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没有打印机的日子里,如何推动文化传播?谈谈韩愈作品的流传

在没有打印机的日子里,如何推动文化传播?谈谈韩愈作品的流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三说史 访问量:1535 更新时间:2024/1/17 11:54:19

宋代文人热衷学术,借助于印刷技术的进步和高度发展的文化推动,总集编撰活动异常活跃。宋人所编文学总集,不论在体例上还是规模上都在先秦五代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进步。首先,数量上仅《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就著录有宋人所编总集46部,其中诗歌选本最多,约占一半,诗文兼收的选本《文苑英华》《唐文粹》之类的不多,其余均是选录历朝古文的断代或通代选本。

宋代韩愈古文选本总体情况

宋代总集的成就并不仅限于上述情况。实际上,选录古文加以标注批点,以揭示文章写作方法要点的古文选本才是宋代总集编撰乃至整个宋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创举。

此种形式最早始于吕祖谦所辑《古文关键》,其后他的学生楼昉根据他的体例和批点方式编成《崇古文诀》,王霆震集诸家批点之大成编成《古文集成》。

这些选本大多选录韩愈古文,被现代研究者们统称为韩愈古文选本,也即本文研究的对象。为了从总体上把握宋代选录韩文选本的情况,以下将以古代主要的书目文献集部总集类著录文献为中心、今人研究著述的相关韩愈古文选本为参考,从整体上梳理宋代选录韩文的古文选本。

一韩文的选本

1书目文献所见宋代韩愈古文选本

宋代文献卷帙浩繁,要一一去翻阅查证是否收录韩文显然不切实际,最快的方式便是通过宋代及以后主要书目文献著录的总集文献及其提要中进行梳理和筛选。

此外,还要关注今人研究著述中所概括的宋代选录韩愈古文的选本有哪些,两个途径获得的选本互补参阅。这两种文献著录的相关选本综合起来,大致就是整个宋代著录韩愈古文的选本的情况。

2今人研究论著列举宋代收录韩文的选本

今人研究韩愈古文,大多从批评与接受、古文接受等视角切入,为了阐释观点,研究者们相整理了宋代韩愈古文选本。从现有研究论著来看,统计相对较全,且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参考价值的主要有刘真伦、查金萍、姜云鹏三人。此据三人论著整理韩愈古文选本情况胪列于左。

但由于吕祖谦《古文关键》、楼昉《崇古文诀》、真德秀《文章正宗》、谢枋得《文章轨范》评价最高,被著录最多,流传最广,文献保存较为妥善,基本上是学界公认的宋代古文选本中的代表。其他影响力较差,但有版本流传至今的,如王霆震《古文集成前集》、周应龙《文髓》及《妙绝古今》之类,可资参考。但其余有著录但文本早已亡佚诸本,既不可考证更无从查阅原文,此仅列出以呈现宋代整体的韩文选本情况,不再深入。

二宋代古文选本对韩愈古文的取舍

1思想的高塔

韩愈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文学成就已无须赘述,从古代的诗话、文话、文学选集、古文选本到今人所撰的文学史书等诸多著作中不难攫获古今文学家、文学评论家甚至思想家、政治家们对韩愈的高度评价。而这种评价,并非自来就有。

后人对韩愈的重视及研究,尤其是对韩愈其人、其作、其思想、其文道观各方面的深入研究,实际上始于宋代,经历元、明两朝,到了清代达到高峰。唐五代时期,韩愈的文学成就未受到重视,新、旧《唐书》对韩愈的评价及所叙其爵里差异甚大。

由此可见,韩愈的文学成就和地位不是一开始就得到推崇,而是经由北宋时期一众文学地位较高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及理学家相对统一的正面评价,最终宋代文人被推上了文学、思想的高塔。

宋代文人对韩愈的重视,从宋人整理的不同版本的韩集,在创作的诗文作品中称引韩文以及热衷于编纂收录韩文的古文选本中可以窥见。这是宋人研究韩愈的不同方式,同时也是宋人接受韩愈古文的具体形式,即以选本的形式接受韩愈古文。

这种选本可以具体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散见于文人别集,第二类是大型的文学总集,第三类则是小型的古文选本。

这三类文本以不同的方式传达宋代文人对韩愈古文评价以及审美取向,即接受韩愈古文的倾向各有不同。严格来说,宋人别集不符合“古文选本”的性质,由于宋人研韩成就史上最高,且宋代个人文集中所见韩愈古文相关的言论,大多直接反映宋代文人对韩愈个人、韩愈思想及其文学成就的评价,更是研究宋人韩愈接受总体情况的重要线索和依据。

2宋人的崇韩思想与总集编纂

今人吴文治整理的《韩愈研究资料汇编》辑录宋代评述韩愈及其诗文者多达212人,研韩专著4部,诗话、笔记105部,文学总集2部,不论是研韩人数还是著作数量,都高居历代之首。这些研韩作品多是对韩愈所作的诗文和对于韩愈人评价和对其作品的赏析品鉴等信息,其中多被后人编辑诗文评作品即诗话、文话等著作时所引用。如杨万里《诚斋集》中就收录其作品《谒昌黎墓》《韩子论》。

韩愈古文对于儒家经典的文风体制的承袭,也是宋人推崇的主要原因。综观宋人评韩之作,无外乎评价韩愈其人对儒家经学的传承和超越,充分肯定韩愈说理论道的《原性》《原道》《原人》《原鬼》《原毁》。

前两者几乎成为宋代理学家借由称颂韩愈“儒家道统”思想的必援之例。刘勰认为后世诸文体皆本于经书,而所谓经书即用来阐释和传播天、地、人三者之间的一切道理的典籍,它们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一宋代诗文总集对韩文的取舍

宋代收录韩愈作品的大型文学总集不多,主要集中在北宋,官方修撰的文学总集《文苑英华》属其一,文学家私自编修的大型文集《唐文粹》属其二,这两部文集无论是从编校质量还是收罗的数量都力压一众同类文集,其文体分类方式和收录诗文篇目,多被后世选本借鉴,对于后代影响颇大,不失为文学史上不可不重视的巨著。

然而现有研究论著中,几乎无一提及这两部著作对于研究宋代韩愈古文接受的参考价值,实际上这两本书收录韩文的数量和种类都大大超出了任何收录韩文的其他选本,可以说研究宋人尤其是北宋文人通过文集这一文本形式选录韩愈古文的情况,不可忽视。两书因分属官私两个不同的性质,编者有别,收录数量不一,所呈现的对韩文的审美和接受倾向也有差异。

1《文苑英华》对韩文的取与舍

韩愈一生创作的文章到底有多少呢?据明东雅堂刻本《昌黎先生集》四十卷连同《遗文》共收韩愈古文314篇,按文体可分为16类,除古诗、联句和律诗外,其余13类均属古文。

《文苑英华》是李昉等人奉旨编修的一部诗文总集,全书1000卷,收罗上接《文选》下达五代两千余人作品,按类编次,各类下又细分小类,门目繁杂。

选收唐人作品占全书约占九成,其所收韩文未必是唐文中占比最大,但因其参与编修的多为当时学养极高的文官和藏书家,编者自身学识素养高,加之官方性质,编纂态度严谨,编者一般不轻易改动文字,使得其所收韩文保真性极高,是宋人校勘韩集的重要依据。

南宋学者、藏书家方崧卿对《文苑英华》的参考价值给予极高评价,将其作为校勘韩集的主要依据。

2《唐文粹》对韩文的取舍

《唐文粹》是宋初文学家姚铉辑撰的一部大型诗文选集,收录唐代诗文两千余篇,其中一千余篇为各类古文,博采唐代诸家美文,为文人士他子提供参阅的范本。同时,因其独取古体、四六不录的选文标准。

从表格来看,姚铉选录韩文遍及各类文体,分类上与《文苑英华》出入较大,没有“策问”、“行状”等明显的服务于科举士子需求的类别,且各类文体之间数量差距不大。说明《唐文粹》编纂的个人主观性明显强于官方性质的《文苑英华》。

对韩文的选录一定程度上受了科举的影响,但远不及前者。宋初遗留晚唐浮华文风,为姚铉所不喜。他编《唐文粹》旨在“崇文重学”恢复古道,深受石介称赏,认为其著不同与当时流行的西昆体之类。

二宋代文章选本选录韩文之标准及其取舍

1《古文关键》:取韩文谋篇布局之法及简古文风

在内容编排上,采取以作者为纲,并不直接按类编次。总体上所收文章主要涉及论、策、书、序、传、碑、赞7种文体,论和策两种文体数量占总数的六成以上,从具体篇目来看,均为应用性极高的文体,颇具实用性。

所选韩愈文体中论7篇,书4篇,序2篇,虽数量不及苏轼,但选录的文章远比其余六位多,足见吕祖谦对韩愈古文成就和古文艺术的认可与肯定。学习韩文并且将其文作为范例解析,试图总结韩文写作方法,是南宋古文家选评韩文最主要的目的。吕祖谦选韩愈论体文最多,书体文次之,首先与其编书目的有关。

除了文体选录上偏好“论体”文,在对韩文文法的总结归纳及具体文章的标抹批注上,也反映了吕氏对韩文的接受取向。比之文体选录,其批注主要是选评者的个人主观判断和审美偏好。从他看所选诸家文法,言戒柳宗元的雄辩、苏轼的不纯、苏辙的拘执、张耒的“知变不知常”,惟韩文简古文法承袭自儒经简古而又不失法度。

吕祖谦以为,学习和鉴赏别人的作文方法,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立意主旨、规模结构、行文布局,还要了解文章的用字、节奏、起承过渡,首尾相应等细节;又陈列他分析选文的29种格制,以便读者理解选文批注。

2《崇古文诀》:文理并重,关注修辞

首先在选文上,相比吕氏论体为主、记叙文少之又少的情况,《崇古文诀》所选文体多达30种,虽然仍以论体文为主,但因其收录数量大,记叙文等非论体文章收录数量就远比《古文关键》多。尤其他还收录了碑志、传、状等传记类文体和诗赋、铭、赞等文学类文体,使得其文学审美取向得以彰显。在选录韩文篇目上,也更偏重于“叙事状情”之作。

除了论体文和书两类明显属于应试科考的门目,其余均民众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文体,且这些叙事传记类文体,更注重情感表达而非阐发义理和儒道思想,是突破前人对韩愈“儒家道统”思想过度解读的另一个接受视角,更注重韩愈古文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次在评注上也与吕祖谦不同,他的批注中除了关注文章结构、句法及谋篇布局还有文章立意之外,尤其注重韩愈古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除此之外还会附注其他体例相仿或风格相近的作品,为读者提供阅读参考,体现他重视对比研究的学术思维。

标签: 韩愈

更多文章

  • 韩愈和好友爬华山,到达峰顶却吓得号啕大哭,甚至还写好遗书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韩愈

    文/曲小花本文原创发表于百家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文人都喜欢登临望远,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游览名山奇景,陶冶自己的情操。这本是一次放松,亲近大自然的美好体验,不过,患有恐高症的韩愈可不这样想。一天,韩愈和好友四处游玩,慕名来到华山。两人来到山脚下,仰望那挺拔伟岸、壮美

  • 韩愈三次“高考”落榜,又三次通不过吏部考试,最后靠什么当上小官?

    历史人物编辑:杨雷说历史标签:韩愈

    人生最大的打击是什么?在这个状元满天飞的高考季里,韩愈会告诉你两个字:落榜。在后世看来,这位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文豪,是典型的人生赢家,然而有谁会知道,韩愈这位大文豪,曾经三次古代“高考”落榜,又三次通不过大唐朝吏部组织的选拔考试,最后是靠着走后门、靠关系才当上一个小官的?落榜,真是太恐怖了,以

  • 李白受到后人的轻视,韩愈含笑写下一诗,留下痛快淋漓的骂句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韩愈

    唐朝是诗歌文化的巅峰时期,文人如同井喷一样出现,形成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奇异景象。更为令人着迷的是,相比于后来文人相轻,在唐朝时却是文人之间惺惺相惜。这种诗人之间的友谊,不仅在于共同游历,共同切磋,更在于互相之间共同帮助共度难关。 因此,我们看到唐朝诗人之间的故

  • 跟韩愈的奏疏相比,魏征的谏议简直就是个谗臣在拍马屁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韩愈

    凡是被《马说》、《师说》后注的“背诵全文”折磨过的同学,想必不会对韩愈感到陌生。被后人尊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文坛的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不过,相对其蜚声文坛的文学造诣,韩愈秉直而率真的性格,可能就不太为大多数人熟知了。我们举个例子,敢扯李世民袖子的魏征魏大人,必须得是著名的直臣了吧。然而,看完

  • 韩愈认为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有高尚的品德和伯乐精神,因材施教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韩愈

    韩愈作为教育的倡导者、践行者,主张以身立教,他认为教育者的威信,来源于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为了做好教育工作,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在德行、知识、修养等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道德高尚是个体稳定的道德面貌的特征。他是一个人道德努力的结果,是一个人的人性、价值与尊严的标志。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着教师

  • 太平公主有多土豪?她死后百年,韩愈羡慕地为她写诗

    历史人物编辑:张秀权标签:韩愈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唯一一个长大成人的女儿,对母亲威胁小,所以也备受宠爱,自然衣食无忧,富贵无比。但是,受宠的公主非常多,可像太平公主这样土豪的却并不多见。在唐代,亲王的实封是八百户,最多一千户,也就是说有一千户人家交税的话不是交给国家,而是交给亲王。公主的话最多三百户,可是太平公主受父母宠爱,所以太平

  • 韩愈:一位政绩斐然的诗人,如何在诗话中留下自己的踪迹?

    历史人物编辑:朱云山标签:韩愈

    历代诗话都注重对作家本身的研究,除了诗人艺术创作所形成的“诗品”,还包括诗人的生活经历、仕宦交游、道德伦理等“人品”方面的论述。明诗话中就有不少关于韩愈“人品”方面的批评,主要涉及对韩愈才学、为师、道德等方面。明代论诗家对韩愈形象的评述情况,基本可以见出韩愈在明代论诗家心中的形象,对研究完整的韩愈形

  • 后人嘲讽李白,韩愈愤而反驳,写下流传千古的骂诗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韩愈

    盛唐不仅是个国力强盛,万邦来朝的超级帝国,更是以辉煌灿烂的唐诗文化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时代。最闪耀的明星,当然是李白和杜甫,他们如同大唐的双子星,永远璀璨夺目。然而,李白和杜甫生前的境遇并不相同。李白是全民偶像,少年成名,还被唐玄宗召入宫中,走到哪里都是万众敬仰的焦点。杜甫则低调得多,名气也小

  • 他是中唐时期的天才,和韩愈齐名,其作品至今依旧广为流传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韩愈

    中唐时期的天才诗人数量虽然不如盛唐,但还是有许多了不起的大家,最著名的,估计就是柳宗元了。他不但在政治上,做到了一个超级大官,而且,他的文学水平,也是超一流的。柳宗元留下来的诗,只有一百四十五首,并不算多,甚至还不如仅仅活了二十七岁的天才型诗人李贺。然而自古迄今,凡议论唐诗,很少漏列柳诗。而且还大都

  • 韩愈是如何吸引数辈人去模仿研究?谈谈其碑志的价值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韩愈

    自21世纪以来,学界对韩愈碑志的研究从未间断,研究论著多达三十余种,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思想感情、艺术特色、文体价值、史实辨析与文献考订等几个方面,此外,还有部分研究者通过与同期或者后期作家对比的方式考察韩愈碑志的接受情况。碑志文在唐代实现由先秦的骈体文转入散文的转变,并逐渐成熟,韩愈作为参与古文变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