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名臣范仲淹,晚年做了一件事,让家族兴旺八百年

北宋名臣范仲淹,晚年做了一件事,让家族兴旺八百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大咖美泉 访问量:1574 更新时间:2024/2/28 17:19:4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中的这句话,传为千年绝唱。一篇精彩绝伦的《岳阳楼记》不仅让岳阳楼青史留名,也让其作者范仲淹千古不朽,成为后世推崇的一代圣人。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名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一生,为官清正,体恤百姓,严于律己。虽然数次遭遇贬谪,却不改其心志,始终心忧天下,公忠体国。

范仲淹前期主政一方,辗转多地为官,处处为百姓谋福利;后期镇守边疆,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范仲淹晚年出任参政知事,面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主张改革,锐意进取,发动“庆历新政”,可惜新政因顽固派的阻挠而失败。

少年求学艰辛,磨砺心志

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10月1日,范仲淹出生于徐州的一处官舍。其祖上名人辈出,可谓官宦世家,先祖做过唐朝的宰相,祖父及父亲都是五代吴越国的官员。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朝,吴越国投降宋朝,范仲淹的父亲也成了宋朝的官员。

范仲淹两岁时,范家遭逢大难。他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带着他无依无靠,只得改嫁山东一户朱姓人家,范仲淹也改名叫朱说。

少年的范仲淹,在朱家无忧无虑地成长起来,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生活殷实的朱家,给幼年的范仲淹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年岁渐长,范仲淹偶然得知自己的身世,感慨不已。虽然朱家对他有养育之恩,范仲淹还是毅然结束了寄人篱下的生活,离开朱家,到一个叫醴泉寺的地方寄宿读书。

每天他天不亮就起来读书,至深夜方才入睡。他在寺里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熬一锅稠粥,等粥凉了,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一块,拌几根咸菜,再调点醋汁。这段在醴泉寺“断齑划粥”的清苦生活,养成了范仲淹一生吃苦耐劳的性格,也奠定了他贫困不移其志的精神。

数年寒窗苦读,范仲淹博览儒家经典,立下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公元1009年,二十一岁的范仲淹通过科举考试。二十三岁,他拜别母亲,佩剑远行,到应天府求学。在应天府书院他昼夜苦读,每到晚上困倦的时候就把脸浸到凉水中提神。“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自比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

中年为官清廉,造福百姓

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二十七岁的范仲淹以“朱说”之名,登蔡齐榜,进士及第。及第后,范仲淹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官居九品。已经官职在身,享有朝廷俸禄,范仲淹于是改回范姓,把母亲接来奉养。

范仲淹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很快得到提拔。此后他辗转多地为官,主政一方,兴修水利,创办学校,发展教育,造福一方百姓。在任上他敢于直言,一心为百姓办事,处理了很多冤假错案,得到了老百姓的由衷爱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他毕生崇高的理想信念。不管何处任职,无论进退,他总是把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

“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这是时人对范仲淹的评价。范仲淹从地方上回到朝廷之后,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向宋仁宗进献《白官图》,批评吕夷简培植党羽,任用亲信。吕夷简也不甘示弱,对范仲淹反唇相讥,指责他勾结朋党,离间君臣。

范仲淹与吕夷简的争斗,牵连甚广,酿成了著名的“元祐党争”。因为范仲淹言辞激烈,被罢黜到地方任职。范仲淹离开京城时,朝臣因为畏惧吕夷简的势力,竟然没有一个人为他送行。

因为范仲淹多次被贬谪,他的好友梅臣写了《灵乌赋》的文字奉劝他,少说话,少管事。但是范仲淹却回应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尽显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

公元1038年,四十九岁的范仲淹到越州担任军政一把手。他的治下一个掌管税赋、土地、户籍的官员孙户曹因病去世,留下孤儿寡母,竟然穷得办理丧事的钱都没有。

范仲淹得知有这样一位两袖清风的官员,极为感动,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一百缗钱,相当于人民币5万元接济孙家。为了帮助孙家把灵柩送回老家安葬,还指派一名衙吏,雇佣一艘大船,担心沿途盘查,恶人刁难,亲笔开了一张特殊的路条:

“十口相携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凄然。关津若要知名姓,此是孤儿寡妇船。”

这就是“孤儿寡母船”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范仲淹是一个怜贫济困、体恤百姓,正直清廉的好官。

晚年设立义庄,造福后代

许多年来范仲淹安于“断齑划粥”养成的清贫生活,在他身体力行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儿子,范纯祐和范纯仁也都一生廉洁,尤其是范纯仁更是从布衣到宰相,始终如一。

史书记载,他的家里除非有宾客来访,否则吃饭不以肉食为主菜,这种节俭质朴,乐善好施,以德报恩的家风,传承影响后代子女上千年。

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朝廷下诏调任范仲淹知荆南府,邓州人民殷切挽留,范仲淹也喜欢邓州,就奏请朝廷,得以留任。范仲淹在邓州共计三年,百姓安居乐业,其传世名篇《岳阳楼记》及许多诗文均写于邓州。

公元1049年,范仲淹调任杭州知州。他的家人想为他购买房地田产,作为他隐退后的居住之地,遭到了范仲淹的拒绝。范仲淹将那些钱拿出来,亲自购买良田千亩,找家族中有才能的人经营打理,成立范氏义庄,义庄经营所赚来的钱财,用来资助家族子弟读书,婚丧嫁娶的等用度。

钱君倚在《义田记》记载:

“范文正公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

相当于私人慈善机构“范氏义庄”,一直是那些遇到困难乡亲邻里,后代子孙的庇护所。只有圣贤的事业,才是真正的千秋大业,在范仲淹去世后,他的子孙后代,继承他的意愿,一直成功地把“义庄”延续下去,这也是范氏家族八百年来长盛不衰的原因。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标签: 范仲淹

更多文章

  • 《岳阳楼记》的前世今生以及范仲淹的邓州往事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烟伯标签:范仲淹

    壹北宋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57岁。范仲淹官服像这一年,他的肺病有所加重,就以身体欠佳为由,上书宋仁宗,求解边任邓州。为什么是去邓州,而不是别的地方呢?《陈乞邓州状》里是这样说的:右,臣闻理之安危,固当殊体;官之废置,孰可冒居。窃念臣昨厕台司,日曕宸扆。亲承睿诏,俯念边防,思得迩臣,往分重寄,

  • 浙江爆发灾情,范仲淹大兴土木、抬高粮价,灾民为何却好评连连?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范仲淹

    中国自古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为灾民的问题头疼。在如何处理灾民的问题上,绝大部分的统治者选择的解决办法是直接赈济。要么减免一定年限的赋税徭役减轻灾民的负担,要么开仓放粮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北宋仁宗时期,范仲淹在浙江任职,正巧赶上了当地灾情。身为地方的父母官,处理灾民问题是范仲淹

  • 范仲淹、包拯、欧阳修,宋代最为著名的三位大孝子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范仲淹

    【原创首发百家号,非授权严禁转载】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小编在这里向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致敬!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小编最近在读《宋史》,从中也发现了不少对母亲非常孝顺的历史名人。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范仲淹、包拯和欧阳修。【为母而寒窗苦读的范仲淹】范仲淹本是名门望族之后,他的祖先范履冰曾经担任

  • 从范仲淹的自身经历,看他的政治思想的转变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范仲淹

    范仲淹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曾经主持了庆历新政的变革,在变革过程中,也能够充分地展现出范仲淹的各项政治思想的先进性和独特性,这都是与范仲淹一生的政治经历密不可分的,他的政治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他众多的经历不断地积累所形成,因此他的政治思想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历程。早年艰苦生活形成兼

  • 文武全才范仲淹,如何辅佐皇帝改革国家,且抵御西夏入侵

    历史人物编辑:黑夜中标签:范仲淹

    引言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以及思想家。就是这样一位大文豪在他幼年时期便遭遇了不幸,他失去了父亲,母亲还改嫁。他立志要改变小时候的这种局面,更加努力读书,想要通过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公元1015年范仲淹最终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后来

  • 灾荒年间,范仲淹为什么还要拼命吃喝玩乐?上善不善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范仲淹

    灾荒年间,范仲淹领命去赈灾,而他不是开仓放粮拯救百姓,却是整日沉迷吃喝玩乐,然而离奇的是,百姓却对他的行为纷纷拍手称赞。明白范仲淹背后的用意后,才明白上善不善!当时在赈灾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北宋年间,江淮一带发生了一场很严重的饥荒,朝廷派出范仲淹前去赈灾,不过接下来的情况让朝臣们都惊掉了下巴。范仲

  • 《清平乐》范仲淹和张妼晗才是“天生一对”

    历史人物编辑:邴潇寒标签:范仲淹

    《清平乐》大家看了吗?什么和什么呀?范仲淹和张妼晗怎么能整到一起去呢?先别急,请听苗苗细细道来。说真的,《清平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总之,不管怎么讲,《清平乐》都是一部良心的,国剧中的典范。用现代我们通俗的话说,高端,大气,上档次。且故事情节娓娓道来,有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的既视感。但有一点不得不

  • 《清平乐》范仲淹又被贬,这枚直男有多直

    历史人物编辑:旧时微风拂晓城标签:范仲淹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赵祯,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待臣僚、侍从宽厚。在政治上一生呵护“言路通畅”“监督国君”的风气。在人事上知人善用,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被史家概括为“仁宗盛治”,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

  • 范仲淹论兵西北,宋仁宗恍然大悟,官职连升三级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范仲淹

    一、起复西夏元昊叛乱,范仲淹正被贬越州。宋仁宗看出范仲淹是一个忠正的能臣,国家有难,遂召回范仲淹,授天章阁待制,先主持永兴军(军是宋代行政区划名称,永兴军治所在西安)军政,又改任陕西都转运使,再升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夏竦的副手,负责抗击元昊。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不掺和任何私心。之前,

  • 《清平乐》彩蛋:范仲淹喝洗脚水,路人“讽刺”皇帝没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家乡的美味标签:范仲淹

    电视剧《清平乐》持续热播,作为一部讲述北宋风貌的古装剧,导演张开宙用一种缓慢的节奏将这部剧徐徐展开,以期望观众能发现剧中隐藏的多处细节。剧情播出至今,《清平乐》中已经埋下了很多“隐藏剧情”和彩蛋,我们不妨来盘点一下,看看你都发现了没?开篇第一集中,宋仁宗得知亲生母亲的事情,纵马狂奔出场,在道路上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