知识分子又拉拢,设立“博学鸿词科”,但当时一些反对民族压迫的学者,都拒绝“征召”。康熙时特别表扬程朱理学,招集了一些人,编第了一些书,尊崇程朱理学是唯一的“正学”,当时有些陆王学派人也受到重用。清代学术以训诂考据之学为主流。顾炎武虽然

  • 刘统勋有什么过人之处被乾隆频繁升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统勋

    刘统勋字延清,号尔纯,山东诸城人。他出生于官僚家庭,他的父亲在康熙年间中进土,由知县累迁至四川按察使,是当时以清廉闻名的几个官员之一。雍正二年(1724),25岁的刘统勋考中进士。他先后供职于翰林院与詹事府,并在南书房充当皇布的文学侍从,主要是从事文字工作。乾隆元年(1736),乾隆布发现刘统勋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