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江山辈有才人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从来都不缺文人骚客或是良才将帅,无数种有趣的灵魂燃起了精彩的时光画卷,构建起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廊。
有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傲洒脱,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有如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忧国忧民。
灾民没钱买米下锅,范仲淹得知后下令:继续涨价。
范仲淹的胸襟无疑是十分宽广的,他的心中有家国有百姓,有大我有无私。然而也是这位写下“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的诗人却在灾患之时亲口下令使米粮涨价的命令,这个确实让人十分费解并且大吃一惊。
范仲淹是想“置之死地而后生”。范仲淹拖着老弱的身躯前往了灾区现场,看到灾民们为不断攀升的米价而忧心,他决心解决这种恶意抬高米价的行为。范仲淹焦虑之余聪慧的他很快便想到了办法,就是顺着奸商想要发横财挣国难钱的想法而制定的,便下令提高米价。
决策刚出来的时候范仲淹确实受到了许多非议和质疑,但是他态度坚决,一定要推行这项政策,命令便力排众议地实施了下去。结果也确实有着令人惊喜的效果。政策刚颁布下去的时候粮商都高兴坏了,一个赛一个的提高价格,有了法律的支持更是大着胆子的涨价。
没想到的是价格上去了不但没有获得更高的利润反而生意越来越惨淡。然而这一切都在范仲淹的预料之内。接下来的便是商人们纷纷降价以招揽客人。其实这是一个传导的过程,只有供不应求时,物价才会一直攀升,当供大于求时,物价自然下跌。
范仲淹是北宋初期的文人,政治家。自小便聪慧好学,但是他的身世却很凄惨,两岁时便失去了父亲,母亲只能带着尚在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他含泪改嫁以维持生计。
渐渐长大之后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便离家出去求学,好学的他十分喜爱儒家文化并且做了十分深入的研读和了解。也是因为这样子儒家的思想便也渐渐深入他的骨髓,深深刻进他的思想以及为人处世之中。
范仲淹自小便一直恪守刚直正义的秉性,并且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便树立了兼济天下的远大理想。这种美好的品行在他考中进士之后就显露出来,与他同事的人都对他的品行赞叹不已。
真正让他声名大噪的是后来由于母亲去世范仲淹回家守孝,临近南京应天府,时逢晏殊邀请他去应天府办公,范仲淹欣然前往,令人惊喜的是范仲淹上任后不仅工作十分认真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因为范仲淹的工作能力极强,制定的规章制度令整个应天府书院学习的学风更为浓厚,一切工作都井井有条,这时候他的能力与才情才被更多的人知道和认可。
然而太过严正的性格在官场中只能愈加的困顿难行,范仲淹一生被贬官了许多次,皆是因为他刚正廉洁不愿与人同流合污并且坚持自己想法不动摇的性格。与他交好的纷纷劝说他不要如此直言不讳,范仲淹没有听取朋友的劝告,结果就是惹恼了一众人后又遭贬谪。
范仲淹此人不仅有文才更有武略。文赋诗作画不在话下,遇上军事上的事他也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无用书生,令众人瞠目结舌的是他在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做得也十分出彩。
结语:宝元元年至庆历三年时他出使边疆,根据实际情况对边疆制定了制度调整改革创新,使本来就比较危患的边防地带得到了有效的管理,敌人不敢轻易侵犯。
屡次遭到贬谪对于范仲淹如此大才来说确实是十分可惜的,因为他的心中不仅有才气,更有为国为民的爱国之心,他为官时是一位勤政廉洁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他为人时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永恒的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令后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