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乐毅曾一举拿下七十座城池,除此之外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历史上乐毅曾一举拿下七十座城池,除此之外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任世麒 访问量:4976 更新时间:2023/12/8 15:07:01

乐毅说,我一直想低调,可实力不允许呀。廉颇,白起,晋鄙这些乱世大咖一定要接受我指挥,那咱们就痛痛快快干他一仗吧!

01

诗云:难定纷纷甲子年,千魔荡荡白阳天,苍天旨意著书命,诸子虔诚扶道颠;佛灯点亮华光现,一线生机救末年。

历史上从来就不乏乱世枭雄、治国能臣。可唯有春秋战国这个阶段,所有的大咖们,就像约好了一样,纷纷横空出世。

咱们先看看各国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有谁吧。

齐国,孟尝君田文来了。晋国,信陵君魏无忌来了。楚国,春申君黄歇来了。赵国,平原君赵胜来了。

以上是各国文臣名相。武将阵容更是恐怖。首先说,秦国的人屠白起已经成为大秦股肱,廉颇老将军正坐镇赵国。这两个人,同列战国四大名将之前,他们将要有一次难得的合作机会。因为,五国联军大元帅乐毅的调令已经在飞来的路上。

乐毅,本来是中山国人。后来,中山国被赵国吞并,他就又成了赵国人。本以为这一生就这么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的走过去了,可谁知道,赵国发生了赵武灵王困死沙丘之乱。没办法,乐毅拉家带口只好到魏国去避祸了。

也不知道是因为乐毅刻意低调,还是因为魏国国君不能慧眼识珠。反正乐毅的才华没有得到魏王赏识,他在魏国并没有受到重用。

有人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其实,这是一碗毒鸡汤。有些人需要准备好了去寻找机会;有些人不需要准备,机会就在那等着你。就像乐毅一样,有一天,魏王把乐毅找来,跟他说,你出使一趟燕国吧,把两国的友好关系加深一下。

乐毅从来不是急功近利之人,所以他很懂得随遇而安。既然魏王有差遣,那自己就去一趟,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燕国到了。燕国主政的是燕昭王。昭王还是有些眼光的,他从见到乐毅的第一眼起,就隐隐约约觉得,看来燕国复仇的大任,就要着落到这孙子身上了。

燕昭王跟乐毅大吐苦水,大发牢骚。他说,齐国可是把我们欺负苦了!你能帮我们去打他们一顿吗?

乐毅说,那哪打得过呀,齐国孟尝君还在呢。不过要打也行,需要等待。

燕昭王接受了乐毅的建议,并拜乐毅为亚卿。燕国的兵权就交给了他。

乐毅平时没事就搞搞军事训练,然后打打周围一些小国练练兵。但始终不提攻打齐国之事。

他在等待什么呢?原来,他在等待着孟尝君失势。

这要等到猴年马月呀?古往今来成大事者,从来就不会太着急。正如俞敏洪说过这样一番话,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干。

终于,乐毅要等的消息来了。齐湣王跟孟尝君闹意见,挤走了孟尝君。

燕国上下摩拳擦掌,准备跟齐国干一仗。

难道说,一个孟尝君就这么重要吗?当然,有时候,一个人的作用胜过千军万马。这句话很快又会在乐毅这里被验证。

02

乐毅跟燕昭王商议,虽然孟尝君已经走了,但我们要攻打齐国,一个燕国的力量还是稍显不足。为了更加有把握,我们有必要联合其他国家组成联军。

这就是乐毅做事的谨慎之处。也正是他倍受诸葛亮推崇的原因之一。

燕赵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燕国首先去找赵国联合。燕国使者找到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把燕国准备攻齐的计划一说,平原君非常感兴趣。正好秦国使者也在赵国访问,听说攻齐,使者说,我们也有兴趣,等我回去跟我们大王说说,没准我们也会参加。平原君说,那就快去快回。晚了可就不一定能赶上这拨了。

秦国使者快马加鞭,很快回信了。秦国坚决参加联军行动!

燕国又派使者去联合魏国。这个时候,被齐湣王挤走的孟尝君也在魏国。一听伐齐,孟尝君就说,打他这个背信弃义的东西。

就这样,燕国牵头,组成了燕、赵、秦、魏、韩五国联军。由乐毅任联军长官,称乐上将军。各国派出的也不是打酱油的,都是本国精锐。其中,赵国廉颇,秦国白起,魏国晋鄙,韩国暴鸢都是本国赫赫有名的战将。

五国联军打来了。齐湣王亲自带兵迎敌。结果战事很快就成了一边倒的局势,乐毅率领的燕军以破竹之势拿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

齐国就剩下即墨和莒州两座城市了。

这个时候,乐毅选择了围而不攻。他的想法是,如果马上就把齐国灭了,恐怕人心不稳。他要先采取一些政策收伏齐国人心。先是废除了齐王的暴令,减轻赋役,又为齐桓公、管仲二人立祠堂祭祀,然后四处招贤纳士。乐毅的这些措施很快安抚了齐国民心,大家都称颂乐毅的功德。

这时间一长,就生出了变故。结果燕昭王死了,燕惠王继位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燕惠王以前当太子的时候跟乐毅就不太对付。如今成了燕王,就想换掉乐毅。他觉得,如今齐国就剩下两座城池了,谁挂帅都能灭了齐国。况且说,齐国降众都在争相传颂乐毅的功德,那以后我的威信何在?万一将来乐毅再造了反可就更不得了了。

于是,燕惠王下令用骑劫取代乐毅的位置,让乐毅回国述职。

消息传到乐毅军营,他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挂印逃走,去了赵国。

这统帅一换,燕军的战斗力立刻就没有了。齐国在田单的率领下,加上火牛阵奇袭,很快就收复了齐国的七十余座城池。替换乐毅的骑劫也被田单杀死了。

这时候的燕惠王,又想起乐毅来了。马上给乐毅写了一封信,跟他说,看在老王的份上,上将军还是回来吧。乐毅也回了一封信,告诉他,善做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乐毅在赵国被封为昌国君。虽然燕惠王做事不够地道,但乐毅也没有对燕惠王嗔恨。倒是还在赵国与燕国之间做了和平使者,让燕赵关系始终保持着友好。最后乐毅也在赵国得到善终。

后世对乐毅评价很高。也成为许多政治家、谋臣的偶像。除了吸粉诸葛亮之外,韩信手下的重要谋士蒯通也是他的粉丝。

《史记》记载,蒯通读乐毅之报燕王书,废书而泣也。后来,韩信被刘邦猜疑,蒯通就曾经建议韩信自立为王,否则就危险了。韩信不听,最终被杀。临死时说,悔当初不听蒯通之言。事实上,韩信当时的处境和当初乐毅情形十分相似,而韩信显然处理的就没有乐毅好。做为对比,后汉诸葛亮,一生谨慎,最终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显然熟谙乐毅为人处事之精要。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风林秀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乐毅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赵国除了廉颇还有李牧田单乐毅,为何偏用赵括?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乐毅

    长平之战是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上最惨的一幕,在这场战争中,秦国与赵国两败俱伤,秦军死伤过半,而赵军因主帅赵括战死而投降秦军,结果被白起统统坑杀,据说人数有四十万之多。这场战争让历史记住两个人,造成两个人千秋万代的污点——一个是白起,因坑杀40万赵军而被称为“杀人狂魔”,一个是赵括,被称为“纸上谈兵”。说

  • 乐毅排在武庙十哲之列,为何?以七国最弱将齐国打的差点覆灭

    历史人物编辑:小铁子说历史标签:乐毅

    在唐朝上元元年,姜太公被封为武成王,更是为了能与文宣王孔子的祭祀体系相吻合,也便仿照了文庙十哲,设置了武将十人配享祭祀。而所为战国时期燕国的将领乐毅也自然而然地入选。与之并列的是秦国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绩列于左,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

  • 庞涓孙膑,乐毅商鞅,张仪苏秦,这些声名赫赫之人都是他的弟子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乐毅

    战国时,诸侯国从春秋时尊奉周王室成为霸主领袖,逐渐变成了更加残酷血腥的灭国战争。一时之间,大国兼并小国成为了主流,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家最强的,号称战国七雄。各国为了争霸,纷纷大量引进人才,希望能提升经济、军事实力。进入战国后,魏国最早称霸,曾经一度攻灭了同为三晋之一的赵国,领军的大将叫庞涓;而打破

  • 诸葛亮明明更像萧何,为何他要自比管仲和乐毅,是他糊涂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微历史之中山古国标签:乐毅

    用心去读历史的话,我们会发现中国人历史中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是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在他们的身上我们都能发现闪闪发光的耀眼之处,这是他们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就像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一样,他在刚出山的时候就一直以传奇英雄管仲和乐毅自比。但是大家读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这两本书之后,我们会发现真正史料之中所描

  • 乐毅带领五国联军,攻下齐国70多城,为何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乐毅

    战国有很多名将,四大名将的叫法,也只是《千字文》里的一家之言罢了。《千字文》中是这么写的: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简单的意思就是说,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这四位战国的将军,打仗老牛掰了。自古以来都在宣扬他们的军事才能。不过我们仔细看,其实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战国长达200多年,怎么

  • 名将乐毅率五国大军攻齐,五年都没成功,他是在拥兵自重吗?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乐毅

    春秋时期各个国家虽然征战不休,但是每一场战斗都力求师出有名,而且国家之间的战斗不记仇,今天打得舍生忘死,明天就会成为朋友,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开始了吞并战争,诸侯们之间的关系也渐渐恶化。齐国和燕国的恩怨齐国和燕国在春秋时期本来是两个交好的国家,齐桓公时期山戎的孤竹国不断地派兵袭扰燕国,甚至侵犯

  • 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那么他能比得过此2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乐毅

    每个人都有偶像,有人的偶像是古天乐,有人的偶像是c罗,那么诸葛亮的偶像是谁呢?《隆中对》里早有记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每常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的,诸葛亮的偶像一个是管仲,另一个是乐毅,这两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丞相,一个大将,都是当时的风云人物,都在齐国建功立

  • 诸葛亮在隆中时自比于管仲、乐毅,他为何拿此二人做广告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乐毅

    咱们先说诸葛亮为什么要“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乱世,群雄逐鹿。群雄要逐鹿,自然需要人才。但是,如何发现人才?或者说,你作为一个人才,如何被诸侯们发现,这就是一个新课题。 为什么说是新课题呢?因为在东汉的时候,人才举荐的方式是察举制,就是按照三纲五常的标准,推举对治理国家有用的人才。不过,当时举荐出

  • 明明能横扫齐国72城的乐毅,为什么3年都攻不下即墨?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乐毅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这两座城池在燕国看来,就是两块带着肥肉的骨头,想一口吞下却又担心会被骨头给卡住,所以只好采取围而不攻的做法,但事实证明战机瞬息万变,战场上没有长久的胜利者。(一)乐毅伐齐不得不说燕昭王是个雄心勃勃的君主,千金买马骨的举动为其招揽了一大批人才,而其中又以乐毅最为出众。公元前284年,

  •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那么这三个人对比,谁的能力功劳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乐毅

    肯定是诸葛亮大于管仲大于乐毅,这个毫无疑问。诸葛亮和管仲都是政治家、军事家,而乐毅的评价只是军事家,乐毅先天不足。 就算是三国志里面被陈寿认为是诸葛亮软肋的军事方面,诸葛亮都比管仲和乐毅更被后人认可。在唐朝建立的武庙里面,诸葛亮一开始就是武庙十哲之一,而管仲不过是后来增加的64将之一,唐朝时乐毅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