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羽水淹七军的真相:于禁不是投降,关羽也没有那么骄傲

关羽水淹七军的真相:于禁不是投降,关羽也没有那么骄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世界 访问量:2008 更新时间:2023/12/7 14:59:52

关云长水淹七军擒于禁庞德威震华夏,曹军两员大将一死一降,五子良将中第一个晋位四方将军假节钺的于禁成了笑柄,庞德则成了威武不屈的典范。

于禁之所以成为三国笑柄,也是拜《三国演义》所赐,这本书把于禁写成了一个跪地乞降的胆小鬼。但是我们翻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曹丕应该是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真相的:于禁不是归降,关羽也没有那么傲慢。

所以曹丕在诏书中给襄樊之战下了结论:于禁之降,跟秦晋崤之战中的孟明视一样,既然于禁的作法跟孟明视一样,那么我也不介意做一回秦穆公!

在《三国演义》中,俞瑾变成了一个妒忌懦弱的奸诈懦夫,庞德要不是处处受约束,就要把关羽砍掉。

但在三国官史上的禁令,有时连曹操也不怕,冒着生命危险杀死了许多伤害人民的青州兵,那是曹操的出发队和一条直系部队,曹操从黄巾军挖来的。第一罐金子。

在官史上,俞瑾既不贪财,也不贪功,执法严格:“禁止严整部队,偷盗财物,不得私自进入。”

作为第七军的司令官,俞瑾也许更想俘虏关羽,当然他也不会阻止庞德在阵法前建功立业。事实上,两军交战时,关羽是不可能单独对付庞德的,所以他不是一个有名的将军,而是一个鲁莽的人。

庞德很难靠近关羽,用刀顶住刀子(当时没有长柄大刀),只能从远处释放冷箭。《三国演义》第十八卷讲的是“前额射出的羽毛”,说明两边的距离比较长。弩末,陆贞不能戴,关羽的头盔当然不能射。

既然没有一对一的单打,俞瑾不可能阻止庞德斩首关羽。让我们看看曹丕对襄樊战役和晋水的总结:“荀麟父被冯氏打败,孟明桑在俞渝的指导下被打败,秦晋没有取代他们,所以他们重新占据了阵地。。。樊城战败,洪水泛滥,这不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官吏复职。”

曹丕在诏书中引用经文,并以荀林的父亲和孟明师为例。这不需要解释。我们都学过《秦晋卫战》。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曹丕也承认,打倒禁令不是战争罪,这属于几件怪事。

诏书中的话可以说明,经过长时间的调查,曹丕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俞瑾只放下武器,不回关羽自首和自首是两个概念。禹班的失败和投降,与荀林父亲的失败和孟明的投降具有相同的性质。他只是放弃了抵抗而没有投敌。

关羽投降曹操后,被封为将军,阎良被封为韩守亭侯后,他为曹操冲锋,并剪旗。这叫做投降。投降后,关羽被关进了监狱,表明他不想掉头作战。曹军被当作战俘对待。

于禁率三万人率领第七军。也就是说,他手下至少有三百名将军和三万名将军。所有这些人都一头雾水投降了:“金将军无处可去。为了躲避,俞正声乘大船进攻等待,禁令被解除。”

这三四百个将军投降了,但关羽也没收了其中一个供自己使用。这说明从禁令到百名将领,每个人都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停止抵抗,反击是可以的。

这个时候我们来看看关羽的量度:熟悉春秋时期《左传》的关羽,绝对不会对乐于投降的于如此无礼。

如果于禁真的归降了关羽,那将是轰动三国的惊天新闻:只要于禁披上蜀军(实际是汉军)战袍,往两军阵前一站,对曹魏的士气,就是毁灭性的打击,曹操闻讯后也会被气吐血。

作为一代名将,关羽不可能那么没头脑,也不可能那么傲慢,对送上门来的于禁冷嘲热讽后关进大牢。如果于禁肯归降,这样一个重量级敌将,是一定要送到成都交给刘备安排——这是大功一件,也可以表示对刘备的尊重。

但是关羽只把于禁关了起来,既不杀也不放,更不往成都送,这说明关羽对于禁归降还抱有希望:等我拿下樊城,再慢慢做你的思想工作,曹魏大势已去,你不降也得降!

于禁卑躬屈膝,关羽傲慢无礼。这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句话,但这句话轻视于今,却没有提升关羽。作为魏、蜀、吴三国公认的“千军万马之敌”,也是曹魏名将眼中蜀汉唯一的一个,关羽不能对昔日战友如此冷淡,出于战略需要,他比任何人都更希望被禁。

但不管怎样,余进没有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是他擦不掉的污点。他也为此深深自责。因为心中每天的煎熬,于禁进回到曹魏身边时,他已经太老了。他说:“文建华皇帝有权召集封建宗族,并将禁令归还。皇帝介绍禁令,胡须和头发都白了,形容为憔悴,并大哭起来。”

于禁也一定会后悔,当时为什么要停止反抗。如果他是被关羽枪杀的,他死后的遗名就不是“立侯”,而是“中侯”、“庄侯”。

“李”是一个不好的遗书题名:“慢而无亲者称李,杀无辜者称李”。这个遗书名不如无,定罪确凿,也成了一个尴尬的将军。

于禁的投降遭到了那么多人的唾弃,这让熟悉三国官史的人感到不解:张辽张郃、关羽、黄权太史慈等人都是投降将领。为什么没人骂他们?是因为这些人投降后向新主作了贡献吗?这些禁令比这些人更值得尊敬吗?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于禁

更多文章

  • 于禁凭什么能假节钺?而张辽不能假节钺?

    历史人物编辑:修杰说娱乐标签:于禁

    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子良将个个能征善战,统兵打仗都不含糊,曹操都非常重用他们。这里面,于禁是五人中,唯一的一个假节钺,其余四位都是假节,终其一生都没假节钺。也就是说,在曹操时代,于禁的地位,是这五人中地位最高的。只是,于禁后来救援樊城,因为兵败被关羽生擒,随后投

  • 名将徐晃实力超群,缘何却不受曹丕重用?于禁投降关羽或暗藏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于禁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庚子(二十三日),曹操在洛阳病逝。第二天清晨,曹丕继位丞相、魏王,至黄初七年(226年)五月丁巳(十七日)曹丕在洛阳去世,为曹丕时代。在曹丕时代,《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只记载徐晃参加过一次战役:与夏侯尚讨刘备於上庸,破之。但

  • 三国很多投降的人都没事,为什么于禁投降关羽却被曹丕鄙视呢?

    历史人物编辑:杨雷说历史标签:于禁

    于禁投降后被人鄙视,主要是因为虞翻故作清高,以及曹丕的性格过于狭隘。笔者认为于禁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人,作为曹操最早的武将之一,于禁为曹操征战了三十多年。史书记载于禁为人坚毅稳重,曹操早期创业的时候经常遇到困难,于禁多次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这样的一位功臣武将,却在晚年因为战败被

  • 关羽攻打樊城,水淹七军,降于禁,杀庞德,为何就能威震华夏?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听雷标签:于禁

    樊城之战,是关羽的巅峰时刻,也是蜀汉的极盛期。关羽之所以能够威震华夏,降于禁,斩庞德,当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但并非全部。关羽能够“威震华夏”是由很多因素一起促成的。一、汉中之战,曹军士气大挫。刘备与曹操之间的战斗,多数都以刘备的失败告终,即使取胜也是微不足道。而赤壁之战,孙吴才是主力,刘备纯属打酱

  • 于禁和乐进是曹操的关羽张飞 最后却都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于禁

    刘备早年织席贩履,偏偏找了两个万人敌为左膀右臂,终得帝王之业。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二,自然也少不了左膀右臂,许褚、典韦虽勇但“护卫”是第一要职,带兵战绩不多,充其量算得上曹操的哼哈二将。曹操的关羽、张飞则另有其人,只不过他们一没有《演义》润色使之神勇扬名;二则不得善终而泯然众人。故而后人并没有觉得他们有

  • 此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差点取下关羽首级,最后却被于禁暗算!

    历史人物编辑:洞悉娱乐圈标签:于禁

    此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差点取下关羽首级,最后却被于禁暗算!三国是个猛将如云的时代,武将们带兵冲杀,个个都有万人敌的本事。其实,三国有很多胆子大的猛将,大家却认为这些猛将都很水。其实,三国有一个猛将,差点取下关羽的首级,最后却被自己人于禁暗算,导致功败垂成。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

  • 于禁返回魏国之后,没有受到高规格的礼遇,反而是遭到嘲讽和凌辱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于禁

    公元219年,刘备麾下大将关羽利用地势,将汉水积蓄起来,自上而下将于禁七军淹没,战后,关羽兵不血刃地俘获了曹军统帅于禁和大将庞德,庞德大骂:你这竖子,说什么屁话!魏王雄兵百万,威震天下,所向无敌,刘备算什么东西?不过一个庸才罢了,哪里是我们魏王的对手!关羽则微微一笑:你旧主马超现今在汉中,为什么不快

  • 三国时降将不计其数,为何唯独于禁遭到千年骂名?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于禁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在古代诸侯阀割据的时代,人才争夺都是交战双方的重点。于是,一个新的群体出现了,降将。与现在公司员工跳槽一样,古代将领投降也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平台。三国时期,魏蜀吴在争夺天下时,降将更是无数。可以有一位降将,他在投降后却遭到了千年骂名,这个人就是于禁。晚节不保,这是于禁身上最

  • 于禁投降关羽,为什么让曹操父子失望透顶?因为他投降的不是时候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于禁

    公元219年,在关羽水淹七军后,于禁投降,庞德战死。曹操得知后长叹:“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曹操为什么是这种态度?因为在那个时候,他需要于禁为自己而死。襄樊之战,对曹操意义非常水淹七军,是关于发动的襄樊之战中的标志性事件。史书中称,这一事件发生后,“羽威震华夏,魏王操议徙许都以

  • 三国曹魏的五子良将最后结局,于禁被吓破了胆,其余人都亡于乱箭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明星标签:于禁

    介绍:三国是当今历史上被提及最多的朝代,只要别人提起它可以聊一些热门话题,同时京剧、戏曲继续演绎里面的人物。,东汉末年三国之乱的时代,曹魏、蜀汉、东吴,各个霸主都有自己的一批无敌将领,像刘备有五虎将,这五个人个个都是名将,一个值一百。魏国曹操有五将,张郃、张辽、乐进、于禁、徐晃。这五人都是曹魏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