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为何除去“小明王”韩林儿?

朱元璋为何除去“小明王”韩林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大大餐饮 访问量:1383 更新时间:2024/4/15 3:49:57

大家好,我是“新奇哥大视野”,很高兴在头条与各位读者朋友见面。我希望在头条与各位读者朋友分享奇闻趣事,传递知识和快乐。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感兴趣,请帮忙点赞收藏并转发,在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关注“新奇哥大视野”,发现更多未知的世界。

大明——“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明成祖永乐帝朱棣——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炽——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明英宗(正统/天顺)帝朱祁镇——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明孝宗弘治帝朱佑樘——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明穆宗隆庆帝朱载垕——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明熹宗天帝朱由校——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今天我们就讲讲关于灭元称帝开创大明的朱元璋的传奇秘史故事。

民间流传的明太祖朱元璋的画像

民间流传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画像

“小明王”韩林儿是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当后人论及韩林儿的死因时,大多数认定是被朱元璋设计所陷害。

公元一三六六年,元至正二十六年,韩林儿应朱元璋的邀请,南下去往朱元璋的军中,途中却因为船翻而淹死瓜州江中。后人根据朱元璋晚期极其毒辣和残忍地大肆屠戮功臣推测,“小明王”韩林儿是朱元璋命人害死的。如此看来,这样的推论也顺理成章。如果真的是朱元璋命人害死了韩林儿,这其中又有什么缘由?但有学者指出“小明王”韩林儿的死并不是朱元璋指使陷害的。

电视剧《朱元璋》剧照——林杰妮饰演的“小明王”韩林儿

电视剧《朱元璋》剧照——胡军饰演的朱元璋

据相关记载,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哀怨,明教于是利用这一点在广大穷苦贫困的农民间进行传教,发动武装起义。河北韩山童也是重要的秘密宗教领袖,广招信徒,酝酿起义。然而起义计划却被泄露,韩山童被杀,他的妻子杨氏带着儿子韩林儿逃脱。

后来,韩林儿在刘福通的拥护下立为“小明王”,国号宋,建立龙凤政权。朱元璋出自郭子兴麾下,自属红巾一系,名义上确实算韩林儿部下。不过在天下大乱之际,群雄并起,这种名分上的归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事实上朱元璋也根本没有对韩林儿称臣,只不过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共用一个“龙凤”年号而已。《明史·太祖本纪》中有记载:“檄郭子兴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太祖为左右副元帅。太祖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然念韩林儿势盛。可倚藉,乃用其年号以令军中。”

正当朱元璋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曾经风光一时的韩宋却是江河日下。公元一三六三年,元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遣部将吕珍围攻安丰,刘福通只得向朱元璋求援。待援军到达,刘福通已被杀。于是,朱元璋在赶走吕珍后,遣部将廖永忠迎身在滁州的“小明王”韩林儿到自己的大本营应天(南京),然而,走水路的韩林儿却因为船翻而淹死在瓜州江中。

当时的大明群臣们在私底下议论:可能是皇帝朱元璋想学唐高祖李渊(逼隋恭帝杨侑退位,自行称帝建唐,暗杀之,对外谎称病死),宋太祖赵匡胤(让七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明面上说善待柴氏子孙,可刚刚长成二十岁青年的柴宗训却不明不白地死了),魏文帝曹丕(逼汉献帝刘协交出玉玺,封其为山阳公,退位后活了十四年抑郁而终),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南京),“挟天子以令诸侯”,用一个傀儡钳制各路红巾军军阀势力,壮大自身实力,为以后一统天下奠定基础。然部将廖永忠自作聪明,自以为朱元璋想弑君篡位,为向主公邀功请赏,私自将小明王“韩林儿”从船上推入瓜州江淹死。以至于明初封赏功臣时,擅自揣摩皇帝心思的他,本应封为公爵,却只封了个侯爵。

这段历史有很多疑点:❶若朱元璋授意杀“小明王”韩林儿,那么他早就应该杀掉灭口,而暗杀这样的做法实在不合情理;❷刘福通已亡,而韩林儿只是一个普通人,对于朱元璋的妨碍,仅仅就是一个名份——“韩宋政权”的“小明王”和“龙凤”年号而已,在乱世构不成其改朝换代,登基称帝的阻力;

电视剧《真命天子》剧照,徐海乔饰演的小明王韩林儿

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剧照,陈宝国饰演的朱元璋

❸韩林儿既无政治上的影响力,更谈不上军事上的号召力,战乱之后,其明教教众各奔东西,或各自有所归属,早已丧失了宗教上的凝聚力。朱元璋只要威逼利诱一下,就可让韩林儿屈服,或不予理睬,直接将其晾到一边,随便起个封号养起来也无不可,毕竟韩林儿连方国珍都不如,根本没有翻身之地;❹若朱元璋真的要除去韩林儿,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完全可以做到不露痕迹,制造如此张扬的“翻船”事故实为画蛇添足。

电视剧《洪武大案》剧照,李立群饰演的朱元璋

民间流传的朱元璋画像

电视剧《大明风华》剧照,徐翔饰演的朱元璋

关于“‘小明王’韩林儿翻船溺死于瓜州江”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在没有新的考古证据的情况下,恐怕将会永远是个谜!

标签: 韩林儿

更多文章

  • 韩林儿之死探析:究竟是朱元璋斩草除根还是廖永忠自作主张?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韩林儿

    01提到元末,必然绕不开韩林儿,盖因刘福通拥立韩林儿建立了韩宋。韩宋不同于一般旋起即灭的草头势力,它前后存在十二年,最鼎盛时期,整个北方都是韩宋的活动范围,韩林儿一度成为北方起义军的共主。关先生、破头潘、冯长舅、沙刘二、王士诚趋晋、冀;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趋关中;毛贵出山东北犯。当然,窃以为还得加

  • 身为傀儡的小明王韩林儿,为什么不主动禅让,非要朱元璋动手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韩林儿

    身为傀儡的小明王韩林儿,为什么不主动禅让,非要朱元璋动手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得天下是最正的一位,但是在朱元璋的政治生涯当中,却始终有一个污点,那就是杀害了小明王韩林儿,1366年,朱元璋派遣廖永忠在迎接小明王韩林儿回金陵的路途当中,小明王被沉江而死,对此有人感到疑惑,小明王韩林儿明明知道自己是个傀儡,

  • 这条运河是郭守敬的处女作,比通惠河早14年,低调内敛,名字却很霸气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郭守敬

    通惠河是元代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漕运河道,它连接了北京城和通州大运河,是北京的一条经济大命脉,名气那是杠杠的。然而,你知道吗?在元代同期,还有一条与它平行的漕运河道,跟它一起发挥了重要的漕运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把它忘记了。坝河将台段 摄影 左岸这就是坝河,名字虽响亮,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对还是错?1291年3月26日郭守敬打通大运河

    历史人物编辑:张哥游戏视频标签:郭守敬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本小哥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对还是错?1291年3月26日:忽必烈命令郭守敬打通大运河。忽必烈命令郭守敬打通的是通惠河,也就是大运河的最后一段。通惠河开通以后,大运河的船只可以直接驶入今天北京的的什刹海、后海一带,等于进入了北京城。由此,杭州出发的

  • 郭守敬的四个阶段是什么?为什么说他在我国天文学史上地位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郭守敬

    郭守敬(1231~1316),河北邢台人,生活在金末元初。他的一生可分成四个阶段。先是求学,从小在祖父教育下学习数学和水利,后来随当时有名的学者刘秉忠学习天文学和地理学,喜欢思考和钻研,逐渐成为有学识的人。第二阶段从1262年开始,他受到推荐,并在多伦受到忽必烈的召见,从事水利工作,对治理华北、宁夏

  • 郭守敬在哪个领域有突出贡献?他创造的高等级数运算方法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郭守敬

    在中国的科学技术史上,宋元时代是科学技术最为繁荣发展、各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的重要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都取得了新的成就。郭守敬就是在当时创新思想影响下出现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也是13世纪世界上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在天文、历法、数学、水利、地理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在对天文研究和天文仪

  • 北京东四老街区的故事,元代郭守敬力排众议,主持修建通惠河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郭守敬

    北京,作为五朝古都,历史给这座城市沉淀的人文底蕴,却不曾改变。它的根基就深藏在红墙青瓦里,老街胡同中。位于东城区中部的东四历史文化街区,是北京城极具代表性的地理坐标。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至东四北大街,北为平安大街,南面与朝阳门内大街相连。这片总面积48.8公顷的老街区,如今依然保留着元大都时期的结构

  • 郭守敬在科学方面有哪些成就?有怎样的成长背景?何时展露才华?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是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在天文、数学、水利工程和仪器制造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尤其在天文研究和天文仪器的制造方面享誉世界,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1977年,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又将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郭

  • 蒙古不忽木家族的汉学修养与造诣

    历史人物编辑:顺其自然爱搞笑标签:不忽木

    在蒙古统治者实施的多元文化氛围下,来自西域的不忽木家族自第二代始,即学习汉文化,推崇儒学,至回回、巎巎、太禧奴等辈皆能文善诗,精通书画,表现出颇深的汉字修养,其诗文、书画成就亦颇显品位,为世人所推重。家庭背景不忽木家族华化有其特殊的社会、家庭教育和文化背景。元朝统一全国,大一统的局面使不忽木家族成员

  • 金国投降成吉思汗后,金国皇帝完颜珣的一个决定,导致金国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旅行者文史标签:完颜珣

    完颜珣是金国历史上的第八位皇帝,历史上称为金宣宗,他的任务,就是带着金国走向灭亡。完颜珣登基的时候,是和成吉思汗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可惜的是,这位皇帝的文韬武略欠缺一点,除了不会用人外,在决策上也缺乏远大的目标和规划。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在第三次攻打金国的时候,在完颜珣的主持下,金国投降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