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有黄道周、张燮、潘振承等名人,这里介绍4位漳州名人。
刘再兴刘再兴(19212015),福建漳州市漳浦县人。革命战争年代,曾任新四军2支队4团通讯排长、政治指导员等职,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海军5舰队天目山艇政委,海军青岛基地后勤部辅助船只港湾处政治委员等职。转业后任漳浦县副县长,漳州市气象台台长、龙溪手工业局局长等职。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王德王德(19061996),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人。革命战争年代,曾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共青团中央组织部代理部长,八路军120师暨晋绥军区独立2旅兼第2军分区副政委,120师独立2旅政委,晋绥边区第2地委书记兼晋绥军区第2军分区政委等职,参加晋绥根据地建设和反“扫荡”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粤中区委第一书记兼粤中军区政委,中共华南分局常委兼广州市委第一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等职。
林语堂林语堂(18951976),福建漳州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
早年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留学德国,获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有《京华烟云》、《啼笑皆非》、《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主编《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等。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曾仕强曾仕强(19342018),生于福建漳州,1949年随父母赴台,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工业教育系毕业,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曾任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等职。著有《家庭教育》、《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曾仕强说中国人》、《中国人,你心里在想什么?》、《总裁魅力学》、《如何在36岁以前成功》、《21世纪的易经管理法》、《人际关系与沟通》、《掌握中国人性的管理法》、《中国管理哲学》、《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之组织行为学》、《三种管理思维的交错》、《透视灵魂看人生》等多部,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
还有哪些漳州名人请补充。
“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一个山名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成语“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会稽东山(今绍兴一代),东山确实指的山名,它的典故中的主人公叫谢安。
谢安(320~385)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名门望族谢氏,他的老爸,哥哥、弟弟皆在东晋为官。
然而他却是一个另类,拒绝朝廷出仕为官,隐居会稽东山,整日和一些文人墨客游山玩水,徜徉在大自然之间。他的“驴友”有王羲之,许询等人。
由于谢安的名声很大,朝廷三番五次请他出山,期间也短时间从过政,但很快就辞官而去,关键是受不了约束。
就在谢安人到中年时,家族中发生了一些变化:老爸去世,弟弟谢万在和敌军作战时贻误战机被朝廷废为庶人。
谢氏家族一时之间在朝廷中势力一蹶不振,恰在此时,东晋遭到了强敌入侵,朝廷再次召唤谢安出山。谢安不计前嫌临危受命,这就是成语“东山再起”的由来。
公元360年,这一年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此时朝廷大哗,有的大臣直接提出投降,这些人说:“东晋把所有的军队集中在一起也超不过10万,兵力太悬殊,这仗没法打”。
当时皇帝想到了谢安,于是封他为征讨大将军。在国家危亡时刻,谢安毅然担起了拯救国家的重担,这一年谢安40岁。
谢安首先推荐自己的侄儿谢玄为先锋官,随后他把东晋的家底满打满算的八万人马让侄儿率领前去阻击符坚的军队,他则坐阵后方指挥。
他侄儿临走前想问问这个仗怎么个打法?8万对100万,隔谁心中也没底。
谢安只是说,“朝廷自有安排,你尽管放心前去”。谢安唯一能做的就是鼓舞士气,他侄儿相信叔叔的能力,所以心里并不十分惧怕。
谢玄带领着军队和苻坚的军队在“淝水”摆开了阵势,谢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他心中有数,前秦虽然有百万之众,但有一半是在行进的路上,他派传令兵传达命令,要侄儿打符坚一个措手不及,要“半渡而击”。
讲真行军打仗除了谋略上的比拼,一大部分原因来自天时地利,上天保佑东晋,在如此悬殊的决战中,谢玄把握住了先机。
传令兵传达了谢安的计策:命令谢玄不能等苻坚的军队聚集好再开战,不能像春秋战国时的宋襄公那样“半渡不击”,做一个愚蠢的仁义之人。
谢玄依照叔叔的计谋,乘苻坚大军渡水到一半时突然发动攻击,谢玄最终以少胜多战胜了苻坚,取得了淝水之战的最终胜利。这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堪比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的胜利,保住了东晋,谢安被封为三公之上。
后来人们把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