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宣帝选错接班人,导致逐渐走向下坡路,汉元帝独尊儒术

汉宣帝选错接班人,导致逐渐走向下坡路,汉元帝独尊儒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昆锅美食 访问量:1989 更新时间:2024/1/28 20:41:11

全文共1598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你们也许还记得罗斯福总统的一句名言,它的意思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有更多的财富,不是增加更多的金钱,而应该增加更多的生活保障。这句话,即便是现在,也是经久不衰,用这句话来审视西汉朝,也是无可替代的。

过去的西汉,给人的感觉是强大而雄伟的,我们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繁荣的,而西汉王朝,就是从一个特定的时期,慢慢的衰落。

根据有关历史资料,自汉宣帝选定继承人起,西汉就出现了衰落的趋势。不过也有人怀疑,汉宣帝在西汉的统治下,曾经有过一个盛世。

按照常理来说,汉元帝继任汉宣帝后,会继承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度,而西汉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衰落。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证明了这一点,这是为什么?

刘询(汉宣帝)

第一,勤政清明

汉宣帝与朱元璋的家世颇有几分相似,都是市井小民,都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对百姓的疾苦了如指掌。汉宣帝登基之后,便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严惩那些贪官污吏上。

他很清楚,只要铲除了那些剥削人民的蛀虫,人民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国家也会变得更加美好。汉宣帝的治国之道,就是不能过分推崇儒家的教义,要以法律来约束那些贪官污吏,必须要用严厉的手段来震慑。

事实表明,西汉时期的确应当采用如此严厉的法律来控制对国家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这也是为什么汉宣帝心慈手软,却又心狠手辣的原因,他的行事风格和西汉的政治氛围很契合。

第二,选择刘奭为继承者

刘奭作为当时的皇储,其治国思想与其父相差甚远。太子自幼在宫中长大,性情温和,说得好听一点,就是“仁”。

不过,作为一名帝王,他太过偏重于仁政,这就是所谓的优柔寡断,容易被人说动。汉宣帝虽然知道刘奭是个“儒学”的皇子,但也知道他不可能成为新的皇帝,所以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刘奭。

西汉衰落的转折点

第一位,刘奭崇儒

刘奭在皇位上的时候,就被汉宣帝骂了一顿,但奇怪的是,汉宣帝为了让刘奭成为一名儒生,所以刘奭对儒学的热爱和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都说人的心性会受到人的影响,刘奭的柔弱,大概就是因为他在学习儒家的过程中养成的。在汉宣帝时代,宣帝实行的是法律,而不是法律。

而刘奭则是另一种情况,刘奭一登上皇位,就实行了儒家的统治。所谓“儒”,就是纯粹的儒学,即从教育所用的典籍,到选拔官员,都采用了儒学的有关体系。

第二,汉元帝对儒家的统治

我们都知道,在西汉,平民的生存条件极其恶劣,受地方官员的欺压,生活没有得到保障。汉宣帝虽然可以通过严厉的律法来减轻这种压力,但也会让那些被压抑太久的人变得更加混乱。

汉元帝即位后,汉元帝推行儒家思想,力图以柔治国,以缓解社会矛盾。其实,这个办法在那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后世会说,西汉在汉元帝的统治下,已经没落了?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汉宣帝死后,留下了一些有能力的臣子,为汉元帝所推崇的“王道政治”而努力,汉元帝留下了一些得力的臣子。

然而久而久之,朝堂上的朝臣们对儒家的治国之道有了不同的看法,如果皇帝最亲近的官员互相看不顺眼,会不会对国家的发展造成什么影响?

第三点,政治上的无能

要说汉元帝是个废物,那是完全错误的,论起儒家的成就,他可以排在所有的汉朝皇帝之下,无论是文采还是文采,都是一等一的,从这一点来看,他除了在政治上的天赋之外,其余的都是不错的。

汉元帝缺乏自己的魄力和魄力,只能靠身边的人来做决断。那时候,汉朝皇帝也留下了几个得力助手。

后来汉元帝被太监们怂恿,开始不相信这些人,反而相信了那些最会拍马屁的太监。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覆灭与太监、外戚密不可分,自汉元帝对太监的宠信,就是后来的西汉王朝覆灭的导火索。

发英谈历史结语

汉元帝在位的时候,儒生、外戚、太监三方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他们都沉浸在汉元帝的幻想之中,用看似缓解了国家的压力,实际上却是加速了帝国的毁灭。

都说西汉的覆灭始于汉元帝主宰儒家,实际上,一个国家要走向衰落,必然与帝王之术、治国之道等诸多因素有关,并非只有一面之词。

参考资料:《汉书》

标签: 汉元帝

更多文章

  • 此人是萧何后人,汉宣帝将他留给儿子,汉元帝却将他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汉元帝

    自古,帝王在死前都需要做出最后一道考题,即如何给下一任皇帝铺路。从这儿,可以看出他的能耐与心胸。汉宣帝是个有能耐的皇帝,这一点在三方面有尤其突出的体现:其一,他继位时局势并不稳定,但是继位后,广陵王被压制,霍家被肃清(此时霍光已死),连霍成君都被打入冷宫。其二,刘贺被废,接受监视,却并没有决绝地将其

  • 王昭君为什么能落雁?因为她生理上有缺陷,这事汉元帝知道么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汉元帝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野史杂谈》一书,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转载必究,拒绝伪史,保证不涉时政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出了名的四大美人典故: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蝉闭月,杨玉环羞花。于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就成了后人对美人赞美的最高评价。但是,我们的四大美人其实都有生理缺陷,你知道吗?比如,杨玉环。在以胖为美的唐

  • 汉元帝看过王昭君后,却杀了画师泄愤,到底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汉元帝

    王昭君为求出路主动申请与匈奴和亲,汉元帝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宴会上,王昭君与单于见面,王昭君非凡的气质让在场的女子都黯然失色,此时,汉元帝眼前一亮,而后后悔莫及。过后,汉元帝特别恼火,杀了毛延寿等画工以泄愤。那么,汉元帝为何要杀了画工呢?王昭君出生在南郡,天生容貌姣好,当时在南郡是一大美女,用一句话形

  • 汉元帝“爸,你会不会治理天下”,汉宣帝“完了,生出个败家子”

    历史人物编辑:小爱爱历史标签:汉元帝

    悠悠汉朝汉朝,自公元前202年由高祖刘邦混一天下,至公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宣告东汉灭亡。享国404年,传位24帝。继商周以后,华夏大地存活时间最长,历史影响最大的封建王朝。整整400年间,诞生过“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永元之隆”等盛极一时的治世,也

  • 汉元帝时期综合国力远胜于匈奴,为什么还要派王昭君出塞和亲?

    历史人物编辑:通史小探长标签:汉元帝

    王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描述汉匈和亲的一个故事。主要是为了歌颂王昭君为和平勇于献身匈奴的精神,王昭君虽为女流之辈,但当国家需要她时,为了国家的安全,为了百姓免受战争罹难。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使边塞,与匈奴人和亲。事实上历史并非如此,我们读到的王昭君出塞是经过了几千年先人改编后的效果。故事主要突出的

  • 西汉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汉元帝还是汉宣帝?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汉元帝

    史书记载:汉元帝在位期间汉朝比较强盛,但也是衰落的起点汉元帝简介汉元帝汉元帝刘奭(shì ) ,生于元平元年(前74年),汉宣帝刘询的长子,母亲是恭哀皇后许平君。刘奭出生后数月,其父刘询即位,是为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八岁的刘奭被宣帝立为太子。刘奭幼年丧母,也差点被霍氏一族所害。宣帝除掉霍氏

  • 汉成帝的皇位是史丹哭来的吗?知道真相汉元帝会死不瞑目!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大咖标签:汉元帝

    汉成帝刘骜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荒淫之君,西汉灭亡他“居功至伟”,后世常有人说,如果当初汉元帝选中的接班人不是刘骜,或许大汉帝国不会那么早灭亡。事实上,汉元帝在临终前,确实准备更换太子,并付诸行动了,只是没成功。如果我们细细分析史料背后的真相,就会发现过程的紧张刺激程度,一点不逊色于康熙王朝的九子夺嫡。

  • 西汉为什么会在汉元帝手中走向衰落?竟是因为一宦官?

    历史人物编辑:邝志龙标签:汉元帝

    对于历代王朝的灭亡,一般人往往会认为是这个朝代的末代帝王出了大问题,要么是残暴,要么是昏庸,比如是夏桀、纣王,莫不如此,但是对于西汉,这个问题却有很多争议,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说一说,在陕西省咸阳市周凌镇的新庄村,在他的东南方向有一座巨大的帝陵,人称“渭陵”,埋着的是西汉的第八问皇帝汉元帝刘奭(shi)

  • 汉元帝的“柔仁好儒”为何反倒成为西汉由盛转衰的起点?

    历史人物编辑:聃者徐史也标签:汉元帝

    吕思勉曾说过:“汉室衰微,自宣、元为界。”也就是说,西汉宣帝以前国家还是比较强盛,人民安稳幸福的;但从元帝开始,汉朝便开始衰弱,开始走下坡路,有了动乱的迹象。吕思勉为什么会这么说?汉元帝又是如何使汉朝衰败的?他的“柔仁好儒”真的是西汉衰败的主要原因吗?元帝的坎坷人生:如果单说汉元帝,大家可能对他不是

  • 仁慈博爱,却昏庸无能,被奸臣蒙蔽一生的汉元帝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汉元帝

    什么是“昏庸无能”?被奸臣石显蒙蔽一生,敢于揭发石显的忠臣都被他下令处死。从这一点上来看,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石显害死萧望之的时候,已经漏出了马脚。纵使是智力中等的普通人,也能看出石显奸邪的一面。汉元帝却看不出,石显磕头谢罪,说:“是臣考虑不周,臣愿受处罚。”元帝一心软,就不再追究。从这一点上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