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西晋的军事制度有哪些,西晋军事力量

西晋的军事制度有哪些,西晋军事力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12 更新时间:2023/12/5 18:44:58

金朝的军事制度沿袭曹魏,采用天下兵制。晋武帝颁布了去州县当兵封国的制度,并任州军总司令。东晋军事制度照搬世界军事制度,以募兵制补充部队。由于中央政府的衰落,当地城镇较少受朝廷管辖。为了巩固中央政权,谢安建立了北府兵。

西晋军队分为汉军、外军和州郡兵,中外军的士兵都来自军户。中国军队直属中央,编为军、营。主要是保卫首都,有事出去,兵力不下10万。驻守皇宫、宫门、都城的侍卫就是侍卫。驻防在京郊,有事出去找衙门军。中国军队的总司令是中国军队的将军,后来改为北方军队的司令或首领。

外军是中央直属各州州长指挥的部队,州长一般是征兵、镇守、保安、平等将军。州县士兵是地方武装。西晋孙吴灭亡后,为了避免东汉末年国家割据的重演,废除了州县兵。并换了武官,大县100,小县50,维持治安。但是,实际上很少有州县兵被取消。

司马燕颁布封建制度,诸王分封郡县,一大国三军五千人,二国二军三千人,小国一军一千五百人(详见金朝诸侯名单)。他还担任了一些王室的军事指挥官,如汝南的王良、周宇、楚国的王维和河间的王庆。晋武帝任命国家军务总司令的目的是增强宗室实力,避免权臣独裁,但却使地方宗室掌握了军权,权力逐渐赶超中央。西晋时,都督作为使节监督各路军队,都督分三级。统帅是中外军队,其次是统帅,统帅是国家军队,将军分为外军。

西晋军事制度

世界战争体系的诞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演变的第一步是从汉代的征兵制过渡到汉末的各种招兵方法。这类应征士兵服现役的期限不再是征兵制规定的两年,而是变成长期甚至终身;当兵从尽职变成了谋生;兵役从每个人的义务变成了一部分人的职业。建安后期是进化的第二部分。这时,士兵的家属聚集在一起生活,既是人质,防止士兵叛变,也便于管理;于是,军民户籍分离,出现了士兵户;当兵止于身,逐渐世袭。大量士兵和世袭士兵出现,成为时代潮流,新的世界战争体系形成。

在三足鼎立时期,世界兵制发展为魏、吴的主体兵役制。灭吴后,杨威将军朱昭日奏报“武陟引兵十三万二”。相当数量的士兵证明,世界兵制已经成为吴国的主要兵役制。蜀中只有乐部和少数兵实行天下战制。刘备在四川的部队多为北方兵,所以他入蜀后随家人成为一名世界兵是比较自然的。少数民族士兵大部分被收编投降给诸葛亮南征,也变成了世界士兵。

在吴栋,它与世界军事制度相匹配,也实行世袭领导制度。规定将军有带兵权,一代一代传下来。将军们死后,孩子们将接管并领导他们的父亲和兄弟。由长子长孙继承;无子女,由弟弟继承;如果孩子年幼体弱,或者有罪,就由武主指定的人暂时接管。一旦孩子长大或被赦免,经武主批准,将归还给阵亡将士。世袭领导制度使士兵和将军紧密结合空促进了军队团队力量的提高。

北府兵

北府兵又称北府兵,是我国东晋时期谢玄创建的。起初其势力几乎属于陈郡谢氏家族,后几经易手,成为南朝军队的主力。

东晋孝宗太原二年(377年),因为前秦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东晋在空之前处于军事压力之下,所以请求一个优秀的将军去征服北方。当时大权在握的大臣谢安任命他的侄子谢玄为正相。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广陵都督、江北军政监、广陵镇。

当时广陵、京口居住着大量逃离北方战乱的难民。谢玄上台后,从这些人中挑选了勇敢的士兵,如刘牢之,并建立了一支军队。太原四年(379),谢玄改镇京口,因当时京口又称北府兵,故其军名为北府兵。

太原八年(383年),北府兵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前秦军队,追击。曾经追过叶,北府兵在一战史上扬名立万..太原十二年(387年),谢玄被解除北府兵领导职务,司马田和王恭相继接替,使北府兵成为军阀。

公元397年,晋安皇帝隆安元年,王恭率北府兵抗击金,次年杀之,改任北府兵首领。此后,北府兵主要致力于镇压孙恩、鲁迅等天师道叛军。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北府兵奉命平定割据荆州的桓玄,刘牢之随即向桓玄投降。桓玄称帝后,刘牢之军力降低,刘牢之有意与桓玄对抗。但由于向桓玄投降,早已失去民心,自杀身亡。

元兴三年(404年),北府兵武帝参军,率领其余军队在京口起兵反桓玄,杀之。从此,北府兵成为刘裕的军事支柱。420年,刘裕称帝,建立宋朝,北府兵成为他的皇军主力。

军事制度建设西晋是世界军事制度的鼎盛时期。凡是当兵的,都进了部队,立了单独的户,和人民不在一起。父亲去世,儿子继位,几代人都是军人。军人及其家属的社会地位低于郡县。西晋为了扩大兵源,还发放奴隶和罪犯作为兵源,作为世界战制的补充。贵族官僚享有免服兵役的特权。

陆军主要兵种是步兵,其次是骑兵和水军。武器由政府统一供应。国家建造了一个军械库来储存武器。中央政府设立卫队,负责军械库和冶炼铸造。军队的粮食和布匹也由政府供应和管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西晋统治短暂,西晋为什么会迅速灭亡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晋为什么要恢复分封制,西晋恢复分封制的原因

    在我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取消分封制,设立郡县,推动了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分封制并没有因此而灭亡。在随后的朝代,经历了三次大规模分封,即汉初分封、西晋分封和明初分封。建国之初,西晋和西汉基于各自的实际考虑,重新启用了分封制,但两者的结果截然相反。西汉初年,经过几任皇帝的改革,分封制基本名存实亡

  • 西晋为什么短命而亡,西晋为什么那么短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晋为什么迅速灭亡,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

    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孙、晋武帝司马燕成功迫使魏元帝曹桓入禅,建立了晋朝。咸宁六年(公元280年),金朝灭亡于,使汉末三国混战后的九州大地重新统一。让统一全国、以春风为荣的晋朝皇帝司马燕和那些大受赏赐的功勋贵族们没有想到的是,西晋的统一只是昙花一现,他们眼中的盛世不到50年就烟消云散了。那么,是什么

  • 西晋是怎样灭亡的,西晋王朝怎么灭亡的呢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晋王朝被谁给灭了,西晋灭亡

    三国争霸末期,司马家族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谋求权力篡位,获得了当时几个霸主党的主导权。司马懿灭了当时声势最大的魏国,他的后代也建立了晋朝。建立王朝十五年后,晋国君主在当时将军的劝说下,出兵消灭了当时东吴的最后一个政权。世界几百年混乱的局面暂时稳定下来,趋于统一。也迎合了顾言说的“在一起久了就在

  • 三国历史发展时间线,三国历史演变过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的历史是怎么变化的,三国的历史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掌权,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汉灵帝钟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百年的战争。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和宦官在内斗中失去了权力。永汉元年(189),董卓控制朝廷,初平三年(192),董卓被吕布杀死,而李珏、郭汜控制了东汉。在反董卓战争以及随后的相互打击中,地方州县诸

  • 三国是什么时期到什么时期,三国是什么时期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是什么样子的,三国简介

    三国(220-280)是中国汉朝和晋朝之间的一个历史时期,分为三个政权:曹魏、蜀汉和吴栋。公元265年,魏丞相司马燕废魏元帝独立,国号“晋”,史称西晋。三国时期正式结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晋朝。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

  • 世兵制衰落的原因,世兵制的优缺点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世兵制是怎么来的,世兵制发展史

    世战制是指强迫部分村民世代当兵的制度。武士制度起源于汉末。当时军阀为了避免士兵出逃,把家眷集中起来,组成军户。由于连年战乱,终于出现了专门打仗的“军户”和“士子”,他们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生意,甚至祖孙三代都是军人。而且老了也不能退休,可以改做物流运输。天下兵制度是东汉时期对征兵制和征兵制并行制度的重

  • 孙刘联盟历史是怎么样的,孙刘联盟是成语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刘联盟为什么会形成,孙刘联盟的影响

    诚然,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三国乱世,军阀混战。今天可以结盟,明天就会相见,三国中著名的联盟就是孙刘。曹操南征荆州,势如破竹;刘备战败,转而向江东求援。江东集团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帮助刘备,共同进攻曹操,但帮助刘备无异于养虎为患;第二,不帮刘备,就面临曹操进攻江东,唇亡齿寒的风险。最后结成“

  • 孙吴在哪里建都,孙吴首都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吴的都城是今天哪里,东吴都城建业

    建邺是吴栋时期南京的名称,是三国时期吴栋的首都,是当时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中心。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将办公地点从京口迁至秣陵(今南京)。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在金陵城旧址石头山建城,取名石头城,作为屯兵、储粮之地,秣陵改为建业,意为“立帝大业”(另一种意思是“建功”)。

  • 三国时期吴国的发展,三国时,吴国什么发达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孙吴在科学方面发展的怎么样,孙吴的科学研究介绍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实这句话也可以适用于古代。三国时期,吴在益州登陆,留下了台湾省最早的记载。吴学者对《周皮》也进行了研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地理学地理学方面,孙吴的学者颜纲曾经写过《潮汐论》。这是已知最早的潮汐专著,也是中国气象学和海洋学的开端。三国末期,孙吴大将沈的《沿海水陆录》

  • 孙吴外交情况介绍视频,孙吴指的是哪两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吴国和哪些地方建立外交关系,孙吴外交介绍

    孙吴是三国中最古老的国家,四帝52年(公元222年起59年)。孙吴也是三国中唯一与金朝并存的政权,这使得吴的外交有别于其他两国。魏黄初年,孙权名义上隶属曹魏,被封为吴王。黄龙元年(229年)五月二十三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后迁至建业(今江苏南京)。黄龙二年(230),孙权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