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之下进了山海关,入关后的几个月内清军占领了北京、山西和山东一部分,李自成的大顺军退守陕西,而明朝的官员在南京拥立了崇祯皇帝的堂兄朱由崧继位,这就是弘光帝。虽然明朝和清朝是几十年的老对手,但是清朝刚入关时,弘光政权似乎并没有多么仇视清朝,反而更加仇视李自成,也许因为和清朝之间是旧恨,而李自成的弑君之仇则是新仇,新仇似乎比旧恨更加强烈。
形势图
弘光政权建立后,上层人士做出了“联虏平寇”的战略,即联合入关的清军剿灭流寇李自成,在马士英和史可法等人看来,李自成更加让人可恨,向李自成报仇是目前更紧迫的任务,至于清朝,多给点钱财,再谈判一下,也许能够和平相处。现在看来,这个策略似乎十分可笑,但是在当时这样的策略不能说是愚蠢,只能说不够高明,或者说没有战略眼光。
李自成
1644年六月,弘光政权向清廷派遣使团进行谈判,同时册封吴三桂等人,但是清朝对和谈并不热心,因为他们看穿了南明的软弱,多尔衮在十月份甚至兵分两路准备同时征服李自成和南明,所以清朝根本不可能与南明和谈。果然,南明的北使团在北京碰了个大钉子,无功而返,两位使者甚至被清廷扣押在北京。
使团
眼看和谈失败,史可法等人知道无法联合清朝了,但是他们仍然对清朝抱有幻想,他们避免和清军发生冲突,希望清朝不继续南侵,而是在解决李自成之后和南明划界而治,至于界划在哪里,朝堂之上也无明确的定论。在此之前,南明也设立了江北四镇,分守江北、淮北等地,但是在这样的大方针的指导下,江北四镇根本没有向北进取的意愿和可能。
江北四镇
但是,在1645年正月,江北四镇之一的高杰在史可法的安排下曾经有过一次向北的军事行动,而这也是南明弘光朝廷唯一一次向北的军事行动。史可法对高杰部的部署是命其北上到开封地区,然后向西面洛阳一带推进,而高杰出师时还曾经写信给清朝肃亲王豪格,主要意思是要联合清军一起剿灭和明朝不共戴天的李自成,而豪格却不以为意,回信中只字不谈合兵攻打李自成的事情,而是对高杰进行招降,不过高杰也没有心动。
史可法
从史可法对高杰的部署以及高杰给豪格的书信可以看出,高杰这次的军事行动根本不是针对清军的抵抗行动,反而是要与清军联合,准备一起消灭李自成,但是此时的清军已经对李自成取得了绝对的优势,所以清朝对史可法和高杰的建议根本没有兴趣,而南明弘光政权此时还未醒悟,依然对清朝抱有幻想,只能说他们在四个月之后的灭亡是咎由自取。
参考文献:《明季南略》,《国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