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战神高仙芝:从已知历史来看,我们错怪了这位外族名将1265年

唐朝战神高仙芝:从已知历史来看,我们错怪了这位外族名将1265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文之光 访问量:4158 更新时间:2024/1/23 22:00:49

大家好,我是思远人,一个专注中国古代史的九零后小编。高仙芝,唐朝时期的外族名将,早年跟随父亲来到唐朝安西都护府生活。就思远人所知,一般情况下,我们提起高仙芝就一定会想到怛罗斯之战,而想到怛罗斯之战,我们就一定会想到,这是中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交战。而作为当时中方的军事指挥者,高仙芝失败了,而且败的非凄惨。也正是因此,很多人才对他没有好感,甚至还有些愤恨,毕竟当时的唐朝却是鲜有败绩。

但思远人不才,今天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不一样的山地之高仙芝,高仙芝从小便在安西长大,因为自幼习武且有父亲的支持,所以年仅二十岁便被封为游击将军。后来,羌族大将夫蒙灵察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也应得到他的赏识而平步青云。天宝初年,正值巅峰的唐朝遭到了西域达奚部落的叛乱,所以高仙芝奉命前往平乱,当时所有人都认为高仙芝会打的非常艰难,因为达奚部落异常凶悍,且占有地理优势。但高仙芝用一场干净利落的灭族战,成功改变了当时安西都护府内所有人的目光。

如果说这场战斗只是让高仙芝在唐朝崭露头角,那么接下来的这场战斗,便是彻底的奠定了高仙芝山地之王的威名。天宝六年,吐蕃为插手安西而将一位公主嫁给了西域诸国之一的小勃律国,而小勃律在接受了吐蕃的公主和援助后,便毅然决然的背叛了唐朝,而且还拉拢了二十个属国一同背叛。同年,唐玄宗亲自委派高仙芝为行营指挥使,并带领数万唐军攻打小勃律及吐蕃驻军。

这里思远人多嘴一句,当时的小勃律位于海拔7000米的帕米尔高原,而且要攻打他们还得跨过同样为七千米海拔的青岭,因此仅到达小勃律的进军时间便高达一百多天,期间不但得跨过山川和悬崖,甚至还得跨过一处近乎绝境的冰川险地。但高仙芝做到了,经过一年的征战,高仙芝成功打败了小勃律及吐蕃驻军,并迫使那些反叛的属国再次归顺,而且还为唐朝多增加了近乎五十个大小属国。

此战之后,高仙芝被任命为新的安西四镇节度使。,而且在此期间,他又亲自进行了一次千里远征,并且同样是灭国站。天宝十年,唐朝属国石国的王子叛逃,并前往大食即阿拉伯帝国请求帮助,当时的大食早有进军东亚的打算。因此,在石国王子的帮助下,集结各式军队大约十万人一同进犯。此事被高仙芝得知后,他便从长安赶回安西,并亲自带领一万八千名安西军及一万两千名各部落辅兵前往迎战。

值得一提的是,此战高仙芝带领大军提前三个月出发,而且没有歇息片刻,双方在怛罗斯城相遇后,进行了大约三天三夜的血战,最终以唐朝失败告终。原因是一个名为葛逻禄的部落突然背叛,并截断了唐军的前后联系。此战失败后,高仙芝被削去安西四镇节度使职位,并调任长安右金吾大将军。自此高仙芝再也没有回到过那个令他魂牵梦绕的安西都护府。最后高仙芝确实是在那场关乎中西方尊严的战斗中失败了,但思远人个人认为他虽有错,但罪不至此,毕竟本就是长途跋涉且以少打多,甚至还经历了突如其来的背叛,而且大食虽然胜利了,但事后却先前往唐朝求和并签订永不侵犯条约。

最后的最后,思远人并不是要刻意的提高高仙芝的历史地位,只是想单纯的说一声:他虽然有错,但相比于功劳,这些过错应该还是值得我们原谅的,不是吗?历史无从百分百鉴定真假,因为不是我们亲眼见证,读史可以明志,希望我们能够借鉴古人的智慧、化,从而鞭策当下,让我们能更进一步!

好的,本期就到此结束,感谢您的阅读,我们评论区见。谢谢!

标签: 高仙芝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中,大唐名将高仙芝为何面对安史叛军不战而退?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高仙芝

    唐玄宗末年,不理政务,荒疏朝政,藩镇割据尾大不掉,最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攻克洛阳,企图进犯长安。大厦将倾之际,唐玄宗任命在西域立下了赫赫战功的高仙芝统兵出潼关,迎战安史叛军。高仙芝接受了封常清的建议,退守潼关,玄宗听信了关于高仙芝不战而退,丢失潼关之外数百里土地的谗

  • 小勃律之战,高仙芝是如何加冕“山地之王”的?他有绝招让唐军飞起来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高仙芝

    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的远征小勃律之战,至今依然存在谜团。人们实在无法理解,这支2万人的大军,是如何翻越帕米尔高原,在兴都库什雪山、激流中跋涉800里?又是如何在生理极限状态下爆发出超强的战斗力?有人说,即便现代最专业的登山队也做不到,除非唐军长了翅膀,所以高仙芝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 与朝隔绝15年 郭子仪之侄死守边关 率七旬将士与吐蕃浴血奋战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郭子仪

    安史之乱爆发后,北庭、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分被调往内地,大唐边境空虚,吐蕃乘机占据了陇右、河西诸州,驻守在安西四镇的一支军队从此与朝廷失去联系。这支军队的主将是郭昕,名将郭子仪之侄,其父亲郭幼明与郭子仪是同父异母兄弟。唐肃宗统治末期,一直到唐代宗永泰年间,吐蕃屡屡进犯大唐帝国的西部疆土。上元元年(76

  • 两次长安战役:战力五渣的唐军,郭子仪也带不动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烟波标签:郭子仪

    安史之乱之所以经历七年之久,兵乱席卷大半个大唐。个中原因除了是燕军(安禄山的军队)蓄谋已久,为战争做了充足的准备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和唐王朝自身内部自相倾轧相关,承平已久的大唐军队在平叛过程中的战场拙劣表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燕军从范阳起兵,刚开始的时候安禄山等起兵的主要还是以分割河北诸

  • 再造大唐的郭子仪,为何年过80仍纵情酒色?只因此人留下惨痛教训

    历史人物编辑:夜秦灵标签:郭子仪

    儒家文化讲究“克己修身”,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能够有一丝丝的放纵,通过精勤自励的刻苦学习,来一点点提升自己的修养,最终成功地成就一番事业。这在现代也依然成立,几乎市场上所有教人走向成功的书,首先就是要让人足够“自律”,不能够放纵。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个取得了巨大成

  • 扶大厦之将倾,看唐朝名将郭子仪,如何挽救唐朝的万里山河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黄金岛标签:郭子仪

    字数:1531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文/小枫插画师/丁香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之名在范阳起兵造反,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的江山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直到这时,唐玄宗才反应过来,原来安禄山准备造反的消息并非谣言,他是真的想要了自己的老命。军情十万火急,然而此时朝中能领兵御敌的将领实在是不够。情急之下,唐

  • 有一次,郭子仪过寿,一派喜庆,儿女们纷纷献上寿礼,可轮到老六郭暧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郭子仪

    有一次,郭子仪过寿,一派喜庆,儿女们纷纷献上寿礼,可轮到老六郭暧祝寿时,却迟迟不见人影。突然管家神色慌张地跑来,凑在郭子仪的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瞬时间,郭子仪的脸色就变了,手中的碗筷甚至还掉到了地上。那么,是什么事情,能够让戎马沙场一生的汾阳王郭子仪如此吃惊呢?原来是自己的第六个儿子郭暧和妻子吵架了

  • 他是郭子仪后代,率领蒙古大军横扫中亚,却不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郭子仪

    人的一生其实非常的短暂。所以中国人常说白驹过隙来形容时间过的很快。孔子也说过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人在这样短暂的一生当中到底会演绎出怎样的故事。郭侃的一生就好像是美国好莱坞的大片里面的主角一样,波澜壮阔似得掩盖了历史上所有的将领。无论你是威震华夏的西楚霸王也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韩信也好,又或是人称“人

  • 大唐名将郭子仪:年过80依旧“纵情声色”,专家:这是明智之举

    历史人物编辑:温柔养恶狗标签:郭子仪

    有一次在节目中,主持人马东问岳云鹏:有人跟我说,阁下是岳飞后代,想过是岳飞后人吗?岳云鹏回答:小时候就想,因为我们村都姓“岳”,我就问我爸,我爸也说不清楚,于是就去上坟问我爷,结果,他没说话……这是节目中的一个小插曲,后来文化名人纪连海出场表示:他(岳云鹏)也有可能是岳飞后人。还有一次在德云社的演出

  • 功高盖世:韩信喋血长乐宫,郭子仪历四朝恩宠,这里边有何秘诀?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郭子仪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已经一贬再贬的韩信终究还是躲不过功高震主的祸端,被吕后、萧何骗到了长乐宫的钟室内处死。留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以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灭”的感慨(此前,乃范蠡劝告友人所言),作为西汉第一功臣,韩信身死再一次验证了功高盖主的危险。韩信曾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