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如何把士气调动起来 不战而吓走郭淮军团

诸葛亮如何把士气调动起来 不战而吓走郭淮军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眼猫摄影 访问量:1210 更新时间:2023/12/11 0:57:58

士气旺盛,就会英勇杀敌,乘胜追击,战而胜之。诸葛亮善于总结经验,鼓舞士气。

连续两次无功而返,诸葛亮痛下决心:全盘检讨自己在战略和战术上运用的得失。

前两次都是直攻敌人军事要害。第一次虽获得相当的成功,但由于深人敌境,补给线不够稳固,在街亭战败后,有被切断后路之,不得不仓促撤军。

第二次因一开始情报判断便有错误,而无法发挥奇兵战术的应有功能。

这两次的失败,均在于求功心切。彻底检讨之后,诸葛亮决定采行更务实的方法,先建立进攻的桥头堡,以作搜集情报的中心,缩短战线,使补给不致发生困难,彻底了解敌情后,再作进一步计划,换句话说,诸葛亮有意采取长期作战的方针。

前面两次都在于敌方发生剧变,一次是曹丕新逝,另一次是曹休新败,但继承人魏主曹叡表现极佳,在政治上对方已无可乘之隙,现在只有靠己方逐步努力累积的力量了。

建兴七年春天,诸葛亮发动第三次的北伐,这次完全采行近取固本的策略,只要获取小成绩即可。

进军的目标是祁山之南的武都及阴平,这两个地方都在魏蜀的边界上,虽是军事重镇,却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离凉州尚有一段距离,即使被攻占了,对曹魏政权来说只是“小皮肤病”而已,应不致有太大的反应。

但为了重振两次失败的蜀军士气,诸葛亮仍决定全力以赴。这次动用的北征军和第二次北伐相同,大约只有两万余兵力。第一波,由将军陈式率领(《资治通鉴》上作陈戒),由武兴出发,直接攻打武都郡及阴平郡。

第二波,诸葛亮亲率万余主力部队,暗中西向,随时准备接应陈式。

武都(今甘肃成县)及阴平(今甘肃文县)两郡,当时都属于雍州管辖,因此曹魏的雍州太守郭淮,亲自率军南下,准备狙击陈式的前锋军团。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汉中战役时,任夏侯渊的司马。天荡山之战前夕,郭淮重病,未曾参与规划。夏侯渊战死,曹军陷人危急中,郭淮抱病复出,收集散兵,共同拥立张郃为军队的主帅,稳住曹军的士气,也有效地阻断刘备的攻势。因此深得曹操欣赏。曹丕登上帝位后,赐爵关内侯,迁升为镇西长史。

街亭战役时,郭淮攻占了高详所据守的列柳城,阻断诸葛亮退路,逼得蜀军不得不紧急大撤退,郭淮亦以军功迁升为雍州刺史。

由此可见,郭淮是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并不容易对付。因此,诸葛亮的二波部署,隐藏主力军团实力;暗中行动,也有他用心之处。

果然郭淮并未发现诸葛亮的主力部队,只全力迎击陈式军团的攻势,双方在武都郡展开数度接触战。

正当郭淮的部队逐渐掌握优势时,诸葛亮的主力军却突然出现在武都西北的建成郡,有可能再出祁山,攻向西县及街亭。郭淮闻讯大惊,没时间详作思考,便下令放弃武都、阴平,即刻退回街亭,重行部署防线。

诸葛亮这次行动,不战而吓走郭淮军团。诸葛亮留下陈式军驻守此地,并对当地少数民族氐、羌做了完善的安抚后,便又收军退回汉中,进行组训军队的工作。从此,武都和阴平正式归入蜀汉政权的版图,并纳人管辖之下。

发布于:北京

标签: 郭淮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郭淮军队大本营辨析

    历史人物编辑:洪莉标签:郭淮

    文/郭汉彪通渭县郭芳全写的《郭家岔郭氏探源》对三国时期郭淮在今宝鸡至临洮一带驻守40年进行了详细描述,笔者对其赞同之外,进一步探讨一下郭家军大本营所在位置。一、曹魏时期郭家军的形成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族曾祖父郭遵,东汉兖州刺史,曾任守光禄大夫,奉命巡行天下。祖父郭全,东汉大司农。

  • 风起陇西:一张竹片暴露冯膺“惊天算计”,郭淮的两句评语应验了

    历史人物编辑:时代E科技标签:郭淮

    一开始看《风起陇西》,就像是走进了一团迷雾里,人物关系捋不清,剧情冲突更是捋不清。细节太多,节奏太快。怎么看,都觉得这剧追得有点吃力。不过随着镜头切换到曹魏,这些乱成一团的剧情,才渐渐有了明朗的痕迹。曹魏和蜀汉在打情报战,曹魏有烛龙,蜀汉有白帝。但很明显,潜伏在蜀汉的烛龙更胜一筹。不仅截了街亭情报,

  • 郭淮、诸葛亮、司马懿,他们中谁的军事能力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郭淮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之时,司马懿曾言:“诸葛亮如果是勇敢的人,应该率军出武功依托山势向东进攻长安,假如他西上五丈原,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最终诸葛亮选择的是西上五丈原而不是东出武功,那么诸葛亮这样做的考量是什么呢?诸葛亮选择西上五丈原,司马懿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么?在第四次北伐以后,司马懿曾经对部将说诸

  • 司马懿诛灭桓范三族,唯独漏杀一人,150年后其子孙灭了司马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老挝红梅标签:桓范

    一提到三国里有勇有谋的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诸葛亮、曹操、周瑜、刘备等,而司马懿一直被忽视。但是大伙儿只知诸葛亮用计炉火纯青,却不清楚不张扬的司马懿才是最终胜利的那一个,可以说,后来西晋的建立,离不开司马懿打下的坚固基础。司马懿出生于世族大伙儿,家里祖先老人基本上各代从官,为国效力。来到司马懿这儿,

  • 三国:曹爽若采纳桓范建议,可以击败司马懿,也能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阿斗爱标签:桓范

    249年,曹爽丢掉佩剑,直言:“就算投降司马懿,也能衣食无忧,有什么可怕的。”桓范怒斥:“曹真英明,却生了三个没用的儿子,身家性命不保了。”曹爽再次犯下错误,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曹爽,曹魏宗室大臣,大将军曹真的儿子。三国时期,曹真是魏国首席名将,辅佐曹丕、曹叡,还是辅政大臣。演义中的曹真,碌碌无为,

  • 曹魏大司农桓范与东晋权臣桓温是什么关系,桓玄篡晋是替祖先报仇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桓范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太和六年(371年),东晋权臣桓温废皇帝司马奕,立晋简文帝,企图篡晋自立,但未成身死。随后在元兴二年(403年),桓温之子桓玄控制建康,逼迫晋安帝禅位,建立了桓楚。那桓温、桓玄与曹魏的桓范是什么关系,真是为了替先祖保仇而篡晋吗,船长

  • 高平陵之变中的曹爽如何翻盘?桓范说挟天子以令诸侯,曹真却怕了

    历史人物编辑:郭飞龙标签:桓范

    文|米君,专栏原创作者、自由撰稿人未经授权请勿复制粘贴和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三国时代是很多国人向往和崇拜的年代。诸葛亮智近乎妖,曹操的奸诈与豪情,关羽的义薄云天和自负都令人神往。然而三国也有令人非常痛恨的家族,那就是司马懿家族。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篡夺了曹魏政权,这也意味着三国归晋拉开了序幕。而在

  • 高平陵之变中,假如曹爽听从桓范的计谋,那么三国将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桓范

    三国时期是后人们非常熟悉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出现了很多武将、谋士。历史上很多有名的谋士都是出自三国时期,比如说诸葛亮、陆逊、司马懿等等,这些人都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他们各自辅佐君主。魏蜀吴三国征战不休,为得就是能够一统天下。不过魏蜀吴三国中,无论是哪一位君主的后人,都没有一统天下,反倒是

  • 高平陵之变是曹爽改革与司马懿矛盾激化的结果,桓范的建议不可行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桓范

    《三国志》记载:正始十年(249)正月,皇帝离开京都前往高平陵,曹爽兄弟跟随一起。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然后向魏帝禀奏曹爽的罪恶,要求曹爽尽早归降认罪;并指着洛水发了誓,只是免去曹爽的官职而已。曹爽投降,被司马懿灭掉三族。此后,曹魏宗室再也没

  • 高平陵之变中,若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前往许昌,能否战胜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活史仁穆标签:桓范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氏取代曹氏的转折点,从此之后,司马氏掌控了曹魏的大权。虽然在中枢有李丰、夏侯玄等人挑战司马师,外镇先后有淮南三叛,但都无力对抗司马氏,惨遭失败。最终司马氏成功篡位,建立晋朝。在高平陵之变时,曹爽兄弟党羽都随少帝拜谒魏明帝曹睿之墓,在洛阳城中的太傅司马懿、司徒高柔、太尉蒋济等人趁机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