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作家张一一自命不凡,用《新岳阳楼记》叫板范仲淹,读罢高低立判

作家张一一自命不凡,用《新岳阳楼记》叫板范仲淹,读罢高低立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有点点乱 访问量:3106 更新时间:2024/2/11 16:31:43

导言:作家张一一自命不凡,用《新岳阳楼记》叫板范仲淹,读罢高低立判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公这句天下为公的名言,成了无数人的座右铭,并且这篇文章还被选入了教材之中,相信很多人对于这篇文章都记忆犹新。当年在读这篇散文时,我感觉好像就站在了岳阳楼前,景色尽收眼底,不得不赞叹范仲淹的高水准,仅仅用368字便能勾勒出一幅美妙的景色,还能表达如此丰富的情感。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塘上,这篇《岳阳楼记》经历了无数后人的点评,经过了与无数名篇的PK,大浪淘沙,留存下来的必然是经典。但传到现在,却有人开始对这篇《岳阳楼记》提出了质疑,这人便是本文的主角——张一一。

张一一,何许人也

张一一是一位近现代的作家,号称文坛狂人。曾与郭敬明、唐家三少、韩寒,并称为新四大才子。作品的知名度不是太高,代表作有《一夜成名》、《带三只眼看国人》等。

后人对于前人的经典作品表达质疑,是一件好事情,毕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说明真的用心去读了,总比人云亦云来的实在。他针对文章的多个方面提出质疑,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岳阳楼记》的开篇提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待兴,乃重修岳阳楼”,对于滕子京的执政能力与人品,张一一提出质疑。他通过查阅古籍发现,滕子京人品一般,曾出现过挪用军饷的行为。一年的光景,又怎么可能将当地的治理的政通人和?根据司马光《涑 水 记闻》记载,当时的巴陵郡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滕子京为了自我宣传与包装,张罗重修岳阳楼。

其二:范仲淹写这篇文章是出于真心还是给滕子京作宣传?他可能都没有去过岳阳楼,很有可能是滕子京写来,借用范仲淹的名声来为自己造势。“造势”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人们在干大事前,务必会发生些奇怪的事情,例如刘邦斩白蛇等,本意在于宣传包装,主要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滕子京张罗完修葺岳阳楼之事,借助于范仲淹的名号,蹭一波范仲淹的热度,将自己做的事情宣传出去,这操作没病。古代信息闭塞,酒香也怕巷子深,宣传造势一定做足。

范仲淹帮朋友一把也不无可能,但这篇文章必然是出自范仲淹之手,他只是在文章开头提了一句滕子京,之后全篇皆为自己感情的真实流露,这篇推广软文写的实在是妙不可言。

张一一自命不凡,写了一篇《新岳阳楼记》,叫板范仲淹,读完高低立判

张一一在提出众多质疑之后,他又出大招,写了篇《新岳阳楼记》,针尖对麦芒的叫板范仲淹,要与范仲淹比一比文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文章写完,在网络上引起热烈的讨论,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张一一这篇文章,读来朗朗上口,文章结构清晰明了,将岳阳楼前的盛景以不同的视角展现了出来。除此之外,还着重介绍了岳阳楼的详细情况,“三层、四角、五梯、六门”,比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写的更细致。

文末再次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既分范公忧,亦解老杜愁”,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范。

历史说

从文笔来看,张一一的确有傲娇的资本,这篇文章以其细腻的笔触将岳阳楼描写的淋漓尽致,但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比起来,个人认为他的缺点也在于太细了,整体格局不到位。

范仲淹原文以叙事、抒情、写景、议论,多种写作手法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既表述了滕子京修葺岳阳楼的写作背景,又顺势将岳阳楼的盛景描写出来,除此之外,范仲淹巧妙的融合了家国情怀,提出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范仲淹心怀天下的格局被充分的表达了出来。

而张一一这篇文章,更多的是将描写的点立足与文学,洋洋洒洒几百字将岳阳楼写的生动形象,但就其文章整体的气概,与那种大丈夫心怀天下的格局,未得到体现。

《新岳阳楼记》在文笔上与《岳阳楼记》相比较,众网友评判不一,但就文章整体的气势来看,张一一这篇《新岳阳楼记》的确是输了。

标签: 范仲淹

更多文章

  • 他英勇善战,范仲淹称其为“良将”,敌人称其为“天使”,可惜没有逃脱名将的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范仲淹

    这个人其实历史上大大的有名,他就是北宋名将狄青,他这个人一生可谓波澜,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后来成为朝廷中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长官,一方面是由于自己努力,另一方面就是有成绩,再加上皇帝不是那么昏庸。在北宋时期,那是个重文轻武的年代,武将的地位很低,士兵那就更低了,狄青呢,从小就喜欢练武,尤其喜欢骑马射箭

  • 一个文人操着武将的心,范仲淹搞庆历改革,目的其实不只是吏治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很多人读书时的座右铭,这句话出自于范仲淹之口,作为一个文人,范仲淹的作品脍炙人口。而在历史上,出身文人的范仲淹,一心想要在政治方面立下功劳,并且曾在中国历史上开展了浩浩荡荡的改革,虽然他的改革未能取得成功,但是他的精神仍然值得赞赏。提到他的庆历新政时,人们

  • 宋朝女子早年丧夫,苦情再嫁,生了一个儿子世人皆知,名叫范仲淹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范仲淹

    “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劝以诈;示之以俭,示以奢;贻之以言,贻以财。——汉·王符《潜夫论·遏利》”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古代,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宋朝有个叫陈谏议的人。他家里有一匹烈马,极难为人们所驯。但有一天陈谏议却发现这匹马失踪了。经过询问,他才知道这匹马被卖

  • 民闹饥荒商人趁机哄抬物价,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米价再涨一倍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对于百姓来说,有个体察百姓疾苦的父母官至关重要。尤其是处于底层的百姓,如果父母官都不为他们的利益着想,生活上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在历史上,范仲淹就是这么一位体察民情的好官,在百姓眼中,他一直为百姓发声,为百姓的生计担忧,是人们心中的好官。范

  • 以范仲淹之才及士人中的名望,为什么没有入中书省为相呢?

    历史人物编辑:孙金星标签:范仲淹

    范仲淹确实是北宋时期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为北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一生政绩卓著,若宋仁宗能够坚持任范仲淹的改革,北宋的“三冗”弊政可以及早改除,宋仁宗时代将会是一个中兴的局面。可范仲淹这个人性格太过耿直,这是影响他仕途的主要原因,但他已经作到参政知事,即副宰相,可在“庆历新政”

  • 宋朝灾民没钱买米,范仲淹却让继续涨价,事后才知他的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观景说史V标签:范仲淹

    引言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怀旧》自古以来,粮食问题就无比重要,如果没有粮食,人们就会挨饿,甚至会被饿死。古代由于落后的生产力,从来没有解决过粮食问题,比如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表面看上去是赵王使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老将廉颇,才输掉了战争,其

  • 《清平乐》“承包”9年语文书!苏轼最多!范仲淹《岳阳楼记》难背!

    历史人物编辑:教育孩子方法分享标签:范仲淹

    《清平乐》开播之后,很多网友才意外发现这赵祯身边居然有那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有写从我们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认识了!而到了初中高中!我们依然躲不过被他们支配的恐惧!因为!我们必须得被他们写的文章!也就是我们9年义务教育语文书里面必备的古诗词和古文!如今有些人已经大学毕业了,看到这么多名人,依旧还是会

  • 宋朝灾民没钱买米下锅,范仲淹却说:继续涨价,事后才知他多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范仲淹

    导语:江山辈有才人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从来都不缺文人骚客或是良才将帅,无数种有趣的灵魂燃起了精彩的时光画卷,构建起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廊。有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傲洒脱,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有如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 宋朝灾民没钱买米下锅,范仲淹却说:继续涨价!事后才知他多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范仲淹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的人是文武双全的,笔下可千言,还知兵善战。比如说曹操,武能统一北方,三分天下,文还能写出短歌行和观沧海这样的好诗。而范仲淹显然也是这样一个典型,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出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他的心里有国家,有民族,有百姓,世人

  • 北宋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司马光精彩的朋友圈!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范仲淹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定了“重文轻武”的国策,造成了“国强兵弱”的局面,也预示着北宋未来被挨打的命运。然而,却在科学文化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宋朝是史上少有的思想开放时期,文人得到了最大的发展空间,无论知识分子怎么作作,宋朝终其一朝,没有杀一个知识分子,可见宋朝文人地位之高。北宋有很多标签,发达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