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王允作为汉末重臣,在史书中只能“打酱油”?

为什么王允作为汉末重臣,在史书中只能“打酱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米爱旅行 访问量:4146 更新时间:2023/12/16 9:52:02

提到《三国演义》中的关键人物,王允不得不提到,如果不是他把七宝剑借给了曹操,曹操也不会回到家乡举旗反董卓,因为《孟德仙道》的失败。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王允利用貂蝉使出了一连串诡计,吕布也不会消灭董卓,小说中自然也就没有更多精彩的内容了。当然,在当时的真实历史中,不可能有七宝刀、貂蝉这样的艺术元素,但王允在小说中的作用和贡献与历史大致相近,因为吕布与董卓有染,一个丫鬟,董卓差点气死。王允想杀掉吕布,趁机煽风点火,促使吕布除掉董卓。

由此可见,身为大汉朝廷的司徒也是除掉董卓的关键人物,最后死于李珏和郭汜之手,结局相当悲惨。

这么重要的人物怎么可能没有李传,反而只能出现在别人的传记里,难道只是史书上的打酱油?不能说王允在♬有传,但在《三国志》就不需要传。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作为晚汉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包括公孙瓒在内,在两部史书中都有所记载。别说是王允想要除掉的董卓,陈寿为什么不在《三国志》给他独立传记呢?王允的作用和价值可不是打酱油那么简单吧?

或许在陈寿看来,王允不仅算不上杀死董卓的重要人物,而且他的过失还有很多,这也是他被视为打酱油的原因。

陈寿考虑除掉董卓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因为陈寿对董卓的评价是,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他从未见过如此凶恶的盗贼,从未见过董卓这样的暴虐之人,人,也不是王允用什么煽风点火的手段就能摆脱吕布的手。其实,吕布对董卓的不满早就有了。其实吕布不止一个。应该说,董卓几乎到了背叛亲人的地步。

简单总结一下,董卓犯了三大错误:第一,废了汉绍帝,换了汉献帝。其实从后来曹操胁迫天子令诸侯的表现来看,董卓的手段实在是太天真了,足以证明董卓的嚣张跋扈,这种人不可能跟他走得太近。

第二,董卓说迁都就是迁都。不管是不是董卓的人,朝中的文臣武将,无一不是在董卓的威压下被迫搬家。董卓不考虑给大家造成的损失,但想要杀人的王允不止一个。董卓。第三,董卓为了赚钱,重铸钱币,却偷工减料,向民间搜刮贵重金属,甚至安排人去盗墓,但为他们工作的人得到的财富却越来越少,因为尽管董卓赏赐部下,但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也让人们越来越认为跟随董卓会吃不饱饭。所以,在这种状态下,就算王允不挑唆吕布,估计赵云、李允等人也会挑唆王布和张布吧?

而这只是陈寿不认可王允的原因之一。反观蔡邕等名人,却被王允伤害了,因为董卓只看重了蔡邕和他们。这不仅是董卓的失败,也是蔡邕的悲哀,否则的话,蔡文姬以后也不会如此无家可归。所以,同样是读书人的陈寿,对于蔡邕等人的遭遇,或许是比较同情的,自然对王允反感。

所以,基于这些原因,王允的功绩并不为陈寿所看重,王允的过失也让陈寿不满。这样的人,哪怕是汉末重臣,是影响三国局势的关键人物,也只能在陈寿修写的史书上打酱油。

标签: 王允

更多文章

  • 马革裹尸的马援,打败交趾姐妹花六年后,再南征怎么就染病而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马援

    伏波将军马援,是东汉初年名将,为汉光武帝平定天下、巩固统治出生入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马援最后还是在南方的征战途中死于疫病。建武十八年春,交趾女子征侧及其妹征贰率领农民起来造反,先后攻占了岭南60余个城池。光武帝刘秀看到南方统治不稳,遂遣伏波将军马援率大军20万南征。由于当时汉军有大小战船2000

  • 擒杀异域姐妹花的马援,为何最终马革裹尸,却成后世武将的楷模

    历史人物编辑:玺哥串串标签:马援

    擒杀异域姐妹花的马援,为何最终马革裹尸,却成后世武将的楷模说起中华武将的精神楷模,不论有名还是无名,明面上都会把马革裹尸作为自己的最高荣耀,而这一典故则来源于东汉开国名将马援。说是开国名将,其实在东汉的立国战争中,马援的战功并不显赫,只是在刘秀建国后,马援才在诸多平乱战争中大放异彩,尤其是他曾平定南

  • 马革裹尸的完美军人典范、伏波将军马援,少年时竟是个叛逆花美男

    历史人物编辑:醉轻弦V标签:马援

    中国军魂的缔造者——伏波神将汉马援(1)关于马援和他的名言“马革裹尸”,我想在中国大概没有多少人不知道,但对他具体的品格与事迹,很多人恐怕就不熟悉了。或许只把他当成李广一般,看做一个忠君爱国的符号而已,套张脸谱上去,反正不是黑脸就是花脸,哇呀呀叫两句就对了。但如果我要说,马援年轻时是一个风流倜傥、俊

  • 刘秀以善待功臣闻名,为什么功劳最大的马援却遭到他的厌弃冷遇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马援

    在几千年的古代历史中,皇帝一直高居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富有四海,掌控着天下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与财富,每天过着锦衣玉食、穷极奢华的生活。但凡事利弊相连,皇帝这个职业也真不是人人都能干好的,当上了皇帝,在享受皇帝尊荣的同时,也必须面对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烦恼。如何处理好与功臣的关系,就是皇帝们必须要面对的棘手

  • 东汉开国元老马援:马革裹尸的壮志,靠的是人生的几次关键选择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爱视界标签:马援

    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一直是忠勇爱国的代表。我们耳熟能详的“马革裹尸”“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这些成语,都是出自于马援之口。但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马援之所以能将“马革裹尸”的壮志付诸于实际行动,靠的是人生的几个关键时期的正确选择。马援是战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后裔,曾祖父马通,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以马援

  • 曾平定西羌与越南叛乱的名将马援,为何最终栽在了湖南苗蛮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马援

    永远追求精彩的人生——伏波神将汉马援(12)建武二十四年秋,刘秀任命马援为南征军总司令,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四副将,募中原十二郡之甲士及罪囚共四万余人,南下平定武陵之乱。马援自不必说,我们来看看他这几个副将,也个个不是省油的灯。杨虚侯马武,绿林好汉出身,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名将中南七宿之首

  • “铜柱折,交趾灭”——马援平定征侧、征贰之乱始未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马援

    交趾古号百越,秦吞六国,废封建、行郡县,南征百越,置南海、桂林、象郡。秦未汉初,赵佗拥兵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至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并入汉朝版图。征侧、征贰本是一对姐妹花,为交趾北部雒将之女儿。容貌不过寻常,身材却是长大,力举千钧,称雄一方。征侧尤其骁悍勇健,虽己嫁于朱鸢人诗索为妻,然不安本份,不在家

  • 马援打山贼时,给刘秀写信,刘秀看完后把身边的太监剃了光头

    历史人物编辑:花红叶绿的精彩标签:马援

    相信大家都知道马超,他是三国时期的名将,蜀汉的骠骑将军。马超的祖上也是一位名将,那就是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论名气马超应该比马援要大,毕竟有《三国演义》的推波助澜;论官职马超是重号将军,马援是杂号将军。但是如果论武功的话,马超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马援的。马援曾经是东汉初年的豪强隗嚣的手下。隗嚣派马援去见

  • 志说防城港,第2期:马援平乱,泽披南邦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马援

    中国“两汉”时期有两位“伏波将军”,一位是灭掉南越国的路博德,一位是南征平乱的马援。论武功,路博德胜马援一筹;论文治,马援比路博德高许多。武功会随着血痕的淡去而消失。文治却给后世遗留丰沛的福泽。两相比较,路博德后来没有被多少人记起,马援倒是晋升为“神”,他的庙祠遍布岭南,世代享受民间烟火,甚至远及东

  • 马援,并非大汉第一个伏波将军但绝对是最为出名最成功的伏波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马援

    题/马援,并非大汉第一个伏波将军但绝对是最为出名最成功的伏波将军文/安静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