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貂蝉那么美,王允为何不占为己有?

貂蝉那么美,王允为何不占为己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道史说雅 访问量:2900 更新时间:2024/2/12 1:32:29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孔子也说,人之大欲,食色性也,貂蝉位列我国的四大美女之一,那也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如此美貌的女人,早起是养在貂蝉家中的,那么面对如此美貌的女人,司徒王允为什么不占为己有呢?

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不管是史书还是小说,难免都有虚构的成分,但无论是真实还是虚构,他所反应出来的思想都是真实的。

几千年来,人性不变,不管是貂蝉还是西施,似乎总是扮演着某种牺牲者的角色,总是为了一种更高的大义,而牺牲了自己。

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肯定是有的,但至于是具体到哪一天,哪一个眼神,哪一个动作,改变了一个人,甚至是历史的命运,这些细节我们无从得知,我们只能从各种主观的描述中,尽量拼凑出一个客观真实的世界,和人们内心想法的真实流露。

三国是个乱世,太监外戚,皇帝军阀,各方势力相互博弈,最终让董卓捡了漏,率领大军进入洛阳,控制了皇帝。

而作为杀了丁原,投靠了董卓的吕布来说,乱世之中,谁强就跟着谁,他的眼里只有战场上的冲杀和眼前的利益。

而这一切都被司徒王允看在了眼里,王允是个文官,当时的文官有陈蕃这样迂腐到不行,拿太监毫无办法的书生,也有像王允这样,哪怕是手无缚鸡之力,也要想办法除去董卓这个朝廷当时最大的祸害。

司徒王允之所以能够成功诛杀董卓,秘密就在于,他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白单凭自己肯定不行,他不是曹操。

曹操当时是个武职,急眼了还真的会提着刀杀董卓,尽管这个情节是杜撰的,但也很符合曹操的性格。

王允不一样,他要诛杀董卓,只能靠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智慧,所以他把这个执行者的人选,锁定在了吕布身上。

王允看人还是很准的,他看出来吕布是匹狼,绝不甘心一直被董卓驱使,于是他就要设法把吕布这种不满激发出来。

如何激发,血气方刚的吕布,自然女人是最好的办法,通过对貂蝉的一系列操作,成功实现了吕布对董卓的憎恨。

这件事说起来也不复杂,无非就是王允把家里一个最美貌的歌女,伪装成自己的女儿,先说要嫁给吕布,然后董卓来的时候,让貂蝉故意展露魅力。

这一点王允是充分利用了董卓的特点,董卓本来就是粗人,再加上王允和貂蝉的不断挑逗,他正在一步步踏入挖好的陷阱。

董卓根本不知道,貂蝉已经许给了吕布,要是知道,他根本不会跟吕布抢一个女人,为什么要诸侯争霸,权力的魅力就在于,你一旦掌握了,那就可以随心所欲,女人根本不缺的。

这个不高明的计策,被王允和貂蝉那么添油加醋的一说,吕布终于被说怒了,要说这个董卓对吕布是真的信任,让他做自己的贴身护卫。

人心一旦变了,任何事情都会发生,吕布想要突然杀死董卓,太容易了,董卓可能临死都不知道,吕布为什么要杀他。

整件事真真假假,王允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心中只有朝廷和大汉,貂蝉在他眼里,只不过是个可以利用的工具而已。

就算真的有貂蝉,作为一个工具人,王允也不可能产生占为己有的念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王允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占有貂蝉只会给自己惹麻烦。

王允的个性是非常坚定不妥协的那种人,他对貂蝉是这样,对董卓的手下也是这样,说实话在董卓死了之后,大汉朝出现了一丝生机,董卓死了,太监们也死光了,朝廷完全可以重,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

可以王允只是个理想主义者,他不是个政治家,理想主义让他有大量谋划除掉董卓,但理想主义也让他有了不切实际,除恶务尽的想法,对董卓的手下李傕,郭祀赶尽杀绝。

吕布能够成功刺杀董卓,也跟这两人不在身边有关,他们作为董卓的主力部队,被派去抵御东方诸侯联军了,而此时如果王允没把事情做得那么觉,也许他们两个庸人见董卓死了,也就乖乖服软了。

但王允一定要杀死他们,最终在贾诩的劝说下,两个人带领部队回到洛阳,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王允的智慧也就仅止于杀个董卓,天下大乱这个门,从此谁也无力再关上了。

总结一下就是,王允是个理想主义者,貂蝉只是个工具人,在他眼里,他不可能占有貂蝉,给自己惹来麻烦,他的麻烦已经够多了,在实现自己的理想之前,任何人都不会让他分心。

标签: 王允

更多文章

  • 貂蝉与王允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何貂蝉会答应王允除掉董卓和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王允

    先来看看貂蝉和王允究竟是什么关系,在《三国演义》书中,貂蝉原本是宫中的宫女(或妃嫔),因遭受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后来被“老色狼”王允看到了,于是就收为歌女,古代的歌女地位甚低,白天歌舞晚上侍寝,甚至送人都是很正常的事。而当时的王允已经50岁左右,按照古人的寿命,王允也没多少年可活了;或许王允玩厌后

  • 《王宝钏》做了父亲才懂王允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王允

    王宝钏是相国王允的三千金,王允一直宠爱着王宝钏这个小女儿,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里怕摔着。一直溺爱,把王宝钏养成了任性妄为宁愿坏习惯。王相国的大女儿温柔贤惠听话,大女婿苏龙也是文武双全,人品正直。二女儿自私任性对父亲也算听话,二女婿魏虎时一员猛将也算孝顺。王相国对王宝钏抛绣球招亲,内心反对也任她胡

  • 汉末王允一手好牌打个稀烂的性格根源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王允

    汉末司徒王允联合吕布铲除巨奸董卓,成就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王允在杀董卓后,因何一手好牌打个稀烂?其性格决定其格局,其格局决定其命运。汉末司徒王允第一,王允心太凉薄,杀蔡邕导致人心涣散王允作为当朝司徒,对于朝廷大臣这一方势力应该是很有影响力的。王允诛杀董卓大快人心,但他不知道怎么顺势协调、凝聚各方政

  • 为什么王允作为汉末重臣,在史书中只能“打酱油”?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王允

    提到《三国演义》中的关键人物,王允不得不提到,如果不是他把七宝剑借给了曹操,曹操也不会回到家乡举旗反董卓,因为《孟德仙道》的失败。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王允利用貂蝉使出了一连串诡计,吕布也不会消灭董卓,小说中自然也就没有更多精彩的内容了。当然,在当时的真实历史中,不可能有七宝刀、貂蝉这样的艺术元素,但

  • 马革裹尸的马援,打败交趾姐妹花六年后,再南征怎么就染病而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马援

    伏波将军马援,是东汉初年名将,为汉光武帝平定天下、巩固统治出生入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马援最后还是在南方的征战途中死于疫病。建武十八年春,交趾女子征侧及其妹征贰率领农民起来造反,先后攻占了岭南60余个城池。光武帝刘秀看到南方统治不稳,遂遣伏波将军马援率大军20万南征。由于当时汉军有大小战船2000

  • 擒杀异域姐妹花的马援,为何最终马革裹尸,却成后世武将的楷模

    历史人物编辑:玺哥串串标签:马援

    擒杀异域姐妹花的马援,为何最终马革裹尸,却成后世武将的楷模说起中华武将的精神楷模,不论有名还是无名,明面上都会把马革裹尸作为自己的最高荣耀,而这一典故则来源于东汉开国名将马援。说是开国名将,其实在东汉的立国战争中,马援的战功并不显赫,只是在刘秀建国后,马援才在诸多平乱战争中大放异彩,尤其是他曾平定南

  • 马革裹尸的完美军人典范、伏波将军马援,少年时竟是个叛逆花美男

    历史人物编辑:醉轻弦V标签:马援

    中国军魂的缔造者——伏波神将汉马援(1)关于马援和他的名言“马革裹尸”,我想在中国大概没有多少人不知道,但对他具体的品格与事迹,很多人恐怕就不熟悉了。或许只把他当成李广一般,看做一个忠君爱国的符号而已,套张脸谱上去,反正不是黑脸就是花脸,哇呀呀叫两句就对了。但如果我要说,马援年轻时是一个风流倜傥、俊

  • 刘秀以善待功臣闻名,为什么功劳最大的马援却遭到他的厌弃冷遇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马援

    在几千年的古代历史中,皇帝一直高居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富有四海,掌控着天下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与财富,每天过着锦衣玉食、穷极奢华的生活。但凡事利弊相连,皇帝这个职业也真不是人人都能干好的,当上了皇帝,在享受皇帝尊荣的同时,也必须面对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烦恼。如何处理好与功臣的关系,就是皇帝们必须要面对的棘手

  • 东汉开国元老马援:马革裹尸的壮志,靠的是人生的几次关键选择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爱视界标签:马援

    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一直是忠勇爱国的代表。我们耳熟能详的“马革裹尸”“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这些成语,都是出自于马援之口。但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马援之所以能将“马革裹尸”的壮志付诸于实际行动,靠的是人生的几个关键时期的正确选择。马援是战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后裔,曾祖父马通,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以马援

  • 曾平定西羌与越南叛乱的名将马援,为何最终栽在了湖南苗蛮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马援

    永远追求精彩的人生——伏波神将汉马援(12)建武二十四年秋,刘秀任命马援为南征军总司令,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四副将,募中原十二郡之甲士及罪囚共四万余人,南下平定武陵之乱。马援自不必说,我们来看看他这几个副将,也个个不是省油的灯。杨虚侯马武,绿林好汉出身,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名将中南七宿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