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革裹尸的马援,打败交趾姐妹花六年后,再南征怎么就染病而死了

马革裹尸的马援,打败交趾姐妹花六年后,再南征怎么就染病而死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月影讲历史 访问量:315 更新时间:2024/2/12 1:43:11

伏波将军马援,是东汉初年名将,为汉光武帝平定天下、巩固统治出生入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马援最后还是在南方的征战途中死于疫病。

建武十八年春,交趾女子征侧及其妹征贰率领农民起来造反,先后攻占了岭南60余个城池。光武帝刘秀看到南方统治不稳,遂遣伏波将军马援率大军20万南征。由于当时汉军有大小战船2000余艘,所以马援命部队缘海而行,开山路千余里,最后镇压了征侧起义。按说北方的军队到南方征战,是很不适应潮湿恶劣气候的,弄不好就会染上疫病,但这一次马援的部队在最初的作战中却丝毫无损,这是什么原因?

其实,这次征战前,马援的思想上早已作好了染上疫病的准备。前云阳令、马援的同乡人朱勃在后来上书给光武帝时说:“出征交趾,土多瘴气,援与妻子生决,无悔容之心,遂斩灭征侧,克平一州。”看来马援已和妻子作好了不能活着再见面的打算。马援在作战胜利后的庆功宴上,也谈到南方的疫病,他说:“吾在浪泊、西里间,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鸯, 跕跕堕水中。”然而,汉军毕竟没有染上疫病,战斗力未减弱,究其原因是汉军在交趾“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

薏苡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果子后代称为“药玉米”。吃了这种东西,汉军竟然战胜了瘴气,战胜了敌人。因而马援回到洛阳时,他把救命的薏苡果子满满地载了一车回来,想裁种到北方去,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马授在交趾夺回来的财宝。马援死后,有的人就上书说马援回家时带了一车子的“明珠文犀”,说得有模有样。不过薏苡的作用是有限的,建武二十年秋天,马援部队回到京师时,在归途中还是爆发了疫病,死亡人数较多,传说是十之四五。

建武二十四年,长沙武陵五溪蛮“据其险隘,大寇郡县”,光武帝派武威将军刘威前去征讨,由于不熟悉地势,万人大军全部战没。消息传到洛阳,朝中震动,时年已62岁的马援主动请缨,于是与中郎将马武等率领了十二郡募来的士兵及减刑的犯人约4万余人前去征伐。光武二十五年春,部队开进蛮夷地区,略有小胜。为赶近路争抢时间,马援率兵走路陡水险的小路。到壶头山时,蛮夷据高守关,队伍行进停止。河水激险,即使乘了船也不能朔水攻上去。尽管这时是三月的天气,但南方的丛林已闷热难受,数天后,军中疫病马,上传播开来,就连主帅马援也不例外。

马援得病后,浑身乏力,实际上已难以控制全局。他令人在山边开挖了一个山洞,住到里面去躲避炎热天气。由于山上的蛮夷占据有利地势,不住地击鼓进攻一番,使马援不得不经常要到前线去察看敌情,但两脚已迈不开步,等于是拖着在走,人摇摇晃晃的。周围的士兵见到主帅如此坚强,一个个都感动得流泪。

中郎将耿舒,本对马援走这条路线持不同意见,他认为马援到一个地方就停下来几天,这是失利的主要原因。因为部队一停下来,环境恶劣,就会流传疫病,现今果然是如此。他把消息传到京城,光武帝立即派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传快速赶到前线,代替马援指挥。梁松赶到时,马援也病情加重,很快去世。东汉政府遂停止征伐,采取招降政策,五溪蛮夷骚乱也趋平静。

标签: 马援

更多文章

  • 擒杀异域姐妹花的马援,为何最终马革裹尸,却成后世武将的楷模

    历史人物编辑:玺哥串串标签:马援

    擒杀异域姐妹花的马援,为何最终马革裹尸,却成后世武将的楷模说起中华武将的精神楷模,不论有名还是无名,明面上都会把马革裹尸作为自己的最高荣耀,而这一典故则来源于东汉开国名将马援。说是开国名将,其实在东汉的立国战争中,马援的战功并不显赫,只是在刘秀建国后,马援才在诸多平乱战争中大放异彩,尤其是他曾平定南

  • 马革裹尸的完美军人典范、伏波将军马援,少年时竟是个叛逆花美男

    历史人物编辑:醉轻弦V标签:马援

    中国军魂的缔造者——伏波神将汉马援(1)关于马援和他的名言“马革裹尸”,我想在中国大概没有多少人不知道,但对他具体的品格与事迹,很多人恐怕就不熟悉了。或许只把他当成李广一般,看做一个忠君爱国的符号而已,套张脸谱上去,反正不是黑脸就是花脸,哇呀呀叫两句就对了。但如果我要说,马援年轻时是一个风流倜傥、俊

  • 刘秀以善待功臣闻名,为什么功劳最大的马援却遭到他的厌弃冷遇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马援

    在几千年的古代历史中,皇帝一直高居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富有四海,掌控着天下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与财富,每天过着锦衣玉食、穷极奢华的生活。但凡事利弊相连,皇帝这个职业也真不是人人都能干好的,当上了皇帝,在享受皇帝尊荣的同时,也必须面对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烦恼。如何处理好与功臣的关系,就是皇帝们必须要面对的棘手

  • 东汉开国元老马援:马革裹尸的壮志,靠的是人生的几次关键选择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爱视界标签:马援

    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一直是忠勇爱国的代表。我们耳熟能详的“马革裹尸”“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这些成语,都是出自于马援之口。但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马援之所以能将“马革裹尸”的壮志付诸于实际行动,靠的是人生的几个关键时期的正确选择。马援是战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后裔,曾祖父马通,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以马援

  • 曾平定西羌与越南叛乱的名将马援,为何最终栽在了湖南苗蛮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马援

    永远追求精彩的人生——伏波神将汉马援(12)建武二十四年秋,刘秀任命马援为南征军总司令,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四副将,募中原十二郡之甲士及罪囚共四万余人,南下平定武陵之乱。马援自不必说,我们来看看他这几个副将,也个个不是省油的灯。杨虚侯马武,绿林好汉出身,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名将中南七宿之首

  • “铜柱折,交趾灭”——马援平定征侧、征贰之乱始未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马援

    交趾古号百越,秦吞六国,废封建、行郡县,南征百越,置南海、桂林、象郡。秦未汉初,赵佗拥兵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至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并入汉朝版图。征侧、征贰本是一对姐妹花,为交趾北部雒将之女儿。容貌不过寻常,身材却是长大,力举千钧,称雄一方。征侧尤其骁悍勇健,虽己嫁于朱鸢人诗索为妻,然不安本份,不在家

  • 马援打山贼时,给刘秀写信,刘秀看完后把身边的太监剃了光头

    历史人物编辑:花红叶绿的精彩标签:马援

    相信大家都知道马超,他是三国时期的名将,蜀汉的骠骑将军。马超的祖上也是一位名将,那就是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论名气马超应该比马援要大,毕竟有《三国演义》的推波助澜;论官职马超是重号将军,马援是杂号将军。但是如果论武功的话,马超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马援的。马援曾经是东汉初年的豪强隗嚣的手下。隗嚣派马援去见

  • 志说防城港,第2期:马援平乱,泽披南邦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马援

    中国“两汉”时期有两位“伏波将军”,一位是灭掉南越国的路博德,一位是南征平乱的马援。论武功,路博德胜马援一筹;论文治,马援比路博德高许多。武功会随着血痕的淡去而消失。文治却给后世遗留丰沛的福泽。两相比较,路博德后来没有被多少人记起,马援倒是晋升为“神”,他的庙祠遍布岭南,世代享受民间烟火,甚至远及东

  • 马援,并非大汉第一个伏波将军但绝对是最为出名最成功的伏波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马援

    题/马援,并非大汉第一个伏波将军但绝对是最为出名最成功的伏波将军文/安静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

  • “马援铜柱”是什么,为何在越南被当地视为禁忌?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马援

    越南在古代被我国断断续续地统治了千年之久,这点是事实,因为在现在的越南官方历史还详细的记载了从古至今越南人民的“正义反抗”。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有个怪异的传统,只要国内一安稳,中原王朝就会出兵打越南和朝鲜。所以在秦、西汉、东汉、吴、魏、西晋、东晋、宋、齐、梁、陈、隋、唐、南汉、明这些朝代,越南都是中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