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原文及翻译(四)

《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原文及翻译(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908 更新时间:2024/1/15 0:57:32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

译文:秦国前无古人的统一了天下,秦王政对兼并天下做总结,顺便对丞相、御史等高官下令说:“想当年韩王向孤进献土地,交出王印,请求成为秦国的附庸,但是韩王称臣不久后却违背了约定,勾结赵国、魏国合纵背叛我大秦,所以孤派兵讨伐韩国,最终生擒韩王。寡人认为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问题很好,或许这样能快速平息战争。

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

译文:韩国被灭后,赵王派他的相国李牧前来与孤缔结盟约,因此我归还赵国的质子。结果赵国却违背盟约,鼓动我国属地太原反叛,因此我派兵征讨赵国,生擒赵王。

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

译文:赵国公子嘉出逃后,在代地自立为代王,孤派兵前去轻松剿灭了赵国的残余势力。魏王最初约定向秦国臣服,结果背约与韩国、赵国谋划袭击秦国,我大秦兵峰一到,这些鼠辈全部被击败。

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

译文:楚王割让了青阳以西的土地给秦国,不久也违背约定,攻打我国的南郡,孤再次发兵,征讨楚国,生擒楚王,最终讨平楚国。

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

译文:燕王昏庸无能,他的太子,丹居然暗中指使荆轲为刺客想要刺杀孤,孤再次派出大秦劲旅诛灭他们,灭掉燕国。齐王采用后胜的计谋,断绝与秦国的往来,还幻想与孤决战,结果寡人的大军一到,齐王不战而降,齐国也被平定。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译文:寡人凭借微不足道的身躯,兴兵讨伐天下动荡不堪的诸侯国,仰赖祖宗的威灵,六国之王都认罪伏法,天下都归入大秦。现在不变更孤的名号,就无法颂扬孤所创建的功勋,流传后世。现在我下令诸位商议帝王称号的事宜。”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译文: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商议完后向秦王政汇报说:“从前五帝统治最多只有都城周围方圆千里的地方,外围侯服、夷服等地的诸侯是否前来朝贡,天子是控制不了。现在陛下发动正义之师,诛杀乱臣贼子,平定天下,四海之内都成为郡县,法令统一,这是前所未有的伟业,是五帝所不能比拟的。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译文:臣等与各位博士经过慎重商议后认为:‘古时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尊贵。臣等冒死献上尊号,陛下称‘泰皇,教命称‘制,号令称‘诏,天子自称‘朕。”秦王回答说:“把‘泰字去掉,保留‘皇字,采用上古时期‘帝这一称号,合称为‘皇帝。其他的都按照诸位商议的办吧。”制命说:“可以。”。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译文:始皇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命说:“我听说上古时有名号而没有谥号,中古时代有名号,死后根据他生前的品行追加谥号。像这样,就是子议父,臣议君,不合规矩,朕觉得不可取。从此开始废除追加谥号这一制度。大秦自朕开始为始皇帝,后世用数字计算,二世、三世直到万世,以此传承下去。”

始皇推终始五德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同“尚”)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急法,久者不赦。

译文:始皇推演五德终始的次序,认为周朝得到火德,秦朝取代周朝火德,根据五行相生的法则,秦是水德的开始,同时更改了年、月的开端,规定官员入朝庆贺都在十月初一日。服饰、旌旗、符节都崇尚黑色(大家还记得舜帝赐给秦人先祖的大黑旗吗)。数字以六为标准,兵符、法冠都是六寸,而舆车宽六尺,以六尺为一步,用六匹马驾车。把黄河改名为德水,以此为水德的开始。始皇性格刚强坚毅,暴戾严苛,所有的事务都用法令来解决,刻薄而不讲仁爱道义,认为这样才能符合五德终始的规律。于是他急于推行法令,没有按照惯例大赦天下,导致有的罪犯囚禁很长时间也没有被赦免。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通“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译文:丞相王绾等人再次进言:“各诸侯国刚被消灭,燕、齐、楚等地非常偏远,如果不在那里分封同姓藩王,就无法实施有效的统治。请陛下立诸皇子为藩王,望陛下能够批准。”始皇把他们的建议让群臣商议,群臣都觉得很适当。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译文:廷尉李斯提议说:“周文王和周武王所分封的同姓子弟众多,可是后代血缘关系慢慢疏远后,周王朝内部同姓子弟相互争斗的你死我活好似仇敌,各同姓诸侯国也相互征战,周天子没有办法制止。现在四海之内仰赖陛下的神武威灵得以统一,全国都设置为郡县,皇子和功臣可以用国家的赋税来施以重赏,地方和中央都很容易控制。天下人都不敢有二心,这是使国家安定最好的政策。分封诸侯在现今这个时期不宜采用。”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译文:始皇说:“天下人都苦于无休止的战争,就是因为有诸侯国存在的缘故。仰赖祖先的保佑,朕能一统天下,如果再用旧制分封诸侯国,这是给自己树敌,若再行分封的话,想要求得天下安宁,岂不是很难做到了吗?廷尉的建议是正确的。”

标签: 史记秦始皇本纪

更多文章

  • 《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原文及翻译(六)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史记,秦始皇本纪

    既已,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译文:秦始皇巡游期间,齐郡人徐巿等方士上书,说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徐巿等人请求斋戒沐浴,带领童男童女前往寻找神山。于是始皇派

  • 《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原文及翻译(九)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其文曰: 译文: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十月癸丑日,始

  • 平儿对于王熙凤而言,重要性不亚于白龙马对于唐僧的重要性!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平儿,王熙凤

    王熙凤的得利助手是平儿,贾母身边最重要的丫头是鸳鸯,王夫人身边最得利的丫头是彩霞,宝玉身边不可或缺的丫头是袭人。这四个丫头她们都有各自的好处,几大主子身边,她们都少不了。 如果是王熙凤是唐僧,那么平儿就是驮着她的白龙马,王熙凤每天都有很多的工作,平儿照顾她的起居,还能帮她分担很多的任务。 贾

  • 聊斋故事:年轻貌美的寡妇日夜供奉亡夫的泥像,不想却由此怀孕,婆婆不信,县令却想了一个办法证明她的清白!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聊斋志异,夫死从子

    古代,有个年轻美貌的寡妇,发誓不会再嫁。她让人做了一尊亡夫的泥像放在卧室,日夜供奉。没想到几年后,寡妇就怀孕了。婆婆怀疑她与人有私,十个月后她生下孩子,县令想到一个办法可以证明她是否清白。 这个寡妇叫王玉秀,她和丈夫李云青梅竹马,二人成婚后恩爱有加,只是李云突然就得了痨病去世了。婆婆看到玉秀还

  • 《史记·晋世家》的原文及翻译(三)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史记,晋世家

    献公元年,周惠王弟颓攻惠王,惠王出奔,居郑之栎邑。 译文:晋献公元年(前676年),周惠王的弟弟颓谋反,纠结党徒袭击惠王,惠王出逃投奔郑国,郑国安排惠王居住的栎邑。 五年,伐骊戎,得骊姬、骊姬弟,俱爱幸之。 译文:晋献公五年(前672年),晋献公率军入侵骊戎,俘获骊姬以及骊姬的妹妹,献公十

  • 《史记·晋世家》的原文与翻译(十五)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史记,晋世家

    四年,伐秦,取少梁。秦亦取晋之郩。六年,秦康公伐晋,取羁(jī)马。晋侯怒,使赵盾、赵穿、郄(qiè)缺击秦,大战河曲,赵穿最有功。 译文:晋灵公四年(前617年),晋国入侵秦国,攻取了秦国的少梁。秦军也攻取了晋国的崤城。晋灵公六年(前615年),秦康公率军讨伐晋国,攻取了羁马。

  • 《史记·魏世家》的原文及翻译(四)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史记,魏世家

    襄王元年,与诸侯会徐州,相王也。追尊父惠王为王。 译文:魏襄王元年,魏襄王与诸侯在徐州举行会盟,互相称王。襄王追尊他的父亲惠王为王(这里记载有误,前文中惠王卒应该是惠王改元,在位的国君还是惠王)。 五年,秦败我龙贾军四万五千于雕阴,围我焦、曲沃。予秦河西之地。 译文:魏惠王改元后五年(前3

  • 《史记·赵世家》的原文及翻译(一)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史记,赵世家

    赵氏之先,与秦共祖。至中衍,为帝大戊御。其后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 译文:赵国的先祖,与嬴秦是同一个先祖。传承到中衍时,中衍担任商朝大戊帝的御手。中衍的后代蜚廉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名叫恶来,侍奉殷纣王,武王伐纣是恶来被杀,他的后人

  • 《史记·韩世家》的原文及翻译(上)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史记,韩世家

    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 译文:韩国的先祖与周天子是同姓,都姓姬。其后代待奉晋国,得以被封在韩原,称韩武子。韩武子以后再传三世到韩厥,韩厥以封地为氏,称为韩氏。 韩厥,晋景公之三年,晋司寇屠岸贾将作乱,诛灵公之贼赵盾。赵盾已

  • 刘姥姥讲的“雪下抽柴”的故事,看似随意编造,其实背后别有深意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姥姥,刘,姥姥,讲的,“,雪下抽柴,”,的,故事

    刘姥姥说:“……就像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趴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