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陶渊明所描写的世外桃源可能真实存在,而且可能不止一处

陶渊明所描写的世外桃源可能真实存在,而且可能不止一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观心铭史 访问量:2536 更新时间:2024/2/14 13:23:32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给我们描写了一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里边的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过着与世隔绝,恬淡安然的生活,很是令人往。后世的人们大都以为所谓桃花源不过是陶渊明的想象,为了艺术而进行的虚构、杜撰。其实根据相关史料推测,以及许多学者的考证,在陶渊明所处历史时期,“世外桃源”可能真的存在,而且可能并不止一处,小编今天来和大家探究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陶渊明创作《桃花源记》的时代背景。陶渊明身处东晋末年和南朝刘初年之间,其实自东汉末年以来,整个中国中原地区混乱多于平静,所以很多中原世家大族、百姓大量迁徙去到南方地区,尤以西晋末年南迁为规模最大,当时五胡乱华,中原地区汉族百姓遭到了极大的摧残。大规模迁徙之后,西晋皇室和世家大族自然占据开发较早的城市和平原地区,无依无靠普通百姓只好自己寻找适于耕作的地方,所以他们极有可能选择闭塞、险要的山林水网之处,一来可以躲避战乱,二来可以不用缴纳赋税,其实在《桃花源诗》中就有“秋熟靡税”诗句,已经明确表明了这一点,就是秋天丰收不用纳税的意思。

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和《秦汉史》当中都曾经明确指出“陶潜之《桃花源诗》,世恒以为寓言,其实观清乔光烈《招垦里记》,知其所记必系实事也”。而且吕思勉先生还认为“自东汉之末,至于南北朝之世,北方有所谓山胡,南方有所谓山越……系汉族避乱入山。”所谓的山胡和山越有可能部分是当地土著居民,但是更多的就是避乱世而入山的汉族百姓。因为当这些山胡、山越之人一旦脱离山区出来投降成为编户齐民,马上就可以“输赋税,充行伍”,所以不可能是未开化的蛮夷民族。

再者我们来看《桃花源记》里提到的武陵人,武陵郡在东汉时属荆州,郡治在临沅(今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武陵这个名字是由武陵山脉得来,而且根据历史记载,武陵附近土著人多为苗族、土家族,并与少数汉族错居,古称“武陵蛮”,为反苛政常聚而起事。所以武陵的特点特别符合那些迁徙避难得百姓所选的条件,属于山区,而且比较险要、闭塞,外人不容易发现,所以这个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偶然发现这么一个百姓聚集、避难之所也合情合理。

关于武陵这个地方,虽然距离陶渊明隐居的庐山比较远,其实和陶渊明还真有点关系,东晋名将陶侃是陶渊明的曾祖父,而陶侃曾经主政荆州,后来又被封为封长沙郡公,长沙郡离武陵郡也非常近,所以很可能是发现桃花源这件事情发生在陶侃为官荆州的时候,极有可能是陶渊明听家族中人谈起过这件事情,所以成为他创作的素材。

在《桃花源记》最后一段的南阳刘子骥,在历史确有其人,《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而且他和陶渊明是远房亲戚,两人志趣相投,经常结伴游山玩水。所以其实有可能根本就是刘子骥和陶渊明自己在游山玩水的时候发现了这一个世外桃源,只是遵守了对桃花源里人的诺言“不足为外人道也”,假托捕鱼人发现了这处美丽的世界,不想外人去叨扰他们平静的生活。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中给我们描绘的世外桃源在历史上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并非完全艺术虚构,而且可能在当时有很多这种“世外桃源”。这些地方就是躲避战乱南迁的百姓在山林水网深处所开辟的平地,他们隐居在里边一来躲避战乱,二来可以逃避苛征暴敛。

陶渊明本身生逢乱世,东晋和南宋王朝更迭,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而陶渊明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而桃花源的世界和他所处的现实世界恰恰是完全相反的,桃花源里的人们安宁祥和、自由平等、无忧无虑,于是他有感而发创作了千古佳作《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即是一种对美好生活、世外桃源的向往,也是对黑暗残暴统治现实世界的一种抨击。

标签: 陶渊明

更多文章

  • 从“陶渊明考论”观其“诚之以求真”的人生哲学

    历史人物编辑:漂流向海标签:陶渊明

    人们认识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大多是通过他的《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田园诗歌,其实,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的五柳先生其人,远不止一个“田园诗人”这么简单,他的身上存在着太多太多的谜点,而千百年来,学习和研究陶渊明的著作文献说是汗牛充栋也并不为过,他的很多选择和行为背后的思想

  • 陶渊明:一生婚姻坎坷,经历三任妻子,生了五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陶渊明

    陶渊明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的伟大思想家。陶渊明的文学思想成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陶渊明,字元亮,是浔阳柴桑人。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人们肯定熟悉陶渊明的作品,比如说《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等。陶渊明一生已结过三次婚,前两任妻子

  • 历史上的今天:侯景之乱结束;此一人错生帝王家,却让陶渊明为后世熟知

    历史人物编辑:闲言碎语说历史标签:陶渊明

    历史上的今天:公元552年5月26日,侯景之乱结束 历史上才华横溢而又做了亡国之君的不在少数,最著名的怕要属南唐后主、千古词帝李煜,以及发明了“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了。此二人皆在艺术造诣上天赋极高,却偏偏生在帝王家,落得个亡家破鼎的结局。皇帝犹是,太子亦如此。中国历史上文学才华排在前列的太子,当有南

  • 隐士中的偶像陶渊明是怎么一步步被塑造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胡轻松标签:陶渊明

    陶渊明让后世之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因该就是他品性高洁,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虽然充满着政治理想,但受制于当时朝廷的昏暗,他宁愿自己过着清贫的隐士生活也不为钱粮而从政。这个时候,很多人可能想问,到底谁让陶渊明成为了隐士的代表和偶像?谁又传播了陶渊明精神?其实寻找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在宋晋之际,陶渊明其实已

  • 陶渊明辞官隐居并非因官场腐败,其实是躲灾避祸

    历史人物编辑:杨峰品车标签:陶渊明

    东晋名士陶渊明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他的田园诗和《桃花源记》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在中国历史上不但是东晋文人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品德高洁的隐士的典范。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主动辞去彭泽令的故事为历代文人学者所称道,也称为了中国文人中有骨气的代表。因此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一提到陶渊明,立刻就会

  • 不慕富贵只羡仙?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唐宋风华标签:陶渊明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秦四晃生活在东晋将亡、故国南北分裂时期的陶渊明,被誉为中国“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人的鼻祖。不慕权贵,不恋权栈,毅然决然丢下乌纱帽而回家种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得其乐,活出了人生的另一番精彩。据《晋书》记载,东晋安皇帝的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陶渊明受命担任彭泽县

  • 《向往的生活》首播风味依旧,假装陶渊明,其实装蒜又悬浮

    历史人物编辑:佳豪说科技标签:陶渊明

    5月8日夜间,慢综艺《向往的生活》第四季首播。这档综艺备受期待,原因也相对简单,城市生活的观众太需要一种田园式的内容来完成大家对于农村人文自然风景的想象力了。只从这个观众特定需求来看,《向往的生活》绝对是一部非常有趣的慢综艺节目,能够让大量观众欲罢不能。这档综艺的最大精髓,就是黄磊给大家做饭。第一精

  • 大明舰队宣威于四海,巧遇陶渊明写的世外桃源

    历史人物编辑:蕾蕾搭配秀标签:陶渊明

    郑和的船队在公元一四零六年的七月中旬拔锚驶离了爪哇,朝着西北的方向前进,目的地是满剌加,满剌加又称马六甲。三天之后,大明舰队抵达了麻逸冻列岛。郑和原本要赍玺书赐物给该地的首领,后来看到这小岛服属于爪哇,而且除了煮海水为盐,酿甘蔗为酒之外,并没其他珍贵的方物,于是仅停留了一天,观察一下岛上的田野民俗,

  • 寨沙侗寨,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历史人物编辑:美食来种花标签:陶渊明

    《20230323阴-从寨沙侗寨到遵义》《万里随行录22-从寨沙侗寨到遵义》昨夜春雷雨密音,晨山远雾沐青林;淙淙流水黄花近,向上梯田望谷深。昨夜梵净山雷雨,惊雷伴着雨声淅淅沥沥。晨山云雾缭绕,雨后山色愈新,春草、新芽衔露珠,河水潺潺尽欢声。跨过锦江河,寨沙侗寨近在咫尺。河边银杏树绿绒垂挂,新芽伴生,

  • 陶渊明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一名潜。世人称赞他为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曾经任职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四十一岁时任彭泽令,当了八十多天,因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弃职归隐,躬耕田园。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田园隐逸诗人。陶渊明自幼学读儒家的各种经典书籍,喜欢思考事情,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