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桓温没有发现那封信,那姜维就成了蜀汉罪臣,被人所误解

如果桓温没有发现那封信,那姜维就成了蜀汉罪臣,被人所误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述 访问量:745 更新时间:2024/1/21 11:13:49

历史真的有一百种面目,因为真相很可能是在多年以后才会被人发现。比如这件事就是一件非常令人震撼的事情。当年蜀汉王朝还在的时候,姜维作为王朝的大将军,带领着人马在前线跟司马家的大军厮杀,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这边还在坚持着,可是成都那边的刘禅却已经举手投降了。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邓艾带着一点残兵败将围住了成都,而刘禅没有任何胆子守住成都,导致了最后投降的局面。

知道这件事的姜维肝胆俱裂,他差点就一头撞死了,不过后来刘禅写下诏书,让蜀汉这里所有人的人马都要投降司马家的人马。这姜维当然也是其中一个,不过他的地位有些特殊,他手里有八万人马,这些人马是蜀汉唯一存有的有生力量。他们完全可以依靠这一支力量重新振兴大汉王朝。当年刘备只有几千人马,不是照样建立了那么大的王朝吗?所以姜维如果也能坚持一下的话,那么蜀汉不至于落得最后那种悲惨的下场。

可惜姜维并没有坚持,他拿到了刘禅的诏书以后,按照他的命令主动投降了司马家。不过他投降的不是邓艾,而是钟会。这里面就有文章了,虽然都是司马家的将领,但是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好,而且常常针锋相对,而姜维就是要让他们内斗起来。这才是他真正要做的事情,当时谁也不知道姜维要做些什么。因为他将蜀汉的几万人马都交给了钟会,并且跟钟会结拜成为了生死弟兄。钟会也是非常欣赏姜维,毕竟这位老将军是征战沙场一辈子的人,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比较聪明,将来能够为他所用。他当然是有自己的想法,到了蜀地自然不能轻易回去,即使回去也必须要除掉障碍才行,而当时最大的障碍就是邓艾。

好在没过多久,邓艾就被除掉了,而钟会本人也开始狂妄起来,他到了成都以后,各种收买人心,而且坐在这里就不想走了。他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要在这里做皇帝了,给他出这个主意的人正是姜维本人。又有不少人开始不理解,为什么姜维要出这个馊主意呢?他自己的皇帝被人家抓去了北方,他居然在这里要重新扶持一个新皇帝,他还有什么信仰可言?当时当然有很多人会骂他,不过他丝毫不介意这一点,主动催促钟会快点实行计划,他作为协助。可是计划还没有实施,就被手下人发现了,这些人把他们俩一起给杀掉了。

如果故事到了这里,所有人都会认为姜维是一个没有忠心的人,他简直就是蜀汉的罪臣。因为如果他不投降的话,或许还能打个翻身仗,可是一旦投降就等于是彻底毁掉蜀汉了。那个时候肯定是有很多人在骂姜维的,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一直到七十多年以后,那个时候已经是东晋王朝了,桓温带着大军平定蜀地的叛乱,却发现了姜维写给刘禅的一封信,这封信上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刘禅忍耐一段时间,他一定想办法重新恢复大汉王朝。桓温得到了这封信以后,感慨万千,认为当年诸葛亮对他的栽培总算是没有白费,他可以瞑目了。至少姜维没有背叛蜀汉,没有忘记诸葛亮的教诲,一辈子都在为诸葛亮的遗志而努力,实在是太感人了。

标签: 桓温

更多文章

  • 桓温:西征灭蜀,三次北伐,废晋帝,东晋第三代权臣,并未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桓温

    桓彝,晋明帝司马绍的座上宾,平定王敦叛乱时,桓彝献计良多,受到司马绍的赏识,苏峻叛乱,桓彝拒守城池,因泾县县令江播巧施奸计,桓彝被苏峻手下大将韩晃所杀。桓彝死后,年仅十八岁的桓温替父报仇,在江播病死后三刀结果了江播的三个儿子,因此博得了一个忠孝的美名。声名远播的桓温既是忠良之后,长得又非常俊美,因而

  • 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东晋权臣桓温的三次北伐(第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鬼说天下标签:桓温

    西晋灭亡后,士族门阀支持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东晋,东晋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偏安江南的前中央王朝。不过与后来的南宋相比,东晋算得上是“武德充沛”了,曾经多次发动北伐,甚至一度“还于旧都”。在东晋的诸多北伐中,桓温的三次北伐可以说的影响最大的北伐之一。永和十年(354年),东晋权臣桓温发动了第一次北伐,目标

  • 王夷甫何许人也?为什么桓温会有王夷甫误国之说?浅谈王衍误国论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桓温

    楔子公元369年,时任朝廷大司马桓温在时隔十三年后再一次上书北伐。时前燕慕容恪已死,当时的前燕在太宰慕容评的治理下国力每况愈下,因而桓温将此次北伐的目标定为前燕。桓温率领“荆州强兵”和胡人打了几仗之后便进入了黄河流域。看着自永嘉之难以来早已沦陷的北方故土,看着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遭到胡人铁骑的践踏,看

  • 同为一世之雄,刘裕真的比桓温强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侃影标签:桓温

    看到刘裕北伐南燕,很多人总会把这件事和桓温北伐联系在一起,结论自然是:刘裕远比桓温厉害。但在我看来:刘宇的成功与时局的成功是分不开的。单从个人素质上来说,刘宇和桓温应该是一个级别的,但是想要超过桓温却很难。桓温手握大权,却不敢勉强。主要有两个因素:1、由于桓温的压倒性势力,东晋的豪门世家实现了大团结

  • 桓温既有野心也有才干,为啥北伐屡遭挫败?犹豫还只是其次

    历史人物编辑:小鑫观史标签:桓温

    导语:自古乱世出英豪,东晋十六国时期绝对称得上乱世,也诞生了不少名将,如枕戈待旦的刘琨、横江击楫的祖逖、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事实上,桓温同样也称雄一时。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桓温可以说是既有野心也有才干,更是曾经灭亡成汉,然而废了老对手殷浩以后,手握东晋大权的桓温反而做不出像样的成绩来,

  • 名将桓温为何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历史人物编辑:怪兽看电影标签:桓温

    兴宁二年三月,前燕将李洪攻打许昌,大败晋军。桓温派将领疏通水路,亲自率舟师进兵合肥,准备北伐。这次已是桓温第三次北伐。然而东晋朝廷不想让桓温北伐。五月,晋廷又以桓温为扬州牧、录尚书事,遣侍中颜旄宣旨,召桓温入朝参政。桓温以中原尚未恢复为由推托。朝廷不许,再次征桓温入朝。桓温军至赭圻(时属宣城郡,今安

  • 王猛是当世奇才,却始终不愿意归顺桓温,真是家国天下多纠结

    历史人物编辑:书中文史屋标签:桓温

    字数:2205建议阅读时间:8分钟文/空弦插画师/乌有在史书中,人们经常点评桓温北伐,有桓温的东晋当时实力较为强大,相比较于正在崛起的前秦,东晋更有希望一统天下。但可惜,桓温的北伐没有成功,东晋难得的战斗时代仓促间过去,结果让位给了前秦。而且让人感慨的是,前秦苻坚虽然雄才大略,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改

  • 桓温北伐: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官军打回来!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桓温

    桓温是中国古代著名将领,也是东晋时期的权臣,还差一点篡夺了司马氏的皇位。桓温最为人所熟知的历史功绩莫过于三次北伐。但是客观地说,桓温北伐并不是真心想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南北。发动北伐战争,只是桓温意图名震江东,伺机取代晋室的途径。另一方面,除了南渡侨民,偏安江东的东晋朝廷和世家大族,大多只满足于偏安一

  • 权倾朝野、立志要“遗臭万年”的桓温最后为什么没能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鬼说天下标签:桓温

    本鬼在前文《东晋简文帝让桓温“如诸葛亮、王导”,桓温为什么不高兴?》中提到,东晋权臣桓温一直有篡位之心,不仅废了皇帝,还说出了“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的名言。然而直到去世,桓温都没有能篡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汉末三国是士族门阀崛起并成为社会主导阶层的时代,而士族门

  • 桓温未及篡位就病卒,他的家族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桓温

    桓温权臣之路桓温出身名门,祖上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大儒桓荣,高祖辈桓范死于高平陵之变,到了西晋时,桓氏已经没落。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桓父桓彝积极结交名士,成为“江左八达”之一。苏峻之乱时,桓彝被造反的将领杀害。史载,为报父仇,当时年仅15岁的桓温,白天勤习武艺,晚上枕戈而眠,最后假扮吊客,混入丧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