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却故意抬高米价,灾民:范大人真是个好官

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却故意抬高米价,灾民:范大人真是个好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茶小姐说历史 访问量:2103 更新时间:2024/2/28 17:19:44

从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范仲淹“划粥割齑”的故事,敬佩于他的坚持与毅力;中学时期的一篇《岳阳楼记》让我们了解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正是因为他如此为国为民的精神,所以深得百姓的喜爱,在死后更是被赠谥号“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出生于989年,但是就在他出生一年后父亲就病逝了,他和母亲谢氏孤儿寡母,贫困无依,没有办法的谢氏只得带着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朱文翰,范仲淹也只得跟随继父改名为朱说。

就算是改嫁后,生活也没多大的改变,母子俩勉强能糊口,范仲淹4岁的时候就到醴泉寺读书,家里贫穷,范仲淹为了每餐都能迟到点东西,就只能在前一天晚上用两升小米煮粥,待到隔天粥凝固后就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两块,然后再配一些腌菜,就是他一天的吃食。范仲淹从来不叫苦,成年之后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后更加发奋苦读,冬天读书犯困就用水洗脸,没有饭吃就喝点稀粥,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然后范仲淹就将自己的母亲接到了自己的身边,也将自己的名字改了回来。

因为自己经历过生活贫穷的日子,知道普通百姓生活的不容易,所以在范仲淹当官之后,一直认真勤恳,只希望吏治清明能为百姓带来好的生活。然而在仁宗皇佑元年,范仲淹被调任杭州知州的次年,江浙一带遭遇了百年难得一遇的饥荒,流民顿生,尸横遍野。然而当时有些米商趁机发国难财,据文献记载,当时江浙一带一斗米就需要120文钱,这对于没有收入的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价。

范仲淹心理也着急,他当时年逾花甲,看到那么多生命消逝,心理痛苦无比,范仲淹想了一个办法,他并没有将米商的价格下调,反而还将每斗米的价格上调了30文,变成了一斗米150文。范仲淹的所作所为一时之间遭到文武百官的弹劾,声称他不顾灾民的死活,以权谋私。

但是众所周知,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范仲淹正是利用这一原理,让江浙附近的米商看到了有利可图的机会,于是大家纷纷将米运到杭州售卖,于是杭州的大米越囤越多,渐渐地市场上的大米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范仲淹抓紧时机开仓放粮,百姓们纷纷放弃米商的粮食,去领救济粮了。

就留下米商的米无人问津,只能降低售价,很快杭州的米价就恢复了原来的水平。饥荒结束后,百姓们都对范仲淹十分感激。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勤政爱民,深得百姓们的爱戴。范仲淹戍边西北后,邠州、庆州的百姓和众多的羌部落,在他生前就悬挂他的画像祭拜。在范仲淹去世后,得知消息的人无不扼腕叹息,羌部族的数百首领,更是像孝子一样放声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标签: 范仲淹

更多文章

  • 北宋名臣范仲淹,晚年做了一件事,让家族兴旺八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大咖美泉标签: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中的这句话,传为千年绝唱。一篇精彩绝伦的《岳阳楼记》不仅让岳阳楼青史留名,也让其作者范仲淹千古不朽,成为后世推崇的一代圣人。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名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一生,为官清正,体恤百姓,严于律己。虽然数次遭遇贬谪,却不改其心志,

  • 《岳阳楼记》的前世今生以及范仲淹的邓州往事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烟伯标签:范仲淹

    壹北宋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57岁。范仲淹官服像这一年,他的肺病有所加重,就以身体欠佳为由,上书宋仁宗,求解边任邓州。为什么是去邓州,而不是别的地方呢?《陈乞邓州状》里是这样说的:右,臣闻理之安危,固当殊体;官之废置,孰可冒居。窃念臣昨厕台司,日曕宸扆。亲承睿诏,俯念边防,思得迩臣,往分重寄,

  • 浙江爆发灾情,范仲淹大兴土木、抬高粮价,灾民为何却好评连连?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范仲淹

    中国自古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为灾民的问题头疼。在如何处理灾民的问题上,绝大部分的统治者选择的解决办法是直接赈济。要么减免一定年限的赋税徭役减轻灾民的负担,要么开仓放粮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北宋仁宗时期,范仲淹在浙江任职,正巧赶上了当地灾情。身为地方的父母官,处理灾民问题是范仲淹

  • 范仲淹、包拯、欧阳修,宋代最为著名的三位大孝子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范仲淹

    【原创首发百家号,非授权严禁转载】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小编在这里向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致敬!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小编最近在读《宋史》,从中也发现了不少对母亲非常孝顺的历史名人。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范仲淹、包拯和欧阳修。【为母而寒窗苦读的范仲淹】范仲淹本是名门望族之后,他的祖先范履冰曾经担任

  • 从范仲淹的自身经历,看他的政治思想的转变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范仲淹

    范仲淹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曾经主持了庆历新政的变革,在变革过程中,也能够充分地展现出范仲淹的各项政治思想的先进性和独特性,这都是与范仲淹一生的政治经历密不可分的,他的政治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他众多的经历不断地积累所形成,因此他的政治思想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历程。早年艰苦生活形成兼

  • 文武全才范仲淹,如何辅佐皇帝改革国家,且抵御西夏入侵

    历史人物编辑:黑夜中标签:范仲淹

    引言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以及思想家。就是这样一位大文豪在他幼年时期便遭遇了不幸,他失去了父亲,母亲还改嫁。他立志要改变小时候的这种局面,更加努力读书,想要通过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公元1015年范仲淹最终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后来

  • 灾荒年间,范仲淹为什么还要拼命吃喝玩乐?上善不善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范仲淹

    灾荒年间,范仲淹领命去赈灾,而他不是开仓放粮拯救百姓,却是整日沉迷吃喝玩乐,然而离奇的是,百姓却对他的行为纷纷拍手称赞。明白范仲淹背后的用意后,才明白上善不善!当时在赈灾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北宋年间,江淮一带发生了一场很严重的饥荒,朝廷派出范仲淹前去赈灾,不过接下来的情况让朝臣们都惊掉了下巴。范仲

  • 《清平乐》范仲淹和张妼晗才是“天生一对”

    历史人物编辑:邴潇寒标签:范仲淹

    《清平乐》大家看了吗?什么和什么呀?范仲淹和张妼晗怎么能整到一起去呢?先别急,请听苗苗细细道来。说真的,《清平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总之,不管怎么讲,《清平乐》都是一部良心的,国剧中的典范。用现代我们通俗的话说,高端,大气,上档次。且故事情节娓娓道来,有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的既视感。但有一点不得不

  • 《清平乐》范仲淹又被贬,这枚直男有多直

    历史人物编辑:旧时微风拂晓城标签:范仲淹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赵祯,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待臣僚、侍从宽厚。在政治上一生呵护“言路通畅”“监督国君”的风气。在人事上知人善用,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被史家概括为“仁宗盛治”,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

  • 范仲淹论兵西北,宋仁宗恍然大悟,官职连升三级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范仲淹

    一、起复西夏元昊叛乱,范仲淹正被贬越州。宋仁宗看出范仲淹是一个忠正的能臣,国家有难,遂召回范仲淹,授天章阁待制,先主持永兴军(军是宋代行政区划名称,永兴军治所在西安)军政,又改任陕西都转运使,再升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夏竦的副手,负责抗击元昊。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不掺和任何私心。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