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新疆库车的龟兹古城,在张骞出使西域前后,曾有这样的详细描述

新疆库车的龟兹古城,在张骞出使西域前后,曾有这样的详细描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马海龙 访问量:1997 更新时间:2024/1/1 23:23:05

按照古丝绸之路的划分,现在就说说丝路中道上的库车市的历史。

张骞汉武帝说龟兹情况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返回长安后,将龟兹、温宿、姑墨等西域三十六国的情况汇报给了汉武帝。张骞的出使,疏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当时汉武帝很是高兴,因为他让张骞摸清了西域各城邦诸国的情况,这对大汉来说,实现统一西域的机会来了。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举国上下信奉佛教的龟兹国向汉武帝敬献了一口澡罐,上面还铭刻有“元封二年龟兹国献”的字样。澡罐就是佛教僧侣洗澡用的专门用具,集中代表了龟兹的冶炼水平。

看见龟兹国献了一个罐子,汉武帝很不高兴地说:“听说西域牛羊成群,良马居多,物产很是丰富,怎么给朕送了一个破罐子呢?难道是侮辱朕的吗?拉下去给我砍了!”

张骞赶紧阻止说:“陛下休怒,澡罐是龟兹佛国的最高礼节,就是让陛下每天用它来洗澡,可以沐浴佛的保佑和恩典,让我大汉国富民强,早日一统天下。”

汉武帝听了,哈哈大笑说:“难得龟兹有此孝心,朕就不怪罪了。不过,我看这澡罐怎么像咱们大汉朝烧制的呢?虽然不完全相似,但有我大汉的技术啊。”

龟兹,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央集权制

龟兹古国是一个城邦国,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城邦制,不是城邦自治,也不是联邦共治,而是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央(地方)集权制,即数个或数十个小绿洲上的城池,在政治上隶属于较大城池统治,各小城池则是它的下属。

另外,若干较大城池在政治上又隶属于“古国”的统治者,在龟兹地区则属于龟兹古国的国(龟兹王)的管辖。这就像秦汉时期朝廷分封王侯,或者划分州治县丞管理一样,具有鲜明的等级制度和管理机构。

西汉时期,在匈奴役属下的龟兹,已初步建立起政治机构。自张骞通西域,汉王朝竭力经营西域后,中原的先进生产经验和技术不断传入西域,自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制思想,也随着西域都护府(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初置于乌垒城)的建立而不断深入加强,龟兹古国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政治机构。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龟兹国,王治延城……大都尉丞、辅国侯、安国侯,击胡侯、却胡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左右力辅君各一人,东西南北部千长各一人,却胡君三人,译长四人。”

大都尉丞辅助龟兹王处理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事;辅国侯掌管经济,督促农、牧、手工业生产,征缴农、牧、手工业税和过境商品税;安国侯掌管民政司法;击胡侯掌管军事,与击车师都尉等官更主要的责任是对付入侵之敌;诸侯之下,大都负有军政事务的责任。

由此看出,龟兹古国上下管理和设置,已趋向汉朝的管理机构,这些都是按照或效仿中原皇朝隶属设置和管理制度。比如,龟兹古国的左将军刘平国,就是一个在龟兹任职的汉朝廷将军。这说明了汉朝中央集权制对西域的影响,并且西域各城邦国家不仅归附汉朝,还纷纷效仿汉朝的管理制度。

从统治阶级制度,看龟兹的法律

龟兹古国也有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自己的法律。

《北史·西域传》记载:“(龟兹国)杀人者死,劫贼断其一臂,并刖(yue)一足。”这是针对杀人和偷盗者而言。此外。还有一种约定成俗的“习惯法”,是执法者在断案时的重要依据。

比如,《大唐西域记》记载,龟兹古国还流行宫刑。为了突出王权的“尊严”,还对国王的服饰、仪仗等有严格的规定,他人不能仿效。如“耕田畜牧为主,男女皆剪发,垂与项齐,唯王不能剪发。” “其王头系彩带,垂之于后,坐金狮子床。”龟兹重视赋税,有赋税法:“赋税,准地征租,无田者则税银钱。”

从以上看出,玄奘曾在龟兹讲述了一个传说,简短地讲,就是一个国王的弟弟,为了避嫌而割去了自己的生殖系统,最后因他对国王和国家忠心耿耿,便感动了佛祖,让他重新恢复了男人该有的生殖功能。其实,玄奘在说龟兹的宫刑,以及龟兹的各种法律等级制度。

为从思想上控制居民,龟兹的统治者除扶持原已流行的袄教、摩尼教外,还极力推行和弘扬佛教,每年拨出大量专款修缮佛寺,供养僧侣,特约佛教高僧参与政治,“以月十五日,晦日,国王、大臣谋议国事,访及高僧,然后宣布。”

汉代的龟兹王族根据本土实情,仿效中原王朝设置大都尉丞、辅国侯、安国侯等官职,建立起一套具有浓厚的龟兹特色的政治。

诸多如此,可以看出龟兹很早就深受汉朝的影响,包括西汉后期的龟兹王绛宾及他的儿子丞德,不仅按照汉朝的管理制度治理国家,还在服饰、礼仪、建筑等方面仿效汉朝,这足以说明西域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标签: 张骞

更多文章

  • 张骞从西域带来了黄瓜,这位皇帝用它考核了一位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张骞

    汉武帝时期,汉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是为了打破匈奴的封锁,联合西域诸国共同讨伐。张骞被扣留匈奴长达十年之久,花费十三年时间,加强了对西域的了解,司马迁称其为“凿空”之举。第二次的再出使西域的时候,情况大为改观,匈奴已经被卫青、霍去病赶走,河西走廊被打通。这一次,更多的是出于文化和物质交流的目

  •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三次出击匈奴,还导致李广差点全军覆没

    历史人物编辑:国栋说历史标签:张骞

    一提起张骞,我们就会想起张骞出使西域,其实在历史上张骞曾经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的目的是联合月氏攻打匈奴,第二次是为了联合乌孙王国削弱匈奴。虽然两次出使的直接目的都没有达到,但是张骞为当时的中国人发现了一片非常广阔的新世界,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辟打下了基础,梁启超称赞张骞“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

  • 张骞出使被囚13年如何过的?对得起汉武帝对得起爱情,结局感人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张骞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张骞归汉一段让人感叹无比。曾经的风流少年郎,在浪荡匈奴十余年后成两壁斑白中年人。这十余年风霜摧残艰难坎坷,让汉武帝不由想起曾经的意气风发。最后为郑重起见,按下心中激动,沐浴更衣后,才见了心心念的张骞。只见张骞破衣烂衫,由远至近,叩首无言,泪流满面。看完这段后,除了对于坚持者的钦

  • 张骞的成就离不开一个善良美丽的女人,她来自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太空科技芯发现标签:张骞

    长安夜寒,她所爱的人成就功名利禄的时候,她却没有福气享受这一切了!向北而望,目光中有着思念和不舍,或许远嫁女儿都一样,都是对故乡的愧疚对亲人的眷恋!她闭上眼,带着对丈夫的爱,对故乡的不舍,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就是张骞的匈奴妻子,连一个名字也没有留下的女人,她美丽迷人,她又默默无闻,她的故事要从20

  • 美貌多情的西王母见过张骞?还见过穆天子和汉武帝?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张骞

    大西北文化苦旅第一部分宁夏以西:民族、战争和生态的话题提示:我们的文化从来都是以汉族为中心的,但在所谓汉民族辉煌的背后,我却常常想起那些离我们已经远去了的,而且永远都不会回来的已消失的古代民族,匈奴便是其中的一个。今天,面对那屡次来袭的沙尘暴,在那苦涩的土腥味里,更多想起的是他们在蓝天白云下的诗意牧

  • 《龙文鞭影》卷三 一 先 宋臣宗泽 汉使张骞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张骞

    宋臣宗泽 汉使张骞sòng chén zōng zé hàn shǐ zhāng qiān【注释】(2) 张骞:字子文,汉朝陕西城固人,封博望侯。奉汉武帝之命二次出使西域,足迹遍及中亚、西亚,开拓了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为著名探险家、外交家。【语译】北宋大臣宗泽是抗金名将,汉朝的张骞奉命出使西域。

  • 张骞和班超都立功西域,谁的贡献更大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张骞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后世的丝绸之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班超经营西域三十一年,收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重新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封为定远侯。你们认为他们二人谁的贡献更大一些呢?张骞凿空西域公元前139年,在汉武帝的支持

  • 中国历史的第三个拐点:张骞通西域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张骞

    汉武帝要与匈奴决战,汉朝搜集到的军事情报中提到,大月氏人曾是匈奴的劲敌,战败后西迁了,因此汉武帝派张骞西使,向西去寻找大月氏人,寻求建立军事同盟,与汉朝一起进攻匈奴。要进入完全陌生的世界,去寻找从未接触过的族群,并要说服他们与我们建立军事同盟,只是因为据说他们是我们的敌人的敌人。曾经的中国人,思维就

  • 张骞出使西域:揭秘中国古代开辟通向中亚的壮举

    历史人物编辑:香堂姐美食标签: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古代一段著名的历史故事,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大约公元前138年。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个故事。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国向外扩张,不仅在南方和北方都有大片领土,还向西探索,希望开辟通往西域(今天的中亚地区)的商路。当时,中国与西域之间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但是这些贸易由于中间商人的掌控,加上沙漠

  • 张骞,为汉王朝叩响新世界大门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张骞

    战国中原大乱之时,北方的匈奴在大漠中悄然崛起。秦王朝建立的时候,匈奴已经是一只刚刚长大的小狮子,渴望鲜血的味道,渴望堆积如山的战利品。他不断地向秦朝扑来,刚刚统一的边境线在铁蹄面前,还显得很脆弱。千古一帝秦始皇没有选择主动出击,一直所向披靡的秦始皇这是可能也知道,他的虎狼之师现在还不能摧毁来自大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