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何颜真卿的书法后世普及的少?而王羲之的书法却能代代相传并重视?

为何颜真卿的书法后世普及的少?而王羲之的书法却能代代相传并重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140 更新时间:2024/1/16 6:21:09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根据且不让人信服的提问。王羲之的书法多以草书和行书传世,而颜真卿的书法则是多以楷书和行书传世。书法的普及,学颜真卿楷书者甚多,特别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和《勤礼碑》,都是初学书法者的首选,怎么说后世普及颜真卿书法的少呢。这种说法是任何道理的嘛!

我认为,王羲之的书法代代相传,颜真卿书法也是代代相传统的。王羲之的书法受到代代重视,颜真卿的书法也是受到代代重视的。按书法技术含量和名气来说,王羲之被尊为书圣,自古以来,他的书法的确无人与之比,这是事实!但颜真卿的书法也只是仅次于王羲之的书法,就颜真卿的楷书而言,一定规范和完善到了极顶,并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经过历史检验和后人认可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一直流传后世,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且成为学习行书者学习的范本之一,难道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唐楷是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颜真卿就是唐楷重要的创新人物之一。在当下,学颜真卿楷书的人是非常之多的,因为颜真卿的楷书拙朴厚重,大气磅礴,字字彰显大唐盛世的繁荣景象,是极具生命力的书法作品!怎么说颜真卿的楷书普及少而不是普及和代代相传并重呢?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粗浅之见,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另外,颜真卿的书法向人们传递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凸现着古人的智慧和发明创造能力,传承着中国的书法精神!这些都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这个问题明显是对书法史不熟悉的人提出来的,情有可原。君不见二十年之前几乎人人学颜体,书法几乎与颜体就直接画等号了,学田楷和欧楷也是近十年的事情。下面说说古代颜真卿和王羲之的书法相传的情况,跟各位汇报一下。

颜真卿是唐代大书法家,而在唐代几乎没人会学时人的,因为受太宗皇帝的影响,整个唐代几乎都是以二王为宗。颜真卿也是学二王出身的,但是他学的是二王的笔法,并且融入篆籀的笔法,最终化为自己的面目,形成风格鲜明的颜体。北宋初期颜真卿的书法也并未受到重视,大家对他的认知就是“擅书、忠义”如此。甚至《淳化阁帖》中都未曾收录颜真卿的作品。

颜真卿被重视起来是源于苏轼的推崇,苏轼当初作为执文坛牛耳之人,他对颜真卿的推崇才使得后人楷书重视起来颜真卿的书法。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元初的时候,元初一位王羲之的超级粉丝出现,他就是元代书坛领袖赵孟。赵氏反对时人学习颜真卿,他认为颜体是风格特征非常明显的一种书体,很多人学了颜书之后一辈子都改不了那种胖嘟嘟的特征了。而赵氏又是极力推崇二王,因此颜书开始走下坡路了。

而赵孟对书坛的影响也一直延伸到清朝初期,这时又一牛人的诞生,他就是傅山。傅山初学赵孟,但明王朝灭亡后又极力贬低赵孟,提出书法“宁拙毋巧,宁丑毋媚”,提出向魏碑石刻书法学习。他的这一思想直接造成了清朝碑学的兴起,后来的康有为更是野蛮,宣扬只要是唐以前的碑刻都是好的,甚至于那些乡野无名氏所刻的碑更好,这个阶段颜真卿和王羲之都不是十分招待见的。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大的风气,但私底下不管是颜真卿的书法还是王羲之的书法或者是赵孟的书法等等,都未曾中断传承,代代都有众多的人学习。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传统书画,关注我获得更多资讯。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书法大家赵孟为何一定要让书法崇尚复古,宗法晋唐?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艺术就像美妙的乐章,围绕着一个调式起伏波动!晋唐就是这个中心的调,围绕晋唐这个调起伏不大就是平淡,听得久了就会生厌,有个性的艺术人是绝对不会甘于平淡,所以不断地拔高,又被传统的势力不断地拉回来,然后又是拔高,又是拉回。这就是艺术的破,比如欧阳修提出的创新,创新就是对晋唐书法的破,打破晋唐书写自己的风

  • 学习了颜体楷书,想继续学习行草书,应该从哪位书法家的行草入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颜体是书法风格中一个大展示,学习了颜楷,不如直接学习颜真卿的行书,一般来说学谁的楷书就学谁的行书,是比较容易上手的,因你掌握了他的一些用笔规律和楷书的笔法笔墨技巧,如你又换写其他家的行书,总是又隔了一层。《祭侄文稿》拙朴苍劲,字的情性与书写者的情性相合,好比心心相印,必能更深地体会其中的妙处,从而接

  • 颜真卿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小时候,颜真卿家境不富裕,没办法他就用碗当做砚,一只刷子当做毛笔,碗里的黄泥浆就是墨,墙壁就是纸。等到墙上被他写满字的时候,就用清水把字迹冲掉,然后又重新写起来。日复一日,他的刻苦努力让他练就了一手好字。根据国家文物出镜管理规定,有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或比较稀见的外国文物图书。以上珍贵或重要文

  • 为什么有人对赵孟的书法略有微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后世对于赵孟的书法的评价不是略有微词,可以说批判的很彻底。宋代大书法家、大文豪苏东坡曾经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书法里用“雅”和“俗”来评价一个人的书法作品,说一个人的字有毛病可以,但是你要是说他的字俗,那就严重了,这个评价无异于判了一个不及格。有问题可以改,俗就无可救

  • 颜体书法高手有吗?想问问怎么才能学好《麻姑仙坛记》?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问题可能让人不爽!但还是告诉你一个学好麻姑秘诀:临帖,临帖,还是临帖!心摹手追,加以时日,其书成也!我是搞书法培训的,有几点建议给你!其实无论临那个帖道理是一样的!孙过庭有句话:察之尚精,拟之贵似!这句话的意思还是要准确临帖!但对普通初学者而言,观察力不够,掌控笔能力不够,就非常困难了!我的建议是:

  • 一个月前写的字和现在写的字,是否有进步?该如何改进?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根据我的常识和实践,提三点建议:一是不要用红笔写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内涵丰富,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朱笔也就是红笔,一般是皇帝阅奏章用朱批,老师阅作业用红笔,再就是处决犯人用红笔勾划,一些道家符也用朱砂笔画。正常是白纸黑字,就是一些喜帖,也用红纸黑字。二是切记要选好帖,常临帖,最

  • 王献之的书法创新精神是否高于其父王羲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问,王献之的书法是否高过其父……?答一一各有千秋。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简文帝婿。历任秘书郎,丞,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人称王大令。善丹青,攻书,以行草见长。幼学于父,行草别创新法。用笔外拓(开朗),俊迈而有逸气。受当朝人追捧。下图分别是王献之的(鸭头丸)法帖和其父王羲之的(雨后)法帖,可以作为比较

  • 颜真卿一生书法风格多变,他属于早熟的书法家还是大器晚成的书法家?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目前发现颜真卿最早的作品是《王琳墓志》,颜真卿书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时年34岁,可以看出刚过而立之年的的颜真卿还稍显稚嫩,许多字的结构也不够稳定,字形也更接近前朝隋碑,并没有典型的盛唐气象。《多宝塔碑》,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刻于陕西兴平县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此时颜真卿44岁。人称“

  • 关于书法家的故事 4个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分享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1、张芝临池书法家张芝在书法上具有高深造诣和杰出的贡献。张芝自幼通经史,勤学书法,练字不择纸笔,他有时拿着抹布蘸水在石上写,有时执筷子在桌上划,甚至家里准备缝制衣服的布帛,也都是他先用颜色书写后再染了使用。但是他对书写的姿势却十分讲究,常常是对着铜镜挥毫,这样自己的正面和反面皆能通过镜面上的反光看得

  • 王献之的书法水平超越了王羲之吗?王献之的艺术观为后世提供了什么思路?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悟空邀请!大圣悟空又给我出题目了,题目是“王献之的书法水平超越了王羲之吗?王献之的艺术观为后世提供了什么思路?”在回答这问题之前我讲个历史小故事:在王羲之作古之后,有一次谢安问王献之:”君书何如右军?“,王献之回答说:”故当胜。“,由此可知,王献之自视极高,自认为自己的书法水平超过其父王羲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