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羽打个樊城,降个于禁,杀了个庞德,为何就能威震华夏?

关羽打个樊城,降个于禁,杀了个庞德,为何就能威震华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旧日历史 访问量:4434 更新时间:2023/12/7 14:53:27

关羽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用的是孤军,凭的是胆量、勇气和超人的武功,再加上早已成名,所以会威震华夏。这也是对关羽的总结论。

曹操手下有战将千员,竟无将可派,被关羽逼得想要迁都,可见关羽之勇。关羽襄樊一战军事上威震天下,但对政治与外交层面还没有弄懂。如果他乘胜加强孔明当初的大战略:东和孫权北抗曹魏的方针,肯定不会出现败走麦城,被俘身死的结局。毕竟主要的敌人仍旧是北魏,他分不清主次矛盾,因一时胜利冲昏头脑,錯失把握大好形势的结果。这也诠释"骄兵必败"的原因。顺便推荐此文:佳作共欣赏,望爱好历史知识的读者好好究读。必然受益匪浅。

曹操势力横扫中原,打乌桓核武威,军事极强,襄樊战争的失败打破了曹家其他势力被动防守而曹家对外兼并的局面,赤壁是扩张失败,但襄樊事防御失败,似乎蜀吴的人信心大增,而中立的人才重新观望,只可惜世事无常这种状态没有维持住。影响来说的话可能像美国某些方面被其他国家赶超,对于世界格局带来讲变化也是巨大的。对于孙权集团来说,以前最大的敌人是曹操集团。而今襄樊战役若任由刘备集团发展,则很可能让刘备集团迅速壮大成为新的强大敌人,二虎一羊,孙权集团哪还有好日子过? 再加上荆州的有借无还、虎女犬子等旧事,孙权集团早就想对荆州下手,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所以襄樊之战的最初关羽不止正面军力压制住了曹魏,在其后方联络赤壁之战时的游击战渗透发展的力量也给曹魏制造了巨大的恐慌与混乱,很多人只知道关羽大意失荆州,却不知关羽其军事理念是那个时代最出类拔萃的,真正游击战渗透高手,然而首先发现其能力的却是周瑜,也许关二爷的游击战天赋就是周瑜给激发出来的吧。

关羽这个威震华夏,是从当时的曹魏高层来看的!曹操南线军团主力被关羽全部消灭,整个南线就只剩下曹仁所部困守在樊城,此时的曹操虽然没有伤筋动骨,但是短时间里要调集精锐部队赶到襄樊一线与关羽作战显然来不及!在关羽消灭于禁,庞德所部之后,在曹操看来,曹仁的被消灭也就是短时间问题,并且,此时,关羽的前锋部队已经抵达离许都五十公里之外,以古代步兵的奔袭能力,五十公里一天之内完全到达!

再加上由于此战引发的连锁反应,使得曹操此时已经处于顾此失彼的状态,一度产生想要迁都的想法!因此,威震华夏实至名归!

周瑜率三万兵赤壁之战打败曹操也没说威震华夏,黄忠定军山斩杀对方主帅夏候渊,陆逊夷陵之战击败刘备丶石亭之战击败曹休,这些战果哪个比襄樊之战小?你威震华夏,人家是否威震亚洲、威震天下了?再说,此时曹操主力在汉中和东线,主力未伤,迁都也只是说说而己,并没有能赶走它。最先到达的援军徐晃,兵力不强,但就轻易击败关羽,后面的军队根本就不用作战,关羽就被东吴生擒活捉,并砍下头颅送与曹操了。整个态势,曹操一方是得利者,刘备、关羽一方才是失败者。

其实把关羽放在荆州并不是为了让你出兵伐曹的,而是为了伐曹的时候让你看住东吴的!这一点从刘关张都死了,诸葛亮还是六出祁山就能说明问题了!(而且刘邦也是出汉中才定鼎天下的!)也就是说蜀国的战略目标是伐魏!而且是必须从汉中出兵!那吴国就是后患!而荆州就是吴蜀门户!关羽曾经去东吴单刀赴会!让吴国上下闻风丧胆!所以把关羽放在荆州,就是为了防止吴国在蜀国伐魏的过程中搞背后偷袭!

而关羽并没有看懂这一点,而是喊出了虎女焉能嫁犬子的豪言壮语!把整个东吴给得罪个遍! 而大家看地图,如果关羽出兵伐魏!那刘备就是他的左翼,东吴就是他的右翼!懂点军事常识的都懂!出兵作战要有左右两翼支持的!你关羽私自出兵!并且事先并没有告知孙权!甚至连刘备都不知道!那就是孤军深入!(孤军深入的结果只能是被人家包饺子)那你就害了兵家大忌!而吴国已经被你得罪了,刘备别说不知道!(当时的通讯条件大家都懂)就算知道,你知道什么叫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吗?

所以并不是刘备不想帮!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没有左右两翼的支持!兵败就是注定了的事儿了!而如果三方协调一致,关羽走中路,直入樊城奔洛阳!刘备出汉中走斜谷(也就是魏延所说的那条路)孙权出徐州,直奔中原!那可真就没有魏晋南北朝啥事儿了!所以说关老爷还是有错的!而且这个错不但害了自己一世英名!而且把吴蜀也给坑了!却单单成就了魏国!这也许是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的另一种方式吧!

讲清楚,襄阳等地当时在曹仁手上,汉中战役后,关羽集结近两万人,在襄阳一线击溃曹仁三万余人!魏荆州太守降!仁退樊城,满宠率先来援,与仁困守樊城,仁此时损兵万余,于禁率七军三万余人来援,与羽对峙,天公作美山洪暴发于禁所部被俘者近三万!襄阳太守降!后庞德率五千来援,羽全歼之!此时北方动荡,各地豪杰纷纷受羽之印信旗帜起兵作乱,曹操又逢汉中大败更是进退两难。至此方称威震华夏!

那是一将敌二国,战线太长确实不好把控,而且关羽的败还有盟友被判,糜芳投降,刘封不援等因素。实际上三足方可鼎立,吴国被判的结局也是打破三分局面,蜀国失势,吴也难存。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又如古今事,倾复笑谈。三国演义,诸君看着图一乐吧,可以当真也别太当真。

实在无奈的地方就是在此时刘备称王,耽误了半年的时间,要不然派刘封配合关羽,接应宛城的侯音,而刘备自己则出斜谷取天水,如果曹操留守长安,刘备可以稳稳当当的取得整合凉州,如果曹操来救,刘备可以以逸待劳,拖住曹操,而使关羽取武关直逼长安。马良在荆南牵制孙权,糜芳士仁坐镇江陵。但这都是事后的想象了,反过来想,刘备坐稳益州,其实荆州就已经不可守了,为了能过彻底占领益州,刘备抽调了大部分的荆州军入川,而且又留下糜芳牵制关羽。不过越是困难,越是显示关羽能力出众,确实可称威震华夏。

关羽失败的真正原因是孙吴背盟,并非关羽才能不敌。当初刘备打的旗号就是恢复汉制,曹魏基层的氏族才开始持器造反。对曹操而言,所能依仗的只有豪族势力,因此曹魏集团用非常高压的刑名制度弹压底层人。而且即使到了晋一统天下,这个问题依旧存在,并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襄樊之战很蹊跷!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为啥刘备没有任何行动?究其原因襄樊之战就是为了解汉中困局!汉中需要发展,那里是安身立命的地方!汉中本来就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发动襄樊之战牵制曹魏逼迫其从关中退回中原,同时应该也做好了失去荆州的准备!但是真正丢掉荆州关羽被杀刘备也不能承受其之重!不得已改变战略目标攻打东吴!

徐晃击败关羽关羽损失还是挺大的,水军也开不到陆地上来,所以孙权不偷袭撑死也就相持。曹操那时候压根就不在许都在长安,咋一听这消息肯定会慌而且当时对曹操来说确实多事之秋,除了你说的这些北方和乌丸也在打。当时关羽最好的选择其实是撤军,毕竟俘虏了于禁三万多人还有于禁这个大将带回去消化下实力增强不少。还是太心急了。

只能说关羽情商太低,老得罪孙权,他曹魏能派人去跟孙权谈条件,你关羽难道就不能?都知道单打独斗都不是曹魏对手,现在我把看门的干掉了,就一个门了,我们联手分了曹魏东北地区,岂不比你天天老想着我这点荆州来的痛快。

我就不信孙权不心动,这时孙权要心黑点,和关羽联手的同时,后面留一手,如果真的顺利划分曹魏北方,荆州日后再说,因为也需要兵力去守城和消化战后资源,如果不成功,留的那一手也照样可以取了荆州,怎么样都不亏的买卖。所以我觉得关羽确实不太适合作为统帅镇守一方,他只适合带兵冲锋打仗,你和他个目标,他给你结果的那种人。

我看过三遍三国演义,一次三国志,无论谁黑刘皇叔,我都表示三国真英雄只有一个半,刘皇叔算一个。以江陵半郡之力杀得魏!吴联合,名将精锐尽出的关羽算半个,关羽是自傲,但这是人家的本事。其他算不得英雄,曹操是枭雄,孙权是狗雄。

皇叔辗转颠沛流离一生,年过半百寄人篱下守得新野小县,寻得卧龙身边的人不离不弃,关羽张飞赵云不说,连孙乾糜竺之流都不离不弃,匡扶汉室的理想始终没变,汉中之战,皇叔逆上打顺下,一半州之力杀到曹操放弃汉中,织席贩履之徒最后赢得三分天下让宦官之子,江东之虎为之忌惮,皇叔如有一半他们的名望地位,早赢得天下归心。

标签: 于禁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投降的人基本没事,为什么于禁投降关羽却被曹丕蔑视?

    历史人物编辑:阿宝嘎历史标签:于禁

    三国时代,投降的人基本上都没事,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均是如此。然而于禁投降关羽却遭到曹丕的蔑视,原因是于禁投降的过程和原因比较特殊,因此被蔑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于禁投降的事情以及于禁被蔑视的原因。三国前期和后期投降的人都没事纵观整个三国时期,从一个诸侯投降另外一个诸侯或者

  • 为何关羽张辽的投降,并没有让人谴责,于禁的投降却相反?

    历史人物编辑:啾啾看电视标签:于禁

    于津的污点就是不讲义气。如果说一个人的忠诚度是有等级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人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于禁的投降也让人意外。反倒是关羽和张辽的投降并没有受到批评。忠诚是对君主仁慈的回应。于禁是从一开始就跟随曹操的老将,其他人少之又少。总之,他必须更加忠心地报答曹操。当时,曹操和刘备还处于敌对状态。如果

  • 关羽水淹七军的真相:于禁不是投降,关羽也没有那么骄傲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于禁

    关云长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军两员大将一死一降,五子良将中第一个晋位四方将军假节钺的于禁成了笑柄,庞德则成了威武不屈的典范。于禁之所以成为三国笑柄,也是拜《三国演义》所赐,这本书把于禁写成了一个跪地乞降的胆小鬼。但是我们翻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曹丕应该是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真相的:于禁不是归降,

  • 于禁凭什么能假节钺?而张辽不能假节钺?

    历史人物编辑:修杰说娱乐标签:于禁

    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子良将个个能征善战,统兵打仗都不含糊,曹操都非常重用他们。这里面,于禁是五人中,唯一的一个假节钺,其余四位都是假节,终其一生都没假节钺。也就是说,在曹操时代,于禁的地位,是这五人中地位最高的。只是,于禁后来救援樊城,因为兵败被关羽生擒,随后投

  • 名将徐晃实力超群,缘何却不受曹丕重用?于禁投降关羽或暗藏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于禁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庚子(二十三日),曹操在洛阳病逝。第二天清晨,曹丕继位丞相、魏王,至黄初七年(226年)五月丁巳(十七日)曹丕在洛阳去世,为曹丕时代。在曹丕时代,《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只记载徐晃参加过一次战役:与夏侯尚讨刘备於上庸,破之。但

  • 三国很多投降的人都没事,为什么于禁投降关羽却被曹丕鄙视呢?

    历史人物编辑:杨雷说历史标签:于禁

    于禁投降后被人鄙视,主要是因为虞翻故作清高,以及曹丕的性格过于狭隘。笔者认为于禁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人,作为曹操最早的武将之一,于禁为曹操征战了三十多年。史书记载于禁为人坚毅稳重,曹操早期创业的时候经常遇到困难,于禁多次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这样的一位功臣武将,却在晚年因为战败被

  • 关羽攻打樊城,水淹七军,降于禁,杀庞德,为何就能威震华夏?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听雷标签:于禁

    樊城之战,是关羽的巅峰时刻,也是蜀汉的极盛期。关羽之所以能够威震华夏,降于禁,斩庞德,当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但并非全部。关羽能够“威震华夏”是由很多因素一起促成的。一、汉中之战,曹军士气大挫。刘备与曹操之间的战斗,多数都以刘备的失败告终,即使取胜也是微不足道。而赤壁之战,孙吴才是主力,刘备纯属打酱

  • 于禁和乐进是曹操的关羽张飞 最后却都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于禁

    刘备早年织席贩履,偏偏找了两个万人敌为左膀右臂,终得帝王之业。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二,自然也少不了左膀右臂,许褚、典韦虽勇但“护卫”是第一要职,带兵战绩不多,充其量算得上曹操的哼哈二将。曹操的关羽、张飞则另有其人,只不过他们一没有《演义》润色使之神勇扬名;二则不得善终而泯然众人。故而后人并没有觉得他们有

  • 此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差点取下关羽首级,最后却被于禁暗算!

    历史人物编辑:洞悉娱乐圈标签:于禁

    此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差点取下关羽首级,最后却被于禁暗算!三国是个猛将如云的时代,武将们带兵冲杀,个个都有万人敌的本事。其实,三国有很多胆子大的猛将,大家却认为这些猛将都很水。其实,三国有一个猛将,差点取下关羽的首级,最后却被自己人于禁暗算,导致功败垂成。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

  • 于禁返回魏国之后,没有受到高规格的礼遇,反而是遭到嘲讽和凌辱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于禁

    公元219年,刘备麾下大将关羽利用地势,将汉水积蓄起来,自上而下将于禁七军淹没,战后,关羽兵不血刃地俘获了曹军统帅于禁和大将庞德,庞德大骂:你这竖子,说什么屁话!魏王雄兵百万,威震天下,所向无敌,刘备算什么东西?不过一个庸才罢了,哪里是我们魏王的对手!关羽则微微一笑:你旧主马超现今在汉中,为什么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