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平陵之变中的曹爽如何翻盘?桓范说挟天子以令诸侯,曹真却怕了

高平陵之变中的曹爽如何翻盘?桓范说挟天子以令诸侯,曹真却怕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郭飞龙 访问量:2536 更新时间:2023/12/21 7:03:18

文|米君,专栏原创作者、自由撰稿人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粘贴和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三国时代是很多国人向往和崇拜的年代。诸葛亮智近乎妖,曹操的奸诈与豪情,关羽的义薄云天和自负都令人神往。然而三国也有令人非常痛恨的家族,那就是司马懿家族。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篡夺了曹魏政权,这也意味着三国归晋拉开了序幕。而在高平陵政变中,最关键的人物只有两个,那就是司马懿和对手曹爽。曹爽不加抵抗,便投降了司马懿。

曹爽

高平陵之变中的曹爽,表现如草包一样

魏正始十年(249)正月,司马懿乘曹爽兄弟随魏帝祭扫高平陵之机,发动政变。又迫郭太后(明帝后)下令废曹爽兄弟官职。派人送奏章给魏帝,要求罢免曹爽兄弟。司马懿忽悠曹爽和曹羲兄弟,只要他们投降就能活命。曹爽犹豫不决,最终为求活命而同意交出大权,以侯还第。数日后,司马懿以谋反罪名族诛曹爽兄弟及亲信何晏、丁谧、毕轨等人。自此以后,曹魏政权实际落入司马氏集团手中。

曹爽作为大将军曹真的儿子,其在高平陵的表现实在是不如猪狗了,简直如同草包一样。而最严重的后果是,司马懿直接取得了曹魏的统治权,并为自己的孙子司马炎篡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司马懿

试想下:如果曹爽不投降司马懿,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曹爽能不能翻盘?实际上,当时曹魏的大臣桓范分析得非常透彻。《三国志·魏书九》中记载了高平陵之变中桓范和曹爽的对话过程。

(桓)范南见爽,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徵四方以自辅。(曹)爽疑,(曹)羲又无言。

范自谓羲曰:“事昭然,卿用读书何为邪!於今日卿等门户倒矣!”俱不言。范又谓羲曰:“卿别营近在阙南,洛阳典农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诣许昌,不过中宿,许昌别库,足相被假;所忧当在谷食,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身。”羲兄弟默然不从。中夜至五鼓,爽乃投刀于地,谓诸从驾群臣曰:“我度太傅意,亦不过欲令我兄弟向己也。我独有以不合于远近耳!”遂进谓帝曰:“陛下作诏免臣官,报皇太后令。”范知爽首免而己必坐唱义也。范乃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老子今随卿灭门也。”

白话的意思是:

桓范劝说曹爽兄弟把天子挟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调集四方兵力辅助自己。曹爽仍犹豫不决,桓范就对曹爽的弟弟曹羲说:"这件事明摆着,真不知你读书有什么用!在今天的形势下,你们这样的身份怎么可能全身而退?而且普通百姓有一人被劫作人质,人们尚且希望他能存活,何况你们与天子在一起,挟天子以令天下,谁敢不从。"

他们都默然不语。桓范又对曹爽说:"你的中领军别营近在城南,洛阳典农的治所也在城外,你可随意召唤调遣他们。如今到许昌去,不过两天两夜的路程,许昌的武器库,也足以武装军队,我们所忧虑的当是粮食问题,但大司农的印章在我身上,可以签发征调。"然而曹羲兄弟却默然不动,从初夜一直坐到五更。曹爽然后把刀扔在地上说:"我想着太傅(司马懿)应该只是希望我们投降,即使投降,我仍然不失为富贵人家!"

桓范悲痛地爆了粗口:"曹子丹(曹真)这样有才能的人,却生下你们这群蠢笨如猪的儿子!老子今天真是要被你们害得灭族。"

曹爽如果听从桓范,就一定会成功的

桓范的思路是正确的。因为无论是从法理还是实力上,曹爽都强于司马懿家族。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病重,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是非常高的军事地位,意味着是三军最高统帅。三国时代的关羽就曾在荆州有“假节钺”的权力。所以说,即使在高平陵之变时,曹爽也是曹魏的最高军事统帅。这就是法理。不过曹爽也比较龌龊。私自带走魏明帝曹叡的七、八个才人作为自己的妻妾,可谓淫乱后宫。

而在实力上,曹爽也强于司马懿。曹爽是曹魏的皇室宗亲。他完全可以听从桓范的建议,把天子挟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调集四方兵力辅助自己。而且桓范有大司农的印信,可以调动粮草。

所以说当时的局势非常明朗。第一,司马懿还只是个大臣,没有把天子握在手里,势力大归大,但是天下还是曹家的,司马懿只能控制洛阳。曹爽才是宗室,可以用天子的名义发布讨伐的命令,况且,天下还是皇帝的。第二,桓范揣着大司农的印来投奔了,这个印可以调动典农中郎将的部队。也就是说曹爽可以马上有一只可以用的军队作为护卫,先选个可靠的地方落脚再调集天下军马,而司马懿只能蹲在洛阳等着挨打。第三,当时,许昌作为曹操经营多年的大本营,有着不输给洛阳的粮草军械储备,完全可以当作临时首都。

可以说,曹爽只要不投降,司马家怎么玩都是要输的。一旦曹爽解决了司马懿,那么他就可以彻底走向权臣的道路。他也没有退路,一旦成了权臣,就只能走上篡夺皇位的道路。这实际上和司马懿没有差别。

但曹爽的智力确实不在线,全线优势竟然输得一败涂地。他有无数条康庄大道,却偏偏可惜却避开所有正确选项,选择了唯一的一条死路。

正始十年(249年),高平陵之变4天后,曹爽及其党羽被屠灭三族。17年后,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篡位建立西晋,公元279年,晋军开始发动灭吴之战,结束了80年的三国乱局。但却又开了五胡乱华的悲剧。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桓范

更多文章

  • 高平陵之变中,假如曹爽听从桓范的计谋,那么三国将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桓范

    三国时期是后人们非常熟悉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出现了很多武将、谋士。历史上很多有名的谋士都是出自三国时期,比如说诸葛亮、陆逊、司马懿等等,这些人都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他们各自辅佐君主。魏蜀吴三国征战不休,为得就是能够一统天下。不过魏蜀吴三国中,无论是哪一位君主的后人,都没有一统天下,反倒是

  • 高平陵之变是曹爽改革与司马懿矛盾激化的结果,桓范的建议不可行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桓范

    《三国志》记载:正始十年(249)正月,皇帝离开京都前往高平陵,曹爽兄弟跟随一起。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然后向魏帝禀奏曹爽的罪恶,要求曹爽尽早归降认罪;并指着洛水发了誓,只是免去曹爽的官职而已。曹爽投降,被司马懿灭掉三族。此后,曹魏宗室再也没

  • 高平陵之变中,若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前往许昌,能否战胜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活史仁穆标签:桓范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氏取代曹氏的转折点,从此之后,司马氏掌控了曹魏的大权。虽然在中枢有李丰、夏侯玄等人挑战司马师,外镇先后有淮南三叛,但都无力对抗司马氏,惨遭失败。最终司马氏成功篡位,建立晋朝。在高平陵之变时,曹爽兄弟党羽都随少帝拜谒魏明帝曹睿之墓,在洛阳城中的太傅司马懿、司徒高柔、太尉蒋济等人趁机发动

  • 高平陵之变后,曹爽如果听从桓范的计策退守许昌,司马懿会败吗?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桓范

    三国时期,看似强大无比的司马懿也有着自己难以抗衡的对手——曹爽。不过,在曹爽与司马懿的争斗当中,精通人性弱点的司马懿还是凭借谋略取胜。后世有人分析,如果曹爽能够听从自己的属下桓范的计策逃去许昌,然后昭告天下兵马勤王,也许结局会有所不同。但事实上,在权谋的斗争当中,曹爽和司马懿都不属于善类。两人在实力

  • 如果钟会侥幸谋反成功,三国的后续的历史会怎么样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钟会

    钟会侥幸谋反成功也只是暂时的,不会影响历史走向,最后还是会走向失败,因为他不得人心。钟会出师伐蜀,司马昭的谋臣邵悌就担心钟会谋反,对司马昭说:“钟会志大心高,让他独掌大权,灭蜀成功后,他有可能拥兵自立,应该找一个人制约钟会。”司马昭对此早有防备,他对邵悌说:“让钟会伐蜀是因为他有这个胆量和能力,去了

  • 魏济解密:三国钟会和邓艾谋反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钟会

    公元263年,西蜀大乱!曹魏征西将军邓艾孤军行险,偷渡阴平,逼降江油,大破诸葛瞻,军临雒城下,刘禅遣使投诚,历时四十三年的蜀汉亡国!没等邓艾兴奋的心情平复下来,就旋以谋反之罪,被槛车囚回,于途中遇害!邓艾之事未息,与邓艾一同受命伐蜀的镇西将军钟会,紧继其后,被控谋反,殒命成都。然而,邓艾、钟会真的谋

  • 邓艾钟会灭蜀有功,为何被司马昭斩杀

    历史人物编辑:大肥肥文史标签:钟会

    降阿斗,看三分渐统,一祚堪成。司马昭字子上,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他也是西晋王朝奠基人之一。他自幼聪慧,能文善武,善于谋略,也是当时出色的谋略家,早年就跟随司马懿南征北战,功劳卓著。景元四年,司马昭分三路大军攻打蜀国,邓艾引军三万,为西路军进攻沓中屯田的姜维,诸葛绪引军三万为中路军,钟会引兵十万为东路

  • 聪明一世的钟会,最终因糊涂一时命丧巴蜀

    历史人物编辑:古藤枯树小桥标签:钟会

    钟会,字世极,因迷惑而生于颍川长社。是曹魏后期三国重要名将。他自幼才华横溢,长大后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伐蜀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可惜钟会就是那种军事天才和政治白痴。他缺乏政治头脑,看似聪明绝顶,却以悲剧告终。钟会出身名门望族,是太傅仲佑之子,青州刺史钟珙之弟。优越的家境、良好的教育、聪慧的才华,都

  • 三国后期悬案:钟会和亲哥哥钟毓年龄真的相差50岁吗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钟会

    三国老当益壮越看越能的名人,除了司马懿之外,还有96岁担任三军总司令的东吴大将吕岱,此外,还有一个书法大家,在75岁高龄生了一个日后名震三国的儿子!三国后期第一有趣悬案:钟会和亲哥哥钟毓年龄真的相差50多岁吗?钟会三国晚期有一个十分著名的人物,此人文武双全,但是又十分阴险毒辣,他仅仅因为马蹄子陷入桥

  • 如果三国时期韩信代替姜维镇守剑阁,邓艾、钟会还能灭了蜀国吗?

    历史人物编辑:阿藏历史标签:钟会

    三国时期,如果韩信代替姜维守剑阁,蜀国还是一样的灭亡。因为韩信同姜维一样,有个致命的缺陷,善兵,而不善治国,特别是不善于政治斗争。要想蜀国不灭,应该找一个类似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之类的人,也就是萧何、张良去代替姜维,是可以确保蜀国不灭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就要依据历史来还原了,先要了解一下魏灭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