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乐毅是诸葛偶像,可他举荐的人却毁了国家,诸葛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乐毅是诸葛偶像,可他举荐的人却毁了国家,诸葛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彭虎 访问量:1444 更新时间:2023/12/8 15:05:53

诸葛亮年轻时,就在隆中隐居,曾自称才能可比管仲乐毅,可是没人把他当回事。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管仲和乐毅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一个管政,一个管军。

管仲被誉为中国历史名相典范,在他的帮助下,齐桓公完成了春秋时代的“首霸任务”。而乐毅作为燕国的名将,辅佐燕昭王复兴燕国,领导了五国联军攻下齐国70余城,使得原来五霸之首的传统强国齐国差点灭国,二人之间的联系看起来还挺有意思。

诸葛亮用这两人来推销自己,是想向世人说明:我是文武全才,得我者,定能安邦治国。然而,诸葛亮却忽视了一件事,虽然乐毅是一代名将,但他同时也犯过大错,正是由于他的失误,让整个赵国走向灭亡。

燕昭王在世时,乐毅深受信任,他在军事上大胆改革,训练强军,很快使燕国的实力大增,有了与其他六国争霸的实力。

但是,齐国毕竟是老牌强国,国力之盛是燕国独自无法抗衡的,而且齐国还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政策,不断地扩充国家的领土。燕国首当其冲,在这种危急时刻,乐毅联络其他五国,晓以“唇亡齿寒”的道理,组成了五国联军共同伐齐。

就在这一战,赵国名将赵奢也参与了伐齐之战。在攻打一座城池时,城内士兵高挂“免战牌”,不与联军交战。

此时,赵奢跟乐毅商量,准备强攻敌城。然而,这时年轻的赵括却献上一计:城中军士苦守多日,早已缺粮,不如每日投掷一些粮食进去,等敌方士兵争抢必会自乱阵脚,这样很快便能破敌。

乐毅作为主帅同意了赵括的想法,每日都将少许粮食投入城中,果然不出3日,城内士兵与百姓哗变,纷纷斩杀将领出城投降,联军不伤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敌城,都很是高兴。而在此战中献上良策的赵括,获得了乐毅的赏识。

等到长平之战前夕,赵国与秦国的实力已经相差甚远。秦国名将无数,尤其是“杀神”白起战功赫赫,辅助秦王剿灭了许多国家。

在这紧要关头,赵王听信谣言,换下了谨慎防守的老将廉颇,而大胆用“少年英才”赵括,可谓一大败笔。

早在赵奢去世前,就与夫人谈论过赵括,认为他“纸上谈兵”,不堪大用。赵国名相蔺相如因换将之事特意入宫再三苦劝赵王,希望赵王继续任用廉颇,实施先前的防守政策,秦军势力正盛,现在应该避其锋芒,不能主动进攻与之决战。

可是,赵王刚愎自用有意将“被动挨打”局势转变为主动进攻,加之听信了秦国的离间之计,便大胆录用了只会理论、未经实战的赵括为将。

为何赵王面对众多老臣的苦谏,如此自信满满地临阵换帅呢?其实,在任用赵括之前,他还听取了一代名将乐毅的建议。

此时,燕昭王已死,新王对他并不信任,乐毅为了自保已经投奔了赵国。恰逢赵国与秦国形成了对峙局面,赵王便问计于乐毅,当任谁为赵军统帅与秦决战。

此时廉颇垂垂老矣,赵国年轻的将领本就不多,再加上赵括是名将赵奢之子,最主要的是在五国伐齐之战中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因此,乐毅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赵括。

可结果就是赵括成为了历史上“纸上谈兵”的小丑,在长平之战中葬送了赵国40万精锐大军,也让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可以说,这次惨败乐毅也有很大的责任,称他为赵国的罪人一点儿也没有错。

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的所作所为,他自比管仲、乐毅,可是他的识人之能也和乐毅一样不敢恭维。在首次北伐曹魏时,他为了让心腹立下首功,竟然将街亭这么重要的战略位置让他去守。而忽视了刘备去世前就评论过马谡的缺点:言过其实,不堪大用。

其实和赵括差不多,理论知识不错,当个谋士勉强合格,独当一面当一军主帅那是万万不能的。这一战蜀军损失惨重,诸葛亮也失去了挺进中原的最佳时机。

所以说,诸葛亮自比乐毅,这可能也是天意,他和心目中的“偶像”犯了同样的错误,使得诸葛武侯的形象在后世总是不怎么完美。

标签: 乐毅

更多文章

  •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是不是言过其实?其实他们俩沾了孔明的光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乐毅

    现在有几个人知道管仲是谁?干了些什么?乐毅又是谁?他又干了些什么?不过只要你开口说起诸葛亮,不管是街头巷尾的小商小贩,还是路边撸串的小学生,哪个不知道诸葛亮是谁,他干了些什么呢?01诸葛亮?借东风、耍空城计那家伙嘛!没错,诸葛亮在民间之所以如此著名,主要归功于《三国演义》的普及。那么大家知道《三国演

  • 乐毅连克齐国70余城,为何独留2座?这背后包含了他极大的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胡轻松标签:乐毅

    诸葛亮在南阳躬耕时,每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可见这两人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管仲是春秋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辅佐齐桓公40年之久,使得齐国成为了当时的霸主。而乐毅则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将领,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联合五国伐齐,连续攻下齐国70余座城池,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但相比于管仲与鲍

  • 历史上乐毅曾一举拿下七十座城池,除此之外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任世麒标签:乐毅

    乐毅说,我一直想低调,可实力不允许呀。廉颇,白起,晋鄙这些乱世大咖一定要接受我指挥,那咱们就痛痛快快干他一仗吧!01诗云:难定纷纷甲子年,千魔荡荡白阳天,苍天旨意著书命,诸子虔诚扶道颠;佛灯点亮华光现,一线生机救末年。历史上从来就不乏乱世枭雄、治国能臣。可唯有春秋战国这个阶段,所有的大咖们,就像约好

  • 长平之战赵国除了廉颇还有李牧田单乐毅,为何偏用赵括?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乐毅

    长平之战是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上最惨的一幕,在这场战争中,秦国与赵国两败俱伤,秦军死伤过半,而赵军因主帅赵括战死而投降秦军,结果被白起统统坑杀,据说人数有四十万之多。这场战争让历史记住两个人,造成两个人千秋万代的污点——一个是白起,因坑杀40万赵军而被称为“杀人狂魔”,一个是赵括,被称为“纸上谈兵”。说

  • 乐毅排在武庙十哲之列,为何?以七国最弱将齐国打的差点覆灭

    历史人物编辑:小铁子说历史标签:乐毅

    在唐朝上元元年,姜太公被封为武成王,更是为了能与文宣王孔子的祭祀体系相吻合,也便仿照了文庙十哲,设置了武将十人配享祭祀。而所为战国时期燕国的将领乐毅也自然而然地入选。与之并列的是秦国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绩列于左,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

  • 庞涓孙膑,乐毅商鞅,张仪苏秦,这些声名赫赫之人都是他的弟子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乐毅

    战国时,诸侯国从春秋时尊奉周王室成为霸主领袖,逐渐变成了更加残酷血腥的灭国战争。一时之间,大国兼并小国成为了主流,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家最强的,号称战国七雄。各国为了争霸,纷纷大量引进人才,希望能提升经济、军事实力。进入战国后,魏国最早称霸,曾经一度攻灭了同为三晋之一的赵国,领军的大将叫庞涓;而打破

  • 诸葛亮明明更像萧何,为何他要自比管仲和乐毅,是他糊涂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微历史之中山古国标签:乐毅

    用心去读历史的话,我们会发现中国人历史中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是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在他们的身上我们都能发现闪闪发光的耀眼之处,这是他们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就像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一样,他在刚出山的时候就一直以传奇英雄管仲和乐毅自比。但是大家读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这两本书之后,我们会发现真正史料之中所描

  • 乐毅带领五国联军,攻下齐国70多城,为何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乐毅

    战国有很多名将,四大名将的叫法,也只是《千字文》里的一家之言罢了。《千字文》中是这么写的: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简单的意思就是说,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这四位战国的将军,打仗老牛掰了。自古以来都在宣扬他们的军事才能。不过我们仔细看,其实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战国长达200多年,怎么

  • 名将乐毅率五国大军攻齐,五年都没成功,他是在拥兵自重吗?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乐毅

    春秋时期各个国家虽然征战不休,但是每一场战斗都力求师出有名,而且国家之间的战斗不记仇,今天打得舍生忘死,明天就会成为朋友,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开始了吞并战争,诸侯们之间的关系也渐渐恶化。齐国和燕国的恩怨齐国和燕国在春秋时期本来是两个交好的国家,齐桓公时期山戎的孤竹国不断地派兵袭扰燕国,甚至侵犯

  • 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那么他能比得过此2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乐毅

    每个人都有偶像,有人的偶像是古天乐,有人的偶像是c罗,那么诸葛亮的偶像是谁呢?《隆中对》里早有记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每常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的,诸葛亮的偶像一个是管仲,另一个是乐毅,这两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丞相,一个大将,都是当时的风云人物,都在齐国建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