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颜真卿的小故事?

颜真卿的小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781 更新时间:2024/1/16 10:43:02

小时候,颜真卿家境不富裕,没办法他就用碗当做砚,一只刷子当做毛笔,碗里的黄泥浆就是墨,墙壁就是纸。

等到墙上被他写满字的时候,就用清水把字迹冲掉,然后又重新写起来。日复一日,他的刻苦努力让他练就了一手好字。

1月16日,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送往日本展出,你怎么评判这件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

根据国家文物出镜管理规定,有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或比较稀见的外国文物图书。以上珍贵或重要文物,除按有关规定由国家文物局特许批准或专门呈报国物院审核批准外,一律禁止出境。《祭侄文稿》历史悠久,对中国书法发展历程有重要意义,为天下第二行书,因此像这类文物根本不能出国展览!

谢邀。交流是好事,只望保护好。

颜真卿的书学成就是否超过老师张旭?为什么?

颜真卿的书学成就是否超过其师张旭?为什么?

这个问题问的有趣,把老师和学生搬到台面上了,还要在书学成就上一比高低,好!我愿意以我理解的方式做以回答。

大家知道,大唐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重镇,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一个最辉煌的时代。欧褚薛唐初立基,以承续魏晋血脉又能以各自风流的楷书面貌俯视天下,但随着大唐皇朝的中兴强盛,两个最能代表大唐阳刚和浪漫气象的人物也嘎嗄而至。

一个就是在二王一路之外,创立有唐一代楷书新风的颜真卿。

另一个就是超越魏晋,把草书写到极至的张旭。

请听后人怎么品评他们。

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说,(颜真卿书)纳古法于新意之外,生新法于古意之中,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与少陵诗,昌黎之文,皆同为能起八代之衰者,于是始卓然成为唐代之书“。

黄钺在《二十四画品》中把颜书作为沉雄的典范:目极万里,心大荒,魄力雄强,天之为昂。括之无遗,恢之弥张。名将临敌,名马勒缰。诗曰魏武,书曰真卿,虽不能至,夫亦可方。可见后世对颜真卿是多么的敬仰,对颜书又是多么的珍爱!

而对张旭草书的评价,被称为诗仙的李白用“楚人尽道张某奇,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郡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争相随“的诗句大加赞美,诗圣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感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就连对前人品评苛刻的米芾,在他的《海岳书评》中,也给予张旭的草书很高的评价:“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划处,而意志自足,号称神逸。苏轼更是作了完美的总结:“张旭草书出入幽明,殆类鬼神雷电不可测度,其真所谓草圣者耶。

颜真卿和张旭二人不仅以各自特立的楷与草在大唐奠定其崇高地位。更有趣的是,二人以颜真卿提问,张旭回答的形式,在书法理论著述上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这就是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可谓是相映生辉冠绝古今!

前面所述,张旭和颜真卿对书法历史的贡献旗鼓相当,势均力敌。所不同地是,颜真卿以他忠君爱国的切身体验,还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这是老师张旭先生所没有的。我想他的在天之灵,也会为其能有这样的好学生而笑慰畅饮的!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历史的长河总是后浪推前浪而奔腾向前的!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颜真卿和张旭的学书成就不是谁超过谁的问题,而是各有千秋的问题。

上图为颜真卿草书作品。

颜真卿的楷书已经超过张旭。颜真卿的行书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草书写的也不俗。而张旭是不是会写行书啊?

上图为颜真卿楷书作品局部。

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是在中国书法史上出了名了,已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

上图为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局部。

从以上层面上说,颜真卿精楷,精行,善草;而张旭精草,善楷,他们两人只是各有千秋罢了,不存在谁超过谁的问题。

上图为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以上为小编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有人对赵孟的书法略有微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后世对于赵孟的书法的评价不是略有微词,可以说批判的很彻底。宋代大书法家、大文豪苏东坡曾经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书法里用“雅”和“俗”来评价一个人的书法作品,说一个人的字有毛病可以,但是你要是说他的字俗,那就严重了,这个评价无异于判了一个不及格。有问题可以改,俗就无可救

  • 颜体书法高手有吗?想问问怎么才能学好《麻姑仙坛记》?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问题可能让人不爽!但还是告诉你一个学好麻姑秘诀:临帖,临帖,还是临帖!心摹手追,加以时日,其书成也!我是搞书法培训的,有几点建议给你!其实无论临那个帖道理是一样的!孙过庭有句话:察之尚精,拟之贵似!这句话的意思还是要准确临帖!但对普通初学者而言,观察力不够,掌控笔能力不够,就非常困难了!我的建议是:

  • 一个月前写的字和现在写的字,是否有进步?该如何改进?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根据我的常识和实践,提三点建议:一是不要用红笔写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内涵丰富,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朱笔也就是红笔,一般是皇帝阅奏章用朱批,老师阅作业用红笔,再就是处决犯人用红笔勾划,一些道家符也用朱砂笔画。正常是白纸黑字,就是一些喜帖,也用红纸黑字。二是切记要选好帖,常临帖,最

  • 王献之的书法创新精神是否高于其父王羲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问,王献之的书法是否高过其父……?答一一各有千秋。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简文帝婿。历任秘书郎,丞,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人称王大令。善丹青,攻书,以行草见长。幼学于父,行草别创新法。用笔外拓(开朗),俊迈而有逸气。受当朝人追捧。下图分别是王献之的(鸭头丸)法帖和其父王羲之的(雨后)法帖,可以作为比较

  • 颜真卿一生书法风格多变,他属于早熟的书法家还是大器晚成的书法家?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目前发现颜真卿最早的作品是《王琳墓志》,颜真卿书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时年34岁,可以看出刚过而立之年的的颜真卿还稍显稚嫩,许多字的结构也不够稳定,字形也更接近前朝隋碑,并没有典型的盛唐气象。《多宝塔碑》,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刻于陕西兴平县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此时颜真卿44岁。人称“

  • 关于书法家的故事 4个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分享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1、张芝临池书法家张芝在书法上具有高深造诣和杰出的贡献。张芝自幼通经史,勤学书法,练字不择纸笔,他有时拿着抹布蘸水在石上写,有时执筷子在桌上划,甚至家里准备缝制衣服的布帛,也都是他先用颜色书写后再染了使用。但是他对书写的姿势却十分讲究,常常是对着铜镜挥毫,这样自己的正面和反面皆能通过镜面上的反光看得

  • 王献之的书法水平超越了王羲之吗?王献之的艺术观为后世提供了什么思路?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悟空邀请!大圣悟空又给我出题目了,题目是“王献之的书法水平超越了王羲之吗?王献之的艺术观为后世提供了什么思路?”在回答这问题之前我讲个历史小故事:在王羲之作古之后,有一次谢安问王献之:”君书何如右军?“,王献之回答说:”故当胜。“,由此可知,王献之自视极高,自认为自己的书法水平超过其父王羲之了。

  • 学书法写半年是什么效果?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学书法半年后看效果要因人而宜。练书法,无论是硬笔或是软笔坚持练是第一动力。第二要临帖,开始练书法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自已自创字体,要耐心认真的模仿帖子,字的结构笔划轨迹,弄清后下笔试写。反复练书法,主要掌握字的偏旁部手,上下结构的字,因汉字是方形的,对每字要组成方形,下一步笔划搭配合适。俗话说得好:铁

  • 丝绸在中国古代代表什么和什么的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代表中国的文化自信、科技自信、经济自信和战略自信。迄今为止,丝绸之路还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中国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

  • 学习书法都喜欢号称“宗法二王”,但实际上学习王献之的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王献之最精彩的书法是什么?王献之最精彩的书法是草书,如果说王献之有强于他父亲的书法,那就是草书!可是,为什么学王献之的草书人不是很多呢?因为王献之草书承上启下的地位所造成的!你想前面有张芝那个大神存在,谁愿意学张芝?或许说不是不愿意学,是太难学了!后面呢?张怀被后人捧到什么地位了?草圣!可是世人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