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姐妹共侍一夫 曹节挤掉伏寿成皇后 后刘协被废曹节对其不离不弃

三姐妹共侍一夫 曹节挤掉伏寿成皇后 后刘协被废曹节对其不离不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社会摇 访问量:4011 更新时间:2024/1/17 7:54:07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正在腾讯卫视热播,剧中的伏寿成熟稳重,一心想要拯救汉室,一刻都不懈怠,她把自己伪装的很坚强,其实她的心里也是有小女人的一面,她希望可以有人让自己依靠,累时给自己一个肩膀,杨平成为皇帝以后,虽然给伏寿带来很多麻烦,但是他善良而真诚,对伏寿也是温柔体贴,给伏寿不一样的感觉。伏寿慢慢的喜欢上了这个有温度,有热度的男孩。

剧中的曹节活泼可爱,是曹操家的掌上明珠,特别是曹节的二哥曹丕更是个宠妹狂魔,处处都以妹妹为先,被众人宠爱养成了曹节天真烂漫的性格。后汉献帝刘协住进了司空府,曹节可以近距离的观看天子,她觉得天子也不是那么可怕,长得还很帅,后曹节还请天子吃糖果,两个人就像小孩子那样,没有尔我诈,没有欺骗,有的只是真诚与简单。这让刘协的心中产生了片刻的快乐。

这两个女人都是汉献帝生命中很重要的两个女人,伏寿是汉献帝的第一任皇后,曹节是汉献帝的第二任皇后。伏寿觉得曹操太嚣张跋扈,他不把皇帝放到眼里,还把自己的三个女人全都送进后宫牵制皇帝,于是她联系自己的父亲想要除掉曹操,伏寿的父亲不敢,但这件事却暴露了,伏寿被曹操幽闭而死。

之后,曹操就让献帝立自己的女儿曹节为皇后。曹操的几个女儿大都嫁给了汉献帝,除了曹节之外,曹宪,曹节的姐姐,被封为贵人;曹华,曹节和曹宪的妹妹被封为贵人,可以说刘协的后宫都被曹氏一门囊括。

公元220年,刘协被迫禅位给曹丕,宣读禅位诏书时,可想而知,刘协的心中是有多么凄凉,当时曹节对于禅位之事也是相当抵触的,可是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大局已定,已经无力回天。曹节虽然和曹丕是同胞兄妹,可是嫁做人妇后,她的心还是向着刘协的,直到刘协被封山阳公,退出朝堂,她都对他不离不弃。

标签: 曹节

更多文章

  • 出卖曹无伤真的是项羽的无心之举吗?曹无伤为何背叛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英子聊生活标签:曹无伤

    其实项羽出卖了曹无伤,并不是像大家所想的那样,他是毫无心机、不小心而为。项羽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项羽其实不太认可曹无伤的这种行为。不论怎么说,曹无伤的这种行为就是叛徒的行为。他在刘邦身边小心翼翼,一直处于伪装的状态,却把刘邦的种种消息都告诉项羽。要知道项羽是一个有大气魄大忠义的人

  • 汉初,晁错建议皇帝削藩,本想这是一件对皇帝有利的大好事。谁知,最后却被皇

    历史人物编辑:小泽爱美食标签:晁错

    汉初,晁错建议皇帝削藩,本想这是一件对皇帝有利的大好事。谁知,最后却被皇帝坑了,落下了个当众腰斩的下场。汉景帝作为太子的时候,就很欣赏晁错。即位之后,晁错上奏,建议削藩,即减少诸侯王的封地。汉景帝召集大臣讨论,除了窦婴之外,大臣们都不敢表示反对。就这样,晁错的建议算是通过了。而削藩的法令一出来,就遭

  • 晁错被腰斩弃世后,袁盎又惨死,汉景帝评论几句话,证明帝王心术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晁错

    在汉朝初年发生过一件震动朝野内外的大事,一是七国之乱,一是“诛晁错,清君侧”的振聋发聩的造反口号。晁错为什么必须死?他不是汉景帝最敬重的恩师和最器重的栋梁之材吗?汉景帝明知道晁错无罪,晁错为何必须死呢?晁错首先死于他的性格,晁错并非是完全无辜的,至少在太史公眼里,晁错性格还是有纰漏的。对于晁错和袁盎

  • 一盘棋引发的血案,竟埋下七国之乱的祸根,晁错成了可怜的替罪羊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晁错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杀了晁错,晁错在景帝还是太子时,曾是太子少师,与景帝的感情甚厚,景帝继位后更是对其宠幸有加,地位甚至超过九卿,如今他却死在了景帝手中,景帝杀他是为了平乱,七王之乱。七王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胶西王刘昂。而他们打的旗号是“清君侧,

  • 汉景帝是个好皇帝,但杀晁错、周亚夫之事,可看出他刻薄寡恩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晁错

    总体来看,在位16年的汉景帝的确是个好皇帝。他继承父亲文帝的政策,与民休息,达成了“文景之治”这一治世。从他即位之初,就开始减缓刑罚,残酷的肉刑与致死的笞刑在他这里画上了句号。景帝为人刚决果断,对比于优柔寡断,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本是一个不错的性格。但是这个性格太过极端,就会显得他刻薄寡恩。“七国之乱

  • 晁错:七国之乱的始作俑者,正直的臣子沦为了削藩政策的牺牲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坑V标签:晁错

    刘邦统一了天下之后,就把大汉进行了划分,分别赏给了他的几个兄弟。这几个兄弟表面上受到刘邦的统一管辖,但是在封地里想干啥就干啥,其实就是自己封地的小国王。刘邦这样做,看起来是和睦了几个兄弟的关系,却也把朝廷的权力削减了很多。到了文帝的时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诸侯王和文帝关系都不是那么亲密了,很多人

  • 袁盎,是真小人还是无双国士?晁错的死和他有多大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小小星说生活标签:晁错

    杀晁错,袁盎,是真小人还是无双国士?游戏永远不会那么简单!先了解一下袁盎是个什么样的人。01汉文帝很宠爱慎夫人,在宫中设宴的时候经常让慎夫人与窦皇后并肩而坐。有一次,汉文帝带着大臣们前往上林苑游玩,窦皇后和慎夫人随行,当晚在上林苑举行盛大的宴会。在布置宴会的时候,宦官将慎夫人和窦皇后的席位并排,中郎

  • 晁错身死,诸葛亮失败:聪明人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你中招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中言说标签:晁错

    西汉初期,经历了长期的战争破坏,到处残垣断壁,民不聊生,整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争导致了人口凋零,经济陷入崩溃的境地。汉朝初期的统治者采用清静无为,修生养息的治国方针,“从民之欲,而不扰乱”。经过了七十余年的发展,社会秩序逐渐安定,经济繁荣,人口也有所增加,较之前的萧条景象大有改观,史称“文景之治”。但

  • 七国之乱中,晁错真的是罪魁祸首吗?他死得到底冤不冤?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晁错

    刘邦建立汉朝初期,因为迫于诸将的功劳,曾经封了八个异姓为王。这八个异姓王分别是:燕王臧荼、韩王信(与韩信同名,因为名气不如韩信大,为了区别划分两人,这个韩信便被习惯叫成韩王信。)、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燕王臧荼被刘邦斩杀后,将卢绾封为燕王)、赵王张骜、长沙王吴芮。01那么这八个异

  • 汉景帝腰斩晁错后,七国之乱还是发生了,那他不是白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逻辑文化历史标签:晁错

    西汉初年,刘邦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册封同姓子弟为王,因此立下了“非刘不得封王”的规矩,将自己的同姓宗室分封到分封到全国各地为王,其中,吴王刘濞(bì)是刘邦的哥哥刘仲的儿子,在平定英布叛乱的时候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刘邦将其分封为吴王,统辖吴国三郡五十三城。高祖刘邦去世之后,吴王的野心也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