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淮、诸葛亮、司马懿,他们中谁的军事能力更强?

郭淮、诸葛亮、司马懿,他们中谁的军事能力更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帅说历史 访问量:2610 更新时间:2023/12/21 20:00:31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之时,司马懿曾言:“诸葛亮如果是勇敢的人,应该率军出武功依托山势向东进攻长安,假如他西上五丈原,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最终诸葛亮选择的是西上五丈原而不是东出武功,那么诸葛亮这样做的考量是什么呢?诸葛亮选择西上五丈原,司马懿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么?在第四次北伐以后,司马懿曾经对部将说诸葛亮下一次北伐“当求野战,不复攻城。”这是因为第四次北伐已经证明了魏军在野战上完全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郭淮、费曜等袭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资治通鉴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着三千,懿还保营。——资治通鉴

然而诸葛亮西上五丈原,却并非野战的姿态,因为诸葛亮如果真的如同司马懿所说的“当求野战”,就应该东出武功,郭淮的陇西边军已经在阳溪之战被魏延打崩,没过多久诸葛亮又在上邽击破郭淮残余兵马,此时魏国抵御诸葛亮北伐,已经不是之前的陇西边军,而是魏国最精锐的中军了。史书提到:

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辙不及事机。——晋书

因为长安守军已经被司马懿全都调遣到渭南前线,此时诸葛亮如果东出武功,直取长安,诸葛亮只需要攻取武功一座城池,司马懿的部队与魏国的联系就被隔断,这样一来,司马懿就不得不放弃固守不战的策略,率军阻击诸葛亮,这不就是诸葛亮想要达到的正面决战的目的么?诸葛亮逼迫司马懿与之决战,之后一旦在武功击溃司马懿,武功以西可以一举而定。但是诸葛亮并没有这样做,他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诸葛亮要想东出武功,只能沿着秦岭与渭水之间的一条狭窄的道路前进,而且身后还有司马懿的15万大军虎视眈眈,诸葛亮如果强行进军武功,行军路线就像刘备当初在夷陵一样!这种情况下行军是十分危险的兵家大忌,一旦司马懿率军阻击,诸葛亮必败无疑。当然,诸葛亮也可以来个“明上五丈原,暗进武功”,但是没有十足的把握,诸葛亮是不会考虑这条路线的。

至于诸葛亮为啥选择西上五丈原,在司马懿看来,无非是诸葛亮用兵谨慎,五丈原居高临下,进,可俯视关中,退,可保全汉军,诸葛亮一旦在五丈原驻军,司马懿就可以继续坚守渭南,无论诸葛亮怎么挑战都不主动出战,一直拖延到诸葛亮主动退兵。

遗憾的是,司马懿的想法并不准确,如果不是郭淮及时提醒,虽然诸葛亮依然不能恢复中原,但是陇山以西都将划入蜀汉版图,其实诸葛亮明白,以弱小的蜀汉去进攻国力在其数倍的魏国简直是以卵击石,魏国可以输得起,但是诸葛亮输不起,要想打败魏国,只有一个办法:步步为营,蚕食雍凉,徐图进取。因此一直以来诸葛亮北伐从未寄托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他北伐只是为了先夺取魏国的陇西地区,诸葛亮西上五丈原的目地在于“断绝陇道”。

早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国陇西太守游楚就说过:“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民不攻自服。”前面已经说过,陇西军已经被打崩溃,诸葛亮只要将陇道隔断,阻止司马懿进入陇西地区,那么陇山以西自然可以传檄而定,原本司马懿还真没看出诸葛亮的目的,准备随他去了,但是郭淮的一番话及时提醒了司马懿:

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

于是司马懿急忙派遣郭淮率军驻守北原,阻止了诸葛亮。

从司马懿与诸葛亮这次交锋来说,虽然说诸葛亮最终没有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但是这是因为郭淮识破了诸葛亮的计划,并非盛司马懿的功劳,司马懿的错误分析,差点导致魏国陇西地区陷入敌手,但是幸好他能够从善如流,接纳郭淮的建议,这才阻止了诸葛亮。

因此,笔者认为,诸葛亮与郭淮军事能力相当,而司马懿军事能力并不比诸葛亮和郭淮强。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晋书》

《三国志》

标签: 郭淮

更多文章

  • 司马懿诛灭桓范三族,唯独漏杀一人,150年后其子孙灭了司马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老挝红梅标签:桓范

    一提到三国里有勇有谋的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诸葛亮、曹操、周瑜、刘备等,而司马懿一直被忽视。但是大伙儿只知诸葛亮用计炉火纯青,却不清楚不张扬的司马懿才是最终胜利的那一个,可以说,后来西晋的建立,离不开司马懿打下的坚固基础。司马懿出生于世族大伙儿,家里祖先老人基本上各代从官,为国效力。来到司马懿这儿,

  • 三国:曹爽若采纳桓范建议,可以击败司马懿,也能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阿斗爱标签:桓范

    249年,曹爽丢掉佩剑,直言:“就算投降司马懿,也能衣食无忧,有什么可怕的。”桓范怒斥:“曹真英明,却生了三个没用的儿子,身家性命不保了。”曹爽再次犯下错误,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曹爽,曹魏宗室大臣,大将军曹真的儿子。三国时期,曹真是魏国首席名将,辅佐曹丕、曹叡,还是辅政大臣。演义中的曹真,碌碌无为,

  • 曹魏大司农桓范与东晋权臣桓温是什么关系,桓玄篡晋是替祖先报仇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桓范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太和六年(371年),东晋权臣桓温废皇帝司马奕,立晋简文帝,企图篡晋自立,但未成身死。随后在元兴二年(403年),桓温之子桓玄控制建康,逼迫晋安帝禅位,建立了桓楚。那桓温、桓玄与曹魏的桓范是什么关系,真是为了替先祖保仇而篡晋吗,船长

  • 高平陵之变中的曹爽如何翻盘?桓范说挟天子以令诸侯,曹真却怕了

    历史人物编辑:郭飞龙标签:桓范

    文|米君,专栏原创作者、自由撰稿人未经授权请勿复制粘贴和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三国时代是很多国人向往和崇拜的年代。诸葛亮智近乎妖,曹操的奸诈与豪情,关羽的义薄云天和自负都令人神往。然而三国也有令人非常痛恨的家族,那就是司马懿家族。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篡夺了曹魏政权,这也意味着三国归晋拉开了序幕。而在

  • 高平陵之变中,假如曹爽听从桓范的计谋,那么三国将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桓范

    三国时期是后人们非常熟悉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出现了很多武将、谋士。历史上很多有名的谋士都是出自三国时期,比如说诸葛亮、陆逊、司马懿等等,这些人都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他们各自辅佐君主。魏蜀吴三国征战不休,为得就是能够一统天下。不过魏蜀吴三国中,无论是哪一位君主的后人,都没有一统天下,反倒是

  • 高平陵之变是曹爽改革与司马懿矛盾激化的结果,桓范的建议不可行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桓范

    《三国志》记载:正始十年(249)正月,皇帝离开京都前往高平陵,曹爽兄弟跟随一起。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然后向魏帝禀奏曹爽的罪恶,要求曹爽尽早归降认罪;并指着洛水发了誓,只是免去曹爽的官职而已。曹爽投降,被司马懿灭掉三族。此后,曹魏宗室再也没

  • 高平陵之变中,若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前往许昌,能否战胜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活史仁穆标签:桓范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氏取代曹氏的转折点,从此之后,司马氏掌控了曹魏的大权。虽然在中枢有李丰、夏侯玄等人挑战司马师,外镇先后有淮南三叛,但都无力对抗司马氏,惨遭失败。最终司马氏成功篡位,建立晋朝。在高平陵之变时,曹爽兄弟党羽都随少帝拜谒魏明帝曹睿之墓,在洛阳城中的太傅司马懿、司徒高柔、太尉蒋济等人趁机发动

  • 高平陵之变后,曹爽如果听从桓范的计策退守许昌,司马懿会败吗?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桓范

    三国时期,看似强大无比的司马懿也有着自己难以抗衡的对手——曹爽。不过,在曹爽与司马懿的争斗当中,精通人性弱点的司马懿还是凭借谋略取胜。后世有人分析,如果曹爽能够听从自己的属下桓范的计策逃去许昌,然后昭告天下兵马勤王,也许结局会有所不同。但事实上,在权谋的斗争当中,曹爽和司马懿都不属于善类。两人在实力

  • 如果钟会侥幸谋反成功,三国的后续的历史会怎么样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钟会

    钟会侥幸谋反成功也只是暂时的,不会影响历史走向,最后还是会走向失败,因为他不得人心。钟会出师伐蜀,司马昭的谋臣邵悌就担心钟会谋反,对司马昭说:“钟会志大心高,让他独掌大权,灭蜀成功后,他有可能拥兵自立,应该找一个人制约钟会。”司马昭对此早有防备,他对邵悌说:“让钟会伐蜀是因为他有这个胆量和能力,去了

  • 魏济解密:三国钟会和邓艾谋反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钟会

    公元263年,西蜀大乱!曹魏征西将军邓艾孤军行险,偷渡阴平,逼降江油,大破诸葛瞻,军临雒城下,刘禅遣使投诚,历时四十三年的蜀汉亡国!没等邓艾兴奋的心情平复下来,就旋以谋反之罪,被槛车囚回,于途中遇害!邓艾之事未息,与邓艾一同受命伐蜀的镇西将军钟会,紧继其后,被控谋反,殒命成都。然而,邓艾、钟会真的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