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任何一个以武力夺取政权的帝王一样,燕王朱棣从走上帝位那天起,便对过去的政敌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屠戮,其手段之残酷、暴烈,触目惊心。一向庄严、肃穆的皇宫霎时变成了弥漫着血腥气的屠场。首先遭难的就是这个有点迂腐的学者方孝孺。理由很简单,不把建文帝身边的文武大臣清除,他就没法安心做他的皇帝。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初浙江宁海人,是一代名儒宋濂的得意门生。据说,他的才学早在太祖朱元璋时期就已经很有名了。有一次,太祖让宋濂写一篇文章,结果当天晚上,这个老爷子喝多了,醉得不省人事。方孝孺担心老师明天早晨来不及写,就替他写了一篇。第二天,老爷子醒了,想起皇帝交代的任务还没完成,急得直冒汗。方孝孺就把自己写的文章拿出来,让老师带去。结果,朱元璋一看就问宋濂:“这不是先生的手笔啊?到底是谁写的呢?”宋濂吓得连忙跪倒在地,连说:“罪臣该死,只因昨夜喝多了酒,没有完成陛下交给的任务,学生方孝孺就代臣写了这篇文章。”太祖不但没有责怪宋濂,反而夸奖学生比老师的文章还好。从那以后,太祖就有意培养方孝孺,希望他将来能好好辅佐太孙朱允炆。但是,方孝孺恃才自傲,太祖要打压他身上的傲气,就把他派到边远的蜀献王府上作世子之师。
那是在洪武二十五年,太祖亲自为他读书的地方题额“正学”,所以当时的人们就尊称他“方正学”。
不久,太祖逝世了。朱允炆继承帝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按照祖父的嘱咐,把方孝孺召回京师,委以重任。
而方孝孺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作为明朝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也成为当时士大夫的代表,他以崇高的理想献身于仕途,一生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