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郭淮军队大本营辨析

三国时期郭淮军队大本营辨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洪莉 访问量:681 更新时间:2023/12/6 21:26:49

文/郭汉彪

通渭县郭芳全写的《郭家岔郭氏探源》对三国时期郭淮在今宝鸡至临洮一带驻守40年进行了详细描述,笔者对其赞同之外,进一步探讨一下郭家军大本营所在位置。

一、曹魏时期郭家军的形成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族曾祖父郭遵,东汉兖州刺史,曾任守光禄大夫,奉命巡行天下。祖父郭全,东汉大司农。父亲郭缊,东汉末雁门郡太守。建安年间,郭淮因出身门阀士族之故,被推举为孝廉,始任平原府丞。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候,召郭淮为门下贼曹。郭淮后转任丞相兵曹议令史。此后,郭淮长期在军中任职。从郭淮家族情况和古代家族式私兵普遍流行的现象分析,郭家军的存在不容置疑。

郭淮在雍州期间,凭借妻哥王凌、妻叔王允、魏国两任郭氏皇后的支持,将郭家军私兵扩大训练成一支庞大强悍的魏国军队也是必然结果。否则,如果没有一支自己的私家军队做后盾,郭淮不可能屡立战功,封关内侯、镇西长史、征羌护军、雍州刺史、射阳亭侯、建威将军、扬武将军、前将军、都乡侯、征西将军、阳曲侯、大将军等职。

从郭淮随曹操征讨汉中、随司马懿援军定军山、阻击诸葛亮、平定安定、西平诸羌、熟悉西羌风俗等战绩区域分析,郭淮组建的这支具有战斗力的郭家军应该来自于今宝鸡岐山一带。后,跟随郭淮西进,常驻陇中。

从郭淮家族分析,郭淮的三个弟弟郭配、郭镇、郭亮应该都是这支郭家军的主要战将,虽然在三国志中没有三个弟弟的战斗记载,但从他们的后代情况来看,这弟兄几人都不是等闲之辈。史书没有记载的原因也许是他们都在保护大本营没有正面参战,也许是他们都在执行后勤保障任务没有时间正面参战。默默无闻的贡献朝廷并没有忘记他们,都体现在了他们的后代身上。

二、郭家军大本营设在碧玉关

太和二年(228年),蜀丞相诸葛亮首次攻魏,派马谡守街亭,高详驻军柳城。张郃率军攻打街亭,而郭淮则率军佯攻柳城,牵制蜀军。

蜀军在街亭战败的主要原因是马谡放弃了街亭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把军队带上了南山驻扎,被魏军围住了下山道路,截断了山上取水水道。这样一来,马谡大军还没交战,就因为断水出现内部惶恐。待在山上没活路,下山又下不去,马谡就这么败了!

战后,张郃率军回营,郭淮率军留驻。大本营首选近在咫尺的碧玉关是再合适不过了。

甘肃省通渭县碧玉镇古城有万亩之大,古称关哈、闭门关、碧玉关,位于牛谷河北崖、牛洛河以东、雷岔河以西、王岔河以南,开阔区域筑有几城,刀斧剁成,悬于峭壁,形成关口,有一夫把关、万夫莫开之险。碧玉关南有甜水湖,东有景木岔甜泉,都是军队必备的优质水源。在不远处,东有玉关和安远关,西有石滩峡和峡口天险。曾经是汉天水郡和汉平襄县所在地,也是东汉地方割据军阀隗嚣长期盘踞过的地方,是军队安营扎寨的理想之地。

郭家军占领碧玉关后,吸取马谡缺水战败的经典教训,在甜水湖(现岳岔村)和景木岔甜泉驻扎了军队。

郭家军扎营碧玉关可从甜水湖北出口沟口现存郭家岔阳坡社和郭家岔阴坡社及景木岔甜泉半坡郭氏家族得到印证。这几个郭氏村落历史悠久,如果不是军队营地,不可能会在人群稀少的古代选择在陡坡处居住。也可从“碧玉郭氏家族老人们口口相传(早期家谱遗失),碧玉镇郭家人在三国时期从陕西省岐山县同时跟随军队来到郭家岔定居的”传说得到印证。

在碧玉镇郭家人还有一种传说,郭氏生四子,分居关哈(大房)、坪上(二房)、景木岔(三房)、郭家岔(四房)。笔者认为“分居”有误,不合理也不平等。如果将上述传说变成“郭氏生四子均在军中,各占据关哈(大房)、坪上(二房)、景木岔(三房)、郭家岔(四房)。”较为合理,也更能自圆其说。

三、碧玉关在雍州的战略位置

郭淮的雍州府衙虽不在碧玉关,但郭家军大本营留在碧玉关却有一定道理。

从《三国志》可以查到,郭淮的这支军队主要防御的是蜀国军队进犯和羌胡骚扰,郭淮把大本营留在碧玉关这个处于宝鸡至临洮的中间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从碧玉关出马营可直达临洮;

从碧玉关出安远关可直达汉蜀边界;

从碧玉关出陇山可直达临泾;

从碧玉关出街亭可直达宝鸡和长安。

事实证明,郭家军在碧玉关的这个大本营不管是后勤保障还是军队出征,都成了御蜀屏障和破袭羌胡的最便利营地。

四、通渭县碧玉镇郭氏家族近况

许多年以后,郭淮的这支郭家军中的一部分最后向东撤退了,但他们的后裔却永远留在了碧玉关,营地变成了村庄,军人变成了农民和商人。现在的碧玉镇郭氏家族已经非常庞大,包括本地常驻、出外工作、远乡迁徙人口已经过万,其中在通渭县常驻郭氏人口达4000多人,在碧玉镇集中居住的郭家人有上店子社、红星社、河湾社、那坡新庄社、郭家岔阳坡社、郭家岔阴坡社、景木岔社等,供奉有自己的家神,生活充满阳光。

参考资料:《三国志》;郭芳全《郭家岔郭氏探源》。

2022年6月2日

标签: 郭淮

更多文章

  • 风起陇西:一张竹片暴露冯膺“惊天算计”,郭淮的两句评语应验了

    历史人物编辑:时代E科技标签:郭淮

    一开始看《风起陇西》,就像是走进了一团迷雾里,人物关系捋不清,剧情冲突更是捋不清。细节太多,节奏太快。怎么看,都觉得这剧追得有点吃力。不过随着镜头切换到曹魏,这些乱成一团的剧情,才渐渐有了明朗的痕迹。曹魏和蜀汉在打情报战,曹魏有烛龙,蜀汉有白帝。但很明显,潜伏在蜀汉的烛龙更胜一筹。不仅截了街亭情报,

  • 郭淮、诸葛亮、司马懿,他们中谁的军事能力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郭淮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之时,司马懿曾言:“诸葛亮如果是勇敢的人,应该率军出武功依托山势向东进攻长安,假如他西上五丈原,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最终诸葛亮选择的是西上五丈原而不是东出武功,那么诸葛亮这样做的考量是什么呢?诸葛亮选择西上五丈原,司马懿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么?在第四次北伐以后,司马懿曾经对部将说诸

  • 司马懿诛灭桓范三族,唯独漏杀一人,150年后其子孙灭了司马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老挝红梅标签:桓范

    一提到三国里有勇有谋的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诸葛亮、曹操、周瑜、刘备等,而司马懿一直被忽视。但是大伙儿只知诸葛亮用计炉火纯青,却不清楚不张扬的司马懿才是最终胜利的那一个,可以说,后来西晋的建立,离不开司马懿打下的坚固基础。司马懿出生于世族大伙儿,家里祖先老人基本上各代从官,为国效力。来到司马懿这儿,

  • 三国:曹爽若采纳桓范建议,可以击败司马懿,也能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阿斗爱标签:桓范

    249年,曹爽丢掉佩剑,直言:“就算投降司马懿,也能衣食无忧,有什么可怕的。”桓范怒斥:“曹真英明,却生了三个没用的儿子,身家性命不保了。”曹爽再次犯下错误,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曹爽,曹魏宗室大臣,大将军曹真的儿子。三国时期,曹真是魏国首席名将,辅佐曹丕、曹叡,还是辅政大臣。演义中的曹真,碌碌无为,

  • 曹魏大司农桓范与东晋权臣桓温是什么关系,桓玄篡晋是替祖先报仇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桓范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太和六年(371年),东晋权臣桓温废皇帝司马奕,立晋简文帝,企图篡晋自立,但未成身死。随后在元兴二年(403年),桓温之子桓玄控制建康,逼迫晋安帝禅位,建立了桓楚。那桓温、桓玄与曹魏的桓范是什么关系,真是为了替先祖保仇而篡晋吗,船长

  • 高平陵之变中的曹爽如何翻盘?桓范说挟天子以令诸侯,曹真却怕了

    历史人物编辑:郭飞龙标签:桓范

    文|米君,专栏原创作者、自由撰稿人未经授权请勿复制粘贴和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三国时代是很多国人向往和崇拜的年代。诸葛亮智近乎妖,曹操的奸诈与豪情,关羽的义薄云天和自负都令人神往。然而三国也有令人非常痛恨的家族,那就是司马懿家族。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篡夺了曹魏政权,这也意味着三国归晋拉开了序幕。而在

  • 高平陵之变中,假如曹爽听从桓范的计谋,那么三国将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桓范

    三国时期是后人们非常熟悉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出现了很多武将、谋士。历史上很多有名的谋士都是出自三国时期,比如说诸葛亮、陆逊、司马懿等等,这些人都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他们各自辅佐君主。魏蜀吴三国征战不休,为得就是能够一统天下。不过魏蜀吴三国中,无论是哪一位君主的后人,都没有一统天下,反倒是

  • 高平陵之变是曹爽改革与司马懿矛盾激化的结果,桓范的建议不可行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桓范

    《三国志》记载:正始十年(249)正月,皇帝离开京都前往高平陵,曹爽兄弟跟随一起。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然后向魏帝禀奏曹爽的罪恶,要求曹爽尽早归降认罪;并指着洛水发了誓,只是免去曹爽的官职而已。曹爽投降,被司马懿灭掉三族。此后,曹魏宗室再也没

  • 高平陵之变中,若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前往许昌,能否战胜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活史仁穆标签:桓范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氏取代曹氏的转折点,从此之后,司马氏掌控了曹魏的大权。虽然在中枢有李丰、夏侯玄等人挑战司马师,外镇先后有淮南三叛,但都无力对抗司马氏,惨遭失败。最终司马氏成功篡位,建立晋朝。在高平陵之变时,曹爽兄弟党羽都随少帝拜谒魏明帝曹睿之墓,在洛阳城中的太傅司马懿、司徒高柔、太尉蒋济等人趁机发动

  • 高平陵之变后,曹爽如果听从桓范的计策退守许昌,司马懿会败吗?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桓范

    三国时期,看似强大无比的司马懿也有着自己难以抗衡的对手——曹爽。不过,在曹爽与司马懿的争斗当中,精通人性弱点的司马懿还是凭借谋略取胜。后世有人分析,如果曹爽能够听从自己的属下桓范的计策逃去许昌,然后昭告天下兵马勤王,也许结局会有所不同。但事实上,在权谋的斗争当中,曹爽和司马懿都不属于善类。两人在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