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266-316)是中国历史上继三国时期之后的一个统一王朝,其都城为洛阳。
从建国开始,晋武帝传至四帝,国家历时51年(从灭吴栋到统一全国共37年),与后来的东晋合称为晋朝。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
曹魏后期,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与此同时,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以曹爽和司马懿为首的两派的对立和斗争。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曹爽等人陪同曹芳游览了洛阳南部的魏明帝陵。司马懿乘机在洛阳发动政变,在朝鲜夺取政权,史称“高平陵之变”。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马懿病死,其子司马师继续掌权。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曹芳,立曹茂帝。第二年,司马师死了,他的弟弟司马昭掌权。甘露二年(257),东将军诸葛诞造反。司马昭把皇帝带到东边,包围了寿春。次年,寿春被破,诸葛诞被杀。经过几轮鏖战杀了王陵、李丰、、吴、诸葛诞,忠于曹魏的内外势力基本被切断。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曹茂不甘心当傀儡,带领数百仆从攻打司马昭,被杀。司马昭立曹桓为帝,政权完全由司马氏控制。
靖远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灭之战,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东、中、西三路攻打汉中。以姜维为首的蜀汉组成抵抗军,据剑阁天险,与魏军势不两立,邓艾于是率领精兵潜入尹平,攻占府城,进逼成都。已故蜀汉统治者刘禅不战而降。姜维闻讯,带兵向钟会投降。之后,兵变失败,他自杀,蜀汉灭亡。
在死后,他的儿子在265年取代曹魏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改国号为金,定都洛阳。
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2月8日),曹魏皇帝曹桓禅位于,改元初,为晋武帝。曹魏灭亡,西晋开始。
280年金朝孙吴灭亡,结束了三国分裂,统一了中国。据现代学者推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中国人口已恢复到3500万。
金朝本身继承了东汉末年到曹魏的割据局面,地方宗族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皇帝。比如司马家是权臣,控制了曹魏的朝廷,最后篡夺了魏国的独立。因此,篡魏成功后,为了避免其他宗室和权臣效仿,就把宗室成员全部分封为王,作为维护皇族的地方力量。与此同时,颁布了“土地占有令”,限制氏族拥有土地的面积和数量。
西晋时期面临的外部形势是,大量游牧部落迁入,关中、凉州的外族占当地人口的一半,这些外族被宗族收为奴隶。东吴灭亡后,西晋整个国家都沉浸在奢靡腐败的氛围中。晋武帝出身于一个宗族。其家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早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权势集团,政治作风黑暗,贪污受贿,为西晋亡国,芜湖十六国埋下了伏笔。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迁入的民族趁机调兵遣将,造成五乱的局面,大量民众和宗族开始南渡。313年,金帝陈迁都长安。316年,长安失陷,西晋灭亡。次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在西晋时期,它以模仿铸造青铜器的高温烧制青瓷而闻名。西晋的教育水平也很高。名医王叔和写了《脉经》,地理学家裴秀编了《龚宇地图》,历史巨著《三国志》是陈寿写的。