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遇羊而荣,遇马而瘁,鬼谷子送给庞涓的“八字箴言”是什么意思?

遇羊而荣,遇马而瘁,鬼谷子送给庞涓的“八字箴言”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任世麒 访问量:3551 更新时间:2023/12/13 19:48:33

文|飞鱼说史

孙膑学艺,才高被忌。刖足致伤,黥刑使废。谁知载归,反为齐利。救赵趋梁,已夺其气。减灶诱之,自奔速毙。万弩马陵,岂容回避。竖子成名,是谁之意?——黄道周《广名将传》

春秋战国,精彩纷呈,而又众说纷纭。

诸侯并起,各自为政,这也导致了诸侯国之间的攻伐不断,不过既然说到了春秋战国,有一人就不得不提,但并不是说这个人掀起了多大的浪,而是他教出的弟子,把战国当作了棋盘,诸侯国在他们手中也只是一枚棋子而已。

此人是鬼谷子,他教出的弟子是庞涓、孙膑、苏秦张仪,其实,这四人和鬼谷子的师承关系,其实并没有有力的正史来证实,对于此事是否属实,我们暂且不作深究,而单论庞涓和孙膑的故事。

庞涓和孙膑,可以说是一对有正史明确记载的师兄弟,《史记》和《资治通鉴》里对此皆表述曰: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这里的“俱”是“一起”的意思,至于为何不能翻译成“都”,因为后文还明确说了两人为师兄弟的关系。

言归正传,我们接着说庞涓和孙膑,说到二人,就不能不提他们的恩怨情仇,也正是这二人的故事,让战国的历史多了几分精彩。

那么庞涓之所以要陷害孙膑,是为了得到鬼谷子传给孙膑的兵书吗?

遇羊而荣,遇马而瘁,鬼谷子送给庞涓的“八字箴言”,那么这到底又是什么意思,这八字箴言真的存在吗?

别着急,我们先说说《东周列国志》中庞涓和孙膑的故事。

东周列国志之八字箴言。

先生(鬼谷子)又曰:但汝不合见欺,他日必以欺人之事,还被人欺,不可不戒!吾有八字,汝当记取:遇羊而荣,遇马而瘁。——《东周列国志》

庞涓和孙膑一起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苦心研学了三年,自以为天下无敌,就想着下山一展抱负,一天又听说了魏国正在求贤纳士,庞涓就想着辞别老师,投奔魏国。

但是鬼谷子老师还没发给毕业证呢,庞涓又不好自行说出要下山的话,于是心事重重,但是鬼谷子看见庞涓那欲言又止的模样,就知道了他的想法,于是就不在挽留,而应允其下山。

但是按照惯例,学生下山老师要给学生算一卦,结果鬼谷子就送给了庞涓八个字“遇羊而荣,遇马而瘁”,那么这八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后来的庞涓的经历,就可以知晓。

遇羊而荣是说庞涓下山遇见了羊就会发达,巧的是他求见魏王的时候,刚好厨师为魏王送来一头蒸羊,庞涓由此而发迹,而遇马而瘁则是说,庞涓遇见了“马”就会死,当然这个马不是骑的马,而是指庞涓被乱箭射死的“马陵道”。

看到这,你可能会说,这鬼谷子也太神了吧,别急着评论,我们接着说。

东周列国志之传授兵书。

(鬼谷子)谓宾曰:此乃汝祖孙武子《兵法》十三篇……吾向与汝祖有交,求得其书,亲为注解;行兵秘密,尽在其中,未尝轻授一人。今见子心术忠厚,特以付子。——《东周列国志》

庞涓下山之后,在魏国那是如日中天,坐上了魏国上将军的宝座的他,功成名就,俨然已经忘记了与孙膑“同立功业”的誓言,而此时的孙膑正在研习鬼谷子老师传给他的有鬼谷子亲自注解的《孙子兵法》。

可是事情偏偏很巧,一向热心的游历四方的墨家弟子,遇见了孙膑,就对其说了庞涓之风光,于是在此人的撮合之下,庞涓向孙膑发出了邀约,只是孙膑想不到,这份邀约要命。

孙膑以为庞涓情真,就辞别老师下山,投奔庞涓,而庞涓知晓孙膑之才能,非常恐慌,又听说鬼谷子老师亲自传给他了一份注解版的兵书,于是陷害孙膑之心遂起。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其实就是孙膑被庞涓陷害,而遭受了膑刑,后来孙膑逃亡齐国,被齐王赏识,再后来,齐魏发生两次大战,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孙膑把庞涓射死在了一颗树下。

正史中的庞涓孙膑。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地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於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读完了上述的故事,你是不是觉得有点意思呢,其实这只是冯梦龙先生在《东周列国志》中的杜撰罢了,首先八字箴言是无稽之谈,属于冯梦龙先生根据庞涓的生平,虚构出来的。

其次,鬼谷子亲自注解版的《孙子兵法》也是不存在的,不过冯梦龙先生能够想到这样的故事情节,也是非常厉害,如果要为现在小说家找个鼻祖的话,非冯梦龙先生莫属。

那么,正史中的庞涓和孙膑到底什么样子呢?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故事情节,正如《史记》中引言,庞涓和孙膑是一对师兄弟,不过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害怕庞涓会抢了自己的上将军之位,于是心生谋害之心。

说白了,就是庞涓小心眼,容不下比自己优秀的孙膑,而对孙膑上了膑刑,让其终身不得为将,这样就对自己构不成威胁了,只不过庞涓没有想到齐王是一个不拘一格用人才之人。

飞鱼说:

庞涓之所以要陷害孙膑,是为了得到鬼谷子传给孙膑的兵书?其实并不是如此,这样的故事情节,只是《东周列国志》里虚构出来的罢了。

说到这,你可能又会说,《东周列国志》就不是真实的历史?当然不是,这只是一部历史演义类的小说,是无法被当作正史来对待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庞涓和孙膑的故事,是战国时期相当精彩的故事,后世中各类改编的影视剧也林林总总,庞涓陷害孙膑固然不对,不过如果站在庞涓的角度上来看的话,礼崩乐坏的大背景下,他陷害孙膑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而庞涓只是要了孙膑的双腿,而孙膑却要了庞涓的命,庞涓临死前“遂使竖子成名”的呐喊,其中又有多少无奈呢?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资料:《东周列国志》、《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资治通鉴·周纪》

(本文系飞鱼原创作品,百家号独发,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标签: 庞涓

更多文章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并挖掉其膝盖骨,看孙膑如何复仇!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庞涓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正值分裂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也涌现出了很多的英雄人物。但也就是在此时,因为打破了原有的奴隶制的旧秩序,也给很多普通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磨难。今天要说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位人物,庞涓和孙膑。说到庞涓和孙膑就不能不说说鬼谷子,两人都拜在鬼谷子门下,庞涓是孙膑的师兄。两人原本一起拜了

  • 庞涓不杀孙膑的原因,司马迁早已给出答案,只有区区四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新移说娱乐标签:庞涓

    庞涓将孙膑处以刑刑,还在他脸上刻字,差点毁掉了孙膑,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孙膑绝路逢生,在齐国得到重用,最终反杀了庞涓,上演了一出经典的复仇记。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如果庞涓真的杀了孙膑,想必他的命运极有可能会改写。问题在于,庞涓为何不直接杀了孙膑,以绝后患?关于庞涓不杀孙膑的原因,后人有很

  • 孙膑为何推辞做主将?为何阻止田忌出兵?作战时庞涓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庞涓

    决心已定,齐威王立即想到了孙膑。孙膑精通兵法,多谋善断,又熟悉魏国国情,且痛恨庞涓,这正是他报仇雪恨、建立战功的极好机会,于是准备任命孙膑为主将,率兵救赵。孙膑却辞谢说:“我是受过刑的人,做主将万万不可。”齐威王不解其意。孙膑解释说:“做主将,就要打出我的旗号,庞涓得知,必然会引起高度警惕。再说,做

  • 孙膑被庞涓脸上刺字,挖膝盖骨,他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庞涓

    导语:在我国古代,发生了不少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历史事件,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尤其是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至今仍为我们所用的经典案例,孙膑的"围魏救赵"就是其中之一。孙膑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

  • 宁可杀孙膑,却放过商鞅,难道庞涓良心大发现?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元历史标签:庞涓

    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庞涓和孙膑本来是一对师兄弟,然而庞涓为了权力却选择陷害孙膑,差点让孙膑惨死!同样的大才,为何庞涓宁可杀孙膑,却唯独放过了商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庞涓和孙膑都是著名贤人鬼谷子的徒弟,由于庞涓是师兄,早早下山投奔了魏国,后来又接自己的师弟孙膑一同来到魏国同享荣华富贵

  • 孙膑被挖膝盖事出有因,山东出土一组竹简,证实庞涓并没冤枉他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庞涓

    人类史与战争息息相关,无论是现代战争还是古代战争,战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体现,更是对社会进步和蜕变的一种蜕变。虽然如此,但战争的场面总是十分惨烈的,有无数的士兵和战士在战场上流血流汗流泪,也有无数的将领为了带领军队走向胜利,使用各种各样阴险的手段。今天我们谈及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小有名气的人物,孙

  • 减灶之策有何深意?孙膑用围魏救赵两战庞涓,为何他一再上当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庞涓

    孙子兵法之所以被后世两千多年的人多尊崇,主要就在于,其中的计策有千变万化的功效。在孙膑对抗庞涓的故事里,其实孙膑就两次用到了围魏救赵的计策。第一次桂陵之战,孙膑佯攻魏国都城大梁,迫使庞涓撤离赵国国都邯郸,转身解救大梁。结果被孙膑安排在桂陵的人马伏击,损失惨重,庞涓被俘。第二次马陵之战,孙膑其实依旧沿

  • 庞涓下山前,鬼谷子送他八字:遇羊而荣,遇马而瘁,最后果真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庞涓

    都说时局造英雄,奴隶制时代亦是如此。西周灭亡后,宜臼在众多诸侯的支持下建立了东周,天子的名号虽在,手中却没有绝对集中的权力,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不过是名存实亡罢了。各方争霸的时代,才能出众的士族登上了历史舞台,文化思想也得到了相互交融。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学派应运而生,比如诸位所熟知的儒家、法家、道家

  • 孙膑vs庞涓:马陵之战,两大兵家斗法,性格决定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庞涓

    战国历史上,孙膑和庞涓虽是同门师兄,却实非同道中人,最终分道扬镳,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即是如此。两人曾在鬼谷子门下拜师学艺,三年后结下仇怨。庞涓追名逐利,将孙膑的同窗之情与鬼谷子的培养之恩,抛诸于脑后。孙膑在魏国封将,排挤掉孙膑后,一直耀武扬威,孙膑被齐国设计救回,从此与孙膑势不两立,马陵之战孙膑

  • 桂陵之战庞涓轻敌被俘,为何他不吸取教训而又惨死马陵?

    历史人物编辑:直爽侃历史标签:庞涓

    文|飞鱼说史孙膑学艺,才高被忌。刖足致伤,黥刑使废。谁知载归,反为齐利。救赵趋梁,已夺其气。减灶诱之,自奔速毙。万弩马陵,岂容回避。竖子成名,是谁之意?——黄道周《广名将传》桂陵之战后,齐国在战国时期的地位,直线上升,当然此战中还成就了孙膑。而魏国,经此一役颜面大损,战国初期的霸主地位,遭到了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