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关羽张辽的投降,并没有让人谴责,于禁的投降却相反?

为何关羽张辽的投降,并没有让人谴责,于禁的投降却相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啾啾看电视 访问量:1736 更新时间:2023/12/7 14:56:17

于津的污点就是不讲义气。如果说一个人的忠诚度是有等级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人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于禁的投降也让人意外。反倒是关羽和张辽的投降并没有受到批评。忠诚是对君主仁慈的回应。于禁是从一开始就跟随曹操的老将,其他人少之又少。总之,他必须更加忠心地报答曹操。当时,曹操和刘备还处于敌对状态。如果刘备这次消灭了曹操(类似于曹操消灭吕布、张辽投降),那么就没有忠心的对象了,于禁投降也就不是污点了。

事实上,庞德可能已经投降了,曹操对他的恩情很浅薄,他没有义务对曹操效忠。

说不定他会留在许昌当人质,以后关羽会跟随刘备。其实刘备的地位并不重要,关羽完全可以离开。除了张飞,其他人都可以给他一个及格的分数。“老大”张辽已经被除名,没有继续效忠的必要了。而吕布待他一般,也没有过分忠心的义务。如此看来,甘宁是选地的良鸟,而孙权绝对是“良木”。拥有这种地位的甘宁,若是以后投降,那将是他身上的污点。

而关羽是客人,也就是客人。虽然被包围后束手无策,但曹操还是给了关羽一个选择。张辽被擒的时候,吕布已经死了,张辽一开始嘴巴很硬,骂曹操。

后来,曹操给了机会。这两个人其实可以轻生,也可以死去,但他们并没有失去骨气。于禁是曹操最信任的人之一。他跟随曹操三十年。曹操把他提拔出军衔,拿他不薄。但是,他毫无抵抗地投降了,这确实是一种丧失节操的行为。被禁的情况下,俘虏直接喊投降,将领的骨气都流失了。

而张辽堪称国君之选。所谓选君,最主要的就是选择一个真正有志向、有治国能力的君主来侍奉。如果一开始的选择是错误的,那么也许可以改变。张辽就属于这种情况。

关羽则不同,他发誓与刘备同生共死,终生辅佐刘备。刘备在战争中失踪了。如果他先死了,他怎么能辜负刘备呢?他要对刘备的家庭负责。如果他死了,刘备的家人可能会被杀。他怎么能辜负刘备呢?

关羽投降了,也就是说他选择了投降,救了大家。这不是耻辱。作为三国时期的后起之秀,于禁投降之后,还真是想建功立业。但是,关羽和孙权不会给于禁带兵立功的机会,因为谁都知道于禁对曹操忠心耿耿,所以他们肯定会反对他。他自己虽然投降了,心里却不该投降(他真的投降了自己的父母,妻儿都在曹魏的山寨里,肯定会遭殃的)。

本质上,还是曹姓,可惜,自古以来,武将最好的下场就是战死沙场。

曹操和曹丕非常苛刻。于禁一次投降,受尽凌辱。一代将领最终郁郁而怒而死。如果他回曹后能立下汗马功劳,还是可以成为曹魏第一大将的。张辽为吕布战斗到最后一刻,做了他该做的事。吕布死后向曹操投降,自然没有损及他的荣光。至于于禁的投降,与关羽的被擒并无太大区别,但造成不同评价的原因在于,曹操待关羽不错,给了关羽回归刘备的机会。相比之下,于禁晚年投降,关羽将其囚禁,回到曹魏后不久就死了。

他没有机会洗掉污渍。

此外,与于进相反,庞德选择了敬畏而死。虽然现在有学者认为投降是为了避免士兵战死,但这种观点并没有出现在史书上,只能算是专家的意见。二是他们师傅的区别。刘备并没有对关羽投降表示不满(据史料记载,他没有)。顺便一提,皇权在东征时被迫投降曹魏,无缘回归蜀汉。刘备也同情他的处境,照顾他的家人。就连他的儿子黄崇也愿意为蜀汉而战。但是,曹操的一声叹息,曹丕的羞辱,对晋国的评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标签: 于禁

更多文章

  • 关羽水淹七军的真相:于禁不是投降,关羽也没有那么骄傲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于禁

    关云长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军两员大将一死一降,五子良将中第一个晋位四方将军假节钺的于禁成了笑柄,庞德则成了威武不屈的典范。于禁之所以成为三国笑柄,也是拜《三国演义》所赐,这本书把于禁写成了一个跪地乞降的胆小鬼。但是我们翻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曹丕应该是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真相的:于禁不是归降,

  • 于禁凭什么能假节钺?而张辽不能假节钺?

    历史人物编辑:修杰说娱乐标签:于禁

    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子良将个个能征善战,统兵打仗都不含糊,曹操都非常重用他们。这里面,于禁是五人中,唯一的一个假节钺,其余四位都是假节,终其一生都没假节钺。也就是说,在曹操时代,于禁的地位,是这五人中地位最高的。只是,于禁后来救援樊城,因为兵败被关羽生擒,随后投

  • 名将徐晃实力超群,缘何却不受曹丕重用?于禁投降关羽或暗藏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于禁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庚子(二十三日),曹操在洛阳病逝。第二天清晨,曹丕继位丞相、魏王,至黄初七年(226年)五月丁巳(十七日)曹丕在洛阳去世,为曹丕时代。在曹丕时代,《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只记载徐晃参加过一次战役:与夏侯尚讨刘备於上庸,破之。但

  • 三国很多投降的人都没事,为什么于禁投降关羽却被曹丕鄙视呢?

    历史人物编辑:杨雷说历史标签:于禁

    于禁投降后被人鄙视,主要是因为虞翻故作清高,以及曹丕的性格过于狭隘。笔者认为于禁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人,作为曹操最早的武将之一,于禁为曹操征战了三十多年。史书记载于禁为人坚毅稳重,曹操早期创业的时候经常遇到困难,于禁多次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这样的一位功臣武将,却在晚年因为战败被

  • 关羽攻打樊城,水淹七军,降于禁,杀庞德,为何就能威震华夏?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听雷标签:于禁

    樊城之战,是关羽的巅峰时刻,也是蜀汉的极盛期。关羽之所以能够威震华夏,降于禁,斩庞德,当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但并非全部。关羽能够“威震华夏”是由很多因素一起促成的。一、汉中之战,曹军士气大挫。刘备与曹操之间的战斗,多数都以刘备的失败告终,即使取胜也是微不足道。而赤壁之战,孙吴才是主力,刘备纯属打酱

  • 于禁和乐进是曹操的关羽张飞 最后却都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于禁

    刘备早年织席贩履,偏偏找了两个万人敌为左膀右臂,终得帝王之业。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二,自然也少不了左膀右臂,许褚、典韦虽勇但“护卫”是第一要职,带兵战绩不多,充其量算得上曹操的哼哈二将。曹操的关羽、张飞则另有其人,只不过他们一没有《演义》润色使之神勇扬名;二则不得善终而泯然众人。故而后人并没有觉得他们有

  • 此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差点取下关羽首级,最后却被于禁暗算!

    历史人物编辑:洞悉娱乐圈标签:于禁

    此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差点取下关羽首级,最后却被于禁暗算!三国是个猛将如云的时代,武将们带兵冲杀,个个都有万人敌的本事。其实,三国有很多胆子大的猛将,大家却认为这些猛将都很水。其实,三国有一个猛将,差点取下关羽的首级,最后却被自己人于禁暗算,导致功败垂成。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

  • 于禁返回魏国之后,没有受到高规格的礼遇,反而是遭到嘲讽和凌辱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于禁

    公元219年,刘备麾下大将关羽利用地势,将汉水积蓄起来,自上而下将于禁七军淹没,战后,关羽兵不血刃地俘获了曹军统帅于禁和大将庞德,庞德大骂:你这竖子,说什么屁话!魏王雄兵百万,威震天下,所向无敌,刘备算什么东西?不过一个庸才罢了,哪里是我们魏王的对手!关羽则微微一笑:你旧主马超现今在汉中,为什么不快

  • 三国时降将不计其数,为何唯独于禁遭到千年骂名?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于禁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在古代诸侯阀割据的时代,人才争夺都是交战双方的重点。于是,一个新的群体出现了,降将。与现在公司员工跳槽一样,古代将领投降也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平台。三国时期,魏蜀吴在争夺天下时,降将更是无数。可以有一位降将,他在投降后却遭到了千年骂名,这个人就是于禁。晚节不保,这是于禁身上最

  • 于禁投降关羽,为什么让曹操父子失望透顶?因为他投降的不是时候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于禁

    公元219年,在关羽水淹七军后,于禁投降,庞德战死。曹操得知后长叹:“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曹操为什么是这种态度?因为在那个时候,他需要于禁为自己而死。襄樊之战,对曹操意义非常水淹七军,是关于发动的襄樊之战中的标志性事件。史书中称,这一事件发生后,“羽威震华夏,魏王操议徙许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