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期,英雄智士,各显神通,共同创造了那段令后世神往的历史,至今让人神往不已。那么让三国精彩留传下来的书籍有那些呢?
首先有以三国为背景的史书。主要有刘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后汉书》、《三国志》、《汉晋春秋》都是记传体史书,《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在这些史书中,以《三国志》记述最为有研究价值。此外还有东吴人编的《曹瞒传》、北魏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的注、唐人编的《晋书》等史书,以及近代的《三国史》、《三国史研究》等书籍。史书是供我们考证史实,研读了解真实历史的书,是演义、传闻的基础。其次有以三国为背景的演义、平话等小说。主要有宋元时期流传的《三国志平话》、明朝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民国时期蔡东蕃写的《后汉演义》等,其中以《三国演义》最为有名,留传最广,成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近代及今天成书的一些三国故事、网络小说,大都是在《三国演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人云:三人成虎。《三国演义》写得太好了,成了家喻户晓的书籍,同时又以三国历史走向为脉络,展开丰富想象,把三国中一个个历史人物都写活了,其故事性观赏性俱佳,留传最广泛,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东亚、南亚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都广为传咏,以致形成了今天最为热门的各种三国文化。
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可以说对我们今天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领域,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一部演义小说,把那段已过千余年的三国历史炒热了,炒得妇孺皆知,炒得人人品评三国,炒得专家们想利用其哗众取宠,炒得影视界大腕为它疯狂。罗贯中先生,你可知您的一部《三国演义》,为后世带来多么大的红利吗?
现在以三国为背景的电影电视剧不少,但以三国为背景的书却极少见,除了古代流传下来的记传体《三国志》和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之外,再无其它,即便是现代电影电视剧也只能以这两本书为基础,进行夸张式的加工而成,也无新意。
以三国为背景的书为何那么少,原因有两条:
一、一部《三国志》、《三国演义》对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有详尽的描述,各历史人物作了充分的展示,也就说《三国志》对当时事件进行罗列,人物进行立卷,而《三国演义》则对这些人物事件一一进行演绎,详细道来,形成故事,这两部书如同三国的百科全书,已成为人们共识的精典。如果再有人写三国为背景的书,不管是写史还是写小说,必难超越前者,甚至可能味同嚼腊,自然无法流传。
以《红楼梦》为例,其后四十回为高鄂所续,但书中结局不认可的人很多,文笔功力也有欠缺,后来刘心武先生穷其二十年精力再续红楼梦,叫好者也不多见。但《红楼梦》是续写,而三国都是完整版,内容挖掘将尽,更难有人以此背景再写书。
二、三国是个短暂的时代,要写的内容仅在那个时段里,难以找到新的题材和亮点。另外文史功底深厚的作家难以出现也是原因之一,面对《三国志》、《三国演义》这两座高山有难以逾越之感。所以以三国为背景的书不再多见。
当然,除这两本书以外,古代还有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及《后汉书》等也包含了三国的历史内容,但它记述的是更大一个范围,并非仅以三国为背景而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