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真实历史上程婴救孤的故事,太感人了!

真实历史上程婴救孤的故事,太感人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海林 访问量:1499 更新时间:2023/12/19 13:20:10

春秋时晋国赵氏的祖先原来是周天子的贴身御夫,为周王赶马车。周幽王时,幽王无道,赵氏祖先叔带归附晋国。到了赵衰这一代,因扶助晋公子重耳夺位有功,赵氏开始飞黄腾达。到了第二代赵盾,已经独专晋的国政了。

人常说,“高处不胜寒”。位高之下,是万丈深渊。赵盾在独专国政的同时,也身处险境。赵盾死后,他的儿子赵朔也同样步入险境。他的危险来自政敌。

晋景公三年,晋大夫屠岸贾计划消灭赵氏。

当初,赵盾在世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先祖叔带手持一段鲜血淋漓的人腰痛哭。哭完了,又拍手而笑,边笑边歌。赵盾找人卜卦,卜者说:“这梦预示赵氏先断绝而后兴盛。”还有卜者说:“这梦是凶兆,赵氏将遇到凶险。但不是你赵盾,而是你的儿子,然而这灾祸也是你赵盾引发。到了你的孙辈,赵氏会兴盛起来。”

再说屠岸贾,原是晋灵公的宠臣。灵公骄横无道,被赵斥族人弑杀。屠岸贾失势,一直郁闷到晋景公时期。屠岸贾当时是司寇,职掌司法,再次抛出灵公被弑案,把矛头指向已经死去的赵盾。他先兴舆论,遍告晋国诸将:“赵氏族人弑杀灵公,赵盾虽然不知情,但也是贼首,他难辞其咎。赵盾是死了,他的子孙在在朝堂之上,如此何以惩治凶徒!现在,我希望你们支持我诛灭赵氏。”

韩厥说:“灵公被弑,当时赵盾不在朝中,赵盾无罪,这已经是定论。如今你屠岸贾要诸位将军诛灭赵氏,就是推翻之前的公论而妄行屠杀。这是作乱!而且,你不禀报国君,便是目无君上!”

屠岸贾不听。韩厥随即向赵朔预警,让他速逃。赵朔不肯,也许怕担负畏罪潜逃的政治恶名,他宁愿坐以待毙。但是赵朔也向韩厥托付后事:“阁下若能保我赵氏不绝,我死而无憾。”韩厥答应下来,随后称病不朝。

屠岸贾悍然举兵屠灭了赵氏满门。

赵朔妻子是晋国公室之女,按辈分是景公的姑妈,怀有赵氏孤血,逃亡到景公宫内。

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找到赵朔朋友程婴,质问道:“你为何不随赵氏陪死!”

程婴道:“赵朔夫人有孕,若生男孩,我有意侍奉;若是女孩,则天绝赵氏,我再死不迟。”

不久,赵朔夫人生下一男孩。屠岸贾知情,带着部队冲到景公宫中搜索。可以看出,此时晋国公室已经衰弱到连姑姑也无法保全的地步。赵朔夫人情急之中,把婴儿塞到裤子里,祈祷:“天灭赵氏,你就哭;天不灭赵氏,你就安安静静莫出声。”也许天佑赵氏,那婴儿自始至终没发出一点儿声音,度过危机。

程婴找到公孙杵臼商量:“屠岸贾没搜到赵氏孤儿,必不甘心。若再去搜查,如何是好?”

公孙杵臼问他:“保护孤儿与死,哪个容易?”

程婴道:“死易,保护孤儿难!”

公孙杵臼道:“赵氏待你不薄,你勉为其难,保全赵家的责任你担着;我做容易的事儿,先死!”

于是二人谋划,找了民间一个男婴,公孙杵臼抱着躲入山中。

程婴找到屠岸贾手下,道:“我无能啊!不能奉立赵氏之后。谁给我千金,我便告诉他赵氏孤儿的所在。”

恶狼似的屠岸贾手下们听到此言,喜不自胜,给了程婴一千金。程婴领着他们上山,找到公孙杵臼藏匿处。

公孙杵臼指着程婴鼻子骂道:“小人!昔日赵氏之难,你不陪死你的朋友赵朔,与我合谋保全赵氏孤儿。如今又出卖我。纵然你不奉立赵氏孤儿,又何忍心出卖他呢!”他抱着孤儿仰天长啸:“天啊!赵氏孤儿何罪?请留这孩子一条性命,独杀我一人则可!”

屠岸贾哪里肯留赵氏遗孤,遂杀了公孙杵臼和那孤儿。屠岸贾一派以为斩草除根,个个开心不已。程婴趁机带着真正的赵氏孤儿避祸山林,只有韩厥知道内情。

过十五年,景公病重,问卜。卜者说:“此乃大业之后蒙难者作祟!”大业是赵氏的祖先。相信,卜者的言辞是韩王的计策。

景公找来韩厥。韩厥说:“大业之后,难道指的是赵氏吗?赵氏先祖,在周时有大功德。及至叔带归附晋国,世世立功。今灭赵氏宗族,人们怜悯他们,因此卜卦而这样的结果。望我君上深思之!”

景公叹了口气:“赵氏还有后人吗?”

韩厥趁机告诉了景公赵氏孤儿的故事。于是景公和韩厥谋划复立赵氏,把赵氏孤儿接回宫中保护起来。

屠岸贾一派前来宫中拜见景公,景公事先安排韩厥的家兵包围宫殿,这时让赵氏孤儿见诸人。赵氏孤儿已经十五岁了。

景公向屠岸贾们介绍:“这是赵氏后人!我要复立赵氏!”

屠岸贾们惊恐不已,想作乱,旁边都是韩厥的家兵。他们只能说:“杀戮赵氏满门,都是屠岸贾干的。他屠岸贾假传君命,胁迫群臣。若不是这样,谁敢作乱!若不是君上有恙,我们原本是要请求复立赵氏的!如今君上提出复立赵氏,正是我等心愿!”

于是景公让赵氏孤儿和程婴遍拜群臣,复立赵氏,在法理上已经成立。当场捉拿了屠岸贾,攻灭其族。景公也发还了赵氏的田产宅院,一切如故。

赵氏孤儿叫赵武,他成人加冠后,程婴辞别了众人,对赵武说:“昔日赵氏之难,我当从死。之所以不死,是我想着奉立赵氏之后。今你已长大成人,我将下黄泉去见你祖父与公孙杵臼矣!”

赵武扑通跪倒:“我愿以性命报恩人至死。今恩人忍心离我而去吗?”

程婴道:“昔日公孙杵臼以为我能成事奉立赵氏,故先我而死。今我不复命公孙杵臼于九泉之下,则是事功未成!”遂自杀。

赵武悲伤不已,为程婴以祖父礼服丧三年,划出领地作为程婴的祭邑,世世不绝。

故事至此,也便完结。合书嗟叹。固然,古之贵族,争权夺利,尔我诈,掀起无数血雨腥风。然而公孙杵臼、程婴二士所为,确实为信用和友义,作出了最有力的注脚,程婴救孤的壮举,也世代流传至今,不绝于耳。也许,这便是燕赵烈士之风骨吧?

作者:秦磊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程婴

更多文章

  • 寓言故事《公仪休嗜鱼》的处世之道,值得后人深思!

    历史人物编辑:豪杰的梦标签:公仪休

    《史记》记载:“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公仪休,春秋时期鲁国博士,以高尚的品德和优异的才华被国君任命为宰相。公仪休自己家种植了很多蔬菜,他吃了园中的冬葵菜,觉得味道很不错,于是就将冬葵菜全部拔出来扔掉。看到妻子纺织的布帛很好,他就把妻子赶出

  • 管仲箭射不中的公子小白的齐国,因“曹刿战法”被鲁国击败于长勺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曹刿

    读解《曹刿论战》之后,我们好像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齐鲁之间的“长勺之战”,是鲁国凭借曹刿的超常的军事才能,战胜入侵的齐国的正义之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一、公子纠的师傅管仲箭射不中,公子小白执掌齐国,初战鲁国。周庄王十一年(公元前686年)年底,公孙无知暗杀了自己的叔父齐襄公,做

  • 为什么说齐桓公在长勺被曹刿打败后,反而开启了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圈瓜王标签:曹刿

    原来说齐桓公是在常绍被曹刿打败之后开始称霸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齐桓公即位之初,齐国在经历了之前的混乱之后,还算不上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甚至在与鲁国的战争中,也因为著名的“曹桂之辩”,导致了他们的失败。另一方面,鲁国士气大振,但也是在这场战役之后,齐国才逐渐开始了自己的称霸生涯。为什么是这样?因为

  • 《曹刿论战》中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真能代表当时所有贵族吗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曹刿

    ◆前言:《曹刿论战》被编入了高中课本,其中有一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话直译过来就是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做到深谋远虑不能真正为国家做事。史籍文物是反映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从曹刿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大概的历史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况,也能对“食肉”的贵族阶层探讨一二。◆个人通俗分析:“肉食者鄙

  • 从战略眼光看,《古文观止》中曹刿是如何论战的?

    历史人物编辑:王王美食屋标签:曹刿

    曹刿论战记述了我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长勺之战。在这之后的第三年,曹刿又做了一件事,成为司马迁史记中的第一刺客。而这一切广阔的历史背景要从美女文江和哥哥的不伦之恋说起。今天我们要解读的是古文观止的第八篇曹刿论战,喜欢古文观止的朋友可以进入合集观看更多古文观止的解读视频。每段历史呢,都

  • 曹刿论战:看鲁国的民主程度,平民可以说君主是“鄙人”

    历史人物编辑:微阁说史标签:曹刿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非常重要的一篇经典著作。以公元前684年齐国与鲁国的长勺之战为题材,雄踞中原东部的齐国,无论军事实力还是外交政治正处于极盛状态,准备兴兵侵犯邻居鲁国,双方因此对峙长勺(今山东莱芜)一带。为了找到克敌制胜的方法,处于弱势的鲁国庄公与谋士曹刿围绕如何打赢这场战役,所展开一些列的论

  • 长勺之战,齐桓公称霸的第一战,却成就了“曹刿论战”的名气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曹刿

    齐桓公在乾时之战中击败鲁国,巩固了自己在齐国的统治,又进一步逼迫鲁庄公杀死公子纠,把天下第一等的人才管仲收入囊下。此时的齐桓公意气风发,雄心壮志,迫不及待地走上了称霸天下的路。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再次发动了对鲁国的战争,企图征服鲁国,以报复鲁国一年前对公子纠的支持的宿怨并,向中原诸侯展示齐国的实

  • 再读《曹刿论战》:曹刿从哪里来?打了一场漂亮仗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文章鉴赏标签:曹刿

    曹刿是个没落的贵族,他在齐国出兵进攻鲁国的时候,毅然挺身而出,要向鲁庄公建言献策。曹刿的同乡问他干什么去,曹刿说,求见国君鲁庄公抵抗齐国的军队。同乡说,这些军国大事有吃肉的人考虑,你操那个闲心干啥?曹刿很理直气壮地说,吃肉的那帮家伙目光短浅,不能从长计议深谋远虑。于是鲁庄公接见了曹刿。曹刿在会见鲁庄

  • 刺客鼻祖还有将军身份,他是曹沫又叫曹刿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曹刿

    在《左传》中,曹刿与鲁庄公论战,通过语言对话与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个智勇双全的将帅形象。曹刿观察细致、谋划周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而在《史记》中,曹沫作为刺客鼻祖历史留名。为了维护鲁国尊严,好勇尚力,表现出一个刺客忠义诚信的品质。在司马迁所记录的刺客中,这是唯一一个完成使命而又存活下来的幸运者。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曹刿,后来又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曹刿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出自《左传·庄公十年》中的一篇文章《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也是就是公元前684年,齐桓公不顾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高傒、鲍叔牙、公子雍率大军伐鲁。此前为了护送公子纠去齐国即位,齐鲁已经发生了几次战争,鲁国都被打败,听闻齐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