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书学没有重大的创新发展,大体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元代书法家大多沿此路寻求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提倡并领导书坛复古的书法家是赵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尚韵”,唐代书法“尚法”,宋代书法“尚意”,元代书法“尚古”,因为元代书法崇尚复古,
如果要说赵孟的书法及理论对后世书法有什么促进作用的话,可以很肯定的说,正因为有了赵孟,后世书法才得以继续光辉灿烂(当代书法除外),赵孟是一个上承魏晋唐宋,下启明清近代的书法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赵孟所处的元代文学主要成就是元曲,元曲排在唐诗宋词之后,以自然、坦率的特点反映了元代的时代面貌,也就是说在元代除了赵孟之外,几乎所有人都不重视书法的,而书法是要靠一代一代的传承复制,
赵孟除了领导书坛复古之外,还明确提出“书画同源”的艺术主张,他的这一主张,无论对中国书法还是对中国绘画都有深远的影响,比如,明代的文徵明就非常雅慕赵孟,致使文徵明也是集“诗、文、书、画”于一身,书法同样是诸体皆善,除了文徵明之外,还有很多书家深受赵孟的书法理论所熏陶,
一个伟大的书法家,其书法作品或者书法理论是完全可以影响后世好几个时代的,书法家及国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同样主张“书画同源”的艺术理念,把千年之久的传统“笔墨”精髓领悟透彻,所以他们的书法作品还是国画作品,传统文化底蕴都非常浓厚,事实证明,临摹古代大家的书法,从来都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是历来学书者的必经之路。
赵孟书法大家,还有:
二王、苏东坡、颜真唧、董其昌、
、、、、、、等等。
还有近代好多书法大家如:舒同、
启功、张海、沈鹏、欧阳中石、
等等一时写不完。
都是我们学书法的先师、前辈、榜样。对后代的影响深远,意义十分重大。
想学好书法,离不开他们的经验。
这是真理。
一一一晚眺居士:郑老书。
赵孟的书法到底怎么样,在书法史中有怎样的意义?
谢谢邀请,孟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变古为今,不故弄玄虚,外貌圆润,筋骨内涵,结体宽绰秀美,字体瑞秀而骨架劲挺,形、神皆备,字字流美动人,书秉承传统,却不为陈法所囿,传统与个性结合,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他的书法既有二王深厚的传统基础,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法秀媚、苍劲浑厚、卓然超群。
赵氏书法成一家,道经小楷呈纷华,书画同修印子昂,实为元鲜大藏家,书标其性有宗旨,何必意义再附加。
对赵孟日书万字,现代人感觉不可思议。认为只是对他写的快的形容。你觉得是真的吗?
日书万字是夸张手法。不信你自已拿毛笔写狂草,一日最多也就一两千字,这只是人们表达孟对书法热爱的程度。书写要有法有度,就不可能写得太快。除非你象一个疯子鬼画符,那十万字一天也能写出来。
日书万字,这里的"万",未必是实指。就为突出其写得快,以显其"能"。对书法理解不深的人,可能崇拜效仿,这其实是非常有害的!切记:评判赵孟,是以书法家的标准,而不是新闻记者和速记员的标准。对于一个书法家,写得好才值得引以为傲,写得快,算哪门子本事?至于赵孟书法,除了几个中楷《胆巴碑》《三门记》等算不错之外,他的小楷、行草都留下这种速写留下的伤害!匆匆、不假思索,则滑、巧、媚,少含蕴,无拙气,自然审美品位高不了,艺术价值也大打折扣了。惜了,是赵孟的书法习惯出了问题,还是他在审美上根本就在那位层面低伏?很值得深入研究。极具案例价值。文征明也是这毛病。是受赵孟影响的直接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