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辛弃疾一首词,给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时光

辛弃疾一首词,给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时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云裳小历史 访问量:3192 更新时间:2024/1/21 9:39:59

年纪越大,越容易回忆过去;压力越大,愈往回到童年。童年,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因为童年被爱包围着,所以不管贫穷还是富有,大多数人的童年都是快乐的。

有时候我会傻傻的想,人要是永远长不大该有多好。童年的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因为比较,有了爱恨,有了多与少,有了不足,有了怀念。多少次在梦里我挥舞柳条天马行空地奔跑,多少次爸爸喊我回家的声音回荡在耳边。

一切因为不在而美丽,又因为美丽的不在而失落。但很多有趣的往事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只是因为辛弃疾早就说过的那句话: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代: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时代思想单纯,没有经历过人世艰辛,喜欢登上高楼,赏玩景致,本来没有愁苦可言,但是“为赋新词”,只好装出一副斯样子,勉强写一些“愁苦”的字眼应景。这其实是少年时代纯真幼稚的感情。

人的一生,真的像是一趟旅行,沿途有数不尽的泥泞坎坷,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若,我们的一颗心总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目光黯淡,心灵枯涸,我们的人生轨迹又怎会美好?

不止一次看到过秋风扫落叶的场面,人之一生,草木一秋,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因各自生命有限,所以不断努力着,茁壮成长着。树有经历风吹雨打的时候,纵使在秋风里零落成泥,来年终会有绿荫挂满枝头;而人也会经历挫折磨难,纵使是悲喜得失无,可终会有苦尽甘来的时候。

年少时的苦恼,青春的迷茫,生活的琐碎,总是让人莫名地烦忧,让我们觉得这还未走远的人生,就是一场不可预测的苦难,仿佛每一步都会让人受伤。

到如今,在经历了人生几度悲欢离合之后,再来回忆往昔岁月,彼时的苦难,相对于此时而言,只不过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忧伤感慨而已。

标签: 辛弃疾

更多文章

  • 飞虎军不是辛弃疾的部队,为何朝廷还要调任辛弃疾,一昧排挤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在南宋,军营中没人比他更有才华,而文坛上,无人比其更有军事才能。可以说,他是典型的文韬武略的代表,他的很多作品也都出现在语文课本当中。提到他,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爱国词人。其实他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军事指挥家。早年间金军入侵,辛弃疾

  • 苏东坡、辛弃疾在同一地点留下诗词,为何人们只会背诵辛弃疾的?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写过最忧伤的词是哪首?我觉得是那首大多数人都会背诵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这个郁孤台,位于江西赣州一座叫贺兰山的地方,不是宁夏那个大贺兰山,而是江西赣州的小贺兰山。值得一提的是,大文

  • 辛弃疾的这首词,句句引经据典,其中一句,堪称神来之笔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才气逼人,在词界,无出其之右者。辛弃疾的作品,不拘一格,手法翻飞,总能读到令人拍案叫绝的词句。辛弃疾又博闻强记,博览群书,尤其擅长引经据典。在别人那里,读起来普通;在辛爷这里,就成了经典。今天喜哥要给你介绍的这首词是,辛爷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辛弃疾的这首词,可谓是句句引经据典,其中的一句

  • 辛弃疾闯敌营活捉叛徒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辛弃疾

    在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多次侵入黄河流域,残酷屠掠当地人民。为了反抗异族的侵略和统治,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和宋朝统治阶级中一部分爱国人士,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辛弃疾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个。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公元1140年诞生在济南地区。他的幼年时期是在

  • 漫说辛弃疾:少年不懂辛弃疾,读懂已不再少年

    历史人物编辑:佐莯铲史标签:辛弃疾

    很早的时候,我就有写诗词赏析系列的念头。高中的时候觉才疏学浅,怕理解浮于表面,便压着一腔冲动,到了大学,选了文学专业,以求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了解古典文学。然而又为诸般事务所累,终究没能下笔。倒有点像辛老笔下的那种状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 辛弃疾参加的一次北伐,可惜却只有一支部队不败,不是辛弃疾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辛弃疾

    随着蒙古兴起于北疆,金朝屡受攻击,境内又不断兴起小规模农民起义,为防南宋乘机攻金,金在与宋接壤地区屯兵聚粮,并封锁消息,甚至在一些地区采取禁止与宋贸易的措施。这些反常的举措使南宋统治者误以为金即将发动南侵战争,于是南宋也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任命执政官张岩、程松分守两淮等地,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也被起用。

  • 古代女子陪嫁有多壕!苏辙送女儿嫁妆9千贯,折合现金竟这么高!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苏辙

    现如今“天价彩礼”频频登上热搜,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彩礼,让无数男性叫苦不迭,可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古代的宋朝,这种现象却是恰恰相反的!在宋朝,比起“天价彩礼”,最让无数男性头疼的竟然是给女儿的“天价嫁妆”!苏辙就是深受其苦的男性之一,苏辙生有5个女儿,所嫁夫婿都是来头不小的世家青年才俊,但让苏辙头疼

  • 苏辙为兄写墓志铭含糊其辞,欧阳修误判苏轼考试第二传说是假的?

    历史人物编辑:超人做菜标签:苏辙

    苏轼德才兼备,民间一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奇闻趣事,而其中有些传说显然是与事实有所出入的。一、民间关于苏轼科举考试的传说民间流传着苏轼第一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就一鸣惊人的故事,而且其过程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效果。话说,当年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同进京赶考。苏轼以一篇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让主考官欧阳修

  • 做苏东坡的弟弟是啥体验?为捞哥哥一路干到宰相,苏辙:我太难了

    历史人物编辑:晚星文史斋标签:苏辙

    唐宋八大家分别都是谁?这大概能算是学生党人人皆知的文学常识了,他们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文学巨匠。这八位文学家们写起文章来那叫一个酣畅淋漓、挥洒自如,不过后世的高中生们在拜读他们的大作时,却往往只能大呼“苦也”二字。毕竟他们的文章往往意味着背诵全

  • 苏轼为秀才题14字,秀才珍藏多年,苏辙将诗补全感动后世900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苏辙

    当年苏轼被贬琼州,朝中不少小人都觉得他活不了多久了,毕竟那是个偏远苦热之地,在他们眼中这就算是被贬到了“天涯海角”了。但没过多久,他们就听说苏轼给儿子苏过写了篇散文,在文中他提到琼州的生蚝,并称:“恐北方君子闻之,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这话的意思是叫儿子不要告诉其他人生蚝有多美味。不得不说,东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