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三次出击匈奴,还导致李广差点全军覆没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三次出击匈奴,还导致李广差点全军覆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国栋说历史 访问量:1057 更新时间:2024/1/16 4:47:05

一提起张骞,我们就会想起张骞出使西域,其实在历史上张骞曾经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的目的是联合月氏攻打匈奴,第二次是为了联合乌孙王国削弱匈奴。虽然两次出使的直接目的都没有达到,但是张骞为当时的中国人发现了一片非常广阔的新世界,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辟打下了基础,梁超称赞张骞“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其实除了凿通西域的功绩外,张骞还和卫青李广一起出击匈奴,中间还出现了差错,导致李广差点全军覆没。

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9年,在汉武帝的支持下,张骞自告奋勇率领一百多人从陇西(今甘肃临洮)踏上了征途。前方还有几千公里的路程在等待着他们,要知道当时出了甘肃兰州就是匈奴的势力范围,而且在祁连山南麓还有杀人越货的羌人部落。而再往西,传说西域全是无边无涯的沙漠和沙碛,没有水源、没有人烟,只能沿着前人死在途中的枯骨摸索前进,前方是一片恐怖陌生的不毛之地。

果然,刚刚进入河西走廊不久,他们便被匈奴人抓住,而且扣留了起来,虽然因为敬佩他们的勇气没有杀他们,并且为他们每个人都配了一名匈奴女子为妻子,但是禁止他们继续西行。十年后,张骞和同伴扔下妻子逃到大宛,辗转康居,最终抵达月氏王国。可是此时的月氏王国已经在中亚定居,生活富裕,不愿意攻打匈奴,张骞只能失望而归,回来的路上再次被匈奴抓住,又等了三年才逃回汉朝。

首次出使西域张骞虽然没有达到本来的政治目的,但是他为中国人发现了一片比当时中国还要广大的新世界。这个发现,只有后世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可以相媲美。而且张骞还发现了可以绕过匈奴从印度到达西域的新道路,也为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埋下了伏笔。而且,他熟悉了西域的道路、国家情况、水源地理等等,所以才有后来汉武帝派张骞跟随卫青出击匈奴。

三次出击匈奴

张骞回到汉朝后已经十二年过去了,此时正是汉武帝准备大举进攻匈奴的时候,张骞因为在匈奴被扣留十多年时间,了解当地地理、水草,所以被任命为校尉,在公元前123年两次跟随卫青出击匈奴,当时大军斩首、俘获颇多,张骞也因为“知善水草处,军得以无饥渴”,很好的辅助大军行动,立下军功,加上出使西域的功劳,被封为博望侯。

第三次出击匈奴是在两年后,公元前121年,当时张骞领军一万,李广领军四千一起从右北平(今内蒙古宁城县)出发,分头行军。走了几百里后李广军队被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人包围,而这时张骞还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李广率军队苦战一天,部队损失过半,而且弓箭全部用完了(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多亏了李广和儿子李敢苦苦坚持,到第二天张骞才率部队赶来,匈奴人撤退。结果张骞因为这次走错了路,错过了规定期限,按照汉朝法令应该斩首,通过赎罪,被贬为庶人(博望侯留迟後期,当死,赎为庶人)。

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张骞为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联合乌孙抗击匈奴。虽然这次出使,乌孙并没有直接答应汉朝结盟的要求,但是派使者跟随张骞来到汉朝,见识了汉朝的强大后,决定和汉朝交好。而张骞还派遣副使分别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印度)、于阗、扜弥等国展开外交活动,进一步和西域各国展开全面交流。为后来汉朝设置西域都护直接管理西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近代俄罗斯学者评价,西域丝绸之路开通“在中国史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美洲之发现在欧洲史上的重要”。

至于张骞三次出击匈奴,前两次跟随卫青出击匈奴作为向导,是立下了功劳的。虽然第三次因为走错了路,错过了规定的期限和李广会合,导致李广差点全军覆没,但在当时的地理环境和信息交通条件下,也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李广戎马一生,和匈奴大大小小战役七十多次,最后也因为走错了路,错过会合期限而自杀,又何必去苛责张骞呢。

参考:《史记·大宛列传》、《史记·李将军列传》、《史记·为将军骠骑列传》

标签: 张骞

更多文章

  • 张骞出使被囚13年如何过的?对得起汉武帝对得起爱情,结局感人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张骞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张骞归汉一段让人感叹无比。曾经的风流少年郎,在浪荡匈奴十余年后成两壁斑白中年人。这十余年风霜摧残艰难坎坷,让汉武帝不由想起曾经的意气风发。最后为郑重起见,按下心中激动,沐浴更衣后,才见了心心念的张骞。只见张骞破衣烂衫,由远至近,叩首无言,泪流满面。看完这段后,除了对于坚持者的钦

  • 张骞的成就离不开一个善良美丽的女人,她来自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太空科技芯发现标签:张骞

    长安夜寒,她所爱的人成就功名利禄的时候,她却没有福气享受这一切了!向北而望,目光中有着思念和不舍,或许远嫁女儿都一样,都是对故乡的愧疚对亲人的眷恋!她闭上眼,带着对丈夫的爱,对故乡的不舍,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就是张骞的匈奴妻子,连一个名字也没有留下的女人,她美丽迷人,她又默默无闻,她的故事要从20

  • 美貌多情的西王母见过张骞?还见过穆天子和汉武帝?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张骞

    大西北文化苦旅第一部分宁夏以西:民族、战争和生态的话题提示:我们的文化从来都是以汉族为中心的,但在所谓汉民族辉煌的背后,我却常常想起那些离我们已经远去了的,而且永远都不会回来的已消失的古代民族,匈奴便是其中的一个。今天,面对那屡次来袭的沙尘暴,在那苦涩的土腥味里,更多想起的是他们在蓝天白云下的诗意牧

  • 《龙文鞭影》卷三 一 先 宋臣宗泽 汉使张骞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张骞

    宋臣宗泽 汉使张骞sòng chén zōng zé hàn shǐ zhāng qiān【注释】(2) 张骞:字子文,汉朝陕西城固人,封博望侯。奉汉武帝之命二次出使西域,足迹遍及中亚、西亚,开拓了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为著名探险家、外交家。【语译】北宋大臣宗泽是抗金名将,汉朝的张骞奉命出使西域。

  • 张骞和班超都立功西域,谁的贡献更大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张骞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后世的丝绸之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班超经营西域三十一年,收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重新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封为定远侯。你们认为他们二人谁的贡献更大一些呢?张骞凿空西域公元前139年,在汉武帝的支持

  • 中国历史的第三个拐点:张骞通西域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张骞

    汉武帝要与匈奴决战,汉朝搜集到的军事情报中提到,大月氏人曾是匈奴的劲敌,战败后西迁了,因此汉武帝派张骞西使,向西去寻找大月氏人,寻求建立军事同盟,与汉朝一起进攻匈奴。要进入完全陌生的世界,去寻找从未接触过的族群,并要说服他们与我们建立军事同盟,只是因为据说他们是我们的敌人的敌人。曾经的中国人,思维就

  • 张骞出使西域:揭秘中国古代开辟通向中亚的壮举

    历史人物编辑:香堂姐美食标签: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古代一段著名的历史故事,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大约公元前138年。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个故事。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国向外扩张,不仅在南方和北方都有大片领土,还向西探索,希望开辟通往西域(今天的中亚地区)的商路。当时,中国与西域之间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但是这些贸易由于中间商人的掌控,加上沙漠

  • 张骞,为汉王朝叩响新世界大门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张骞

    战国中原大乱之时,北方的匈奴在大漠中悄然崛起。秦王朝建立的时候,匈奴已经是一只刚刚长大的小狮子,渴望鲜血的味道,渴望堆积如山的战利品。他不断地向秦朝扑来,刚刚统一的边境线在铁蹄面前,还显得很脆弱。千古一帝秦始皇没有选择主动出击,一直所向披靡的秦始皇这是可能也知道,他的虎狼之师现在还不能摧毁来自大漠的

  • 张骞第67代后裔张利军接受《丝路文明》杂志专访

    历史人物编辑:土家小伟伟标签:张骞

    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其博广瞻望的胸怀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开拓了横贯东西、连接欧亚大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向世界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使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互利共赢,搭建起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流借鉴的桥梁。传承和弘扬张骞精神、传播丝路文化是历史的赓续,更是时

  • 历史和张骞开的一个个玩笑却是我们民族的幸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晓古今标签:张骞

    由于第一次出使西域耗费十三年,最终还是失败。24年后,汉武帝刘彻任命张骞为中郎将,带着300人的使团和几万头牛羊,以及价值数千万的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再一次重新踏上西域的征程。由于漠南的匈奴势力已经被肃清,这次张骞的出使很顺利,使者团平安到达了乌孙,张骞很快便见到了乌孙王昆莫。乌孙的王公大臣们以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