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吉字营是湘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那么曾国荃属下有哪些著名的悍将?

吉字营是湘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那么曾国荃属下有哪些著名的悍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祥说历史 访问量:190 更新时间:2023/12/27 6:05:26

湘、淮两军首领曾国藩李鸿章麾下可谓悍将如云,如曾旗下之鲍超、多隆阿等;李鸿章旗下之程学、刘铭传等。但鲜为人知的是,作为湘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吉字营”,即曾国荃部,也曾有一批能征惯战的悍将,比起曾、李二人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他们的名字大多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曾国荃与哥哥曾国藩不同,他选择的将领多数不是儒生,而是再普通不过的乡民,没有任何学历,而且大多都是从底层锻炼成长出来的,在此后的长期战争中逐渐成为营官或将官。

曾国荃麾下有几个人是不得不提的,第一个便是萧孚泗。萧孚泗在吉字营中有虎将之称,作为营官常常身先士卒,是出了名的不怕死。

在安庆之役中,萧孚泗屡屡击破太平军,后以地雷战破坏安庆城墙,克复安庆,加提督衔,授河南归德镇总兵。同治元年,曾国荃东下,萧孚泗为前锋,一路直下乘胜逼近金陵。李秀成率军来援被萧孚泗击败,随后又趁太平军疲惫之际,突出夹击踏平太平军数十营,因功赏黄马褂。

同治三年,湘军攻克天保城,萧孚泗断绝太平军粮道。六月,萧孚泗与李臣典筑炮台于山上,距金陵城仅十余丈,积沙草高与城齐,作伪攻状,暗中于其下凿地道。太平军攻毁炮台后,副将陈万胜战死,第二天,湘军会师城下,萧孚泗手刃后退士兵数人,士气大奋。金陵城破之后,论功封一等男爵,赐双眼花翎。

萧孚泗不仅为曾国荃立下大功,也为湘军作出巨大贡献。后来曾国荃还特别将活捉李秀成的功劳记在萧孚泗头上,也可见对他的信赖与重视。

第二位是李臣典。李臣典,字祥云,湖南邵阳人,此人被称为吉字营第一悍将,而且三次救过曾国荃。第一次是在咸丰八年,李臣典随曾国荃大战吉安,战斗中曾国荃身受重伤,李臣典挺矛直进,从前沿阵地中救出了曾国荃。战后,李臣典被超擢为宝庆营守备。

第二次是在安庆之战中,曾国荃因伤坠于马下,李臣典又一次驰救归营。第三次是在围攻金陵中,当时吉字营中瘟疫大作,李秀成又大举来援,双方鏖战46日,曾国荃亲自督战,脸部被炮火所伤,这一次还是李臣典与另一副将倪桂节极力保护曾国荃,此战中倪桂节战死。

李臣典不仅英勇无双,而且还颇有谋略。在攻打安庆、雨花台时,他善用兵法声东击西,并以擅长地雷战著称,是攻克金陵的大功臣。然而,收复金陵后,李臣典患病,他恃其身体强壮而不休息,不久死于军中,年仅27岁。战后献捷,论功李臣典被列为第一,赐封一等子爵,赐黄马褂、双眼花翎。

除了萧孚泗、李臣典之外,这样不怕死的悍将还有陈湜、彭毓橘、朱南桂、吴宗国、萧庆衍、朱洪章、张诗日等十多位,在跟随曾国荃十年征战中,出生入死,屡立战功。

不同于曾国藩长于驾驭儒生,开创“书生立武功”之典范,曾国荃则长于驾驭武人,能够将普通乡民逐步培养锻炼成高级将领。因此,吉字营的战斗简直爆表。只不过因曾国藩提拔的儒生往往成为文官,担任督抚或布政使、按察使等职,而曾国荃提拔的部下往往走武官一路,担任总兵、提督一类职务,因而在重文轻武的文化氛围中,影响自不如前者。

萧孚泗、李臣典诸人因加入吉字营后,方才开始大显身手,凭着一股不怕死、不要命的精神,屡立战功,成就一番事业,大多由低级武官升至总兵、提督,载入史册,无疑是一种幸运。而曾国荃慧眼识人,提拔萧孚泗、李臣典等悍将,既是幸运,却也有遗憾。

攻克金陵后,萧孚泗、彭毓橘、张诗日等吉字营个别将领不听将令,无视曾国荃于城中遍地张贴的关于禁杀良民、掳掠妇女的告示,到处掠夺财物,其劣迹使曾国荃背上屠城的恶名、骂名。以至于赵烈文发出几个感叹:不知何以对中丞(即曾国荃)?何以对皇上?何以对天地?何以对自己?

标签: 曾国荃

更多文章

  • 曾国荃剿灭太平天国,打开太平军国库一瞧,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人物编辑:游古思今标签:曾国荃

    在我国处处都是学问,其中有一门学问便是替别人办事,因为替别人办好了会受到别人的赞赏,但是如果办得不满意,那等于干赚吆喝,还不讨好,所以一点都捞不到好处,有可能还会给自己惹来祸端,所以替别人办事这件事情堪称一门学问,而在我国历史中有这样一位替别人办事的高手,他的名字叫做曾国藩,他就有超强的办事能力,而

  • 曾国荃攻陷天京,打开太平天国国库后大喊:我命休矣!隐惊天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老海君平叔标签:曾国荃

    1864年7月19日,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被围三年之久的太平天国都城南京被湘军统领曾国荃攻破。随着三万斤火药把二十余丈高的南京城炸轰,湘军涌进了天京城,太平天国运动也宣告失败。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四弟,在曾国藩的教导下,他很小的时候就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秀才,不久又在府、州、县三级生员

  • 曾国荃的另一面: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于灾荒中救活600万饥民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曾国荃

    导读:清光绪元年至光绪四年,中国华北地区发生了一场极为罕见了特大旱灾饥荒,其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造成后果之严重都是历史罕见。光绪三年的《申报》,曾经用较大篇幅记载了这次灾荒对人类造成的巨大伤害:到处灾黎,哀鸿遍野,始则卖儿鬻女以延活,继则挖草根扒树皮以度餐,树皮既尽,亢久野草亦不复生。路旁倒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然后打开了洪秀全的国库,却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人物编辑:夜秦灵标签:曾国荃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被曾国荃率领的官兵攻破,在攻破太平天国前,曾国荃就听说太平天国的“圣库”中有无数金银财宝,甚至比大清的国库还要富有。所以城破后曾国荃率部直奔圣库。但在圣库打开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圣库中空空如也,连一两银子也找不到,本来想借此立下不世之功的曾国荃大喊:“我命休矣

  • 翁同龢藐视曾国荃,认为建功,时势造英雄而已,相见后方知大错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曾国荃

    在晚清,要说最清高的大臣非两朝帝师翁同龢莫属。因为晚清的文臣武将能入这位老臣法眼的简直凤毛麟角。也难怪,谁让人家二十多岁就轻松夺得状元头衔,之后更是凭借自己的博学和老爹的影响力青云直上。翁同龢在朝廷上步步高升的同时,在东南方有一批将领也正在崛起。他们就是以镇压太平军屡立战功的湘军集团。但身在朝堂的翁

  • 如果设立个湘军猛将排行榜,曾国荃左宗棠鲍超怎么排座次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曾国荃

    说起曾国藩,人们就很容易想到由他平定的的太平天国运动,所谓时势造英雄,正是这场声势浩大造成无数生灵涂炭的太平天国运动,使得在清王朝大厦将倾的时候,选择了曾国藩出来力挽狂澜,也因此成就了曾国藩的不朽功业。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有一个对汉人的巨大影响,那就是使得原本在清王朝的300年统治时间里被长期打压的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后,打开洪秀全国库,为何高呼:吾命休矣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曾国荃

    晚清时期,外忧内患夹击,满清朝政告急。但是有爱国大臣不愿放弃,拼命力挽狂澜,最著名的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且这四名忠臣全是汉臣: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时值太平天国兴起,洪秀全带领手下几个“王”,火速以“天父下凡”的迷信噱头,笼络了大批人心,并占领了南京为都城,命名天京,与清廷对决,力量

  • 进攻太平天国京城时,湘军不肯出力,主将曾国荃想了一个馊主意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曾国荃

    南京,古代称作金陵,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古都之一。它处于长江中下游,北有长江天险为屏障,同时还有燕子矶、采石矶、紫金山等山川环绕,关隘险要又巧夺天工,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明朝早期,朱元璋把南京作为都城,为了江山永固,他不惜动用全国之力,征集近三十万民工,动用数亿块的砖头,用糯米熬成粘液增加城墙的稳固,

  • 曾国荃攻入天京之后一举动,让他不仅官没升成,反倒被一通臭骂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曾国荃

    曾国藩和曾国荃兄弟俩,虽然一个人称“曾剃头”,一个人称“曾铁桶”,可是曾国荃剃起头来可不逊色于曾国藩。 曾国藩为了“成圣”,虽也带兵打仗,多少还有自己的底线,可是曾国荃此人却很难谈得上有什么底线可言,上了战场那叫一个狠,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为湘军之中的一员悍将罢。不

  • 曾国荃围城,李秀成让人煮开水、烧毒烟,后来为什么还是输了?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曾国荃

    曾国藩被人称为“曾剃头”,曾国荃则被人称为“曾铁桶”,取“围得铁桶一般,水泄不通”之意。这是曾国荃的高明之处,也是他的笨拙之处。他背后有清朝在撑腰,所以他耗得起,李秀成却耗不起,所以他只要死死地围住天京,那城中的太平军便只有死路一条。可这也是最笨拙的战术,不是说曾国荃只会这一招,而是别的招他用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