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晋景公:跌入粪坑而亡的一代雄主

晋景公:跌入粪坑而亡的一代雄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小妹说历史 访问量:617 更新时间:2023/12/12 22:01:16

对于历史,人们嘴上的态度是“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但落到实际上,大多数人,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有些刻薄的,戏谑地,嘲弄的。比如春秋时代威名赫赫的晋景公,一生成就斐然,手段,智慧,胸怀样样不落下风。即使比起他那伟大的先祖——晋文公重耳,也不遑多让。但是,对于后世一些整天兴味索然,四处找乐子的吃瓜群众来说,这些辉煌的成就,远不如他病中坠入粪坑溺死的悲剧结局来的刺激,并将之作为茶余饭后的笑谈,加以嘲笑。人心凉薄,一代明君就因这样一个污点被嘲弄了两千余年。

01

景公是文公重耳的孙子,但并不是嫡系血脉,本没有继位的机会。他的继位完全是出于宗室内部的斗争。文公死后,由襄公继位,襄公之后是灵公。灵公荒淫无道,被赵氏权臣杀死。灵公的叔叔黑臀被拥立为晋成公,再往后,才到景公即位。此一过程中发生的种种事件,与中国历史上一出有名的复仇故事“赵氏孤儿”密切相关,我们权且按下不提。

公元前600年,成公去世,景公登位。和历史上许多英明的君主的经历相似,即位之初,景公的日子并不好过。经历宗室内乱,权力争夺后晋国已经在走下坡路,不复晋文公时的霸主地位。在南面,云梦泽的周围,由另一位春秋霸主楚庄王领导的楚国,正在日益强大起来,并且野心勃勃,垂涎于北方的郑、宋等小而富庶的国家。而对这些国家下手,就必然威胁到晋国的利益和地位,因此两国之间摩擦不断,随时有爆发大战的可能。在东西两面,崤山以西的秦国,盘踞东方的齐国,都对晋国虎视眈眈,随时可能扑上来撕咬一口。即使在无甚强国的北面,晋国也对长期作乱的戎狄部族感到头疼不已,需要时刻戒备。在此等情况下,景公姬獳肩负的担子分量,可想而知。希望有所作为,重现先祖荣耀的景公,他的一生都将在大战中度过。

姬獳的第一个敌人,就是“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晋楚矛盾的爆发点和交火点在郑国。双方在此都互有胜负。

02

公元前600年,楚庄王率军讨伐郑国,郑襄公向晋国求救。郑国与晋国是唇与齿的关系,一旦郑国被攻破,晋国的南面大门将向强楚洞开。对于郑国的安危,景公决不能坐视不管,他派遣老成持重的上卿郤缺率军前往救援,与郑襄公合兵击败了楚庄王的王师。《左传》中记载“楚子为厉之役故,伐郑。晋郤缺救郑,郑伯败楚师于柳棼。”一年之后,楚庄王卷土重来,双方在颍水北岸交战,结果又是以楚军败退告终。后世史学家将这两次战争合称为“柳棼颖北”之战,是晋楚争霸中以晋国胜出为结局的经典战役,也是楚庄王戎马一生中为数不多的败绩。而他的对手,景公姬獳,登位才不到两年。

楚庄王是否感到挫败,我们并不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虽然取得胜利,景公姬獳的内心却绝对不会轻松起来。因为他还需要时刻提防着西方秦国的威胁。自晋文公“崤之战”以来,秦晋两国就已经交恶,昔年的“秦晋之好”,此时已经是无影无踪。虽说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但是很明显,现在的秦晋两国,正是敌人的关系。

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没有谁能总是取得胜利,胜利女神和战争之神从来不会对某一方有特别的垂青。楚庄王已经失败了两次,公元前598年,他第三次卷土重来,这一次,他直接让大军包围了郑国。

景公姬獳这次也郑重对待,以荀林父为中军主将,派遣上中下三军奔赴黄河,驰援郑国。然而楚军行动迅速,没等晋军渡河,就已经逼迫郑伯投降,使郑国背叛晋国,转头依附楚国。

03

事情到这里,本就可以结束,楚庄王也并不是要和晋国就此开战,只是想饮马黄河,炫耀威权。因此,在郑伯袒露臂膊投降后不久,就要班师回朝。可就在此时,晋军内部出现了分歧。主将荀林父认为战争已经结束,应当率军返回,但将军先谷却认为半途而反会使将帅离心离德。一番商议过后,晋军决定渡过黄河。——来都来了,也不能啥也不干就这么回去,权当溜达一圈了。

可是没等晋军看见郑国的城池,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本该班师回朝的楚军突然出现在黄河南岸,对刚刚渡河,疲惫不堪的晋军展开冲杀,晋军一时阵脚大乱。而使得糟糕的局面雪上加霜的是,已经依附楚国的郑国,畏于楚国的威势,居然倒戈相向,向昔日的盟友晋军展开攻击。黄河岸边一时血流成河,晋军急忙登船向北撤退,拥挤之中,许多士兵的手指都被砍下,等到了北岸,已经是元气大伤。这场战争,就是历史上春秋时期著名的“邲之战”,以楚军大胜,晋军大败而告终,通过此战,楚庄王彻底坐稳了霸主的位子。

经历这样的大败,按照常理,应当对主将问罪,荀林父也主动向晋景公请求处死自己。晋景公犹豫不已,因为此战失败的责任并不能全归咎于荀林父,但不杀他,又难以向国人交代。在一番思索之后,景公最终还是听取了贤人随会的建议,赦免了荀林父的罪过。

一国之君,生杀大权在握,处死一个人,本算不得什么,历史上有太多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例子,如战国名将白起、李牧等,立下赫赫战功却仍被冤杀。对待功臣尚且如此,何况是一名败军之将?但晋景公却并没有处死荀林父,这样的胸怀,或许只有在曾多次宽容百里奚的秦穆公(另一位春秋霸主)身上才能看到了。

04

公元前593年,晋景公七年,由于北方各族中最强大的赤狄部落长期作乱,侵扰晋北防线,又曾多次进攻其他小诸侯国,晋景公决定开展对赤狄部落的平定战争。北面不靖,晋国就无法集中力量对抗来自楚国的压力,更何况还有齐国和秦国这两头东西猛虎。据《史记·晋世家》记载:七年,晋使随会灭赤狄。到公元前588年左右,赤狄部族的残余势力基本被消灭。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逝世,与此同时,楚国的霸主地位也宣告终结。天下又陷入了争夺霸权的角逐中。

景公决定先对齐国开刀,派兵征伐齐国,齐国无奈,只得将太子送到晋国作为人质,方才暂停了晋军的脚步。

两年之后,齐国攻打鲁国和卫国,两小国都向晋国求助。对景公姬獳来说,这是与齐国正面交锋的绝好机会,于是派遣兵车近千乘,与齐顷公交战。史称“鞌之战”。在这场战争中,晋国几乎是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胜利。齐顷公受伤被困,与护卫交换装扮,趁夜狼狈逃回了齐国。晋军继续挥师东进,一直打到齐国都城之下,齐顷公献宝求和,加之齐国欲死战护国,晋军最终才退去。

晋齐之战过后,天下震动。以楚齐为首的大小共十一国组成会盟,准备联合对抗正中兴再起的晋国,但最终在晋景公的政治手腕,以及会盟内部的各怀心思下,战争并未打响。此事过后,在晋国强大的武力威胁下,齐顷公甚至亲自到达晋国,表示愿意尊景公姬獳为王。虽然取得一连串的胜利,但景公并没有被冲昏头脑,他深知齐顷公的鬼心思:一旦称王,立刻就成了众矢之的,到那时,晋国面临的就将是来自整个天下的挑战。显然,现在的晋国还没有那样的实力。他依旧选择韬光养晦。至少,先要把南面的楚国搞垮掉。

05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晋楚之间仍然是摩擦不断,也时常有大战发生,多数以晋国胜利告终。公元前583年,是景公执政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晋国同时发动了讨伐蔡国,进攻楚国,大破沈国的战争,大获全胜。楚国大夫申骊和沈国国君揖初被俘。

除了正面交锋之外,景公还为进一步打击楚国留下了后手。他听取巫臣的“联吴疲楚”之计,扶持东方的吴国,向其输送战车兵器,帮助吴国训练新军,以作为楚国在东方的强敌。果不其然,在此后七十年左右,吴楚大战爆发,楚国战败,险些亡国。对此,虽然要归功于伍子胥、孙武等人的努力,但也不得不佩服晋景公在数十年前的先见之明。

如果上天愿意给予部分人多一些时间和寿命的话,历史则将会完全是另一幅面貌。如同许多人都想象,假使亚历山大大帝活到七十岁,欧亚大陆会有多少被纳入他庞大帝国的版图中;秦始皇帝如果没有暴死沙丘,秦帝国的统治是否就不会那么快就完全崩溃?齐景公姬獳或许无法与前两位相提并论,但他的宏图大志也是不可小觑的,然而天不假年,在他的志向还没有实现之时,他的生命历程却突然宣告到头了。

景公十九年夏天,景公姬獳病入膏肓,为了避免再出现先代宗室中那样血流成河的场景,他提前退位,把国君之位交给了太子寿曼。一个月之后,这位中兴之主就溘然长逝了。对于他不堪的死因,后人总拿来当作嘲讽讥笑的谈资,然而,他生前的伟大成就,才是更值得后世回忆的。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萨埵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晋景公

更多文章

  • 战争狂人晋景公,为何死因沦为世人笑柄?

    历史人物编辑:老海君平叔标签:晋景公

    晋景公,姬姓,名獳,春秋时期主要诸侯国之一晋国的第二十六代君主。提起晋景公,人人皆知他掉粪坑呛死,却少有人知他纵横驰骋的一生,着实令人遗憾。作为春秋五霸晋文公之孙,晋景公在位19年,共计领导了四大战役,以三次胜利一次失败告终,成为楚国霸业的终结者,更是春秋时期颇有政绩的一位君主。第一场战役“颖北之战

  • 晋景公依靠勇兵振兴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晋景公

    晋自灵公以来,国内争权、政局不稳,尤其自郄之战失败后,势力江河日下,失去了才空制牛原的能力。此时的晋国,南方受到楚国的威胁,西方有秦国的因扰、北方有白狄犯边;东方有赤狄入侵,陷于秦、楚、白狄、赤狄的四面包围中。晋景公继位后,他不甘心认晋国的霸业沦丧在自己手中,颇感形势之严重。因此,依靠士会丶卻克、栾

  • 他叫狐偃,他的兄弟叫狐毛,他们辅佐晋文公重耳成就“春秋五霸”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说文史标签:狐偃

    狐偃,姬姓,狐氏,字子犯。是晋文公的舅舅。狐偃出身戎狄部落。他的父亲名字叫狐突,他的兄弟叫狐毛,都在春秋时期晋国任官。狐偃和狐毛辅助重耳。狐偃这个人,有胆识、有意志、谋略,他老谋深算对晋国的宫廷斗争形势洞若观火。狐偃多次挽救于晋文公生死危急的情况,给重耳建言献策,晋国太子申生被骊姬设计逼死后,骊姬为

  • 从孙膑到卞和,都受到过“刖”刑,考古结果证明了它的真实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会标签:卞和

    古代刑法都是非常残酷无情,而且有各种的奇葩方式,手段极其残忍,可以说是惨绝人寰。在奴隶主们看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古代刑法之中就有一种刑法叫刖(yuè)刑,刖刑是五大刑法之一,后来也成为满清十大酷刑之一。刖刑究竟是什么样的刑法?古代酷刑中的刖刑,又称剕剕(fèi)刑,指砍去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

  • 卞和两次献宝,都被当作骗子,死后却被当成传国玉玺被人争抢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卞和

    春秋早期,卞和在凤凰脚下,发现了宝玉,秦始皇把它当传国玉玺,最后却不见了,有人说它自己跑到秦始皇陵墓去了。春秋早期,楚国一个叫卞和的贞士,有“相玉学”本领,一次到荆山脚下做农活,远见一只凤凰站在一块大青石上,“凤凰落脚必有宝”,他欣喜的上前挖掘,果真挖出青石下一块与众不同的璞玉。这璞玉就是后来成为众

  • 卞和献玉、孙子膑脚的真相是什么?从甲骨到青铜,看商周刖刑演变

    历史人物编辑:孙悦说历史标签:卞和

    导言:和氏璧故事中的卞和究竟被砍了那只脚?太史公所言的“孙子膑脚”又是怎么回事?先秦残酷的刖刑究竟该如何执行?这一连串的疑问,在三种不同器型(盘、鼎、鬲)青铜器上却有着生动的展现,也由此解开了我们的所有疑惑。我们经常听过这么一句恐吓的话:“你再跑的话,我就打断你的腿!”,然而在夏商周三代的时候,事情

  • 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不倒翁”的人竟是正面形象示人的卞和

    历史人物编辑:灵幽侃娱乐标签:卞和

    “不倒翁”原来是一种古老的中国儿童玩具,最早记载出现于唐代。它形状像老翁,上轻下重,按倒后自动直立,也叫“扳不倒”。后来被用来讽刺那些不坚持真理、没有自己的立场,并能巧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不倒翁此类“不倒翁”历朝历代不乏其人,比较著名的有五代十国时期大滑官冯道,他原是唐朝末年卢龙节度使刘守光的幕僚。

  • 明清趣闻-不怕没官做,就怕当官没文化:夏徵舒是我先祖

    历史人物编辑:哆啦小哲标签:夏徵舒

    清代名臣曾望颜担任陕西巡抚的时候,西安知县名叫唐李杜,字诗甫。唐知县是四川人,进士出身,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为人诙谐幽默,喜欢说笑话。当时有一个山西商人姓夏,在陕西西安做生意,家里很有钱。有了钱之后,这位姓夏的商人想过一把官瘾,就花重金买了一个知县,在陕西省某县上任。别人告诉他:“官场上有许多规矩,你

  • 「春秋故事」夏徵舒弑杀陈灵公,楚庄王灭陈复立

    历史人物编辑:灵幽侃娱乐标签:夏徵舒

    陈宣公在位时有两个儿子比较出名,一个是太子御寇,另一个则是公子款。因为公子款是陈宣公与宠姬所生,所以陈宣公便想立公子款为太子。而太子御寇与同族堂兄妫完的关系不错,两人经常在一起,陈宣公以为他们密谋不轨,于是杀死太子御寇。妫完觉得自己的性命也不安全了,于是便举家逃亡齐国,投奔齐桓公,后在齐国改叫田完,

  • 「春秋故事」郑灵公分食美味结仇被杀,死后谥号先“幽”后“灵”

    历史人物编辑:欢欢的奇幻旅行标签:郑灵公

    郑穆公去世后,他的儿子郑夷继位,是为郑灵公。郑灵公在位仅不到一年,便因为一件小事而惹怒了郑国公子宋,因而惹得杀身之祸。话说郑灵公继位后,郑国正与楚国交好。一日,一个郑国人从楚国得到一只大鳖,献给了郑灵公。而正好,郑国的公子宋和公子归生要去拜见郑灵公。走到半路,公子宋的食指突然抖动起来,公子宋大喜,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