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民闹饥荒商人趁机哄抬物价,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米价再涨一倍

民闹饥荒商人趁机哄抬物价,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米价再涨一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 访问量:424 更新时间:2024/1/17 16:58:0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对于百姓来说,有个体察百姓疾苦的父母官至关重要。尤其是处于底层的百姓,如果父母官都不为他们的利益着想,生活上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在历史上,范仲淹就是这么一位体察民情的好官,在百姓眼中,他一直为百姓发声,为百姓的生计担忧,是人们心中的好官。范仲淹一生都心系百姓,受到了很多人的爱戴。

范仲淹的先祖此前是唐朝的宰相,可谓是位高权重。大唐王朝灭亡之后,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此时国家动乱,各种势力相互抗衡,此时范仲淹的父亲正在吴越国当官,祖父也身居高位。按理说,范仲淹的出身并不差,为什么童年会不幸呢?其实在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无力抚养孩子,只好改嫁。

范仲淹的继父叫做朱文翰,自己也改名换姓叫做朱说。因为当时年纪比较小,范仲淹并不知道这件事情。可是长大之后,母亲告诉了范仲淹他的身世。此时范仲淹接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于是离开家,出门远游,这一年他二十二岁。经过四年的学习,范仲淹考中了进士,有了做官的资格。

范仲淹中了进士之后,受到朝廷的委任,在一个地方做父母官,品级很低。凡是范仲淹很爱百姓,时间久了范仲淹的名声很不错,朝廷得知这件事,于是让他去京城做官。范仲淹是个直性子,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去了京城之后,发现当政的并不是皇帝宋仁宗,而是太后,于是他直言太后把权力归还给皇帝。听到这样的话,百官们都惊呆了,这是公然在和太后挑衅。

后来范仲淹离开京城去了杭州,杭州当地连年灾害,百姓们吃不上饭,甚至还有很多人饿死了。当时米价很贵,一些商人囤积居奇,市面上的米很少,百姓们买不到米,只能活活等死。范仲淹看到这样的情形之后,立马下令米价再涨一倍。百姓们都不知道究竟为何,殊不知更多的商人知道这里米价高,于是就把米运到了杭州,此时杭州市面上都是大米,价格降下来不少。经过这件事之后,当地的百姓无不佩服范仲淹,对其感恩戴德。

范仲淹作为父母官,心系百姓,始终为百姓着想,所以会赢得众多人的尊重。作为父母官,就应该为百姓的着想,体察百姓疾苦,只有这样才会获得拥戴。

国外断崖发现中国汉字,内容被翻译后,专家激动道:总算找到了

跟裹脚一样的女性恶习:束腰和黑齿,一个挤坏器官,一个吓哭小孩

索尼不想得罪鳌拜孝庄问:你孙女几岁?索尼:臣与鳌拜势不两立

37年前,17岁少年用“穿墙术”盗10亿文物?行动前在停尸房练胆

曾国藩被称为“完人”,国外一份报纸,揭露了他残忍的另一面

参考资料《岳阳楼记》《宋史》《范仲淹传》

文章题目:宋朝杭州灾民没钱买米,范仲淹:米价再涨一倍,结果控制了局面文章作者:寻历史真相----离央配图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源于网络,侵删盗用警告:本账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做伸手党!

标签: 范仲淹

更多文章

  • 以范仲淹之才及士人中的名望,为什么没有入中书省为相呢?

    历史人物编辑:孙金星标签:范仲淹

    范仲淹确实是北宋时期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为北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一生政绩卓著,若宋仁宗能够坚持任范仲淹的改革,北宋的“三冗”弊政可以及早改除,宋仁宗时代将会是一个中兴的局面。可范仲淹这个人性格太过耿直,这是影响他仕途的主要原因,但他已经作到参政知事,即副宰相,可在“庆历新政”

  • 宋朝灾民没钱买米,范仲淹却让继续涨价,事后才知他的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观景说史V标签:范仲淹

    引言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怀旧》自古以来,粮食问题就无比重要,如果没有粮食,人们就会挨饿,甚至会被饿死。古代由于落后的生产力,从来没有解决过粮食问题,比如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表面看上去是赵王使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老将廉颇,才输掉了战争,其

  • 《清平乐》“承包”9年语文书!苏轼最多!范仲淹《岳阳楼记》难背!

    历史人物编辑:教育孩子方法分享标签:范仲淹

    《清平乐》开播之后,很多网友才意外发现这赵祯身边居然有那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有写从我们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认识了!而到了初中高中!我们依然躲不过被他们支配的恐惧!因为!我们必须得被他们写的文章!也就是我们9年义务教育语文书里面必备的古诗词和古文!如今有些人已经大学毕业了,看到这么多名人,依旧还是会

  • 宋朝灾民没钱买米下锅,范仲淹却说:继续涨价,事后才知他多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范仲淹

    导语:江山辈有才人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从来都不缺文人骚客或是良才将帅,无数种有趣的灵魂燃起了精彩的时光画卷,构建起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廊。有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傲洒脱,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有如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 宋朝灾民没钱买米下锅,范仲淹却说:继续涨价!事后才知他多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范仲淹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的人是文武双全的,笔下可千言,还知兵善战。比如说曹操,武能统一北方,三分天下,文还能写出短歌行和观沧海这样的好诗。而范仲淹显然也是这样一个典型,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出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他的心里有国家,有民族,有百姓,世人

  • 北宋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司马光精彩的朋友圈!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范仲淹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定了“重文轻武”的国策,造成了“国强兵弱”的局面,也预示着北宋未来被挨打的命运。然而,却在科学文化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宋朝是史上少有的思想开放时期,文人得到了最大的发展空间,无论知识分子怎么作作,宋朝终其一朝,没有杀一个知识分子,可见宋朝文人地位之高。北宋有很多标签,发达的科

  • 荒年来临,范仲淹哄抬物价反而解决了饥荒,这其中有那些门道呢?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范仲淹

    在讲述范仲淹提高米价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个故事:“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讲的就是范仲淹的故事,范仲淹到寺庙抽签,来看他是否能当宰相,可是第一签的结果却是否。然后他便问第二个问题:那能否当一个医生?在传统士农工商阶级下,医生算是体制外的人,属于杂人,很少有人去尝试。问及缘由:范仲淹说,当不成宰相救济

  • 此人是范仲淹后代,被大明忽视,投降大清后成开国第一文臣!

    历史人物编辑:书展静夜标签:范仲淹

    此人是范仲淹后代,被大明忽视,投降大清后成开国第一文臣我们都知道,元朝和清朝在我国历史上都是由少数民族所统治,但是为何元朝仅仅90多年就灭亡了,而大清却延续了数百年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元朝没有进行汉化,完全是以自己民族的落后方式来统治先进的中原大地,故此必然灭亡。相对来说,大清之所以能够国运长久

  • 小镇做题家出身的范仲淹,一个令人皇帝都头痛的家伙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范仲淹

    一提到范仲淹,很多人想到的是岳阳楼、是西北塞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这位名震古今的大家,是小镇做题家出身,也是一个让疼头痛的刺头……(一)范仲淹年少的时候去算命,他问人家:“我能当宰相不?”对方直接回到:“没可能。”老范又问:“那我能当医生不?”对方还是回答:“没可能。”老范仰天长叹:“男子汉大丈

  • 范仲淹的这首千古名词,句句堪称经典,最后9个字惊艳世人

    历史人物编辑:邝志龙标签:范仲淹

    古代大臣死后的谥号,可以反映出生前的作为,对于文臣来说,若能得到“文正”的追谥,绝对称得上最高荣誉。纵观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谥号为“文正”的人并不多,北宋名臣范仲淹就是其中之一。或许范仲淹文学功底略逊于苏东坡,但他为官期间取得的成绩,远在苏东坡之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