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汉景帝鞠躬尽瘁的晁错,为何会被腰斩?

为汉景帝鞠躬尽瘁的晁错,为何会被腰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靠谱学 访问量:4289 更新时间:2024/2/3 22:33:33

很多人认为,晁错的死,是汉景帝十分耻辱的时刻,他竟为了讨好叛乱的诸王,而将对自己鞠躬尽瘁的晁错诛杀,杀就杀了,还非要用腰斩这样的酷刑,这不免令人心寒。确实,从结果来看,晁错的死很没有价值,因为他被杀之后“七国之乱”没有停息,汉景帝最终还是以武力手段镇压了叛乱,这样一来,晁错岂非枉死?

还真不是,对于晁错本人来说,他是挺冤枉的,但对于汉景帝来说,晁错却是非死不可,因为他说了一句话,犯了大忌讳。

晁错出身东宫,是汉景帝还在太子时的心腹、朋友,汉景帝对于他是十分信任的。晁错也确实很有能力,尽管他是一位儒生,但他对于军事和政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汉文帝前十五年(前165年),晁错还是中大夫时,就曾多次上书汉文帝,建议皇帝削弱诸侯,进行改革。当时还是太子的刘深以为然,他很喜欢晁错的削藩提议,但其他的大臣却很不赞同。

当然,他们赞不赞同不重要,至少这个时候刘启是全力支持他的。晁错位列三公后,再次向皇帝上述诸侯们的罪过,上疏《削藩策》说:“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汉书》)

汉景帝就在等这一刻,于是他立刻出手,对诸王进行了削藩。当然,晁错的提议也引起了诸侯的敌视,他们对晁错恨之入骨,并以“清君侧”为由造反,掀起七国之乱。很多人认为汉景帝诛杀晁错是为了平息诸侯的怒火,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当时诸侯造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古往今来哪有藩王造反半途而废的事情,事已至此,要不然诸王战败,要不然改朝换代。汉景帝深知这一点,而且他可不是年轻的建文帝,会犯首尾两端的问题。

然而,要命的是,晁错却不是齐泰黄子澄这样的群臣领袖。在朝堂上,晁错属于少数派,他的举措固然深受景帝欣赏,但朝中诸人对他却十分不满。可晁错却跟不知道这一点似的,当诸侯王们造反时,他竟向景帝建议,让景帝率军出征,自己坐镇京城。

晁错的这句话敲响了他的丧钟,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等人纷纷联名上书,弹劾晁错,说他意图谋反。其实,晁错没有谋反的意思,他那样说也是觉得景帝对他十分信任,可是他却高估了自己在景帝心中的位置。

汉景帝不会为了讨好诸王而去诛杀晁错,至少不会专门将他腰斩,但他为了皇权却可以不择手段。所以晁错死了,死前还不知道真相,天真的穿着朝服,准备去上朝。结果在半路上,圣旨到了,晁错,这个削藩的大功臣,就这样没了性命。

标签: 晁错

更多文章

  • 晁错该不该杀?从古到今仍有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晁错

    咱们知道汉景帝时期最著名的一件事情就是七国之乱,而七国之乱最根本的缘由就是削藩令,而削藩令的提议者就是晁错,晁错只考虑到削藩令的好处,可对它的危险性估计不足,结果呢,导致了七国之乱,而七国起兵造反提出的口号就是“诛晁错清君侧”。汉文帝权衡利弊同意杀晁错,于是乎晁错身着官服就被腰斩于东市,但是杀了晁错

  • 晁错之死,汉景帝有点羞

    历史人物编辑:胖哥说历史故事标签:晁错

    公元前154年是西汉王朝多事之秋。这一年,匈奴大举侵犯边境让汉景帝恼怒,欲整顿军事北击匈奴,但内部由于诸侯王势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心中仍有所顾忌,后采取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首先安抚内部,实行削藩;也正是这一年,景帝由于听取了晁错的建议,削藩过于激进,引发了西汉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也正是这一年,

  • 汉景帝为何诛杀恩师晁错

    历史人物编辑:青山古史今说标签:晁错

    最初汉景帝并没有打算杀晁错,真正想除掉晁错的人是袁盎。袁盎原来是朝廷派驻吴国的相国,他没少收了吴王的好处,所以不赞同削藩。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袁盎当然要替吴国说话。结果,晁错要说吴国必反,削的越早越好,袁盎则一直说吴国不反,没有削的必要,于是二人便站到了对立面,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后来晁错升为

  • 晁错的削藩完全错误,这个人比晁错强上百倍

    历史人物编辑:子豪爱历史标签:晁错

    说削藩的话,不如先看贾谊。他是第一个提出要削藩的。汉书贾谊传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

  • 汉灵帝只上了个厕所,蔡邕就被流放了?王莽的儿子制造了狗血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蔡邕

    一、汉灵帝上了个厕所,导致蔡邕流放12年。蔡邕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大学者,饱读诗书,还是曹操昔日的老师之一。他的女人蔡文姬更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大才女。 1、曹节只偷看了一眼,就摆了蔡邕一道。汉灵帝在位期间,深感天下灾祸不断,因此问了很多人,这些人都不敢瞎说。因此汉灵帝只好把饱读诗书的蔡邕给喊了过来,询问

  • 此人可怜!蔡邕捧他上天,曹操拿他儆猴,袁绍借他笼络人心

    历史人物编辑:望月寄伤思标签:蔡邕

    古人讲究出身。一个人若出身不好,本事再大,也会被人瞧不起。甚至谁都可以轻谩你,侮辱你。三国枭雄曹操,应该对此深有感触。01曹操,生于宦官世家。有人要问了,宦官不是阉货吗,都被阉掉了,没有了能力,怎么还会有后代?原来,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养子也是子啊,曹操这个“宦官之后”的身份,便像癌症

  • 曲洋为得此曲连掘29座汉代古墓,终于在东汉蔡邕墓中得到它

    历史人物编辑:毛姐说历史标签:蔡邕

    《笑傲江湖》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很多人的青春回忆,里面有风流不羁的令狐冲,有敢爱敢恨的任盈盈,有半男不女的东方不败。这部剧的情节扣人心弦,打斗酣畅淋漓,记得当年觉得最帅的剑招就是令狐冲的独孤九剑。而整部戏却是由曲洋这个魔教长老引出来的……在片中一开始便是武林正派刘正风要金盆洗手、退隐江湖,而刘正风与魔

  • 三国演义中学问最高的三个人,一个蔡邕、一个是乔玄,另一个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小盛说历史标签:蔡邕

    三国时期,多少英雄豪杰风云际会,让合久必分的天下纷争不断。要想成为一方势力,不仅得有猛将,更要有谋士,但是因为环境纷乱,真正研究做学问的人反而不多。在这些人中,最有名的是蔡邕、乔玄和祢衡。蔡邕是有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精通音律,并且创了“飞白”笔体,对后世影响颇深。当然,他最有名的是有个号称“才女”的

  • 三国时期大才子,蔡邕倒履相迎,曹丕在他墓前学驴叫

    历史人物编辑:听闻今史标签:蔡邕

    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三国时期不仅盛产猛将、谋士,也有许多的大才子,比如老曹家的曹操、曹丕、曹植,人称三曹,都是才子,咱们耳熟能详的《短歌行》就是出自曹操之手、《洛神赋》是曹植所写。其他还有建安七子,是指建安年间,非常有名气、才气的七位牛人,分别是王璨、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其中孔融大

  • 王允为什么一定要杀蔡邕?老婆一句话点醒了我!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蔡邕

    王允大家可能熟悉一些,“王司徒巧设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说的就是王允,当然历史上其实没有貂蝉,也没有美人计。蔡邕(yong)其实在那个时期比王允更有名,他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三国演义》中说的是董卓被诛杀后,人人都非常高兴,只有这个蔡邕抱着董卓的尸体痛哭,然后王允就以董卓同党的罪名杀了蔡邕。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