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神秘十面鼓:不能敲击,却能吟咏,其上字迹让韩愈直骂王羲之媚态

神秘十面鼓:不能敲击,却能吟咏,其上字迹让韩愈直骂王羲之媚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秋叶聊史 访问量:4490 更新时间:2024/1/13 13:55:36

一代文豪韩愈曾用洋洋洒洒的近500字,描述了十块奇怪的石头,这便是《石鼓歌》,韩愈在诗中对石鼓的流传做了详细的描写,并且高度赞扬了石鼓的艺术价值。

他创作这首诗歌的目的是呼吁朝廷予以重视与保护,在诗中韩愈还对朝中重臣和“陋儒”们进行了无情的嘲讽。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传奇文物,连韩愈都忍不住为之大声疾呼?

一、石鼓的流传

石鼓,又名陈仓石鼓,其中隐藏着一段秘密,记录着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的一段文字,堪称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战国之时,秦公游猎陈仓,为了纪念这次出行,于是刻了十面鼓,并且在鼓面上作四言诗一首,这就是石鼓诞生的传说。

但凡一件稀世珍宝的流传总会历经坎坷与磨难,陈仓石鼓也一样,秦公自然也不会想到,这十面鼓会让后世掀起无尽的波浪。后人为了便于研究、欣赏,给这十面作了诗的鼓分别命名:

汧殹鼓、车工鼓、田车鼓、銮车鼓、霝雨鼓;

作原鼓、吴水鼓、吾水鼓、而师鼓、马荐鼓。

实际上从秦公之后,这十面鼓再也没有在世上出现,直到唐代,它再一次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便以悠然古朴的姿态惊艳了世人。石鼓上有大篆,而唐朝有擅长书法、诗歌的大家,在这种历史条件的因缘际会之下,一些唐代“大咖”们也纷纷为石鼓的艺术价值而折服,这其中就有欧阳修、褚遂良、虞世南等。

著名书法理论家张怀瓘也在《书断》中对石鼓大加评论,韩愈、杜甫、韦应物也纷纷作诗赞扬。石鼓的魅力从唐代就穿越了时空,让人们为之迷醉。800多年的文字演进,使得文字也经历了一个岁月沧桑,唐朝的文字早已经不是篆书了,楷书的应用渐渐代替了其他文字。

可是韩愈依然执着的认为石鼓上的文字是最为清新脱俗的,当举国都在推崇书圣王羲之时,韩愈却说他的书法有“媚态”,根本比不上石鼓文。韩愈到底有多爱石鼓书法?他曾写下这样的佳句夸赞过它: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石鼓文集大篆之所成,开小篆之先,线条优美,无粗细不均匀的现象,也摆脱了象形文字的抽象,打下了方块字的基础。正因为石鼓文字有如此的成就,才有了后人无尽的追捧。

根据文献记载,石鼓出土自陈仓(今陕西宝鸡),另有文献记载出土自凤翔三畤原(今陕西凤翔之南),但是有学者应证说,应是陈仓发现在先,后来迁移到了凤翔。石鼓从出土开始就命运多舛,几经周折又流落他方,宋时,金人南侵,收罗来石鼓,并不知道石鼓的价值,把其鼓面之金器刮完,就把石鼓埋于地下。

及至元代,石鼓重见天日,被护于北京国子监,抗战期间,日寇狰狞,为防止日本人觊觎国宝,石鼓被运往四川峨眉山,直到战火稍宁,石鼓才真正安稳下来,今天我们能在南京的博物馆看到这面鼓,也是因为人们重视它的存在,当然还有一个因素来自石鼓本身,是它的魅力让岁月也留下了馨香。

二、石鼓的秘密

岁月的长河中,石鼓留下的争论,从唐朝开始就“喋喋不休”,人们争论过它的年代,也争论过它的主人。

唐代诗人韦应物认为,石鼓是周文王之鼓;同是唐代诗人的李吉甫和书法家张怀瓘,却都认为石鼓系周宣王时史籀所作;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清代段玉裁都同意后者。

宋人董逌、程大昌认为石鼓是周成王时期(约前11世纪)刻石,郑樵首创“秦说”,认为是秦惠文王至始皇时期(前337年——前220年)刻石。清代武亿认为石鼓是汉代所作,王闿运认为是晋代文物……

各种争论不一而足,也让人们为这十面刻着诗歌的鼓而迷醉不已。

直到近代,唐兰先生断定石鼓文是战国中叶的作品,具体在秦公簋之后,诅楚文之前,才算对石鼓的起源有了一个稍微具体的论断,故宫石鼓馆长陈思路也采用了唐兰先生的这一论断。

石鼓的年代基本确立,但另一个谜题始终困扰着人们,石鼓到底是哪一位秦公所留下来的?

围绕这个问题,又有一番争论,每个石鼓上都刻有四言诗一首,十篇四言韵文诗,完整地记述了秦国先君巡游狩猎的事情因此,人们又叫它“猎碣”,可是由于年代久远,石鼓上并未清晰的显示出到底是谁所留下的。

王国维在《观堂集林·秦公簋跋》认为秦公簋、虢季子白盘与石鼓文体势血脉相通,“盖一时所铸”;马衡认为石鼓是秦穆公霸西戎,周天子致贺时所作,刻于前657年至621年年间;震钧等认为是秦文公时物,刻于前765年至前716年间;郭沫若先生更在《石鼓文研究》一文中断言,石鼓是秦襄公8年……

此时,为石鼓文年代一锤定音的唐兰又站了出来,在他1958年发表了《石鼓年代考》,认为石鼓应该为秦献公11年的产物。此推论一出,则让史学界大为震撼。

三、石鼓的模样

陈仓石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央视的《国家宝藏》为人们呈现了它具体的模样。这十面鼓历经岁月沧桑,在世人面前的样子,也正像它们的外形一样,古朴典雅。

其中有两面石鼓“千沔鼓”和“车工鼓”的诗句较完整,其余石鼓文保存不好,只留只言片语,但是并不影响它所具有的艺术价值。

“田车鼓”记述秦公及随从登原游猎的盛况;

“汧沔鼓”描写的是千河的美丽;

“銮车鼓”记述秦公游猎经虢城,銮车上悬挂彤弓、彤矢,从人齐聚,进献猎物,这时人群如障,非常热闹;

“酃雨鼓”记述秦公及随从涉汧河时,从低处看到的情景;

“作原鼓”记述在山上整修原地的场景;

“吴人鼓”记述虞人为秦公献祭而奔忙;

“吾水鼓”叙述秦国水清道平的美好河山;

“而师鼓”记述秦公的述志诗;

“马荐鼓”记述打猎而归时路遇之情景。

十面鼓各有千秋,各个不同,从秦时流传到今天,那是岁月馈赠给人们的礼物,也是历史留给后来人的奇迹。石鼓颠沛流离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那是人类文明之光的焕发与燃烧,无论岁月怎样更替,石鼓留下的传说依然日久弥新。

标签: 韩愈

更多文章

  • 韩愈写“谏迎佛骨表”劝皇帝烧掉释迦摩尼佛骨,差点被唐宪宗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五百年来谁著史标签: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一生为官蹉跎,可能是因为性格原因,韩愈多次得罪皇帝和同僚,数次遭贬斥,最严重的一次差点被当时的唐宪宗李纯杀掉。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韩愈向宪宗上书,上书的起因是在长安附近的凤翔有一个法门寺,在法门寺的护国塔内收藏有佛祖释迦摩尼的指骨舍利,相传每三十年开启一次佛骨供人

  • 唐朝韩愈只用3件东西,让一条河里的鳄鱼全消失,百姓很感激他

    历史人物编辑:游史说标签:韩愈

    唐朝贞元年间,唐德宗李适在位。曾经繁荣昌盛、强盛一时的大唐,此时已经风光不再,积弊丛生。河南河阳一个年轻人,怀抱着济世安民的梦想,从故乡出发来到京城,参加科考。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大文豪韩愈。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日后名震文坛千百年的宗师级人物,在科举考试面前连连败北。他从贞元三年到贞元五年期间,三次参加科

  • 白居易评李白,韩愈怒怼,但情商太高,一点都不伤和气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韩愈

    唐朝是诗的国度,李白和杜甫是公认的两座高峰,但是,这两座高峰谁更高一些,自古以来一直争吵不休,而且从唐朝就开始了。在我们现在看来,似乎李白一直是大哥,杜甫是小弟。而且,李白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杜甫自己也承认。从他们两个人交往的诗歌互赠中就可以看出来。杜甫对于李白是很崇拜的,而李白并没有把杜甫当一回事

  • 在没有打印机的日子里,如何推动文化传播?谈谈韩愈作品的流传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韩愈

    宋代文人热衷学术,借助于印刷技术的进步和高度发展的文化推动,总集编撰活动异常活跃。宋人所编文学总集,不论在体例上还是规模上都在先秦五代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进步。首先,数量上仅《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就著录有宋人所编总集46部,其中诗歌选本最多,约占一半,诗文兼收的选本《文苑英华》《唐文粹》之类的不多

  • 韩愈和好友爬华山,到达峰顶却吓得号啕大哭,甚至还写好遗书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韩愈

    文/曲小花本文原创发表于百家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文人都喜欢登临望远,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游览名山奇景,陶冶自己的情操。这本是一次放松,亲近大自然的美好体验,不过,患有恐高症的韩愈可不这样想。一天,韩愈和好友四处游玩,慕名来到华山。两人来到山脚下,仰望那挺拔伟岸、壮美

  • 韩愈三次“高考”落榜,又三次通不过吏部考试,最后靠什么当上小官?

    历史人物编辑:杨雷说历史标签:韩愈

    人生最大的打击是什么?在这个状元满天飞的高考季里,韩愈会告诉你两个字:落榜。在后世看来,这位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文豪,是典型的人生赢家,然而有谁会知道,韩愈这位大文豪,曾经三次古代“高考”落榜,又三次通不过大唐朝吏部组织的选拔考试,最后是靠着走后门、靠关系才当上一个小官的?落榜,真是太恐怖了,以

  • 李白受到后人的轻视,韩愈含笑写下一诗,留下痛快淋漓的骂句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韩愈

    唐朝是诗歌文化的巅峰时期,文人如同井喷一样出现,形成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奇异景象。更为令人着迷的是,相比于后来文人相轻,在唐朝时却是文人之间惺惺相惜。这种诗人之间的友谊,不仅在于共同游历,共同切磋,更在于互相之间共同帮助共度难关。 因此,我们看到唐朝诗人之间的故

  • 跟韩愈的奏疏相比,魏征的谏议简直就是个谗臣在拍马屁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韩愈

    凡是被《马说》、《师说》后注的“背诵全文”折磨过的同学,想必不会对韩愈感到陌生。被后人尊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文坛的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不过,相对其蜚声文坛的文学造诣,韩愈秉直而率真的性格,可能就不太为大多数人熟知了。我们举个例子,敢扯李世民袖子的魏征魏大人,必须得是著名的直臣了吧。然而,看完

  • 韩愈认为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有高尚的品德和伯乐精神,因材施教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韩愈

    韩愈作为教育的倡导者、践行者,主张以身立教,他认为教育者的威信,来源于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为了做好教育工作,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在德行、知识、修养等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道德高尚是个体稳定的道德面貌的特征。他是一个人道德努力的结果,是一个人的人性、价值与尊严的标志。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着教师

  • 太平公主有多土豪?她死后百年,韩愈羡慕地为她写诗

    历史人物编辑:张秀权标签:韩愈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唯一一个长大成人的女儿,对母亲威胁小,所以也备受宠爱,自然衣食无忧,富贵无比。但是,受宠的公主非常多,可像太平公主这样土豪的却并不多见。在唐代,亲王的实封是八百户,最多一千户,也就是说有一千户人家交税的话不是交给国家,而是交给亲王。公主的话最多三百户,可是太平公主受父母宠爱,所以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