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公孙弘:低能力的权臣,如何在英明的领导手下混?

公孙弘:低能力的权臣,如何在英明的领导手下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侯卫朝 访问量:4905 更新时间:2024/1/19 7:16:01

在社会上,我们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老板”,有昏君、有庸主、有明君。虽然跟着庸主没有什么前途,但是跟着这些人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有什么压力。

如果你的老板是一个明君,那肯定是要干大事业的人,对身边的人要求也非常高,遇上一些刻薄寡恩的,要是你的能力不符合他的要求,分分钟会要了你的命。比如汉武帝就是这么个人,他在位54年,一共用了13个丞相,只有三位是善终的,其他的人全都是非正常死亡,这个存活率不足25%啊!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在这么一只大老虎身边,能够活下来的都不是凡人,所以我们阅读历史的时候就会看到,汉武帝时期人才济济啊,因为只要不是人才,早就被他淘汰了。那么才能平庸的人真的不能够在他身边混下去吗?

是有这么两个人,而且这两个人都是汉武帝时代能够活下来的丞相。一个叫做石庆,他们家就是汉朝初年著名的万石君家族,从爷爷到孙子,出了五个部长级高官两千石。人送外号万石君。

历史书上记载,这个家族别的本事没有,最大的本事就是谨慎谨慎再谨慎,就连那个每天上班路线都一样的霍光在他们家面前都是小儿科。还有一个就是公孙弘了。

石庆好歹还能够从小接受家族文化的熏陶,公孙弘在六十岁之前都还是一个养猪的,他又是凭借什么才能够从汉武帝的利爪之下活下来?

明君也需要拉拉队

汉朝初年,由于朝廷特殊的权力结构,他们采取的是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虽然汉家儒宗叔孙通帮儒家在朝堂里头争取了一席之地,可毕竟都是少数派,没有太大的话语权 。公孙弘的主修专业,是春秋跟诗经。而不是社会主流的黄老之术,六十岁都找不到工作一点都不奇怪。

汉武帝上台之后,想要打破这种局面,就命令各个地方举荐贤良方正的文学之士。六十岁的公孙弘被地方上推举到中央做官,刚开始就遇到了我们之前说的那个问题。

史记:武帝初即位,招贤良文学士,是时,弘年六十,以贤良征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

第二次考试的时候,公孙弘就把住了汉武帝的脉,提出了一大堆有能者进无能者退的改革言论。这才再次回到了朝廷中枢。刚愎雄猜的领导人,一般都会很有本事,而且他们往往还会很有主见,急切需要认同。

他们除要求自己手底下的人有本事,还不喜欢他们顶撞自己,所以如果你没有本事完全可以充当领导的拉拉队,领导也需要鲜花跟掌声,就像星宿老仙,总是需要有一群人在他背后喊神通广大,法驾中原。

史记: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上察其行慎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上说之,一岁中至左内史。

不要在聪明人面前玩小聪明

在这种领导人的面前还有一点非常需要注意,永远都不要玩弄小聪明,因为你是一个才能平庸的人,你没有玩弄小聪明的资本,你这种人一抓一大把,又不是卫青、霍去病,皇帝非你不可。

当时汉武帝身边还有一个骨鲠之臣,叫做汲黯。这个人是黄老学派的忠实信徒,对于公孙弘这种人非常不爽。就跟汉武帝告黑状:公孙弘这个人非常没有节操,平日里很多事情,早先就跟我们说好了,结果转过头他就把我们给卖了。这种两面三刀的小人,早晚也会背叛你。

史记: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始为与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说压根没有这回事,他冤枉我。领导者不是傻子,心里肯定会有一本账,就算不知道他也可以查。忠心跟诚信是一体两面的,没有诚信的人哪里来的忠心,作为平庸者来说,你唯一可以出卖的就是忠诚。你对大臣们不忠诚,恰恰是对皇帝的忠诚。

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必要的心机不可少

才能可以平庸,但心机不可平庸。否则跟普通人有什么两样。本文不是告诉普通人如何立足,而是说不拔尖的精英的生存之道。有一件事情也可以说明公孙弘的本事,又有那么一次,汲黯又给他上眼药:公孙弘这个人都已经做到了国家总理的位置上,穿的还是粗布衣服,吃的还是粗茶淡饭,难道国家的工资养不活他吗?这肯定就是在沽名钓誉。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

自古以来的领导人就不喜欢这种沽名钓誉的手下,你要这么好的名声干什么?是想说我虐待你,还是你想造反啊?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还是要大大方方承认,这种领导人眼睛里可揉不得沙子 ,相比你是否沽名钓誉,他更在乎你到底有没有骗他。公孙弘就老老实实承认,我确实是沽名钓誉。你这么说,就算看在你老实的份上他也会把这个罪砍一半。

另外一半就要看公孙弘自己的:当年管仲辅佐齐桓公的时候,家里头好几套豪宅,后来晏子辅助齐景公,粗茶淡饭。他们两位都让齐国强盛了呀。现在我用了粗茶淡饭,使得政府总理跟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我有罪啊,我打了官场同僚的脸了。

这里头就透着两层意思,我打了官场同僚的脸,难道不是皇上你的孤忠吗?这样人缘差的人名声再好,谁会跟他造反呢?还有就是汲黯告我,难道真的是因为公正无私吗?

现在他已经算是脱罪了,可总不能白白被欺负了吧,接下来怎么攻击敌人呢?夸他,狠狠夸他。

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一方面强调汲黯是他的好朋友,另一方面又低头认罪。汉武帝:就连自己好朋友的刀子都插,是不是大奸似忠啊?

才能平庸的人,想要想要在明君雄主手下混饭吃。要学公孙弘,不结党,不撒谎,不顶嘴,有心机。

标签: 公孙弘

更多文章

  • 公孙弘上书为博士设弟子,为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公孙弘

    弘奏请博士弟子,第其高下,以补郎中文学掌故。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历史中的瑰宝,也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一般来说,科举制度最成熟的时期首推唐宋,而隋朝被看作是首次产生科举制度的时期,不过也有史学家认为,科举制度其实始于汉朝,大约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支撑这种观点的依据来源于武帝时期独尊

  • 公孙弘气量狭窄嫉贤妒能,为何刘彻破格将其拜相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公孙弘

    公孙弘是汉武帝刘彻亲政初期著名的丞相,他打破了稀罕未封侯不能拜相的潜规则,成为第一个先拜相后封侯的丞相。由于他是刘彻破格提拔的,而在执政中又表现出了气量狭窄和嫉贤妒能的缺点,所以在历史上充满了争议。这些争议一方面来源于他不遵守西汉传统官场规则的提拔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他积极排挤有能力的官员,表现出了气

  • 汉朝宰相公孙弘大器晚成,60岁走人仕途,他为何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动静标签:公孙弘

    一定听说过姜太公钓鱼的故事,人们一定听说过将自己大半辈子都很穷。72岁时,受到周文王赏识,姜子牙成为宰相。后来,姜子牙为周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封为齐王。关于姜子牙的传说很多。汉武帝时期,还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他60岁时当上了官员,最后当上了首相。虽然他的成就不如姜子牙,但他还有很多值得学习

  • 公孙弘是西汉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他到底凭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公孙弘

    公孙弘这个人挺奇特的,他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先例。公孙弘出生于菑川国薛县,年轻时曾在家乡做狱吏,后因触犯法律而被免职。失去职务的公孙弘没有了经济来源,于是到海上去牧猪。别看他穷困潦倒,名声却在外,汉武帝时期,曾经下诏要求朝堂及郡国二千石以上官员举荐“贤良方正

  • 从放猪到丞相,“布衣丞相”公孙弘的传奇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聊聊知识标签:公孙弘

    北宋司马光撰写了《训俭示康》家训,教育儿子司马康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其中“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便是取自《史记》,也是成语“公孙布被”的来源。“公孙”是指汉武帝的第六任丞相公孙弘。公孙弘被称为“布衣丞相”,“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公孙弘

  • 石庆圣吐槽:台下那帮人不懂体育,他们笑的是搞体育的脸皮可真厚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萌宠配音标签:石庆

    中国足球名宿范志毅和中国篮球运动员、教练员杨鸣以及周琦和郭艾伦近日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吐槽大会》,在节目当中双方纷纷吐槽对方的成绩也引起了中国足球和中国男篮各界人士的不满,在范志毅吐槽完中国男篮之后王仕鹏就站出来表示了抗议。王仕鹏认为范志毅何必揭中国男篮的伤疤在伤口上撒盐,这一点都不好笑,令人感到气

  • 石建馬字写错 怕皇帝杀头 汉武帝看着6匹马 故问几匹 石庆 我数给你看

    历史人物编辑:常国俊标签:石庆

    汉朝时期,万石君石奋对人恭顺恭敬,谨言慎行,待人接物极其谦和有礼貌。他在官场上虽然一路顺风,但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谨守对人恭敬顺从。他也如此教育他的四个儿子如此。所以,就算石家子孙文不成,武不就,也都各个高官得坐,骏马得骑。万石君石奋的大儿子石建做郎中令。有一次,书写奏章不小心把写错了一个字,当时没有

  • 公孙贺为救儿子,向汉武帝请命抓捕此人,人抓到了,汉武帝: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西西拉货哥标签:公孙贺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为了孩子估计什么事情都肯做,公孙贺的儿子因为擅自挪用1900万钱,被捕下狱,公孙贺为了救儿子,主动请缨捉拿此人,汉武帝同意了,结果呢,人是抓住了,可这个家伙居然诬陷追捕他的公孙贺一家以巫术诅咒汉武帝,而汉武帝还真信了,结果公孙贺一家被灭族。汉武帝那么这个人谁?汉武帝为何要抓他呢?

  • 魅力陕西行|彬州市访苻坚、公孙贺墓

    历史人物编辑:好旺传媒官方账号标签:公孙贺

    从陕西彬州市的开元寺塔广场出发,驱车沿塔身后紫薇山盘山而上,车行不久便驶入一片相对开阔的台地,陕西人称其为“塬”。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水口乡的前秦皇帝——苻坚墓,而路上我们首先遇见了另一位彪炳史册的人物——公孙贺。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今甘肃宁县、庆阳一带)人,乃胡人后裔,其父曾任陇西太守,吴

  • 公孙贺是卫青的姐夫,官至丞相,为何却被汉武帝灭门?

    历史人物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公孙贺

    公孙贺是汉武帝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官员,他不仅参加了征讨匈奴的战争,还是大将军卫青的姐夫,后来做到丞相的位置。然而,公孙贺却未能一直安享富贵,在做了十几年的丞相后,他被汉武帝逮捕下狱,并且惨遭灭门。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这位文武兼备且与皇帝存在亲戚关系的大人物死于非命呢?一、马上封侯公孙贺是并非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