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明朝内阁

明朝内阁

  • 明朝解缙简介-明朝解缙(明朝内阁首辅)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9 5:26:19阅读:2913

    解缙简介:明朝内阁首辅小编今天讲一位明朝历史人物:明朝解缙,历史上评为明朝内阁首辅解缙,明朝历史解缙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本名:解缙,别称:解解元、解学士,字号:大绅;春雨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时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

  • 明朝相权被阉割 内阁更缺失了天下为先的使命感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2 12:00:00阅读:3667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下旨“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将六部尚书汇报工作的对象由宰相调整为皇帝本人,朱明皇帝于是自操威柄、直面天下,以己一人的精力总揽万机庶务。裁撤中书省和废除宰相之职位是容易的,但

  • 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及发展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30 9:00:52阅读:582

    明朝最开始承袭元朝制度,开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废止了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入六部。原中书省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同一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设定四辅官,以儒生王本等而为。从明朝起,由皇上直接执掌六部百司的政务,事实上相当于担任宰相。明洪武

  • 明朝内阁制度的主要特点分析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5 23:37:23阅读:694

    明朝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内阁制度伴随着皇权的高度強化而创建,权力的来源,由皇帝所授于,对君主专制的牵制效果比较有限。事无大小,内阁必须秉持皇帝的意旨做事,遂变成皇帝提升独裁的工貝,因而明朝的君主专制比列代尤甚,促长了君主专制,明朝内阁制度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形成阶段长,并且一直以来都沒有获得法定

  • 太监都是奸臣?强汉盛唐时代也有贤明的宦官内侍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4 17:36:46阅读:2646

    导读:在明代的宦官中“间有贤者”数人,他们为助君明智、政治清明、兴利除弊等所起的良好作用。其实,历史上不仅明代宦者中有“善类”,即使在宦祸最烈的汉唐时期,宦官敢废帝立帝,甚至弑帝,也仍然有贤能俱佳的太监,匡扶正义,造福民众。譬如东汉和帝时期,有宦官郑众者,为人恭谨机敏,倾心王室。当时,窦太后当朝,其

  • 清朝军机处和明朝内阁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8 6:44:54阅读:4462

    翰林做为天子的瞅问以及秘书,去自唐下宗时代。明代时,兴除了宰相造,墨棣以多少名翰林进值文渊阁到场机务,内阁造度入手下手呈现。内阁没有同于宰相,既没有统驭六部又受造于内监。内阁最后正在明代创建时,真际上是翰林院的一个背有特别职责的分收机构。明宣德年间,宣宗命阁臣代为批问全体奏章,阁臣入手下手自力批问。

  • 清朝内阁与明朝内阁的区别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 9:44:22阅读:2249

    明代时内阁有拟诏倡议等权力,必定水平上帮助天子加少得误以及对于皇权有必定的造约(只限于决定时的倡议);而浑晨,内阁则真为天子杂粹的佣仆,基础出有权力,只是天子的秘书,果为浑晨的君主民主带到巅峰,出有一个机构或者者团体能妨碍(对抗)皇权(除了武拆叛逆等),那一面浑晨的军机处体现患上最为凸起。浑初内阁没

  • 他是明朝内阁首辅,却遭到同僚的鄙视,只怪他的晋升手段有点特殊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4 14:04:50阅读:2586

    当时,万贵妃深受成化帝宠爱,万安便大献殷勤,投其所好。为了得到万贵妃的信任,他还利用自己和万贵妃都姓万这一有利条件,千方百计地跟万贵妃扯亲戚关系,自称是她的子侄辈。一开始,万贵妃并没把万安的话当回事,但说得多了,万贵妃还慢慢地真就把万安当成了娘家人,于是介绍自己的弟弟万通(时任锦衣卫指挥)和万安认识

  • 在明朝,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内阁首辅,谁的权力更大?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2 23:16:10阅读:1723

    先看看明朝宦官专权的事实与经过永乐时代,永乐帝开始重用宦官。等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宦官因为开始通晓文墨,频频被召见任用,但明仁宗、明宣宗二帝,算是英明皇帝,对宦官的约束很是严厉,故尚无宦官专权的现象出现。正统年间,王振为明英宗所宠信,开明朝宦官专政的先河。《明史纪事本末》卷二九云:“宣宗宣德十年春

  • 剖析:明朝内阁与皇权的关系,从丞相制度到内阁制度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9:49:24阅读:3184

    史料中提到的朝廷其实是指皇帝,这就意味着在没有采用丞相制度的情况下,皇帝独掌大权,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走上了历史的高峰。废除丞相制度,防止了相权对皇权的干预,但也加重了皇帝的负担。由此,内阁制度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从明太祖时期开始萌芽,内阁制度作为一种可以影响到中枢决策的制度,一直存在直到明朝灭亡。明朝

  • 相互制衡,又相互依存!让明朝皇帝取舍两难的内阁制度,有多强?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3 14:31:02阅读:2251

    我们上文说到了,朱元璋在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更好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在朱棣继位不到两个月便组建了内阁,内阁制度就此建立。从根本上来说,内阁充其量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只听命于皇帝一人。虽然内阁大学士的官阶自始至终只有五品,但是其阁权并不弱,甚至还对皇权起到了制约作用。明朝的内阁制度确确实实是为皇帝而生

  • 明朝最有才能的武将,为何“成也张居正,败也张居正”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8 12:15:45阅读:601

    此时的戚继光面临着军备废弛,将怯兵弱的局面。单从兵力来说,有明一代在东南沿海的驻军也不算少,仅在南京周边就有12万之多,但偏偏总是出现几十个倭寇追杀成千上百明军的尴尬场面。为了扭转局势,戚继光只能从零开始,编练新军。在兵源选择、军饷配额、组织机构、武器配置以及排兵布阵等各个方面,戚继光都亲力亲为,他

  • 明朝内阁的产生,虽然加强了皇权,但却在机制上埋下了隐患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22:48:41阅读:759

    于是在洪武十三年(1390年)九月置“四辅官”,户部尚书范敏荐耆儒王本、杜佑、龚敩、赵民望、吴源等任之。四辅官的任务是“协赞政事”,“刑官议狱,四辅官及谏院复核奏行,有疑谳,四辅官封驳”。但“诸人皆老儒,起田家,惇朴无他长”,不能胜任其职,不久相继致仕。继任的安然,虽“练达庶务”,但在洪武十四年(1

  • 明朝末年,陕西连换8位巡抚,最后孙传庭主动请缨才稳住局面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4:24:44阅读:2011

    《明史》有云:“(孙)传庭死而明亡矣”。明朝崇祯晚期,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在各地虽然仍有近百万军队,但能够拿来撑场面的精锐已经不多,其中吴三桂关宁铁骑驻扎山海关,肩负抵御后金大汗皇太极的重任,根本不能调动;湖广的左良玉部虽然有十余万兵力,但拥兵自重,已经不听调遣。可怜的崇祯皇帝能够调动、也有能力到各地

  • 明朝内阁首辅,皇帝赐给他一只金碗,却让他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6 0:54:42阅读:2202

    明朝内阁制度开世界中枢政治制度的先河,比西方最早的英国内阁的面世还提前了4个世纪。明朝内阁制度中,首席阁臣掌有票拟大权,他们有一个响亮的通俗称呼——内阁首辅,有明一代三百年,共产生了八十多位内阁首辅。其中有一位,皇帝赐他一只金碗,后来却令其活活饿死。▲明太祖朱元璋剧照内阁制度何以确立,有着特殊的历史

  • 明朝内阁制度对明朝有着怎样的影响?是好是坏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9 3:10:20阅读:1999

    明朝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权利的来源,由君主所授予,对君权的制约作用有限。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遂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因此明代的君主专制比前代尤甚,助长了君主专制。形成了明代宦官的专权。明代内阁因缺乏法定的地位和权力,只是政务的辅助机构,通过

  • 明朝内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和其他朝代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15:22:06阅读:1927

    明朝内阁制度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从永乐开始,历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寄大政于内阁,皇帝“其不接见臣下而能统治天下者,以有阁臣票拟故耳”。但是,他们谁也不敢担当违反祖制的罪名,谁也不愿从已经取得彻底胜利的皇权中,又拿出一部分给阁臣分享

  • 明朝内阁的运作方式是怎样的?都是怎么管理的(明朝内阁制度)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16:00:27阅读:745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以往,按大明祖制,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大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后人猜测:

  • 明朝内阁制度是怎样逐渐发展起来的?明朝内阁制度发展经过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18:29:41阅读:1941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

  • 明朝内阁大臣左光斗具体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0 5:28:23阅读:849

    左光斗,字遗直,号浮丘,汉族,明桐城人。左光斗是明末东林党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担任过内阁大臣职务。为了挽救明朝做出过很多贡献,参与了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事情。之后,被魏忠贤所诬陷,死在了狱中。在南明弘光年间得到了平反,被追封为太子太保,谥号为“忠毅”。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左光斗生平事迹。图片来源于网络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