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郑板桥送富商的四个字,让富商直喊超值,几天后被打脸,开仓放粮

郑板桥送富商的四个字,让富商直喊超值,几天后被打脸,开仓放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 访问量:4418 更新时间:2024/1/22 6:09:32

在中国民间有一个习俗,这个习俗一般存在于春节之前,叫做讨年账,意思很简单,就是到了年底了,要把所有的账目全都结算清了。其实这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也是可以被理解的,毕竟欠债还钱是应该的,就是因为中国人对于春节来讲,有一种特殊的钟爱,所以能不能过年,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郑板桥原先就为穷人还钱之后,不能好好过年而打抱不平。在乾隆十一年的时候,郑板桥担任山东县令,在当地出现了大灾,当时正巧赶他上任,于是他只能积极的救灾。他一边开仓放粮,一边兴修城墙,让附近的灾民能够有一个暂避的地方。

但是追根究底的来讲,这种做法毕竟也不科学,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毕竟也是微的,于是他找到了县里的富商帮忙。当时山东的经济发展的很不错,有的人很有战略眼,于是将粮食囤积起来,等到有人出高价,然后发一笔横财。

当时正巧是春节,很多百姓都吃不上饭,身上还有债务,这些有钱的老们就更加积极的催债了,郑板桥在暗中找人查访过,掌握了他们屯粮的证据,之后找了一天,就下请柬,准备宴请他们。毕竟他也是一个地方的父母,所以大家都抽出时间过来了。郑板桥本人就是一个人,这些富商大多都是大老粗,多少还是喜欢附庸雅的,于是也想在宴会期间,得到郑板桥的墨宝。

双方一见面就开始拍屁,但是也知道这是一个鸿门宴,郑板桥找他们一定有话说,有的富商一见到郑板桥就动的说:“我愿意出10斛米用来赈灾”郑板桥什么也没有说,主动的写了一个门匾给对方,富商虽然不知道上面的字是什么意思,但是还是很高兴

富商当下就想拿走,但是被郑板桥给拦住了,说是等宴会开始的时候,当众送给他,这下富商更加的高兴了,想着这个买卖简直是值当了。很快宴席开始,郑板桥说起了这个富商,说他捐赠了10斛米,身为父母官的他很感动,所以准备赐给他雅闻起敬四个字。等人将门匾做出来之后,上面却显示四个大字:牙门走苟。

很多人都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郑板桥才晃晃悠悠的解释说:就是因为自己实在是太穷了,只能将门匾漆一半。这个时候,富商们都不干了,开始躁动的指责他,郑板桥才说,你们为富不仁,不管百姓的死活,你们要是上告也好,我正好也将你们的材料写好了,一起送上去。

富商们一看也觉得不合适,于是同意开仓放粮。

标签: 郑板桥

更多文章

  • 郑板桥的七律,先扬后抑,写尽了无奈和愁闷,作者不愧是诗坛高手

    历史人物编辑:宪宪爱美食标签:郑板桥

    诗歌中蕴含着作者的满腔深情,读者品味那些前贤的优秀作品时,也应该带着温度去阅读,体验才子们的诗意人生,感受他们内心的甘苦,才能发现深藏在文字背后的生命的真实。每一首诗歌其实都寄托着作者的复杂情思,不管是气韵淡远,还是天机妙悟,都折射出诗人不同的精神品质和文化心境,更给后世带来非凡的体验。下面分享郑板

  • 郑板桥一副《竹石图》,徐悲鸿手痒添了6笔竹子,国人怒骂:手欠

    历史人物编辑:新移说娱乐标签:郑板桥

    在绘画领域,其实是有在别人的书画作品上添笔着墨的例子的,但别人作品的意趣风格,稍有着墨不慎,就很容易毁掉一幅作品的意境。而且不在别人作品上动手动脚,其实也是一种做人的基本修养,如下棋中观棋不语的规矩一样,尽管如此,在一些名家作品中我们仍可以经常看到其他人的痕迹。最“臭名昭著”的恐怕是盖戳狂魔乾隆皇帝

  • 古代是怎么买卖文凭的?县太爷郑板桥是如何对待买文凭的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姚姚时尚标签:郑板桥

    2008年,在武汉出现了一张清康熙年间由国子监颁发的监照。这张监照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文凭”。史料记载,当年只要花钱就可以买到这张文凭,起价108两纹银。这张保存完好的监照,长51厘米,宽40厘米。正文中有持照人的“文字相片”:“案今准户部册报臧三六系山西汾西县人,四十六岁,身中面白微须……”发照日期

  • 徐悲鸿为郑板桥改画?画6笔,题14个字,“画蛇添足”却卖3500万

    历史人物编辑:赤彦说历史标签:郑板桥

    起源|本期导读: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从古至今画竹子一直无人超越,竹子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也一直是谦虚、气节、刚正不阿的象征。徐悲鸿作为当代绘画大师,笔下的“万马奔腾”图让人震撼不已,但是在画竹子又怎样呢?既然在画坛,一直无人敢称超越郑板桥笔下的竹子,但是徐悲鸿却曾经为郑板桥改过画,并且

  • 叔叔用郑板桥的画换一个罐子,侄子说了一席话,专家:想象力丰富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郑板桥

    文/印象历史品读叔叔用郑板桥的画换一个罐子,侄子说了一席话,专家:想象力丰富今天继续来讲一讲鉴宝的故事。很多人拿着宝贝上节目,有的可能是自己感兴趣淘的,有的可能是自己拍卖的,还有的是祖传的,可而今天这位藏友的藏品牛逼了,这是用郑板桥的画跟别人换的。郑板桥在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有名气的人物,他是康熙年间

  • 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郑板桥,竟被一锅狗肉给坑了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tuo)萧萧两袖寒”。据说这两句诗是郑板桥被罢官,为前来送行的百姓赠画留念时所题。那时的郑板桥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一向清廉。临行前他只雇佣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面领路,另一头驮着行李。前来送行的百姓看到自己多年的父母官如此清贫,很多人都伤心落泪,郑板桥当然也非常

  •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当过县太爷的郑板桥,他“怪”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吴文磊标签:郑板桥

    清朝乾隆年间,曾州范县开河镇有个文举人,姓张名得志,是位远近闻名的才子,家中富足,他有一女,名叫芳珠,从小随父读书习文,又因她模样长得俊,十里八乡的人们都夸她貌如西施,才胜文姬,多少富户大家子弟前来求婚,她都一一谢绝。这日,张文举大门外聚集着许多人,正在观看议论墙上的一副续联,原来张文举的女儿芳珠出

  • 恶霸调戏寡妇女儿,郑板桥不打不罚,用智慧捧的恶霸连连求饶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郑板桥

    乾隆年间,山东潍县有个恶霸,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有一天,恶霸要霸占一位寡妇的漂亮女儿,那姑娘被恶霸调戏的实在受不了,只好到县衙去找县令郑板桥告状。郑板桥自乾隆十一年自范县调任潍县做县令,但乾隆年间,吏治腐败,豪强、富商往往与官府勾结,欺压害民。不过郑板桥是一个另类,他作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所以

  • 年轻的郑板桥,在泰州遇见一个心仪的姑娘,写下这样一首词

    历史人物编辑:三农生活阿远标签:郑板桥

    郑板桥(1723年、1733年客居泰州)(选自《郑板桥集》)用十年时间来怀念一位爱人,是不是很痴情。这首词就是郑板桥于十年后,为一位泰州姑娘而写。他将相识、相爱、相别的恋爱经历诉诸笔端,至今读来,仍能感受到那份纯真。通过这首词,可以让我们读到不一样的郑板桥:郑板桥对于传世诗词筛选相当严格。他在诗集序

  • 它的成名与郑板桥有关,营养丰富,既是美味佳肴,又是滋补上品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齿留香标签:郑板桥

    “ 黄焖甲鱼应该不少男性读者不仅听过,还常吃过,其营养价值就不用咱多说,那是相当不错。这是一道以甲鱼和鸡肉为主要食材,再配以其他配料制作而成的名菜。起源于我国古代时期的清朝山东省潍坊市,相传,它的成名还与我国著名的大画家郑板桥有典故。”根据史书记载,在当时的潍坊城里有那么个姓陈的老板,因为手下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