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郑板桥一副《竹石图》,徐悲鸿手痒添了6笔竹子,国人怒骂:手欠

郑板桥一副《竹石图》,徐悲鸿手痒添了6笔竹子,国人怒骂:手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新移说娱乐 访问量:2778 更新时间:2023/12/27 13:50:58

在绘画领域,其实是有在别人的书画作品上添笔着墨的例子的,但别人作品的意趣风格,稍有着墨不慎,就很容易毁掉一幅作品的意境。

而且不在别人作品上动手动脚,其实也是一种做人的基本修养,如下棋中观棋不语的规矩一样,尽管如此,在一些名家作品中我们仍可以经常看到其他人的痕迹。

最“臭名昭著”的恐怕是盖戳狂魔乾隆皇帝了,乾隆皇帝在文化领域上堪称是“又菜又爱玩”,除了一生作诗4万多首,一首都没有流传下来。

乾隆还喜欢在名人字画上动手脚,就比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俩的书画上盖满了乾隆的御戳,大有新粉刷的白墙上盖满了牛皮癣广告的味道。

李白唯一传世的笔墨作品《上阳台帖》上,乾隆觉得光盖戳子还不过瘾,还不惜提笔弄墨,楷书“青莲逸翰”四个大字甚至比原作者的书法都要显眼,反而是有喧宾夺主的嫌疑。

与又菜又爱玩的乾隆不同的是,书画大师徐悲鸿也同样做过在别人作品上泼墨的事,“受害者”是郑板桥

郑板桥素以画竹而闻名,徐悲鸿以画马而传世,两个人年代相差极远,却因一幅《竹石图》而产生联系。

徐悲鸿在偶然得到郑板桥的《竹石图》后,却有不满,原因是他觉得郑板桥的构图留白太多,尤其是画作的右上角竹叶稀缺,使得整幅作品稍显空荡,于是徐悲鸿忍不住提笔在上面添了六笔竹叶。

或许是徐悲鸿本人也自知这是对前人的亵渎,于是还在一侧书写了这么一句话“戊子始夏悲鸿得之,为补六笔,不能自己,罪过”。

对于徐悲鸿添笔的行为,外界评论两极化。

支持者认为,经徐悲鸿着墨,解决了留白太大的问题,还让郑板桥的这幅画的价值陡然而升,大大超过了郑板桥原画本身的价格,两个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画家产生碰撞,更让这幅画有了别样的魅力。

反对者则认为,留白本就是传统国画的魅力,留有空白赋予想象,徐悲鸿添笔的行为本就是以现代人的审美夺古人的意趣,反倒是有所原作的意境,实属自作聪明。

况且徐悲鸿在画作上留的落款,字数太多,与整幅画作也颇为不搭,纵使依靠名气拔高了这幅《竹石图》的价格,但从艺术本身来说也并不可取。

对于画作上添笔墨这件事,做得好的叫画龙点睛,做得差的叫画蛇添足,抛开徐悲鸿本人的身份来谈,你觉得他属于前者还是后者呢?

标签: 郑板桥

更多文章

  • 古代是怎么买卖文凭的?县太爷郑板桥是如何对待买文凭的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姚姚时尚标签:郑板桥

    2008年,在武汉出现了一张清康熙年间由国子监颁发的监照。这张监照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文凭”。史料记载,当年只要花钱就可以买到这张文凭,起价108两纹银。这张保存完好的监照,长51厘米,宽40厘米。正文中有持照人的“文字相片”:“案今准户部册报臧三六系山西汾西县人,四十六岁,身中面白微须……”发照日期

  • 徐悲鸿为郑板桥改画?画6笔,题14个字,“画蛇添足”却卖3500万

    历史人物编辑:赤彦说历史标签:郑板桥

    起源|本期导读: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从古至今画竹子一直无人超越,竹子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也一直是谦虚、气节、刚正不阿的象征。徐悲鸿作为当代绘画大师,笔下的“万马奔腾”图让人震撼不已,但是在画竹子又怎样呢?既然在画坛,一直无人敢称超越郑板桥笔下的竹子,但是徐悲鸿却曾经为郑板桥改过画,并且

  • 叔叔用郑板桥的画换一个罐子,侄子说了一席话,专家:想象力丰富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郑板桥

    文/印象历史品读叔叔用郑板桥的画换一个罐子,侄子说了一席话,专家:想象力丰富今天继续来讲一讲鉴宝的故事。很多人拿着宝贝上节目,有的可能是自己感兴趣淘的,有的可能是自己拍卖的,还有的是祖传的,可而今天这位藏友的藏品牛逼了,这是用郑板桥的画跟别人换的。郑板桥在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有名气的人物,他是康熙年间

  • 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郑板桥,竟被一锅狗肉给坑了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tuo)萧萧两袖寒”。据说这两句诗是郑板桥被罢官,为前来送行的百姓赠画留念时所题。那时的郑板桥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一向清廉。临行前他只雇佣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面领路,另一头驮着行李。前来送行的百姓看到自己多年的父母官如此清贫,很多人都伤心落泪,郑板桥当然也非常

  •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当过县太爷的郑板桥,他“怪”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吴文磊标签:郑板桥

    清朝乾隆年间,曾州范县开河镇有个文举人,姓张名得志,是位远近闻名的才子,家中富足,他有一女,名叫芳珠,从小随父读书习文,又因她模样长得俊,十里八乡的人们都夸她貌如西施,才胜文姬,多少富户大家子弟前来求婚,她都一一谢绝。这日,张文举大门外聚集着许多人,正在观看议论墙上的一副续联,原来张文举的女儿芳珠出

  • 恶霸调戏寡妇女儿,郑板桥不打不罚,用智慧捧的恶霸连连求饶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郑板桥

    乾隆年间,山东潍县有个恶霸,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有一天,恶霸要霸占一位寡妇的漂亮女儿,那姑娘被恶霸调戏的实在受不了,只好到县衙去找县令郑板桥告状。郑板桥自乾隆十一年自范县调任潍县做县令,但乾隆年间,吏治腐败,豪强、富商往往与官府勾结,欺压害民。不过郑板桥是一个另类,他作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所以

  • 年轻的郑板桥,在泰州遇见一个心仪的姑娘,写下这样一首词

    历史人物编辑:三农生活阿远标签:郑板桥

    郑板桥(1723年、1733年客居泰州)(选自《郑板桥集》)用十年时间来怀念一位爱人,是不是很痴情。这首词就是郑板桥于十年后,为一位泰州姑娘而写。他将相识、相爱、相别的恋爱经历诉诸笔端,至今读来,仍能感受到那份纯真。通过这首词,可以让我们读到不一样的郑板桥:郑板桥对于传世诗词筛选相当严格。他在诗集序

  • 它的成名与郑板桥有关,营养丰富,既是美味佳肴,又是滋补上品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齿留香标签:郑板桥

    “ 黄焖甲鱼应该不少男性读者不仅听过,还常吃过,其营养价值就不用咱多说,那是相当不错。这是一道以甲鱼和鸡肉为主要食材,再配以其他配料制作而成的名菜。起源于我国古代时期的清朝山东省潍坊市,相传,它的成名还与我国著名的大画家郑板桥有典故。”根据史书记载,在当时的潍坊城里有那么个姓陈的老板,因为手下管理的

  • 冷军画竹子PK郑板桥:国画、油画各来一幅,一幅卖165万

    历史人物编辑:寻史阁标签:郑板桥

    起源/本期导读:竹子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绘画的专长,竹子也被赋予了很高的品质,他与世无争的潇洒,顶天立地的勇气,高请谅解的节气,节节高涨的势气,与兰花、梅花、菊花合称为“四君子”,同时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性格特征,兰花象征“傲”;梅花象征着“幽”;竹子象征着“坚”;菊花象征着“淡”。他们分别都是古代文人墨士

  • 官场高人头脑多机智?看郑板桥、曾国藩智斗盗贼的故事,城府变深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郑板桥

    一天深夜,有个盗贼趁黑摸进郑板桥的家中。郑板桥没有慌张,他明白起床搏斗一定不是盗贼的对手,搞不好还会丧命。可郑板桥又不想任由盗贼翻箱倒柜,心有不甘,就发生了一段精彩的故事。自称“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在辞官回家后,隐居乡里,潜心钻研诗词绘画安贫度日。然而,郑板桥可不是真糊涂,他是大智若愚,在他作诗智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