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经历了一千多年岁月的黄河铁牛至今依然完好无损?

为什么经历了一千多年岁月的黄河铁牛至今依然完好无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617 更新时间:2024/1/25 23:09:21

黄河铁牛是黄河岸边著名的镇水神兽,它出土于现在山西省的永济市,这里曾是古代黄河蒲津渡的渡口,是古代晋陕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

而从唐代建造了这八座大铁牛开始计算,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经过数次黄河的改道,铁牛被淹没在了河水之中。

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兴建三门峡水库蓄洪,古代渡口出现了大范围淤泥堆积的情况,铁牛也被埋在了黄河的泥沙之中,不见了踪影。

后来经过物专家国务院申请,国家才动了寻找镇水神兽的计划,经过长达一年的搜寻,在1989年,四只铁牛才得以重见天日。

唐代为造此神兽?我们创造的文明被称作黄河文明,黄河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但对自己的子女并不是十分友好。历史上黄河决堤的记载数不胜数,中国人也是在治理黄河洪水泛滥的问题上奋斗了上千年。

到了鼎盛的大唐时期,唐玄宗为了彰显国力,震慑洪水,于是在唐代的中都蒲州,命工匠建造了8只大铁牛分列于黄河两岸。

那为何是铁牛,而不是其他动物呢?

其实这个也是有出处的,据《易经》记载: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的特点,牛即是土,水来土掩,因此,在神兽中,铁牛具有镇水驱灾的作用。古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地,人相辅相成,才能交相辉映,共同驱邪。牛代表土,土即代表大地的意思,因此在铁牛的周围,建有7根铁柱,这7根铁柱呈北斗七星状排列,代表上天,祈求得到上天的眷顾。

同样,在每个铁牛周围,都有一个铁人“看护”神兽,他们服装各异,有唐装、有突厥装、有西亚装,反映出大唐的包容与胸怀。

宋代打捞铁牛的故事铁牛从唐代开始到我们现代打捞出来,期间并非是一直屹立在黄河两岸的。据明代冯梦龙记载,当年北宋宋英宗时期,由于数日暴雨不停,黄河水猛涨,用铁牛拴着的黄河浮桥被洪水冲走,连接着铁牛一道,被浮桥带入了黄河之中。

然而这动辄几万斤的大铁牛让当时的人犯了难,古代没有起重机,也没有挖掘机,这么个庞然大物可不是那么轻易就打捞上来的。

于是,宋英宗颁布圣旨,征召天下能工巧匠,凡是能将黄河铁牛打捞出来者赏银千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位名叫怀丙的和尚自告奋勇,接下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怀丙先是命人将两只满载泥沙的船划到铁牛被冲到的地方,挑选两个水性好的人下水将铁牛用绳索勾住,保持绳索处于拉直状态,逐渐将船里的泥沙锄掉,利用船只吃水部位上浮将铁牛从淤泥中拉出来。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真的让我们现代人为之痴迷。

铁牛如何保护的完好无损?其实说完好无损有些夸张,在1989年打捞出来的4只铁牛已经或多或少有了生锈的痕迹。只见这些铁牛形态各异,大约长3米,宽1米3,高1米9,连同铁牛下方的底座重量竟然达到了70吨,令人叹为观止。

再说到铁牛制作的工艺方面,铁牛的栩栩如生间接反映出唐代炼铁技术的成熟,铁牛表面涂有一层厚厚的镀膜,在最大程度上阻止了铁遇到氧气而被氧化成铁锈,这也是铁牛在潮湿的岸边能长期不生锈的原因。

至于铁牛被文物部门保护起来后,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防止铁牛再次生锈,因为历代铁质文物保护的最大问题就是目前还处理不好如何在保存原有文物模样的基础上进行防锈。

目前这四座大铁牛陈列在山西运城市唐代铁牛博物馆中,不过甚为可惜的是,黄河西岸的另外四头铁牛至今没有找到,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古人认为黄河无桥,不可以搭桥,而黄河唯一的桥就是铁索横江,但这个铁索在哪里一直无人知晓,直到1989年在山西蒲州距离黄河3千米的地方发掘了4尊巨大的铁牛,终于揭开了这个谜。

古人云: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所以牛可以镇洪水,黄河铁牛也取自于此。

唐朝时除了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外,还有中都蒲州,因为三座城被黄河拦开,盛世之下唐玄宗下令要造一座桥将三座都城连接起来,于是黄河铁牛铸造于唐玄宗725年时期,是世界上最大的铁器,重约45-70吨不等,高约1.9米,长3米,总共用了160万斤的铁,举全国之力铸造出来。

图为1989年出土黄河大铁牛时的情景。

黄河两岸分别4尊铁牛,有铁板底座和打地桩的铁柱,再用铁链连起来,在上面铺木板,铁索横江就形成了。重要的是1000多年的巧匠人们已经利用了力学的概念,比如地桩斜插,前牛轻,后牛重,牛的前脚蹲,后脚坐。而铁牛的做法是用巨石刻出铁牛的模子,再把溶的铁灌进去,温度相同,一次成型,异常坚固。

图为七星铁柱,与北斗七星相对应,代表了上苍。

每个铁牛旁有铁人策牛,后面有七根铁柱呈北斗七星摆法,这个铁桥做好后,一用500年没有问题,元朝时蒙古人因战争将铁索桥上的木板烧掉,明朝把桥重修铺上木板,又继续使用,直到民国1907年黄河改道,铁牛被淤泥淹没,直到1989年重见天日。

出土的4个铁人分别是汉、胡、蒙、藏的民族服饰。

再说一下铁牛不生绣问题,铁牛肯定会生绣,89年铁牛出土时上面铁锈斑驳,脱落厉害,幸好及时保护才未继续锈蚀;中国出土最早的铁器商代就有,周代更多,那都是2,3千年前的铁器都能存在至今,更不用说一千多年这几个大铁疙瘩了;最后铁器的保存最简单的方法是在表面涂一层油膜,铁索横江使用了一千多年不坏,肯定是无数代人精心保养的结果,所以这个疑问不足为怪。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赵孟书法真的有那么好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赵孟这位空前绝后,惊才绝艳之人,搁在当今来看,无疑也同样是技能满点的现象级人物。他诗画书鉴,无一不精;而书法更是诸体兼善,空前绝后。除此以外,更是生的一副“神仙中人”的好相貌,又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妥妥的皇室后裔。据说元仁宗(1312-1320年在位)非常喜欢赵孟的书法,

  •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切记,要简短.,高度概阔,200字以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黄帝以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几位杰出的部落联合体首领,他们就是尧、舜、禹。这时已是龙山文化的晚期,处于氏族

  • 为什么现在好多提问推崇赵孟?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作为一个初学写字者,开始时,谁的名气大就临摹谁:二王、柳、欧、颜等,后来,觉得赵孟的字,既有书法的美学性(这是追梦书法家的人所追逐的目标),又兼有较好的可书写的实用性。所以,一直在临赵孟的字。(只求把中国字写的能好看点,别无大志。下面是拙笔。哈。)赵孟堪称划时代书画大家,出身皇室后裔,才貌双全,书法

  • 大家觉得赵孟的《右军四事》书法作品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此帖应为赵行书第一。赵孟的《右军四事帖》书于元代大德年间,是赵氏传世作品中的精品佳作。此卷纸本,纵二十四点四厘米,横一百一十七厘米,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右军四事帖》所写的内容是书圣王羲之的四件轶事。其一说的是王羲之的书法一开始没有奇异,很不胜庾翼、郗,到其末年才登峰造极。其二说的是王羲之为

  • 有人说赵孟能集500年书法之大成,是什么原因?对此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人物的书法家在各朝代都有他自己的书法精论,为当时堪称之大承。传至之今。赵孟在当时的元朝,也是很出名的,他不仅长于诗文,也工于散曲…书法,画家,楷书的神笔人,他年青时文彩出众,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成。他在晚年六十三所写的行楷,清扬,葱秀,遒润,世称赵体,以此称雄一代,(元史)本传记载………篆

  • 元代了庵清欲僧人书法为何受到赵孟影响很深?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我谈一下看法:图中左侧照片是了庵清欲的书法(局部)看上去确实很像赵孟的书法风格,在元代至少有将近一半的学书法的人都写赵孟,应该说,了庵和尚的字是学的最地道的一批人中之一,他们这种学习就是一种膜拜式的学习,不折不扣,一丝不苟,这是古人的人性使然,简单纯粹,不带功利心,我喜欢就彻底照搬,做一个忠实的门徒

  • 为什么元代赵孟的楷书能媲美唐楷?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为什么楷书四大家会有赵孟?我们都知道楷书四大家分别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前三位都是唐朝的书法家,只有赵孟是元代的。唐代是楷书书法最鼎盛的时期,出现了很多的楷书大家,除了以上说的三位以外,还有虞世南、欧阳通、初唐四家里的薛稷、以楷书著称的褚遂良等等,这些书法家的楷书并不在赵孟之下,甚至有的要

  • 中国书法作家颜真卿有哪些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楷书: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体入门范本),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李玄靖碑,鲜于氏离堆记,郭家庙碑,元次山碑,自书告身(此帖是否鲁公亲笔,还有争议,但仍属颜体极优秀墨迹范本)行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第一是王右军的兰亭序,第三是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争座位帖,裴将军制,刘中使帖。上述几

  • 颜值超高的“当世女赵孟”,杨芸熙为何从不参加书法比赛?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初学书法的朋友都知道,虽然“颜、柳、欧、赵”并称为四大楷书,历来习柳体和赵体成名的书家却很少。相对来说,柳楷虽然难学,当代书坛尚有启功、王继敏等名家出现。而学习赵体成名者,实在是寥寥无几。偏偏就有这样一位姑娘,自小钟情于赵体,临写的赵孟书法几可乱真,有“当世女赵孟”美誉,也就是这位网上知名度甚高的美

  • 为什么元代的赵孟能够跻身于楷书四大家之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元代书法是在宋代迥然不同的基础上展开的。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统一了中国。元朝贵族在国内实行的是种族压迫制度,规定各地方行政长官由蒙古或色目人担任,汉人只能担任副职,走上仕途的汉族文人备受岐视,充满恐惧和苦闷。虽元文宗颇好书画,于天历初年置奎章阁,以柯九思为鉴书博士,但只是消遣而已,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